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豪杰、忠臣烈士,都无后,但其精神事迹都卓绝千秋。与之相比,自己念及“有后”、“无后”一类问题,说明自己志向低鄙。不过,他猜想,俄国人也许还不至于加害经国,自己身前也许见不到儿子,但死后,经国“终必有归乡之一日”《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1年12月27日。蒋介石就这样心事纷纭,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对国不能尽忠,对亲不能尽孝,对子不能尽慈,白白活在世间,伤心之至!”《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1年12月31日。
  以蒋经国交换牛兰夫妇,这一主意可能来自莫斯科。牛兰夫妇被捕后,莫斯科不仅动员了许多国际知名人士出面营救,而且愿意以蒋经国交换,这一事实说明牛兰夫妇在共产国际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条件通过宋庆龄提出,也显示出宋和莫斯科方面的密切关系。季米特洛夫日记记载,宋庆龄“已近乎是共产党员”。《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1936年12月9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她参与营救,很可能有特殊背景。
  蒋介石拒绝宋庆龄的建议,显示了他性格中坚决*和倔强的一面,但是,他还是希望蒋经国能够回来,也相信能够回来。1934年2月13日日记云:“今日者母亡家破,子散国危。若不奋勉,何以对先人?何以见后嗣?勉之!”同年8月15日日记云:“近日病中,想念两儿更切,甚望其能继余之业也。”可见,蒋介石虽然做了蒋经国在苏联被杀的最坏思想准备,但对其归来仍然抱有希望。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6)
当时,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威胁下,中苏开始接近,双方都希望以两国的联合来牵制和震慑日本。蒋介石一面指令颜惠庆、顾维钧、王宠惠等与苏联谈判,企图恢复邦交;一面通过外交途径争取让蒋经国回归。1934年9月2日日记云:“与颜、顾、王等谈外交方针渐定,彼等或较谅解。经国回家事,亦正式交涉。此二事能得一结果,则努力之效渐见。”同年12月,蒋介石从苏方得到消息,蒋经国不愿回国,蒋介石一面感叹“俄寇之诈伪未已”,一面则自觉“泰然自若”。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此家难,能以一笑置之,自以为有进步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4年12月14日。不过,蒋介石也想到,蒋经国在苏联已经被“赤化”,曾经发表过一份批判自己的激烈声明,即使能够回国,见面时如何相处,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样一想,他就转而安慰自己。1935年1月9日日记云:“经国不归,使余无逆子之忧惭,是塞翁失马,上帝必有其意旨也。”
  这一年12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最初,蒋介石不了解张、杨和*方面会如何对待自己,做了被杀的最坏准备。12月16日,黄仁霖到张学良住处看望蒋介石,蒋托他带给宋美龄一函,交代后事,但此信为张学良所扣。20日,宋子文到陕,蒋介石将写给宋美龄的遗嘱交给宋子文,要他转交。致宋函表示:“今事既至此,惟有不愧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负吾总理与吾父母一生之教养,必以清白之身还我先人,只求不愧不怍,无负上帝神明而已。”他嘱咐宋美龄善待经国、纬国,函称:“家事并无挂念。惟经国与纬国两儿,皆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万望至爱,视如己出,以慰吾灵!”致宋函之外,还有一函致经国与纬国:我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甚望两儿,不愧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只有宋女士为我惟一之妻,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则宋女士亦即为两儿惟一之母。我死之后,无论如何,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以慰吾灵,是嘱。父。十二月二十日。这两份遗嘱表明,蒋介石已在对后事预作安排。
  西安事变刚刚发生时,王明曾拟自莫斯科致电在陕北的*中央,要求枪毙蒋介石,为斯大林制止。《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第50页,1936年12月14日。12月16日,季米特洛夫致电*中央,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中央在12月13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时,主张罢免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12月19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否定13日会议的意见,确定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不仅如此,24、25日,蒋介石两次会见周恩来,蒋介石答应,只要红军听命中央,接受统一指挥,他“不单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有资料说,周恩来曾向蒋担保,蒋经国可以由苏联归来,经国是爱国分子,毫无疑问,也会希望父亲抵抗入侵中国的敌人。王炳南语,转引自韩素音:Eldest Son:Chou En…lai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p154
  蒋经国的归国难题终于呈现曙光了。
  【四】共产国际决定派蒋经国回国,蒋经国向季米特洛夫保证:“您的全部指示都将完成”
  中苏关系改善后,苏方对蒋经国的回国态度也逐渐转变。1936年,陈立夫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磋商,要求放蒋经国归国。陈立夫:《拨云雾而见青天》,第448、643页。11月上旬,鲍格莫洛夫准备回国,通过张冲向蒋介石传达:“经国可以回国”,并称:前些时候,蒋经国曾通过华侨带信回国,“被搜查折回”。蒋介石得悉后感到安慰,在日记中表示:“可知经儿未忘其国家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6年11月5日。同月,蒋廷黻被任命为驻苏大使,启程之前,宋美龄特意告诉蒋廷黻,委员长希望长公子能够回国。到达莫斯科后,蒋廷黻和苏联副外长史迪曼尼可夫商量,请他代为查询蒋经国的下落。史表示很困难,答应试一试。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7)
蒋经国的回国问题终于进入议程。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对陕甘宁苏区的围剿,国共双方加紧了联合抗日的谈判。蒋经国曾致函共产国际主席季米特洛夫和斯大林,要求回国。1937年3月10日,季米特洛夫决定,叫蒋介石的儿子来一趟,然后派他回国。《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第54页,1936年3月10日。蒋经国到莫斯科后,*驻莫斯科代表团向他表示,很快就可以回到中国,但首先要写一个声明,保证回到中国后不跟*作对,也不能站到托派一方。在莫斯科期间,蒋经国先后会见苏联副外长史迪曼尼可夫、斯大林的密友李希巴托夫、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等人,他们对他都很友好。史迪曼尼可夫对他说:“中国政府要求我们送你回去。苏联政府现在觉得南京政府及其领袖蒋总司令对我们友善,因此,我们愿意答应我们朋友的要求,把你送回中国。”又说:“中苏关系正在日益改善。我们现在对南京政府及蒋总司令有很透彻的认识。中国近四五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希望我们将来不单在地理上,而且还在政治上,有密切的关系。”据说,蒋经国还曾受到斯大林的接见。25日,蒋经国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领取护照,向蒋廷黻大使辞行,蒋廷黻随即致电蒋介石报告。同日,季米特洛夫邀请蒋经国到自己的家里,对他说:“现在我认为‘以苏维埃化来救中国’的说法是错误的。请转告令尊蒋总司令,共产党已经诚意决定和国民党联合。我们都知道,蒋总司令是一位极能干的军事家及极出色的政治家。”他要蒋经国转达自己对蒋介石的“诚挚的问候”。蒋经国:《我在苏联的日子》,《蒋经国自述》第26页;《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第56页。据蒋经国日记及回忆,他乘车离开莫斯科的时间都是3月25日,疑季米特洛夫所记日期有误。当日下午2时,蒋经国乘第2号西伯利亚快车离开莫斯科。28日,季米特洛夫得到蒋经国打来的电报:“我在旅途中向您致以最热忱的布尔什维克的问候,您的全部指示都将完成。”《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第56页,1937年3月28日。由于资料缺乏,我们无法了解季米特洛夫给了蒋经国哪些指示,但不外推动蒋介石和*合作、团结抗日一类话语。
  【五】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相会
  蒋介石在3月17日得到蒋经国即将归国的消息,很高兴。日记云:“十年苦斗,方得国与家渐见光明也。”24日,蒋介石举行家宴,自然一片喜庆气氛,但经国、纬国尚远在异国,不能团聚,蒋介石未免感到美中不足。第二天,好消息接踵来到。25日,蒋介石接到蒋廷黻大使的莫斯科来电,声称蒋经国当日到使馆叙谈,已有妻与子各一,大约下月即可到达上海。4月6日,蒋介石接到蒋经国从海参崴打来的电报。多年以来,蒋介石、蒋经国之间不通音讯,接到儿子第一通电报,蒋介石自然感到安慰。4月12日,蒋介石再接蒋经国电,声称已自海参崴乘船回国,更觉高兴。
  随着父子相聚日期的临近,蒋介石心中开始密布愁云。4月13日日记云:“教子不慎,自坏家风,可痛可悲也。纬儿决不如此也。”4月18日,蒋经国到达杭州,怎样和这个“赤化”了的,在苏联报纸上骂过自己的儿子见面,蒋介石不无踌躇。日记云:“家事愁闷,不可言喻。”第二天,蒋介石才决心和蒋经国一家相见。日记云:“下午见经国,以昨日到杭,不愿即见也。”20日,蒋介石又烦恼了一天,以后才慢慢缓解下来。月底,蒋介石在《本月反省录》中写道:“经儿由俄归家,一别十二年,骨肉重聚,不足为异,而对先妣之灵可以告慰。”他终于放下了无以对母亲,也无以对祖宗的沉重思想负担。
  蒋经国在外多年,中文自然荒疏了。蒋介石特别挑选政学系少壮派的徐道邻作为他的老师,指导其读书和学习中文。为了改造这个受过多年布尔什维克教育的儿子,蒋介石亲自为蒋经国挑选书目,要他认真阅读曾国藩的《家训》和《家书》,认为读好了,不仅于国学有心得,而且“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他像蒋经国未出国前一样,一封又一封地给儿子写信。当年5月12日致函,要求蒋经国认真研读孙中山1918至1919年写作的《孙文学说》,函称:“你以后看书,应多注重中国固有道德,建国精神与其哲学。《孙文学说》一书,实为中国哲学之基础,而三*义则为中国哲学之具体表现。”同函特别提出,孙中山1924年《民生主义》演讲中“批评*主义各节,尤为重要,应切实用客观态度,悉心研究看完”。蒋经国:《我所受的庭训》,《蒋经国自述》,第5页。这一段时期,蒋经国就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在家乡读书、反省,撰写在苏联时期的回忆。直到1938年1月,蒋经国到武汉探视蒋介石,父子才再一次见面,相处三日。蒋介石觉得儿子变了,在日记中写道:“经儿来省,觉其见解明晰,常识较富,而举止亦有规范,不失大家子弟之风,是用快慰。”《爱记》,未刊稿,“国史馆”藏,1938年1月24日。蒋介石终于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了蒋经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