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他一直在观察,这几家银行,那家银行出来的客户,最适合他下手,前面有 ;几个从 ;银行里取出了十几万的个人或者单位,但是这家伙居然都硬生生的忍住没有出手,看来这家伙的胃口真的是非同一般。
终于再等了几天之后,让他等到了那个倒霉的会计,这次这个会计取了一百多万,可是身边居然只有一个年轻的女出纳来陪同,看来真的是太大意了。
不过恐怕 ;她也没想到,这样的光天化日之下,在这样人来人往的商业中心 ;,居然会有人持枪过来抢劫。
更可怕的是这家伙,根本就不给你任何的机会,上来就一枪爆头,抢钱就走,根本就 ;不和你罗嗦。。。
这样的家伙,别说是这个会计了,就是他们这些当警察的,一辈子也遇不上几个。
画面继续转变,那个会计拎着亮闪闪的铝合金手提箱,和那个年轻的出纳,有说有笑的走出了银行,往远处的停车场走去。
就在这时候,一直躲在银行门口角落里的犯罪嫌疑人一下从 ;角落里闪身出来,快步走到那个会计的身旁,抬手就是一枪,直接爆了那个会计的脑袋,然后抢过那只铝合金手提箱,迅速的消失在还没反应过来的人海里。
整个过程 ;不超过半分钟,各种动作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这样身手利落的劫匪,李向东还真是第一次见。。。
等等。。。他按动了画面回放的按键,很快画面被调回到那抢劫犯,从兜里掏枪出来的片段,然后李向东开始用慢播放,一帧一帧的细细观看。。。
这一看,果然让他找到了一个不对劲的地方。。。
为了保证自己没有看错,他又特意找出了一个部位的特写,然后特意放大来看,放大后,只不过看了一眼,李向东就一激动的一拍大腿,果然自己没有猜错。
他这边搞出这么一下动静,可是把会议室里几乎所有同事都给惊动了。
“怎么啦?小李,发现什么啦?”
“对,就你丫的眼睛好使,发现什么啦?赶紧给大家伙说说!”
“就是,就是。。。”
旁边的人都是满脸喜色,这家伙如果有重大发现的话, ;那大家离破案可就更进一步了。
“嘿嘿,还不能确定,还差最后一步,大家先忙我之前交代的,我再去确认确认,等有结果了,马上回来和大家汇报。。。”
在大家的一路笑骂当中,李向东拎着平板笑嘻嘻的冲进了魏征明的办公室。
“魏中队,你看看。。。”
李向东把平板上放大的画面,给魏征明退了过去,魏征明接过来一看,画面刚好是那犯罪嫌疑人抽出手枪,抵着那个出纳头部,开枪前的一瞬间。
画面虽然有些模糊,但是却并没有失真,依稀可以看清楚犯罪嫌疑人手里的手枪。
一看到这把手枪,魏征明就是一个激灵,作为一名老刑侦,他侦办过的涉枪案件,也数不清有多少起了。
所以犯罪分子用的各种枪械他都烂熟于胸,在北方,犯罪分子用的枪,一般都是早些年没有交上来的猎枪,锯短了枪管的五连发,或者是沙枪,土炮。
最近几年,有一些从西北流传过来的化隆造,不过质量都不咋地。
牛掰一点的,就是大黑星,不过也都有年头了,要么就是警察丢失的配枪,一般都是六四。
总的来说,也就这么几款枪型,毕竟中国是个禁枪的国家,想要在国内找到国际主流手枪,可比较费劲。
可是画面上这家伙用的手枪,却根本就不是他想象中的那几款最普通的枪,画面里的枪,看起来很是奇怪。
枪管和抢身都是圆筒的形状,握柄因为犯罪分子带着黑手套,却可以看清楚是黄色的木柄,这样的枪,简直就是出身于远古时代,给人一种感觉,最起码也得有几十年了。
反正魏征明从进警队开始,办过的涉枪案子大大小小上百起,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手枪。
“这。。。这是什么枪啊。。。。。。”
魏征明不是军迷,虽然是警察,知道的枪的类型,也就那么几样,可是李向东可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军迷,这枪他一照面就认出来了。
“嘿嘿,队长,这就是传说中的王八盒子啊!”(未完待续。。)
第339章 A级通缉犯
求支持!
**************
“什么?”
魏征明一愣,看着李向东问道,显然他没太听明白李向东的意思。
“队长,我说你看清楚这家伙用的枪没?”
“嗯,看清了,是挺特别的!”
“队长,这枪也算是名枪了,诨号王八盒子!”
“我靠,这就是王八盒子啊。。。嘿。。。不对啊!那王八盒子,不都是好几十年前的枪了吗?怎么现在。。。”
魏征明好像一下想起了一些什么,可是脑子却还是有点跟不上李向东的思路。
王八盒子这个名字,他听说过,这枪的全名应该叫做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是当年日本入侵中国的关东军的军官配枪,也正是他们把这种手枪带到了国内。
而王八盒子也正是东北地区的人民,对这把手枪的蔑称,到后来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中**队曾经陆陆续续从日本鬼子手里缴获了很多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不过因为这些手枪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缺点,所以在中国并不受军方的欢迎。
不过这款枪在民间还是挺有名气的,因为它的外形长得很像是他的德国表哥,鲁格手枪。
当然这把枪从性能和血统上来说,完全和鲁格是不搭边,之所以说他和鲁格是表兄弟,那还是因为在二战时期,这两个国家的盟友关系。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两把手枪的外形长得真的很像,当然在性能上来说,这王八盒子和鲁格差的可远远不止十万八千里那么近。
这枪使用八毫米口径的子弹,在手枪界来说非常罕见,而另外一方面,这枪的精度非常高,而且 ;子弹的杀伤力巨大。因为子弹的特殊构造的缘故,这枪的子弹几乎就是达姆弹,挨上一枪,如果集中要害,那肯定是嗝屁朝梁的结果,所以在威力方面没的说。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因为在子弹杀伤力追求上的最大化,这枪子弹的穿透力非常差,五层棉被就能挡得住。
二来因为设计的缘故。这把枪必须要精心保养,一旦保养不当的话,就会出现射击卡壳,第二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状况。
第三就是他的撞针有着传统的缺点,非常容易断裂,经常需要 ;更换。
还有它的抛弹壳装置,设计的也非常不合理,抛弹口直上直下,经常导致弹壳被直愣愣的抛上半空二米多高。然后坠下,还经常会落入到设计者的脖颈里,给设计者造成相当的意外,所以这枪从一开始就毛病多多。不受欢迎。
在后来无论是**还是共军都在战场上缴获了很多,但是却真的没多少人愿意用这枪。
没想到,今天居然在这样的凶案现场,见到了这样一把几十年前的‘名枪’!
不管怎么说。这把枪确实挺有名,虽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关于这段南部十四年的历史,李向东觉得自己没必要给魏中队普及了。只要他知道,这犯罪嫌疑人用的是一把王八盒子这就足够了。
他想说的关键不是这,他想说的是用这把枪的人!
“队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咱们公安的内网上,好像挂着一个家伙,那家伙好像每次犯事都用的是这样的一把南部十四年手枪。。。”
李向东这么一说 ;,魏征明浑身猛地一阵,难怪之前感觉有些朦朦胧胧,迷迷糊糊,好像想起些什么,但是却又没想清楚呢。
感情实在他们公安局内部的网站上,他赶忙登录了网站,有通过内网联系上了公安部的内网,在内网上,挂着全国通缉的a级通缉犯。
然后魏征明在里面是一通翻找,很快就找到了关于这个喜欢使用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的家伙的大部分信息。
关于这个使用南部十四年手枪的家伙,虽然他现在已经被公安部挂上了网,成了a级通缉犯,可是到现在为止,居然还没有查清楚这家伙具体叫什么名字。
甚至连他的影像资料,都收集的不是很全面,连一张正面的照片都没有,只因为这家伙用的这把手枪,才能把一系列的案件给他串并起来。
而在网上通缉这家伙的时候,对他的称呼,也就是王八盒子!
这个家伙出道到现在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了,2000年的时候是他第一次犯案,他出道的地方是在北面的龙江省。
第一次出手就是抢劫了一辆银行的押运车,当时是银行晚上下班的时候,一名押运人员去银行里取钱,另外一名在门外站岗。
这家伙只用了一根木棍,就撂倒了在门外站岗的家伙,然后对另外一名取钱出来的押运员打了伏击。
当场击毙了那名押运员,抢走了十七万!
之后第二年,同样是在龙江省的省会,又是一个下午,同样是临近年关,这一次他抢的是某公司的财会和出纳,抢走了七万五,造成一死一伤,手段非常凶残。
警方还是根据现场的弹壳,才得出作案的是同一人的结论。
那案子发生之后,龙江省省会全面封锁大搜捕,可是却还是没能抓到这个狡猾的家伙。
在后来,这家伙就不在龙江省混了,而是混到了南方,足迹遍布粤,苏,浙等经济发达地区。
先后在这些地区作案不下十起,这些案子有的是抢劫,有的是被人雇凶杀人。
当然唯一能够把他和之前在龙江的案子联系在一起的,当属他每次作案后留在现场的特殊正屋,那就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特用的8毫米口径手枪的弹壳。
要知道这年头,世界各国有着诸多的手枪品牌,可是到现在为止,还在使用八毫米子弹的手枪,可着实不多。
即便是在枪械发展和设计,并不怎么发达的中国,也没多少,甚至根本就没有使用八毫米口径的手枪。
所以这八毫米口径的手枪,几乎就成了这家伙的标签。
当然警方也并不是只根据弹壳就胡乱推测,在这个家伙出现在之初的几年,国内因为没有 ;专门的测量工具,所以还不能肯定,做下那些案子的是同一个人。
可是到2004年之后,当位于京城的某公安大学的痕迹检验专业,专门从美国进口了几台弹痕弹道检验设备之后,警方专门把在几个案发现场找到的八毫米子弹的弹壳一起送去做了检验。
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几颗子弹,全都是来之于同一把枪,也就是全都是由同一把枪发射出去的。
直到这个时候,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