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牧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灰熊牧场- 第2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后聂子诚带着李成亲自看了看太岁的样子,这也就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八章 文火慢炖
    李成和聂子诚在杭城双方都通过自己的渠道鉴别了太岁、青花瓷的真伪,确定了一个皆大欢喜的交易意向,采取的以物换物的形式,这样一来对双方都有好处,各取所需,不必用货币作为交换,那么就能省去一大笔的税费与手续费,这也许多藏家在私底下经常使用的交易方式,对某件藏品比较感兴趣的话,会用另外一件价值差不多的物件拿来交换。

    如今拿到手了上万年历史,重达180斤的太岁,说不激动肯定不太可能,让人搬运到了一处人极罕见的地方,李成陪着太岁一直到晚上,期间摸着太岁的时候,发觉这朵巨大的蘑菇,似乎在有节奏的呼吸,如同富有生命一样。

    这样的话,就让李成十分好奇了,不过这也很正常吧,毕竟是拥有上万年历史的古老生物,两个几百年的青花瓷换这个万年太岁,李成觉得太值得了,可能也是由于明朝的青花瓷仿品过多,聂子诚没有这个机缘去碰到合适自己的瓷器,综合许多原因,李成才能够得到这个太岁。

    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杭城郊外,李成这才敢把太岁收入水晶宫之中。拿到了宝贝之后,杭城也不宜久留,急忙回到了湘城老家,别墅内的房间里面,李成从水晶宫里面割一斤多的太岁片,而后抓了几只鸡,用陶罐文火慢炖,打算给亲人们滋补一下。

    在李成看来太岁用多少少多少,属于不可再生的珍贵药材。因此不容大意啊。李成全天候地在空地守着太岁鸡汤。

    李大国走了过来对李成说道:“阿成,交给你大嫂看火候就行了,也不知道你煮这么多鸡汤干什么。”

    起码有五六煲啊!足够一家子单纯吃鸡汤了,不过在湘城炖鸡一般很少,只有一些妇女和老人才需要炖鸡汤进补吧,大多都是用来炒着吃,比较香一些。

    李成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寻常的鸡汤,而是真正的好东西,不论谁吃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知道秦始皇吗?当初了为了长寿就下令需要长生不老药。嗯。这个东西就是太岁!”

    “咦,太岁?我还以为是天麻之类的,这种东西很稀罕啊!那我可要尝一尝了,我们这类年纪的吃了没事吧?”大补之物。容易出现一些情况。因此身体虚弱者与青壮年人。一般很少会大补。

    “没事,少吃点就行了。”李成说完,观看着火候。这些鸡汤可容不得半点闪失啊!按照价值来计算,180斤的太岁就有差不多两千万左右的价值,那么一斤多算是两百分之一的吧,起码有10万的价值!一斤太岁十万……

    这只是材料方面的成本,如果拿太岁鸡汤拿去卖,没个50万,李成连正眼都不会瞧他一眼。

    这可是凝聚了心血的事情啊,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大意,为了不至于太岁的味道太过浓郁,因此把一斤太岁分为了五等分,也就是说一煲鸡汤里面有一百克左右的太岁片。

    小心翼翼煲了四五个小时,期间李成都没有离开过,一直在那注意着火候,功夫不负有心人,五个陶煲的太岁鸡汤由李成精心烹饪,也算是大功告成了,首先品尝的当然是长辈了。

    李成叫上了奶奶与大伯一家都来到了空地上,这些都是亲人,有好东西当然要分享一二了。

    看到大家都聚齐起来了,李成说道:“你们肯定很奇怪,为什么我今天什么都不做,单就守着在这里煲鸡汤,不瞒大家,这里面添加了价值不菲的太岁,光光一口鸡汤,价值这个数!”李成伸出了五个手指,让大家都十分奇怪,五块?一口鸡汤五块钱算是很贵了吧,毕竟一头土鸡卖个上百块就很难得了,加些什么西洋参,一口才多少量啊。

    “五万!一口鸡汤没五万,别想吃这个太岁鸡汤,这一煲鸡汤起码价值五十万!而这五煲,当然了,是为我最可爱的亲人准备的,大伯一家拿个四煲吧,注意分配啊!别一次性喝太多,最后一煲则给奶奶独自享受,对了大哥,给我留一碗!”李成刚说完,大伯一家就开始兴冲冲地跑了过来,这根本不用多说嘛,一煲就要五十万,单单从价值上就不难看出这鸡汤由多大的好处。

    “阿成,怎么如此破费啊。”奶奶略微责怪地道,不过也对李成的做法极其赞赏,没有因为有钱了,而忘记亲戚,这种品格极为难得,最主要的是李成不仅为亲戚的事业添砖加瓦,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帮助。

    太岁啊!在网上一查就知道这种野生的太岁极为难得,而且是每斤上十万的单价,比所谓的一等太岁一万的价格高了十倍!

    看着大家享用着太岁鸡汤,李成不由得说道:“大伯、大哥、大嫂们,喝的频率少一点,慢慢来,看看效果怎么样,别急着一口都喝完,别急。”李成主要是怕太岁鸡汤更为浓烈了,因此提醒道。

    李成首先服侍着奶奶喝了一小口太岁鸡汤,然后说道:“奶奶,你先品尝一小口,吧唧下,味道怎么样?”

    “嗯,怎么说呢,说是鸡汤嘛,又不是,好像身体都充满了活力一样……”奶奶微微一笑,精神状态瞬间好了不少,当然了为了保证效果,太岁鸡汤要慢慢品尝,陶质的沙煲能够更好地保温,所以不至于冷了再喝,李成也喝了一碗,的确起初喝的时候,效果很明显,一身的疲劳全部消除了,越喝越感觉年轻了不少,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年轻,还有心态上的改变。

    “这个太岁果然不愧是秦始皇都点名要找的灵丹妙药,效果很明显,只是不知道是持续的吗?还是如同兴奋剂之类的东西,一旦劲头过去就没什么效果了,并且还有负面作用?

    不过既然太岁这么受到追捧,李成也不担心吃下去有什么问题,在此之前也要观察观察,这次只是刮了一斤的太岁,也是打算尝试下效果,吃完了之后,李成嘱咐大家,把吃了太岁鸡汤这些天的一些改变用文字或者语音的方式记录下来,如果效果不错的话,以后继续煮太岁鸡汤。

    李成还有179斤的太岁呢,当然了还要留一半给父母、克莱尔、小元旦他们吃。

    这些天,李成在老家里面观察大家的反应,自己也开始有一些效果了,比如说早起早睡,这种很平常的作息习惯,却显得很轻松自如了,每次都不必过多的纠结有失眠之类的情况,吃饭与做事的积极性上都比平常高了许多,还有很多很多自己看不出的改变,而通过观察其他人,李成也明白了太岁为什么会如此神奇了,这些天大家的小病小灾全部解决了,一些胃痛啊,便秘之类的病情都好了。

    作息也规律了,心情愉悦了许多,一些平常总是会胡思乱想的想法也会自主剔除,往好的方向去想,很多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太岁的益处之多难以想象啊!

    而且最让李成惊讶的是,水晶宫里面的太岁缺口居然愈合了!

    “这根本不是植物嘛,形象点的,应该是人参果?”拥有愈合能力的植物?不过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愈合能力,只是这个太岁太过于神奇了,愈合的严丝合缝,似乎并没有被李成取过一斤的太岁片一样。

    “如果是这样的吧,太岁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李成这么一想,也明白了为什么一些懂行的人会选择收藏太岁了,估计也明白这种远古生物的诸多好处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不靠谱的导航
    每天割那么一点的话,在不伤及太岁根本的情况之下,李成每天都用太岁煲鸡汤都行,当然了,补得过多也不是好事,一样东西好吃,那就一个劲的吃,那么导致的后果肯定是负面的。

    太岁鸡汤这种高端营养品,偶尔喝一两次自然是有益无弊的,以李成割取太岁片的速度来看,与再生的太岁速度基础持平,也就是说此刻用两个在海底捞到的明代青花瓷作为交换就拿下了180斤,目前发生的最重的太岁,使得李成拥有了几乎吃不完的太岁片,可以用来熬制鸡汤或者作为中药进补材料食用都没有问题,反正对于李成来说这是一笔无本买卖。

    瓷器的珍贵性也可见一斑了,而出于这一点,李成开始关注一些有关古代瓷器可能出现的地方,也就是历史上至唐代以来出海的沉船地点,这些也是许多学者在研究的地方。

    有了好东西,李成首先想到的是家人,父母现在已经跟着自己住了,所以不在国内,李成可以随时回国,所以目前李成身在国内,当然要先给奶奶他们分享了,身体健康过得快乐,作为后辈的李成也会高兴嘛。

    李成突然间想到了百里之外易家村的舅舅,也不知道他们生活的怎么样了,以前他们两家的关系还不错,只是到了后期的时候,舅舅因为不瞒母亲没有在关键时候接济自己,因此产生了怨恨的心理,十多年没有联系了。李成一时间忘记有这么一个亲戚,毕竟在学生时代的时候,两家人就断了联系,这么久也不舅舅过得怎么样了。

    时间是缓和关系的良药,当初易小梅没有帮自己的弟弟起新房的时候支助那么几万块,并不是易小梅不想帮,而是根本没这个能力啊!那个时期,都是自身难保的情况,又怎么拿得出这么大一笔钱?而且按照传统的思想来看,女儿等于是泼出去的水。娘家这边要帮忙的话似乎也轮不到易小梅吧。

    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还要砸锅卖铁去帮舅舅易东升去建房子,哪里会有这个道理?因此与李家断绝关系,可能也是当时易东升的确困难重重吧,还有一点。就是沟通方面没做好。易东升真的以为自己的姐姐在城里面赚大钱了。却忘记了老家的自己人。

    “哎,是时候去解释解释了,不能让母亲和舅舅两人一直就这么敌视下去。这显然不是一家人该有的关系,李成这边的亲戚都搞定了,腾出了空也要去母亲那边的村子看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下易家村与自己的舅舅,虽说他们的感情不是很深,但是血浓于水,李成毕竟有一半易家的血脉,说什么都要去走一遭。

    “奶奶、大伯,今天我要去一趟易家村看望下舅舅……”李成的话刚落,大伯李志文似乎明白其中呈现的问题。

    “阿成,你那个舅舅性子比较倔强,到时候见到了,语气别这么强硬。”李志文嘱托了一句说道。似乎以前见到过这个神秘的舅舅。

    经过李成的了解,原来这个舅舅在当时来过李家村找易小梅几次过,每次都是不欢而散,也由此在村子里面建立了不良的印象。

    这个舅舅家里面还有两个儿子,一直是以挖煤为生,而舅娘则在家里面酿酒、干农活,要供两个男孩读书、生活,开销还是挺大的,而且在此期间还在农村建了两层楼的砖房,压力瞬间又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