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大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大官-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等遇到什么具体的问题时再说,或许,时间长了,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

    一个人是如此,一件事情也是如此。

    王天远把布政使董大人也叫来了,因为这么大的事情,是不可能离开掌管着一省钱粮税赋的藩台大人的。

    李序然的按察使司管着全省的司法、刑狱、监察,董连平的布政使司管着全省的钱粮税赋等民政。而王天远身为巡抚,同时管着他们两个,另外南江省的军事大权也由巡抚大人掌管。

    这就是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李序然此次的计划必须要和这两位大人商量,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事情没开始就结束了。

    他到没希望王天远能怎么支持自己,毕竟人家是巡抚大人,只要不明着反对自己就谢天谢地了。但对于布政使董大人,李序然还是真的希望他能支持自己。因为*不仅仅是捞个死囚犯、办个冤案,更多的贪污还是来自实实在在管着钱袋子衙门的官员。

    而董连平则当面拍胸脯表示全力支持,他不像王天远那样的深不可测,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李序然觉得和他平级的这位同僚还是靠的住的。

    甚至李序然在想:董大人又何尝不想大干一番?把南江省治理的好好的,只是,他也无法摆脱头顶的那片云——巡抚大人王天远,不然,在李序然刚上任的时候,他怎么会和巡抚大人争吵呢?

    现在李序然都准备好了,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这件事情必须要给自己的恩师——刑部尚书杨大人报告一下。

    他知道,现在王天远没有和自己撕破脸,每次都能笑脸相迎,包括上次的案件,巡抚衙门还奖励的了他。这一切,或多或少的还是和杨尚书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人家是响当当的一品大员哪。

    同样,李序然得到杨尚书的回信依旧那么几个字——可以这么做,但要有礼有节、稳步推进,切勿操之过急、影响大局。

    说实话,李序然很佩服自己的恩师,他永远是那么的厉害,那么的高高在上,这就像是多年形成的习惯。在江都府那次,李序然甚至都认为,自己的恩师已经不行了,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太过保守。

    但,事后他才发现,老师就是老师,杨尚书现在威望甚高、大权在握,在朝中也是一言九鼎,这让李序然想了好久,都没有想明白。

    或许就是这样,千万不能以一次的成败来论英雄,也不能以一时的沉浮来定结论,为官这门学问很深,看来,李序然还没有参透,甚至,还差得很远。

    但不管怎么说,他要开始他的计划了,现在这个三品按察使已经让他很满意了,至于以后的事情,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谁能想的了那么多呢?又能看的那么远呢?

    于是,李序然让一驰留守衙门,同时梦盈继续辅佐,有什么事情随时快马加鞭向他报告,同时他们还专门驯服了几只信鸽,在那个年代,这估计就是最快的了。因为,真正的有什么事情,还是要他这个名正言顺的臬台大人下令,不然兵也调不了,人也抓不了。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体制吧!

    而李序然则带尘远要对南江省十几个府一百多个县,进行巡查。尽管这样很耗时,但或许这也是最能了解南江省真实现状最好的方法了。

    当然,他为自己此次大规模巡查定的口号自然是为了检查各级衙门落实自己发布的公文政令情况,这样就把巡查变为检查了。

    就这样,他的足迹开始遍布了南江省的各个角落,到了各地,有官员的隆重接待,有不少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让他见识了真正的前呼后拥、马首是瞻。

    他看到了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也见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喜怒哀乐伴随着他的足迹,思索和计划也在进一步的进行。

    通过这些的调查,他心里的那本账慢慢的清楚了,各个他不甚清楚的内幕也慢慢的知道了,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吧!

    一年多下来,他几乎都在路上和马上,有时,实在累的不行了,就坐在轿子上。这一年多,除了几次述职和办案,他很少去按察使司。感觉自己不像个臬台大人,倒像个旅行的人。

    渐渐的有些人的名字出了水面:通州府知府刘预石、锦州府知府范鸣龙、南江盐道尹制节、陇南县知县高一远……

    同时,官员们的盘根错节的隐蔽、阳奉阴违的伎俩,难以置信的贪腐新方法以及一些制度的弊端都摆在了眼前。

    李序然面对这些摆在面前的难题,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解决这些问题也许需要他两三年的时间,也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也许,就是耗上一辈子的精力也无法完成。

    可现在不管怎么说,还是要继续他的计划,因为只有这样做了,才能知道下一步会遇到的问题。

    只是,他不知道,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坚持多久?
第二十二章 天子驾到(上)
    结束了艰难而长远的“旅程”之后,李序然回到他的臬司衙门。他知道这次巡查的时间有点长,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这才是漫漫路的开始,甚至可以这样说:也就是个序幕吧!

    一个南江省,现在摆在面前的就有两个知府、一个盐道,还有一个全省最富裕县的县令。

    知府是从四品,掌管着几个、甚至十几个县,盐道是正四品,管着盐引,是一个肥的流油的差事。至于那个县令就不用说了,他掌管的那个县比一个普通的知府都厉害。

    现在摆在李序然面前的不是这些人有多厉害,毕竟,他是正三品的按察使。

    可通过他精心布局和调查了解,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后台都是巡抚王天远。

    说实话,李序然真的很为难,他知道现在不是该不该问他的恩师杨尚书杨大人,也不是像他在黑虎山做知府的时候,可以把难题推给朝廷派来的大员。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一切来的是那么的突然。

    就在他为如何查办这帮官员犯愁时,朝廷传来了旨意。

    皇上要来南江省了。

    而且太子和三皇子(现在已经升为荣亲王)随驾,当然除了皇室的人,他的恩师刑部尚书杨大人也随行。

    这么大的消息突然传来,让南江省官场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绝对是本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所有的官员都在盘算着自己的仕途,都在想着会不会在自己管辖的范围来巡查,自己应该怎么去准备?

    而李序然的心情也比这些人好不到哪里去,他倒不是怕被查到什么,他在想的还是他该如何的去查办这些人。

    但在眼下,只能放一放了,毕竟圣上来地方巡查,这在地方官员看来,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得的恩赐,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官也没能一睹皇上的龙颜,哪怕是远远的看一看。

    而另外在一些人看来,可就不是这样了,虽然他们天天嘴上喊着吾皇万岁、皇恩浩荡之类的话,但他们其实并不想见着真的皇上。见了真的皇上他们就不能花天酒地、作威作福了。

    这时,有人来报:臬台大人,巡抚衙门来信,中丞大人请你过去。

    李序然自然知道王天远叫他过去的目的,于是,他急忙坐轿前往巡抚衙门。

    在巡抚衙门的时候看见了一同来议事的布政使董大人。

    董大人先说话:“臬台大人,皇上要来我们南江,真是你我的荣幸啊,算算,老朽也有好几年没有见到圣上了,这次圣上亲临南江,真是万幸啊,不然老朽就是死在这南江恐怕也没机会了”。

    “藩台大人言重了,当年你是响当当的直谏之臣,现如今在南江省也是干的有声有色,以后重回庙堂又何尝不可呢?”李序然开玩笑说道。

    这时,董连平说道:“李大人,你我就不要开玩笑了,说真的,你难道就没有想过借皇上南巡之际,做点事情吗?”

    做事情?李序然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那熟悉的笑声——巡抚大人来了。

    他这次亲自来门口接二位三品大员是有原因的,身为巡抚的中丞大人,可以说是南江省的百官之首。因此,评价他的成绩的时候,不光要看他的政绩,也要看团结他属下的能力。

    而他最主要的属下,就非这位按察使司的臬台大人了和布政使司的藩台大人了,所以他现在要做出一副随和的样子,做出一副和下属打成一片的姿态。

    李序然和董连平自然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但李序然还是能看看的出来,这位董大人今天的表情是很复杂的,尽管不易察觉,但像多年在官场历练的李序然和王天远这些人来说,还是能觉察到一些的。

    这让李序然也犯了嘀咕,尤其是董连平刚才说的借皇上南巡之际做点事情,这句话让李序然很惊讶,当然,这是在心底的,表面是绝对察觉不到的。

    按照官场的经验看,他说做点事情,就是类似于人们说的做点文章,说白了就是要整人。当然,是通过“做点事情”来整人的。显然,布政使大人要整人,还是要等待皇上来南巡的时候,那么,他整的这个人自然就是巡抚王天远了。

    李序然知道,身为布政使的董连平和南江的百官之首巡抚王天远两人不和,这在他来这里没多久后就看出来了。但他们两人之间的间隙到底还有什么内在的奥秘,李序然似乎还是看不懂。

    到了巡抚的会客堂,李序然看到了不少官员,南江四品以上的官估计应该都到齐了吧?

    于是,王天远咳嗽两声,大家立刻安静了下来。

    这时,王天远说道:“圣上要来南江省南巡,这是天降甘露,润泽万民啊,这是我们南江省的骄傲,更是在座的骄傲,为了让他老人家少操点心,我们一定要把大清的太平盛世和国泰明安展现在天子的面前,一定要圣上对此次南行感到欣慰”。

    底下自然是一片附和之声,意思都和王天远刚才说的差不多。

    王天远在台上继续说道“不过,我丑话说在前,谁要在这次圣上南巡之际出什么差错,本官绝不轻饶,别怪我王天远不讲情面”

    这时,大家都安静了,因为,他们知道,巡抚大人这可不是在开玩笑,俗话说天子无小事,王天远这样做,倒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举。

    只是,李序然看了看董连平,这位布政使大人今天怎么看怎么都不对劲,但具体是哪儿不对劲儿,他还是看不出来。

    他现在还真没时间去考虑这些事情,因为王天远要给各个官员布置任务。

    王天远说了很多,也说的很细,但大体意思就是两点,一个是太平,一个是盛世。

    这绝对不是废话,不然他是不会花这么大的精力去说的。

    他说的太平就是各地绝对不能出现反叛的势力和言论,盛世就是各地要呈现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