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民党人的“持久战”思想(4)
10月31日,蒋介石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演讲,声称“我们要复兴国家民族,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只有准备‘打日本’”。次日,陈诚到校,演讲《对敌作战之时间、地点与方法》。他提出要研究三个问题:在什么时间打日本?在什么地方打日本?用什么方法打日本?关于时间,陈诚表示:“在敌人方面,是以‘速战速决’为利;而我方则以持久忍耐,才能够有利。”“我们多一天准备,就多增加一份力量。”“我方一味延缓,也是很对的。”关于地方,陈诚表示:“日本要亡我是整个的,不是局部的,我们就得有准备,任何地方都要有准备。”《石叟丛书?言论第5集》,第146-152页。由于这次演讲面向该校全体官佐、学员,所以不可能透露他正在设计中的抗战方案,但从蒋、陈二人的连续演说看,他们确在思考相关问题。据记载,陈诚即在此际向蒋介石提出《关于国防准备及设施之建议》(附表),可惜此文件至今未见。大概陈的设计很得蒋的欣赏,因此蒋在同一时期写作的《本月反省录》中又写道:“对倭政策,彼以不战而屈来,我以战而不屈破之;彼以不宣而战来,我以战而必宣备之,则倭寇外强中干之技毕露矣。”蒋介石的日记没有与陈诚如何“策划抗日大计”的记载,但这一天的日记所表达的显然是“策定”之后的心情。同年12月4日,陈诚再次向蒋介石上书,提出对日作战重点在鲁、豫、苏、皖毗邻边区、晋绥边境及江浙首都一带,函称:“湘、鄂、赣三省地绾南北,尤为全般作战之中枢,而国防上之根据地,实以湖南为最适当。”《陈诚先生*——北伐平乱》,第361页。上述意见,和蒋方震(百里)将抗日大本营设于湖南芷江、洪江一带的意见接近,可以看作当时陈诚对“以空间换时间”这一战略方针的具体设计。
  大概在1928年左右,蒋方震就对他的学生龚浩说过:“将来中日战争我们应以三阳为根据地”,主战场“在平汉路线以西”。陶菊隐:《蒋百里先生传》,〔台北〕文海出版社版,第219页。后来陆续发表过相关观点,如:
  “中日战事必难免,而沿海一带必不能守。”
  “无论从地理和民族性而言,湖南都是中国的心脏。”
  “一旦战事爆发,沿海一带首遭蹂躏,工业计划应着眼于山岳地带,而便利防空及军事守险应以南岳为工业核心,而分布于株洲至郴州之线。”
  “九江以下都不是安全区。”
  “中国的大本营宜设于芷江、洪江一带。这一带有森林、有矿产,而且有沅水流贯其间,是天然的国防地带。空军基地则以昆明为宜。”
  “湘南湘西固若金汤,配以强悍的民俗,宜于对敌进行广泛的消耗战。”
  “(战局)短期内不能解决,战局必逐步西移。”
  “中国有地大人众两个优越条件。不打则已,打起来就不能不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事合流,把敌人拖倒了而后已。”陶菊隐:《蒋百里先生传》,第137、139、184、188、229页。
  他甚至还谈到:“将来的对外战争,民兵制和游击战都是弱大的国家所应采行的。”陶菊隐:《蒋百里先生传》,第184页。可惜,蒋方震的上述言论均未形成文字。
  1937年11月29日,陈诚致电蒋介石说:“对倭作战,贵在持久,而持久之原则,在以空间换取时间,对于一时之胜负与一地之得失,似不必过于忧虑。现在首都卫戍既然有专人负责,请公迅赴湘赣,统筹部署,以制敌机先,实无滞留危城之必要也。”《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总第1194页。陈诚打这一通电报给蒋介石的时候,日军已经攻陷武进、宜兴等地,正分兵四路,向南京推进,因此陈诚向蒋介石进言,要他改变战略,离开南京,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长期抗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国民党人的“持久战”思想(5)
西安事变期间,陈诚随蒋介石被拘,失掉了随身携带的两个皮箧,所拟国防计划、整军计划、公私函电、日记、建议等文件均损失无余。《陈诚先生*——北伐平乱》,第165页。他在洛阳和蒋介石“策定”的“持久战、消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等文件也可能即失落于此时。尽管如此,上述1937年11月29日的电报说明,陈诚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作战方针较之白崇禧要早。
  至于“积小胜为大胜”方针的提出,则白崇禧确有贡献。早在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期间,国民政府讨论今后作战方针时,白崇禧就主张“应改采游击战”。《王世杰日记》,1937年11月19日。〔台北〕“中研院”版第1册,第143页。至1938年6月,蒋介石即指令李宗仁,在苏北及两淮地区开展“游击”。《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第667、673页。
  【三】蒋介石的“持久战”思想
  由于中日两国国力、军力相差悬殊,而中国又是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蒋介石很早就认为中日战争必将是“持久战”。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闸北,蒋介石就在28日的日记中写道:“决心迁移政府,与之决战。”当时,日本军舰可以直接开到南京下关,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洛阳,以避其锋。2月25日,蒋介石命何应钦从速准备第二期抗战计划,声称决心“与倭持久作战,非如此不足以杀其自大之野心”。《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总440-441页。27日,蒋介石决定军事计划大旨,其内容为“充实一切自卫力量,准备长期抵抗,以求最后之胜利”。《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总441页。3月1日,国民党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决定以西安为西京,洛阳为行都。这一决定显示,蒋介石不认为洛阳是可以久守之地。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城各口发生战斗。4月12日,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总552页。蒋介石预估,中国单独作战的时间需“三年、五年”,则他心目中的全部抗战时间必将更长。
  蒋介石决定迁都洛阳时,分黄河以北、以南,长江以南,浙、闽两省以及两广四个防御区,说明这个时期蒋介石心目中的对日作战地区在黄河、长江的下游和沿海地区,其根据地则在中原的洛阳和陕西的西安。1933年,蒋介石的目光开始转向西南。其8月17日日记云:“大战未起之前,如何掩护准备,其惟经营西北与四川乎?”《蒋介石日记》,1933年8月17日,《困勉记》卷26。这是蒋介石以四川作为抗日根据地思想的开始。在他1934年的日记中,陆续出现“专心建设西南”,“经营四川”的记载,说明蒋介石更多地在考虑以西南,特别是四川作为抗日根据地。至1935年2月,蒋介石在重庆演讲,明确提出“四川应为复兴民族之根据地”,这就将计划中的对日作战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了。同年10月,参谋本部制定《国防大纲》,蒋介石派熊斌到华北征求各地将领意见,熊到山西,对徐永昌说:蒋先生看定日本是用不战屈中国之手段,所以抱定战而不屈的对策。前时所以避战,是因为与敌为南北对峙之形势,实不足与敌持久,自川黔剿共后,与敌可以东西对抗,自能长期难之。只要上下团结,决可求得独立生存,虽战败到极点,亦不屈服。《徐永昌日记》,1935年10月15日,〔台北〕“中研院”近史所版第3册,第318页。从徐的这一页日记可以看出,蒋介石因为找到了四川作为抗日根据地,对日作战的决心因而增强。1936年6月,蒋介石和英国财政专家李兹罗斯谈话时更明确表示,中日战争爆发后,他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最后在西部某省,可能在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Frederic LeithRoss;Money Talk;London;p221据此可知,这时的蒋介石虽然还没有说出“以空间换时间”这类语言,但其思想已经形成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国民党人的“持久战”思想(6)
此后,国民党人一直以“持久战”为指导制订对日作战计划。1936年底,蒋介石命参谋部制订《民国廿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其甲案云:“国军对恃强凌弱轻率暴进之敌军,应有坚决抵抗之意志,必胜之信念。虽守势作战,而随时应发挥攻击精神,挫败敌之企图,以达成国军之目的,于不得已,实行持久战,逐次消耗敌军战斗力,乘机转移攻势。”《民国档案》,1987年第4期。该计划起草于1937年1月,3月修订完成,经参谋总长程潜审订后送呈蒋介石。18日,蒋介石发表《敌人战略政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指出,对付日军速决的办法之一就是要“持久战、消耗战”。“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的强横的兵力,我们要以逸待劳,以拙制巧,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倭寇所有的,是他侵略的骄气,我们就要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抵死拼战,来挫折他的士气。”《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14,《演讲》,第608页。同日,蒋介石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中重申了这一思想。《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30,《书告》,第233页。20日,蒋介石以大本营大元帅名义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规定“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江苏古籍出版社,第3页。。12月19日,在武昌制订的《军事委员会第三期作战计划》规定,在持久抗战的总原则下,“以面的抵抗对敌之点或线的夺取,使不能达速战速决之目的,而消耗疲惫之。”“该计划提出我军战法,除硬性之外,参以柔性”。所谓“硬性”战法,指在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正面阻止敌军进攻;所谓“柔性”战法,指训练民众,联合军队进行游击战,牵制、扰乱、破坏敌军后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18页。进入1938年,经蒋介石批准的《武汉会战作战方针及指导要领》以及《武汉会战作战计划》等都规定:“以自力更生持久战为目的,消耗敌之兵源及物质,使敌陷于困境,促其崩溃而指导作战。”《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657页。
  【四】*对国民党的作战建议与两党“持久战”思想的交流
  *领导人中最早提出“持久战”思想的是毛泽东。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1937年7月15日,朱德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