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一句:“我没有一天不想吃点久未尝到的家乡小菜。”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第23页。从莫斯科回到乌拉尔后,蒋经国曾经通过一个名叫陈甫玉的华侨帮他带一封信给蒋介石。一个月后,陈的妻子告诉蒋经国,陈甫玉已经在距离中苏边境只有几里的赤塔被捕。大概即在此后,蒋经国曾一度被取消候补党员资格。苏联有关方面的结论是:“我们不要忘记,蒋经国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第25页。
  1936年12月,蒋经国申请成为联共正式党员。他在自传中表示,如果将来有机会碰到蒋介石,要“给他和他的党羽严酷的惩罚”。转引自余敏玲前文,第124页。同月15日,蒋经国被接受为第四类布尔什维克党员。所谓第四类,指的是“人民敌人”的子女。这说明,他是被作为特殊情况处理的。
  【二】蒋介石拒绝宋蔼龄以承认《伯力协定》换取蒋经国回国的建议
  尽管蒋经国痛骂蒋介石,宣布与其断绝父子关系,但是,他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留苏不归,蒋介石还是怀念他的。
  名义上,蒋介石有两个儿子,蒋经国与蒋纬国。两个儿子的性格很不相同,经国朴实,纬国活泼,蒋介石曾称:“经儿可教,纬儿可爱。”但是,蒋纬国是戴季陶与日女重松金子所生,为蒋介石收养,蒋介石的嫡亲血脉,实际上只有一个蒋经国。
  蒋介石对蒋经国的教育很重视,亲自为他制订课表,聘请老师,选择学校,写信指导。参见《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0年2月7日、3月4日、4月2日各日日记。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3)
1920年11月30日,蒋介石与人谈起对经国的教育,觉得母亲的话很“陈腐”,深恐贻害经国,谈起来有痛心之感。蒋介石是孝子,在日记中批评自己的母亲,这是很少见的。1922年3月,蒋经国考入上海万竹小学四年级,蒋介石感到喜慰。8月4日致函儿子,要他每日写楷书一二百字,用心学习英文。10月13日,又再次致函,要他勤奋读书、习字,熟读《论语》、《孟子》等“四书”以及《左传》、《庄子》、《离骚》等书。函称:“目今学问,以中文、英文、算学三者为最要,你只要能精通这三者,亦自易渐渐长进了。”毛思诚:《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82、102页。此后,蒋介石虽然公务日渐繁忙,但还是不断给经国写信,或给与鼓励,或给与指导。1923年11月,蒋介石正在莫斯科访问,于27日致函,鼓励他学英文要勇于开口:“凡是所学的东西,总要能够应用才好。如其单是牢记其方法成句,而不能应用,那学问也就枉然了。”毛思诚:《蒋介石年谱初稿》,第148页。1924年5月,蒋介石正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于1日寄函,询问其曾否看《曾文正家训》。月底,又致函称:“曾文正公言办事、读书、写字,皆要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此言做事时,眼、心、口、手、耳皆要齐来,专心一志,方能做好。”毛思诚:《蒋介石年谱初稿》,第282页。
  蒋介石之所以对蒋经国的教育抓得如此之紧,说明眷爱之深与期望之大。蒋经国留苏不归,久无音讯,蒋介石盼望儿子归来,自是人之常情。但是,此后一段时期中苏关系的恶性发展,使蒋介石感到蒋经国归来的希望很渺茫。
  国共关系破裂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支持*组织武装暴动,在广州建立工农兵苏维埃。1927年12月,苏联驻广州副领事哈西斯及领事馆工作人员乌科洛夫、波波夫等人参与广州暴动被杀,南京国民政府发布断绝邦交令,宣布撤销驻在各省的苏联领事馆,各地苏联国营商业机关一并停止营业。此后,蒋介石曾两次得到蒋经国的消息。一次是1928年7月,蒋介石在北平,见到留苏归来的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国,得知经国已入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大学,“甚能用功”。一次是在同年12月,蒋介石从报上得知,经国已经被俄国*放逐到白海。《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7月9日、12月9日。1929年7月,在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氛围中,张学良以武力强行收回当时为苏联掌握的中东铁路部分管理权。17日,苏联政府宣布从中国召回所有官方代表,要求中国外交官迅速撤离苏联国境,断绝外交关系。9月至11月,“苏联特别远东集团军”进攻中国东北军,东北军战败。12月22日,东北地方当局代表蔡运升受南京国民政府委派,与苏联代表谈判,达成《伯力协定》。事后,南京国民政府国务会议认为,《协定》的范围超出了中东铁路问题本身,涉及通商、恢复使领馆等须由中央“直接交涉”的问题,属于“逾越职权”,不肯批准。《事略稿本》,〔台北〕“国史馆”,2003年版,第435页。这样,蒋经国归国就更加无望了。
  蒋经国归国无望,有时,蒋介石就自我安慰:以党为家,以黄埔军校的学生为子,甚至说,“国民皆为吾子”。要“家”干什么?儿子何必自生?参见《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12月9日、1930年4月21日。1930年10月31日,宋蔼龄偕子女到奉化溪口,与蒋聚会,两家团圆欢愉之际,感觉缺少经国,宋蔼龄便向蒋介石建议,不妨考虑承认《伯力条约》,为营救经国归来留下余地。蒋介石决然回答说:“伯力纪录无异亡国,余宁牺牲一切,虽至灭种,亦誓不承认也。”次日,蒋介石、宋美龄陪宋蔼龄拜谒蒋母墓地,再次讨论营救蒋经国回国一事,蒋介石的回答却是“不宜操切”。《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0年10月31日、11月1日,并请参阅以上两日《困勉记》。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4)
沙俄政府长期将中国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中东铁路系清末时沙俄利用中国的土地和资源建成。苏俄十月革命后曾慷慨宣布,废除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一切特权,但是事后并未全部付诸实行,苏联政府仍然拥有对中东铁路的部分特权。《伯力协定》的主要内容是恢复中苏冲突以前的中东铁路管理制度和中苏之间的和平状态。如:苏联理事复职,恢复苏联正、副局长职权,以及先行恢复苏联在东三省境内的领事馆和中国在苏联远东各省的领事馆,恢复冲突前苏联在东三省境内的营业机关;双方随即撤兵等。它延续了苏联不该享有的中东铁路部分路权,但尚非“亡国”纪录。蒋介石显然高估了这一《协定》的作用,“虽至灭种,亦誓不承认”,自然,换取蒋经国归国的问题就无法谈起了。
  【三】再次拒绝宋庆龄以牛兰夫妇交换蒋经国的建议
  蒋介石虽然拒绝了宋蔼龄以承认《伯力协定》交换蒋经国的建议,但是,他对蒋经国的思念却有增无减。由于蒋母已去世多年,蒋经国又是蒋母疼爱的长孙。这一段时间,蒋介石对儿子的思念经常和对母亲的思念糅合在一起。如1931年1月25日日记云:“少年未闻君子大道,自修不力,卒至不顺于亲,不慈于子,至今悔之不及。”同年12月3日日记云:“近日思母愈切,念儿亦甚。中正罪孽深重,实无颜以对父母也。”古语云:“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蒋介石是儒学伦理的遵奉者,他担心蒋经国死在异国他乡,将来自己去世后,无颜见双亲。
  这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日子,大概是蒋介石一生中最倒霉的时期之一。由于软禁胡汉民,汪精卫、孙科等在广州造反,另立国民政府;由于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寇轻易地占领了东三省。因此,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引咎辞职。正像他在日记中所述,心情极度悲凉。思母、念儿、忧时三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如:1931年12月14日晚,蒋介石想起第二天就是母亲诞辰,心中悲伤,日记云:“夜梦昏沉,对母痛哭二次。醒后更悔不孝罪大。国乱人孤,但有痛楚而已。”12月15日,蒋介石向国民党中央提出辞呈,要求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陆海空军总司令各职。这一天,蒋介石可谓辛酸至极,他觉得,自己辛劳八年,死伤部下三十余万,手造国家,现在辞职,就像放弃亲自扶养的儿子一般,由此,他进一步想到留俄不归、无法相见的蒋经国,倍感痛苦,在日记中叹息:“呜呼!于国为不义,于党为不忠,于母为不孝,于子为不慈,能不愧怍!未知以后如何自反以报答亲恩与*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1年12月15日。这里,既有对失去民国元首宝座的痛惜,也有对留俄不归的儿子的忧虑。
  就在这一时刻,历史给了蒋介石一个争取蒋经国归来的机会。这就是宋庆龄向蒋介石提出的,释放为国民政府逮捕的共产国际间谍牛兰夫妇,以之作为交换条件,让苏联政府允许蒋经国归来。当年12月16日蒋介石日记云:孙夫人欲释放苏俄*东方部长,其罪状已甚彰明,而强余释放,又以经国交还相诱。余宁使经国不还,或任苏俄残杀,而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以换亲子也。绝种亡国,乃数也。余何能希冀幸免!但求法不由我犯,国不由我而卖,以保全我父母之令名,使无忝所生则几矣。区区后嗣,岂余所怀耶!这一则日记涉及当时的一项重大事件。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5)
1929年2月,共产国际东方部在上海成立远东局,借此帮助*中央工作,同时,负责联络东方各国共产党。远东局下设政治部与联络部。联络部主任为阿布拉莫夫,其手下工作人员有牛兰(Hilaire Naulen)夫妇等。牛兰,原籍波兰,曾在共产国际南洋局工作,1930年3月奉调来华,在阿布拉莫夫手下当联络员,负责管理秘密电台、交通及经费等事项,同时兼任红色工会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处秘书。1931年6月15日,在上海四川路235号寓所内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8月9日,在上海高等法院第二法院受审。14日,由上海警备司令部移解南京。
  牛兰夫妇被捕后,国民党当局以为抓到了一个大人物。他的职务被说成为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不仅指挥*南方局,而且指挥*长江局及北方局,就连印度、菲律宾、马来亚、朝鲜、安南、日本等地的共产党,也均在其管辖之下,每年活动经费有50亿元之巨云。上引蒋介石日记所称“苏俄*东方部长”,即指牛兰。
  为了营救牛兰夫妇,*保卫部门和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上海站迅速共同制订计划,由潘汉年和该站工作人员里哈尔德?左尔格共同负责。此后,宋庆龄即与他们密切配合,为营救牛兰夫妇做了许多工作。
  宋庆龄于1931年7月因母丧自德国回国,8月13日到达上海。没过几天,即接到德国著名作家德莱塞、劳动妇女领袖蔡特金以及珂勒惠支教授等多人来电,要求宋庆龄设法营救牛兰夫妇。蒋介石日记表明,宋庆龄曾于当年12月向蒋提出,以遣返蒋经国作为营救牛兰夫妇的交换条件,遭到坚决拒绝。蒋介石当然会想到,对宋庆龄方案的拒绝可能导致苏方加害于蒋经国,但他马上又想:古人传世,依靠德行与勋业,不靠子孙。前代史传中有许多圣贤豪杰、忠臣烈士,都无后,但其精神事迹都卓绝千秋。与之相比,自己念及“有后”、“无后”一类问题,说明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