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国的人就是天生的土匪和强盗。
李序然怀着沉重的心情骑在马背上,他感觉自己的前途很渺茫,甚至都觉得不知道如何下手了,现在才知道,之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和现在比起来,要好多了。
因为,现在牵扯到的是两国交战的问题,随时可能就酿成大祸,随时就可能发生大事。
这时,魏知府指着前面的一条河说道:“制台大人。你看,前面就是河界,过了河就是小沙国了,两国接壤的地带很长,所以。其中有河流,有荒地,有山林,还有峭壁。这给我们驻兵和防守都带来了很大的不利,所以,才有了小沙国一次次的侵犯和骚扰,有了民间的走私贩卖东西。还有一些人把这里当做逃亡安全之路的希望之路,在我们这里犯了杀人罪的都逃往对面,而对面的也是如此,情况异常的复杂”。
李序然看着面前的这条河,据魏知府说,这条河并不是很深。但很宽,对面就是一座座的山林,不过那已经是小沙国的地界了。
说起这个小沙国,还是有些历史的。
它原先是大清的省,由于地形复杂。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同时,这里的人们善于骑射,生活习惯也很一般的民众不太一样,所以,当时的皇上就把这个地方交给一个王爷镇守,同时下旨这个王爷的爵位可以世袭。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王爷还是很有魄力和能力的一个人,将这里治理的仅仅有条,当地的百姓也很富裕,可后来,这个王爷得了一场大病,没多久就去世了。
继位的是他的儿子,这个新王爷是个昏庸无能、胸无大志的人,他整天歌舞升平、花天酒地的,把政务都交给当地的官员去办理。
渐渐的这里的本地官员掌握了军政大权,同时,他们四处招兵买马,散布谣言,收买人心,可是,当时的王爷却没有发现这一切。
皇上为了显示恩泽,会每年都召见一次这里驻守的王爷,可就在这一年的时候,这个王爷去了京城,就再也没有回来。
因为,在这个王爷去了京城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另立新王,并取名小沙国,同时新设了文武百官,将原先朝廷派去的官员几乎全部杀了,剩下的几个也都是成了他们自己的人了。
当时的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的生气,他责令当时的南江巡抚和总兵派了三万兵马去招降,可是,没想到小沙国的大王下令攻打他们,结果朝廷的兵马损失大半,丢尽了颜面。
从此之后,小沙国的大王命令他们全民练兵,以武为尚,招兵买马,修建堡垒城墙,打造兵器盔甲,兵力和战斗力很快的得到补充和提升。
而大清国这边则相反,他们常年没有参加实战,将帅之间*成风,兵勇们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的机制,整个个一盘散沙。
就这样,大清的薄弱给小沙国创造了喘息和成长的机会,几年下来,他们已经是一个面积相当于大清三个省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小国家了。
到了先帝的时候,大清的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升,于是他曾下令二十万大军攻打小沙国,就是李序然刚穿越过来那会,那个时候他还在江都府做知府,征税就是为了给战争提供后援。
那次的战斗可以说是连败俱伤,小沙国向北退了一百里,也就是现在的这条河以北,而大清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整个国库都差点被掏空,而且,将士们也死了近一半,当时,尸首遍地,哀鸿遍野,非常的凄惨。
不过,那次之后,换来了短暂的安宁和相安无事,可是,最近几年,这个小沙国好像恢复了元气,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尤其是最近进,简直就是胆大包天了。
李序然看着这里的风景,心里却在想着不久的将来。
如果,真的开战,那么他自己在这里会是个什么角色呢?
第一百零六章 赫利大王
由于过去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荒漠很多,加上他们这里的人认为全天下都是荒漠,而荒漠是很崇拜的,认为那是一种力量和源泉。所以,小沙国这个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他们不但起了名字,还扩展了土地,自封大王,学着大清的样子,用着帝王的排场,新扩展的土地也开始种上了庄稼,百姓们也学会了织布养鱼等,生存能力更强大了。
但他们有很强的危机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单说他们都城(也就类似大清说的京城)的风景,就知道这个小国有多么令人害怕了。
他们的都城四周是高高的围墙,城墙上面有重兵把守,同时,围墙向外几千米全部是平地,既不种庄稼也不栽树,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清楚的看到远方的敌情,因为中间没有什么障碍,所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城墙上的人看的清清楚楚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几千米的空地上连根草也没有,时间久了就成了荒地了,而这些荒地的地下则是重重的机关和暗器,一般人根本别想靠近这里一步。
平时的时候其他地方官来这里,都是报了暗语之后才可以安全的进城门,不然的话,不是万箭穿心就是跌入悬崖。
在这个都城里,住着这个国家权力最大的人——小沙国的大王。
现在的大王是刚上任的,他叫赫利,原先是个王子,排行老二,但是原先的大王死了后,不知怎么的他就当上了大王。听说,是他抢夺了王位,还杀了大王子。
这个赫利身强体壮、骁勇善战,而且极好争斗,崇尚武力。同时也有很深的谋略和心思,和大清的新皇帝一样,都是新上任没多久,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一场恶斗?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这个赫利很会治理朝政。他把税收田产、丝绸马匹、鸡鸭牛羊等民政交给了他的叔父,而自己则专心打理军队。
他的叔父是个老王爷,他读过书,而且记忆力出奇的好,对于民政是很在行的,当时,赫利上位的时候,他的叔父也是极力支持的,所以,现在得到了更大的信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小沙国的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也积累了不少兵马粮草,尤其是军粮,一直都在积累着,好像随时都要打仗似得。
除了文官。小沙国更是武将的天下,作为大王,赫利麾下有一名元帅、十名大将,他将小沙国分为二十个府,但和大清的知府不一样,每个府设一文一武两个官员,名义上互不隶属。但武官的地位明显优于文官。
府上的文官叫“候”,如东沙府的东沙候、太古府的太古候等,这些爵位的地名有关,所以一直没变,无论谁当到这个府的官时就会得到这个爵位,而一旦调离了。就被收回去了,在当地,这个爵位是很崇高的。
而武官的称呼也有这样的特点,这些武官的职务全部是将军,但每个人前面都会冠以地名。如东沙府的东沙将军,太古府的太古将军等。
魏知府告诉李序然,这些消息都是他们长期通过打听才知道的,有时也会抓几个越界的奸细问一些情况,同时,大清这边也会派一些人混到小沙国去了解情况,久而久之,才知道了这些关于小沙国的事情。
这个赫利大王上位后,上上下下都整顿了一番,新的元帅叫乌金,十大将有两个先锋,叫格泰和格达,他们原先都是赫利大王的家臣,从小一起练武,但他们三个似乎悟性更高,加上有老王爷请的大师指点,几年下来,这些人的武艺已经是出神入化、高深莫测了。尤其是乌金还经常研习兵法,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格泰和格达当了全军的左右先锋,除了他们两个,十大将中的另外八将也是各怀绝技、神通广大,在小沙国是响当当的名字。
而在地方上,二十个府镇守的将军也是个个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所有的人都听命于赫利大王。战时,到了战场自然是听乌金元帅的了。
几年前,就是李序然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大清招降小沙国时,乌金还是个小将军,而格泰和格达连个将军都不是。可就是他们三个人,带着一百壮士,硬是闯进了几千人的队伍,最后竟然将大清的一个主将给砍了,简直是不可思议。
听完魏知府的陈述后,李序然心里不由的发出了冷汗,就连手心里都是汗:这简直就是个全民皆兵的军人当权国家,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现在的大王赫利已经懂了民生,专门叫他的叔父负责田产税赋、马匹牛羊等,这就给后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旦打起仗来,简直就是无往不利、坚不可摧。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渐渐的西沉,魏知府急忙说道:“制台大人,天色已晚,我们还是回去吧”。
就这样,他们回到了同州府,魏知府为李序然准备了极为丰盛的晚宴,他说:像他这个知府,可以说是全国最苦的知府,像总督这样的一品大员,一年甚至几年都见不到一个,李序然现在既然来了,自然是全力的招待了。
李序然看到府里的布置,可以看出这个魏知府还是个细心的人,但是一路上看来,他把这个同州府治理的还真不怎么样,而且李序然感到这个人倒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好好的用心。
或许是因为这个魏知府感到前途无望才心灰意冷,也或许这里地处边境,确实难以治理,非超凡能力还真不能胜任。
饭后,李序然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里,这个知府的是康王的人,所以,他也和这个人没有说的。
这时,杜唐过来说道:“大哥,魏知府求见”,李序然看看了窗外,现在还不是很晚,于是,就让杜唐将他带进来。
“下官参见制台大人”,魏知府再次向李序然跪下说道。
李序然急忙把他扶起来:“不要这么多礼了,不是刚见过吧,这些俗例就免了吧,这么晚了,你来有什么事吗?本督喜欢开门见山的说话”。
这时,魏知府急忙说道:“是是是,制台大人雷厉风行的风格下官早就听说过了,那下官就开口了,下官求制台一件事”。
看着李序然没有说话,魏知府接着说道:“下官在这里干了近十年了,身体也大不如前,最近这段时间,时常感到心灰意冷,怕是再也没什么干劲了。所以,所以,下官恳请制台大人向朝廷上个折子,让朝廷再派个年轻有为的知府好好的来同州府干吧”。
这时,李序然看了看魏知府,慢慢的站起来,打开窗户,望着窗外说道:“魏大人,你为什么不在这个位置上把他干好呢?本督能看出来,你还是个很有心的人,也是个有能力和眼光的人,凭你对小沙国的了解,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希望你能留下来帮帮本督,本督不会亏待你的”。
没想到李序然说完这句话后,魏知府竟然跪下来,留着眼泪说道:“制台大人,早就听说过大人的威名,没想到大人的心胸是如此的开阔,官场的人都知道下官是北江巡抚的人,也是康王的马前卒,当年康王得意的时候,就把下官安在了这里,为的就是一旦开战,下官就可以建功立业了”。
他顿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