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大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大官- 第17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后,皇上话锋一转:“通过此次赈灾一事,大家都看清楚了,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靠天吃饭。改善民生、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办学育人,这些既然在两个灾区可以实行,那为什么不在全国实行呢,朕决定效仿先贤,派一位大臣主持变法,也就是变革,专门整顿目前的困境,那么大家说说,这个主持变革的人谁最为合适呢?”。

    大家知道,这个人选必须是有分量和威望之人才可以,不然是很难服众的,这个差事是很得罪的人,而且任务很重,但这个差事要是做好了可以名垂青史,像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即便是最后结局不好,但这些人却是成了典范。

    同时,这想法是皇上想出来的,所以,阻力自然会小一点,即使办不好,也不会有性命之忧,这样一拉,几位大学士就都想争一争了,哪怕是假意的争一下,也是显示出为君分忧的样子。

    于是,底下不少人便开始推荐佟尔璞富察鲁还有杨再兴,毕竟他们几个才有这个资格。

    而佟尔璞和富察鲁也没有表态,因为,他们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分量和威望而已,但真正得罪人的这个差事他们还不是特别的想做。

    杨再兴做了表态:只要皇上下旨,他愿意挑这个重担。

    这时,皇上开口了:“大家说的很有道理,诸位都是老臣了,朕自然是很放心的,不过,朕觉得有一个人更为合适”。

    底下的人立刻议论起来,这时,只听见皇上说道:“传”。

    于是,几十双眼睛盯着慢慢被推开的那扇门,想看看这位进来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而事情往往就是这么怪,注定今天将是令所有人难忘的一天,事实是,再次让他们大吃一惊,进来的这个人正是——李序然。(未完待续)
第二百章 李序然变法
    原来,路上遇刺的那个李序然是老十三经过易容乔扮的。十三骑早就打听到了有人要加害李序然的消息,但是他们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李序然,他们便和杜唐还有安刚就导演了这一幕。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怕李序然知道这个消息后还会冒险前去,另一个方面则是考虑到这件事太过复杂,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他们也可以把事情全部揽过来,和李序然无关。

    而真李序然早就到了京城,但没有回他的府,而是随便找了个地方住下来。而在济州那边的老十三早就在轿子里装好机关,他会缩骨功,躲在轿子底下的一块木板下,所以那些飞刀和箭头都没有伤到他,至于那些血还有喊叫声都是做给众人看的。

    杜唐带着人提前走后,到了京城和真李序然见面。之后,李序然便去见皇上,并说是轿子里的机关救了他,那些血都是给外人看的,杜唐他们带他提前走也是为了安全,因为他们也不敢排除这些钦差随员还有杀手。李序然重点说了那个轿子,这是他的一个手下为了他的安全设计的,没想到还用上了。这样可以回避自己内力的问题。

    这样一来,时间和事件就都能对上了,只不过最危险的那一幕没有李序然参与而已,李序然便和皇上商量,这件事事关重大,所以他们就没有将李序然的事公开。并将凶手引出来。这样就有了皇上和李序然在朝上一唱一和的这一幕。

    可以说李序然他们这是将计就计,不过他们的将计就计不仅使李序然安全的退了出来,而是还使他们少了一个麻烦。

    这个麻烦就是躲过了这些人枪林弹雨般的弹劾。要知道,李序然这次调动了几个省的粮食,派了不少兵马,查办了不少官,还让不少官商下血本捐银捐粮,随便拿出一件事来找毛病都可以说出个道道来,这么大的事牵扯面这么广。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次李序然却躲过去了,因为那些仇视他的人都以为他死了,所以他们就无需再为难李序然了,而且在发生钦差遇刺的事后。再继续攻击他。难免会让认为和刺杀他有关,所以,所有的人都众口一词的对他赞赏。

    结果他们没有想到,李序然一点事都没有,而他们的众口称赞为李序然赢得了另外一个差事,虽然这个差事不好,但足见李序然的威望和地位,尤其是皇上的器重,这不得不说对佟尔璞还有富查鲁是致命的打击。

    从现在开始。就完进入李序然变法时代了。

    门推开后李序然走了进来,当门再次被关上后,好多官员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李序然开口说话了:

    ‘这次变法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是要对土地进重新界定,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是调整新开垦的新土地和林地,同时以土地为基础的税负也要进行调整。其次是吏治,除了贪腐之外。还要对慵懒、无所作为的庸官进行治理。第三个就是清理全国境内的山贼恶霸等匪患,这也是第一项革新的保障。和第二项革新的考验。‘。

    李序然说完后,底下的人再次静悄悄的,他们是在等待着皇上的表态。

    ‘李中堂都说了,具体的上书房会给你们一个细则的,除了兵部之外,其他各部的尚书都是本次变法的成员,并且各部都要派一名侍郎专门配合李中堂完成此事,违者严惩‘,说完皇上便宣布退朝。

    就这样,李序然现在成了这项重大改革的领头人。其实际上也成了仅次于皇上最有权力的人。

    所谓时势造英雄,李序然之所以能有如此快的速度攀上权力的高峰,是因为皇上要想提拔自己的人培养自己的势力,以此来牵制其他权臣。而李序然这次漂亮的完成了赈灾事宜,更多了一层筹码,同时,也加快了他对权力的巩固。

    不过,这次他面对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此次变法直接针对的就是官员富商,不过,这次的官员不是巡抚知府那么简单了,而富商也不是开仓放粮捐银那么简单了。

    而那些各部的侍郎尚书表面上是要协助和配合李序然变法的,但实际上他们既不想损失他们的利益也不想得罪人,更不想丢了乌纱,而这恰恰是李序然此次变法的重点。

    ‘李中堂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不过,这次变法涉及面大,牵扯人员多,李中堂可要小心谨慎啊‘,走出殿外,佟尔璞对李序然说道。现在已经不在殿上,所以一些更直接的话也就可以说了。

    ‘多谢佟中堂关心,不过中堂也说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那我还没想享这个福呢。怎么会有事呢‘。李序然则以同样的口吻说道。

    哈哈哈……

    就在李序然准备上轿的时候,杨再兴过来叫住他:晚上去我哪儿吧,也算是再次给你接接风。

    正好有事找他商量,毕竟,通过这次赈灾觉得这个杨再兴还是个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况且他也是大学士位高权重的,变法过程中,可以帮他很多忙的。

    于是,两位中堂大人便来到了杨府,到了这里后,李序然发现上次聚会的那几个人也都来了,不过这次的人似乎多了些,只是李序然不知道:这次一些人是奔着他来的,通过这次赈灾,李序然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他风格,有些人已经开始决定以它为榜样,也决定跟着他,所谓物以类聚。

    大家坐定后,杨再兴作为东道主自然是先要说话,而他说的自然首先是为了李序然从灾区赈灾凯旋而归。给他接风洗尘,接下来便是为了将要面对的革新变法。

    在座的除了两位大学士外,还有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当然,还有之前随李序然一起进京办差的户部刘侍郎还有兵部的崔侍郎,还有一些其他的官员。这样一来,除了吏部和工部外,可以说李序然和杨再兴他们的势力范围在名义上就遍布朝野了。

    不过,除了吏部和工部外。富察鲁管着户部,户部尚书是他的心腹。而杨再兴虽然管着兵部,但兵部尚书其实是佟尔璞的人,所以这样下来,等于只有李序然掌管的刑部是绝对的势力。而礼部尚书虽然是自愿支持李序然干事,但毕竟礼部的实权有限,而至于几位侍郎,虽然是李序然的亲信,但侍郎毕竟是二把手,真正掌舵的是尚书。

    如此说来,在六个部中,李序然实际掌握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刑部,加上半个户部和兵部。当然还有一个没多少实权的吏部,勉强算一半,但这比起佟尔璞和富察鲁他们掌管着人事权的吏部和财政大权的户部还有实实在在的兵部和工部。显然,李序然是居于下风的,更何况,他现在的这些势力范围还包括杨再兴的帮助。

    可是,这次变革中,牵扯到的吏治首先由吏部出面。而田产革新则和户部有很大的关系,这将预示着这场变法很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不过。李序然也不是完全就没有回击之力,其实,他的势力范围远远不是什么刑部或者礼部,而是在两江、在北沙。

    在南江省、北江省、还有北沙省,无论是官民,包括富商,对李序然是极为尊崇的,这不仅是来自他在这里实实在在的权力基础,有无数的亲信下属,更多是来自内心的力量,这才是恒久的。

    这次,无论是对土地的革新,还是对官员的整治,都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确切的说就是从各个省开始,而最直接的就是从各个省的巡抚布政使这些大员开始,那么,李序然就打算从这三个省开始。

    “李中堂,马上就要开始推行新政了,这里的人都会全力的支持你,到时佟尔璞他们一定会全力阻挠,不过,我们一定要和他们斗到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杨再兴说到。

    这时,底下的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李序然和他们客套着,毕竟这些人对于他的革新非常的重要。

    用完饭后,大家便各自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礼部尚书的轿子赶上了李序然的轿子,他说有句话想单独和李序然说。

    李序然对他的这个举动很奇怪,不过,这个礼部尚书是前辈,同时,刚刚还见过面,于是,李序然便摒弃左右,单独和这位老尚书说了几句话。

    “尚书大人,不知你此举是为何?”,李序然问道。

    “老朽只是想提醒中堂大人,这朝局就像下棋,棋子只有黑红之分,不过,对手的棋子不一定全是对自己不利的,相反自己的棋子也不一定全部对自己有利,有时虽然是自己的棋子,反而会挡住自己的路,影响了大局”,这位尚书大人说道。

    这番话令李序然更加的疑惑,甚至有点毛骨悚然,于是,他对这位尚书大人说道:“前辈,在下初来朝中,好多事情不胜了解,还请前辈多多指教,前面就是在下的府宅了,不如到府里喝一杯茶,如何?”。

    可是这位尚书大人却说道:“改天吧,老夫只是觉得中堂大人是个干事的人,是个真正的读书为官之人,有些事情只是想提醒中堂而已,老夫年纪大了,只能说说而已了,请中堂大人小心为妙啊,一切就看造化了”。说完他就上了轿子,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刚才喝点酒,不过这位老人的话却让他清醒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