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儿学论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教女儿学论语-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说来,哀公召见和季康子请教,发生在差不多时候?
  应该是的。鲁哀公、季康子召孔子回鲁国后,名义上尊他为“国老”,偶而有政事会咨询一下,但大多数情况下,还只是一个摆设。
  所以,上一回鲁哀公,这一回季康子,他们向孔子请教,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差不多吧。季康子问:“我想叫百姓对我又尊敬、又忠心、又卖力,有什么办法?”
  唷,鲁哀公关心怎样使百姓服帖,季康子关心怎样叫百姓为他卖力……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所以才这样问——孔子回答他说:“面对大家时保持庄重,他们就尊敬你;你孝敬长辈、爱护小辈,他们就忠于你;你提拔善人、教导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为你卖力。”
  感觉上这个季康子,是既不庄重、不孝慈,也不能够提拔善人、教导不能的人。
  孔子的意思是:你只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行为,百姓自然会听从你。
  他说得还是比较婉转。
  另外注意到没有,季康子和鲁哀公问的问题差不多,但孔子要求季康子的是“管好你自己”,要求鲁哀公的是“管好你手下”。
  是暗暗地在说季康子咄咄逼人,鲁哀公大权旁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政第二 2。21
或huò谓wèi孔Kǒnɡ子zǐ曰yuē:“子zǐ奚xī不bù为wéi政zhènɡ?”子zǐ曰yuē:“《书shū》云yún:‘孝xiào乎hū惟wéi孝xiào,友yǒu于yú兄xiōnɡ弟dì,施shī于yú有yǒu政zhènɡ。’
  是shì亦yì为wéi政zhènɡ,奚xī其qí为wéi为wéi政zhènɡ?”
  ●[小知识·尚书]《尚书》又称《书》或《书经》,为远古至周朝的历史和文献资料汇
  编,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后为儒家“四书五经”中的一经。
  前面我们讲过,孔子“三十而立”之时,开始授徒讲学。没过多久,他便名闻远近,慕名前来求学问道的人,上至贵族官僚,下至乡野贫贱之士,络绎不绝……
  孔子从三十岁到五十岁,一直在做老师吧?
  是啊。由于孔子在讲课时,常常议论时政,评点历史人物,于是有人问孔子:“那你为什么不从政呢?”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看他这么精通政治,何不直接就去做官?
  孔子说:“《尚书》里说:‘孝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可以延及并影响于政治啊。’这也是从政啊,非得要做官才算从政吗?”施:延及。
  是不是有些强词夺理?
  孔子认为,我教育大家孝敬父母这些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影响政治——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但从另一方面说,孔子其实也蛮想从政……
  是啊,不然为什么五十岁的时候会去从政呢。
  或许,当时还没有适当的机会——没机会时教书育人,有了机会,就出山从政,以实现平生抱负——这大概就是孔子的想法吧。
  

为政第二 2。22
子zǐ曰yuē:“人rén而ér无wú信xìn,不bù知zhī其qí可kě也yě。大dà车chē无wúní,小xiǎo车chē无wúyuè,其qí何hé以yǐ行xínɡ之zhī哉zāi?”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怎么办好了。就像大车上没有,小车上没有,它怎么行走呢?”
  和是什么?
  牛拉的车叫大车,马拉的车叫小车,和是车上套牲口的地方,像插销和挂钩一样联结着车与牲口,没有它,车和牲口连不起来,当然也不能行走——就像人不讲信用,在社
  会上就寸步难行。
  他是用车比喻人,用车上的和比喻信用。
  是啊,信用是为人行事最基本的修养。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政第二 2。23
子Zǐ张zhānɡ问wèn:“十shí世shì可kě知zhī也yě?”子zǐ曰yuē:“殷Yīn因yīn于yú夏Xià礼lǐ,所suǒ损sǔn益yì可kě知zhī也yě;周Zhōu因yīn于yú殷Yīn礼lǐ,所suǒ损sǔn益yì
  可kě知zhī也yě。其qí或huò继jì周Zhōu者zhě,虽suī百bǎi世shì可kě知zhī也yě。”
  ●[小知识·三代]古称夏朝、商朝、周朝三个连续的朝代为“三代”。商朝的君王盘庚曾经迁国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称殷朝,或殷商。
  子张,就是那个“学干禄”的年轻学生。这一回他请教什么?
  子张问孔子:“十世以后的事,可以预知吗?”——古代一世为一代,三十年为一世,所以子张问的是三百年后的事情。
  这子张,一会儿学干禄,一会儿又想这么远的事,他当孔子算命先生了?
  孔子没回答他十代以后怎么样,而是回答他十代以前怎么样。
  问他将来,他回答过去?
  知道过去,就能预知将来。孔子说:“殷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了殷朝的礼制,减少什么、增加什么,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未来继承我们周朝的,纵然过了一百代,应该也可以知道吧!”
  周朝哪一年灭亡的?
  公元前二五六年,被秦国灭掉的。
  那我们现在一直到公元二七四四年的事,孔子也已经预知了?
  这话怎么说?
  周朝之后一百代,就是三千年呀。
  呵呵,你算得倒蛮快——不过,你觉得现在和孔子那会儿,差别大吗?
  嗯——好像除了牛车变成卡车,马车变成轿车,其他方面嘛,真的是差不多。
  也是有所减少有所增加吧。
  

为政第二 2。24
子zǐ曰yuē:“非fēi其qí鬼ɡuǐ而ér祭jì之zhī,谄chǎn也yě。见jiàn义yì不bù为wéi,无wú勇yǒnɡ也yě。”
  这儿讲到了鬼……
  古人称故世的祖先为“鬼”,所以祭祖宗也叫“拜鬼”。
  哦,这里的“鬼”不带贬义。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的鬼,却去祭它,那就是讨好人家……”
  谄,是献媚的意思……
  祭祀是为了报恩,是很虔诚的事,对你没恩的“鬼”,你也去虔诚地祭祀,为了什么呢?如果是为了讨好活着的人,那动机就有问题了。
  哦,知道了,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墓,也是“拜鬼”,虽然不是我们的祖先,但先烈有恩于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报恩——原来我还以为是春游呢。
  孔子接着说:“遇到正义的事情不挺身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哦,“见义勇为”的成语就出在这里。可那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吗?
  有关系啊。你想,对你没有恩的“鬼”,你去祭拜它,那是献媚讨好;对你没有恩的人遇到危险了,你该怎么办?
  帮助啊,见义勇为啊。
  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吧?
  自己都有危险,还有空讨好别人!那是为了“义”嘛——哦,我知道了,这是说,同样是和你没什么关系的事,有些当做,有些不当做……
  [相关词语]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勇于去做。语本“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 3。1
孔Kǒnɡ子zǐ谓wèi季Jì氏shì,“八bā佾yì舞wǔ于yú庭tínɡ,是shì可kě忍rěn也yě,孰shú不bù可kě忍rěn也yě?”
  八佾是什么?引得孔子这么发火……
  你也知道孔子在发火?
  上次林震宇在作文里写:昨天妈妈的皮夹被小偷偷了,皮包上还划了一道口子,小偷如此猖狂,是可忍,孰不可忍!丁老师在班上读了!原来这成语出在这里。
  呵呵是啊,这是发火时常说的话。我们说八佾吧:那是古代一种舞蹈,八人一行,一共八行,八八六十四人一起舞蹈,所以叫八佾。当时的礼仪规定只有天子在场,才能举行八佾
  之舞;像鲁国国君这样的级别,可以享受六佾的待遇,至于季氏这样的卿大夫,只能享受四
  佾的待遇。
  季氏越了两级了,这还了得,犯上嘛。
  所以孔子发火了,说:“季氏在自己家的庭院里举行八佾之舞,这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就像我们校长在迎接客人时,鸣礼炮二十一响,再检阅三军仪仗队一样……
  呵呵,这也是犯上啊。可在当时,孔子有什么办法,天下的形势就是这样,不要说国君
  没什么权威,即使周天子的权威也名存实亡了。
  不过我觉得孔子也蛮多事的,连周天子和鲁国国君都不发声音了,他急什么?
  这就是他对天下国家的责任感呀。
  [造句]
  是可忍,孰不可忍——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好像一心和我们中国人作对,是可忍,孰不可忍!
  

八佾第三 3。2
三sān家jiā者zhě以yǐ《雍yōnɡ》彻chè。子zǐ曰yuē:“‘相xiànɡ维wéi辟bì公ɡōnɡ,天tiān子zǐ穆mù穆mù。’奚xī取qǔ于yú三sān家jiā之zhī堂tánɡ?”
  ●[小知识·三家]春秋后期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裔,所以也称为“三桓”。三桓世袭大夫,后来日渐骄横,甚至结伙篡夺政权,放逐国君。三家中,以季孙氏的势力最大。
  又是这些大夫,看样子又惹孔子生气了。这段话不好懂,你解释一下吧。
  《雍》,是《诗经·周颂》里的诗篇。按照周礼,周天子祭祖完毕,在撤除祭品时,乐人会演唱这支曲子。这里记载说——鲁国的三家大夫举行祭祀,在乐人演唱《雍》的
  歌声中撤除祭品。彻:即撤。
  又是一起“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件。
  孔子听说此事后,也只能摇摇头,边念叨着《雍》里的诗句,边说:“‘四方诸侯,前来助祭;天子仪容,静穆庄重。’这曲子在大夫家的大厅里演唱,有何意义呢?”相:傧相,就是助祭者。辟公:指诸侯。
  是啊,看这《雍》里写的,都是天子诸侯之事,轮不到大夫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佾第三 3。3
子zǐ曰yuē:“人rén而ér不bù仁rén,如rú礼lǐ何hé?人rén而ér不bù仁rén,如rú乐yuè何hé?”
  孔子说:“人如果不仁,如何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如何对待乐呢?”
  是不是也针对那三家大夫说的?
  这段话是故意编辑在这里,作为上两回的总结。孔子认为,“仁”和“礼乐”是一体的,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内心不仁,礼乐搞得再隆重,也只是表面文章。
  嗯,像八佾啊、《雍》啊,既是礼,也是乐,可那几位不仁之人不照样堂而皇之地在演奏吗?
  他们是把礼乐当做抬高身价的道具了——现在不也有这种情况么……
  

八佾第三 3。4
林Lín放fànɡ问wèn礼lǐ之zhī本běn。子zǐ曰yuē:“大dà哉zāi问wèn!礼lǐ,与yǔ其qí奢shē也yě,宁nìnɡ俭jiǎn;丧sān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