《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0年7月19日,并见《事略稿本》第8册,第353…354页。
  古语云: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军阀混战中,有钱、无钱常常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宋子文将军饷发下,蒋介石的“讨逆军”即于8月15日攻克济南。但是,济南甫克,蒋介石新的需索却又开始了。8月16日,蒋介石致电宋美龄电云:前途多艰,不能因此小胜而自矜也。现在最要者为四十万件之卫生衣与本月下旬之军米。枕琴老实,不敢与子文催促。请约枕琴与子文协商。此卫生衣与军米于此月一星期内必须办妥解来,前方不致以饥冻而崩溃也。《致宋美龄》,《蒋总统家书》,第057、058、091号。枕琴,指周骏彦,蒋介石的奉化同乡,长期在蒋介石军中负责军需。不久前,宋美龄以“尽节同死”相激,宋子文才肯解囊。现在再次要宋子文掏钱,周骏彦自然胆怯。蒋介石没有办法,只能仍请宋美龄出面帮着说话。
  反蒋联军与蒋介石的“讨逆军”在河南、山东鏖战,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邹鲁等反蒋头领则积极密谋,成立另一个国民党和另一个国民政府,以与蒋介石对抗。7月13日,反蒋各派在北平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成立北平国民政府。9月18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吁请各方息争罢兵,静候中央处置。同时,又派东北边防军两军入关助蒋。阎锡山、汪精卫等人发现后路被抄,匆忙间逃往山西,通电下野。自此,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正统地位确立。
  两军对垒,张学良之所以肯于关键时刻派兵入关,除了当时张将中国统一的希望寄托在蒋身上这一原因以外,也还有钱能通神的因素。蒋介石很早就和张学良谈妥,只要张学良出兵,所需之款可照办。8月28日,李石曾又在北戴河与张学良敲定,要蒋介石从速备款。9月17日,蒋介石致电宋美龄云:张汉卿通电,大意主张息争和平,一切问题听候中央解决,并言中央对于国是,必有办法云。另电,已派人赴北京劝汪离平。请催子文兄速电汇出兵费五百万元,勿延,以免变卦也。《致宋美龄》,《蒋总统家书》,第101号。19日,宋美龄复电蒋介石:“来电已转文兄,彼昨汇张学良一百万,并每日陆续照数汇勿念。”宋美龄:《致蒋介石》,第104号。可见,没有宋美龄催促宋子文掏钱,中原大战鹿死谁手还是未定之数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11)
还在1929年,蒋介石就曾在日记中写道:“结婚二年,北伐完成,西北叛将溃退潼关,吾妻内助之力实居其半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9年12月1日。话虽然夸大,但宋美龄在帮助蒋完成北伐,平定各反对派别,巩固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方面,显然有其作用。
  蒋介石带兵在外,与宋美龄聚少离多,自然难免相思之苦。1928年3月31日,蒋介石赴徐州指挥北伐。车上,蒋介石研究作战地图后假眠,昏沉之间,似乎觉得“三妹”就在身侧,醒后倍感凄凉。4月3日,接到妻子手书,自称“增加我勇气逾倍”。同月,孔祥熙、宋子文到前方,带来宋美龄书信,要蒋“不矜才,不使气”,蒋介石即在日记中检讨自己“对下总不能温和厚爱,使人无亲近余地,对学生亦如之”,要求“切戒”。《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4月23日。6月2日,张作霖撤离北京。3日,蒋介石回到南京。由于北伐已经胜利,蒋介石曾想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被宋美龄批评为“性质消极”。13日,蒋介石、宋美龄同游镇江焦山,住枕江楼,极目四望,江山壮丽,蒋介石自称有与妻子终老于斯乡之念。19日,宋美龄自南京登车返沪,已经上车了,因不忍分离,下车不走。下午二人到中山陵游览,宋美龄又向蒋提了许多意见,蒋都觉得有理,决心自明日起,按时办事,再不灰心堕气。宋批评蒋经常后悔,不是丈夫气概,蒋介石也觉得“有理”。
  中原大战中,蒋介石在前线指挥作战。1930年7月4日,蒋介石正在河南归德,得到宋美龄的来信,非常高兴,自称“家书千金,足慰战地悬望”。《蒋介石日记》(手稿本),并见《事略稿本》第8册,第305页。31日,蒋介石到徐州,住进一处绿树成荫的院落,心中突然涌起对妻子的强烈思念之情,但转念一想,“叛逆未灭,何以家为”,决定暂不考虑与妻子会面,以为全军表率。《蒋介石日记》(手稿本),并见《事略稿本》第8册,第386页。过了一个月,蒋介石终于难捱相思之苦,命宋美龄到徐州相会。9月3日,宋乘飞机赶到徐州,夫妻相聚。才过了两夜,宋美龄就劝蒋介石“以国事为重”,尽快到前方指挥出击。《蒋介石日记》(手稿本),并见《事略稿本》第8册,第527页。5日晚,蒋介石返回河南归德前线。
  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夸赞宋美龄“以公忘私,诚挚精强,贤妻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9年5月29日,并见《事略稿本》第5册,第592页。宋美龄的话,蒋介石能听得进,她是一个可以对丈夫的思想、性格、行为发生影响的妻子。蒋介石年轻时生活荒唐,宋美龄曾劝蒋介石“进德”。蒋在1928年9月间,检讨自己的“劣心”在恋爱,在骄矜,在浪漫,认为除去之后,“方能革命立业”,“为民之师法”,“我正则社会皆正,我邪则社会皆邪”。《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9月15日、21日、23日,并见《事略稿本》第4册,第154、161、168页。这些,应该都与宋美龄有关。
   。 想看书来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1)
【一】蒋经国留苏不归
  近代中国有过多次留*动。辛亥革命前,大批爱国青年赴日,企图学习日本维新致强经验;五四运动后,大批爱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企图直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少爱国青年赴苏,企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1925年10月,经蒋介石批准,16岁的蒋经国和其他90名年轻人一起赴苏。当年10月1日,蒋介石日记云:“复经儿信,准其赴俄留学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
  蒋经国到达苏联后,进入莫斯科孙中山大学。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蒋经国写信给父亲,批评来信“不脱离宗法社会的语意”。蒋介石不以为忤,回信表示:“你的进步我以为很大,你的思想、语意统统是对的。”信中还说:“中国革命如能认为世界革命之一部分,这样革命才有意义,否则不能说是革命。”俄罗斯文献中心,全宗号530,目录号4,卷宗号49,第88…92页。这以后,蒋介石得悉儿子已经加入共青团,写信勉励他以共产主义为事业,函称:“我虽然未加入共产党,而为纯粹的国民党员,但我自认我一生的事业是在革命。所以我们父子两人始终是立在革命战线奋斗的。我对于你,名称虽为父子,在革命上说起来是一个同志,我实在是满足的。”《蒋介石给蒋经国的信》,1926年3月16日。俄罗斯文献中心,全宗号530,目录号4,卷宗号49,第91…92页。同年6月,蒋经国写信向父亲报告学习情况,蒋介石觉得他信写得不错,“文理甚有进步”,高兴之余,特别将信递给张静江阅读。《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6年6月13日。不久,北伐开始,蒋经国曾以《中国北伐的目的及其最后的成功》为题,在莫斯科的群众大会上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被孙中山大学的联共支部书记视为“有训练的*主义者”。
  转眼就是1927年。这年2月1日,蒋介石还曾致函经国,鼓励他毕业后“仍在苏联继续学习”,看不出会有大的政治动作。俄罗斯文献中心,全宗号530,目录号4,卷宗号49,第63页。但是进入4月,蒋介石却通过白崇禧在上海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发动*政变。这对于蒋经国宛如晴天霹雳,但他转变得很快,马上带头鼓动学生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大厦前*,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谴责:蒋介石是我的父亲和革命友人,现在却是我的敌人。几天前,他已经不再是革命党,成了反革命分子。他对革命说尽好话,时机一到却背叛了革命。〔汉口〕《人民论坛》,1927年4月24日第1版。自然,蒋经国的这一表态得到苏共和在莫斯科的*党人的充分肯定,一度被他的同学们称为“敬爱的人”。不过,几个月之后,他又在秘密鉴定中被认为“政治上不坚定,犹豫不决,需要长期特别的政治监视”。余敏玲:《俄国档案中的留苏学生蒋经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9期,第124页。1998年6月。
  在孙中山大学学习期间,蒋经国受到校长拉迪克和施凯德教授等人很深的影响。他们告诉蒋经国,“托洛茨基是位勇敢的革命志士”,“托洛茨基的学说是最进步的”。年轻的蒋经国也很欣赏托洛茨基的名言,“以革命的火炬烧掉旧世界”。他不仅沉迷于托派的激进革命理论,而且加入了托派秘密组织。斯大林曾应邀到校演讲,批判托派的错误,蒋经国听过报告之后,没有觉得托派错在何处,仍然继续进行反斯大林的活动。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7页。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除托洛茨基等人的党籍,蒋经国这才承认错误,退出托派。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2)
据蒋经国自述,他从孙中山大学毕业后,曾申请归国,但未被批准,他便申请加入红军。1928年,蒋经国以“最优秀的五名学员之一”的优异表现,被保送进入列宁格勒苏联红军军政大学。在演习中,曾担任过连长、团长以至师参谋长等职。1930年3月28日,被批准成为联共候补党员。同年7月,蒋经国从军政大学毕业,被派到工厂实习。1931年,因在公开会议上批评*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被送至莫斯科郊外的石可夫农场劳动。次年,苏共又应王明要求,将蒋经国送到西伯利亚的一座金矿做工。1932年11月,蒋经国到乌拉尔山附近的一座重型机械厂当技师,后来升任助理厂长和当地《重工业报》的主编。1935年3月,和同厂的女工芬娜结婚。同年12月,长子蒋孝文出生。
  蒋经国有过回国的念头。1934年12月,苏联内务部乌拉尔分部主任李希托夫找蒋经国谈话,告诉蒋:“中国政府要我把你送回去。”当蒋经国为之精神一振时,李希托夫又告诉他:“最后决定权当然在我们。我现在要你写份声明给外交部,告诉他们说你不愿意回国。”后来,蒋经国奉命和中国大使馆的一位书记谈话,蒋当然不敢透露想回国的愿望。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第12页。1935年1月,共产国际将蒋经国召到莫斯科,王明告诉蒋经国,中国最近谣传你在苏联被捕,要蒋写信回国,告诉母亲,自己在苏联完全自由。王明并且拿出了一份代拟的信件,蒋经国觉得并非己意,拒绝签名。后来苏联内务部长和王明商量,同意蒋经国另写一信,蒋经国仍然不敢透露自己想回国,只含蓄地写了一句:“我没有一天不想吃点久未尝到的家乡小菜。”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第23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