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野闻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仙野闻录-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乐李乐自己也不知道,偶尔举手投足间神态镇定自然,自有一种风韵闪烁。
  但怪就怪在李乐的道力修为在吃了雪兰花与神农草等天宝地才的神草配制成的雪魂神龙丹后,也没多大进展,看起来反而有所退化,让青松百思不解。
  而青松自己在炼丹配药时要尝尝药性,以佐方子过程中无意间也吃了不少灵草妙药后道力和修为反更是增益一层,这让青松自己都哭笑不得。自己本是炼药给自己的弟子吃的,但弟子吃了后没效果,自己反而得了不少的便宜。
  青松估计是李乐的道缘还不深厚,吃了这么多的灵丹也许是要等一个机缘后才能爆发,所谓三年不鸣、厚积薄发。
  青松也不管了,带着李乐从长江顺流而下,沿长江一线修法行道。先拜屈原祠,再观洞庭湖,吃了武昌鱼,去赏黄鹤楼,才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路上讲古论今天,品评天下。
  这李乐跟自己也有六年了,六年里青松言传身教,六年里青松身体力行,六年里青松以身作则,终于没把李乐给教坏。
  这李乐在这六年里也懂得了人情世故,在六年里也懂得了世态炎凉,在六年里也懂得了人性善恶,更懂得了修道大业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李乐还是那么热情耿直,抱打不平,但也已能做到收敛情绪,控制感情。最重要的是其内心深处仍然同情贫弱,憎恨强权。这让青松很安心,至少看不出李乐有走入魔道的迹象。
  这一路走来,青松和李乐看到的是:天灾不断,不是大旱就是大涝,不是蝗灾就是稻疫。加上官府这几年征税日重,苛捐繁多,生活一天比一天下降,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地方豪强欺凌压迫百姓的事情越来越多,百姓在失去土地,失去家园后就如流民一样到处求生找食,而当地官府和恶霸更加欺凌,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激起匪患。这一路,青松和李乐多次遇到土匪劫道,山民抢粮的事情。把一些好好的地方给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一些官军借机出兵,打着平乱的旗子为害四处。
  青松也借机给李乐讲治民之道,为人之道。教李乐怎么在这个混乱的世道生存下去的本领。李乐十分同情这些流民,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悲哀,也痛恨这些欺负平头老百姓的官吏和恶霸,也亲手处置了一些做恶多端的坏人。但李乐人小力微,能救一个二个,但救不了十个二十个,只能帮帮自己能帮助的人,做一些自己力可能及的事。也曾劝善一些做恶的人,也曾差点让人给煮了,这几年的切身体会和经历让李乐成长得很快,更懂得了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为做善事的鼓掌,为做恶事的痛骂。
  李乐也亲眼看到一些修道之人麻木不仁的表现,也看到一些趁机做坏的和尚和道士,有的道门打着修仙求道的幌子骗财骗色,有的庙宇打着祈福祷寿的理由侵占田地。总之按照青松道长的说法就是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人生。
  所以青松为了不让李乐看到更多的苦难,为了不让李乐遇着更多的不幸。青松以采药炼丹的理由把李乐拉入名山大川里去采药修炼。李乐也知道自己的本领低微,做不了更多的事情,也就顺从师父之意,认真修炼起道法来,但始终没有进境,让李乐产生了自己是不是无缘修道,是不是修好道法就能做好事?答案是否定的,道家讲顺天应命,讲“致虚极,守静笃”,以养道求玄之法,要得玄关,惟有收敛浮华,归于笃实,凝神于虚,养气于静,才能复本归真
  李乐又产生了那修道为何?为何修道的奇怪想法。
  青松也知道李乐的心思,把六年前在李乐老家遇到李乐的经历讲给李乐听,李乐确本不是道门之人,却也没有修道资质,是那把龙泉剑救了全山所有人的命,也改变了李乐的原本生活轨迹,也是那把龙泉改变了青松的人生,因为青松收了李乐为徒弟。
  所以李乐对修道的兴趣就没有以前那么专心和认真。这让青松无可奈何,或许这就是上天对青松收了不该收的人的一种反噬。
  为了让李乐解出心中的疑惑,青松在接到本派发出的法诣后,决定带李乐入川。青松以前没有对李乐讲自己是哪门哪派,也没讲自己所在门派的宗旨和作用,更没有讲本派当中那些让人心烦的故事,更没讲自己与派中别人这间的矛盾。青松也觉得现在还不是该讲的时机,一切等李乐到时亲自去了解和认知。
  这样青松带着李乐从汉中准备入川,一路上讲诸葛亮七伐中原,六出祁山的三国故事,也讲五丈原七星祈命的故事,也讲兵败街亭的故事。
  过了秦岭入了剑阁。
  剑阁古称剑门,地当秦蜀要冲,因诸葛亮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剑门关峭壁如城墙,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集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关隘文化、为一体,融雄、险、奇、幽于一身。陆游曾写道: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第五十节 游玩川西

青松是在李乐过了十五岁生日后,二月间入的剑阁。那时正是初春,天地开始复苏。在欣赏完剑阁风光和栈道奇景后来到利州。到了利州,又怎么不能不去女皇故里看看呢,利州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镇、川北门户之称。剑门古蜀道始为古代交流中原的主要通道,是金牛道上历史文化最厚重、自然风光最优美而又最艰险的地段。阴平古道为古代川西出入西北的主要通道,三国时诸葛亮曾派兵把守,后邓艾率军自阴平道经摩天岭“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从而灭蜀。青松一是带李乐散心,二是带李乐游历,所以就去了皇泽寺摩崖像、千佛崖摩崖像,还有相传为张天师修练之地的鹤鸣山道教胜地。
  然后一路游玩,来到太白故里。李白,字太白,是唐最伟大的诗人,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因追求自由和理想,具有深厚道家精神。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写下过:“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道家诗。故乡在江油青莲镇,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太白碑林,陇西院、太白祠、名贤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
  李乐一路看的听的,从剑阁开始就心情好转,不再沉闷无语,又恢复了活泼与开朗。言语行为也放开,最后一路喜笑颜开地奔向成都。
  成都是一座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以“周太王从梁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相沿至今。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7丈。成都在这一年正式建立。后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岷江两岸百姓兴建的都江堰,二千多年来一直浇灌着成都平原。由此,成都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世称“天府”。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当时,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在历史上,成都又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笼,繁花似锦的“花城”。秦、汉、晋、隋皆因得蜀而统一天下。
  成都还有很多名胜古迹,著名的有武侯祠。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塑像,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读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李乐也为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和精忠为国的情怀感染。
  然后在青松的带领下又来到杜甫草堂。其坐落浣花溪畔,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故规模宏伟,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座祠宇即有诗情,又富画意,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又浏览了文殊寺、昭觉寺等大大小小的寺庙后,才来到道家宝地青羊宫落尖。
  青羊宫侧依锦江,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是西南地区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也是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说:“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题名汉扬雄《蜀王本纪》亦曰:“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子传道的圣地。到了唐代,青羊观的规模已相当大。
  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等吉祥物雕镶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精细,造形典雅。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上方。
  混元殿是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内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有石柱二十六根,木柱两根。柱上雕刻有镂空的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图案,形象生动活泼。在宋真宗时,真宗崇奉道教,上奉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帝。殿内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师”,老君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将圈拉伸便是“一”字,故它展示着世界的本原还处于混沌状态,而老君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后殿供奉的是“慈航真人”,佛教称“观音大士”。她本是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传说中的“慈航道人”是一位男仙,后因见世界苦难重重,女子却没有出家修行之路,于是便转世为女身,修奉道法,为女子开了不二法门,从此才有女子出家修行之路。真人端坐莲台,容貌秀丽慈祥,遍洒甘露普渡众生,故道教和佛教都供奉这位慈爱的“女神”。
这三章宣传下巴蜀,算凑字,请注意!
   

第五十一节 道法西蜀

坐落在三清殿与混元殿之间的八卦亭,突出地体现了道教教义特征,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它布局紧凑,精巧大方,整体建筑共三层,建于重台之上,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圆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两重飞檐鸱吻,四周有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南向正门是十二属相太极图的浮雕,造型古朴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结构,相互斗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