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弥漫在空气中,浓厚得有些无法忍受,但又有诱人的味道缠在舌间,久久不肯散去,从而刮起一股席卷全国的劲舞旋风。
中国人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开放了,陌生了,这还是张爱玲女士笔下那些温文尔雅的中国人吗?
跳舞的盛行可能与欧美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有关,但也与年轻人喜好创新的个性和热辣的生活有关。那些可以让人尽情狂跳的舞厅的风格大多源于时髦的西方文化,喧闹的音乐声震得人耳鼓作响,一种跳动的生命力豁然而出。在这里,你尽可以像广告中说的“Just do it”,调动全身的细胞狂舞,舞厅里面巨大的音乐声令人的每个细胞都鲜活起来。在猛烈而又快速的电子舞曲中,身边的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只有沉重强烈的节奏在脑里轰鸣,通宵达旦,把人们的情绪烘托得居高不下。跳舞是不少年轻人的一种喜好,它将热情一直不懈地延续着、撒播着,传递给来到这里的人们。
酒吧最早缘于西方,不外乎是饮酒为欢之所,人在其中可以消磨时光,排解寂寞。酒吧在国内则是近些年才兴起。很早以前国内亦有茶馆或是酒铺,供人品饮、谈天或娱乐,也有小曲浅唱清吟,笙箫琴瑟相合,但气氛和今日的酒吧截然不同,就像民乐与西洋乐之间的区别。
酒吧落地即生根,这几年在都市中快速蔓延开来,愈演愈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酒吧在都市里亮起来,它是夜之景、夜之曲。夜晚有着独特的魅力,它舒缓人的很多压力,掩去钢筋水泥的疏离和冰冷,让城市变得柔和亲切起来,它又会彰显人的心境和情绪,悄袭你内心的隐秘之地。当白日的紧张和焦躁过去,夜晚让人卸下层层心甲,回复到最初的自己。
酒吧林林总总,风格各异,但无论它的招牌是前卫、另类,还是充满怀旧之风,重叙往日风姿,它都是与音乐和美酒相约的。
有人把酒吧分为红酒吧、餐吧和普通酒吧。酒吧中的饮品大致为洋酒、鸡尾酒、软饮、果汁及特饮各酒吧自制。其中,鸡尾酒、啤酒和威士忌是人们在酒吧中常点的饮品。
至于酒吧里的音乐就悬殊各异,截然不同了。有乡谣、爵士乐、摇滚,也有流行音乐、实验音乐等,基本可以满足客人不同的欣赏品味。酒吧的布置与装饰也是酒吧凸显个性之处,它的基调界定出它的氛围。如今爱泡吧的人越来越多,都市中的年轻人流连于酒吧之中,对不同酒吧的选择体现着他们的个性或是心情,酒吧给人提供了某种精神或心理的空间和余地。去酒吧已成为夜生活的重要内容,开在不同都市之夜的酒吧,越到夜晚越美丽。
泡吧已经从都市里少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逐渐演变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吧”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从开始的酒吧,到现在的影吧、书吧、网吧、陶吧……层出不穷,并很快地被众人所接受。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人们嘴里都常重复着一句时髦的话:“我们泡吧去!”
随心情的需要,泡在熟悉的“吧”里,可把白天的忙碌、紧张和烦闷全部忘记。在这里可以喝酒,可以听歌,可以聊天,可以玩游戏,甚至可以倾诉自己的委屈、压力、困惑和无奈,使“吧”成为人们生活的“减压间”。这里有夜幕下掩盖的复杂故事,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都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找到快乐。那快乐是那么的真实,让你不敢相信却又不忍心离开。
偶尔到酒吧里坐坐的人,算不得泡吧一族。沉迷于酒吧生活的人每星期至少有两个晚上在酒吧里度过,对城市的酒吧地图了如指掌,哪里有新开的酒吧就会去哪里找找感觉。泡吧的方式可以是在酷爱的酒吧里一坐半天不动窝,也可以一晚上跑几个地方,在不同的风格中成全自己的感观和精神享受。
常泡酒吧的人,年龄大多在20岁至40岁之间,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又不为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所累,有大把的时间和足够的闲钱来追逐时尚潮流。由于晚上都泡吧了,所以很少看电视,不会变成电视“肥皂剧”的俘虏。
泡在酒吧里虽然是不动的,但酒吧里的话题、音乐、客人是流动的,城市生活内容的变化是它的主题,像温泉一样滋养着“吧迷”们。
现代人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是,既有一份能够安身立命的工作,又能练就一个到多个足够达到专业级水平的业余爱好。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挣钱,但爱好是超越金钱目的的纯自我表达和完善人生的事情,能不为了钱而做好一件事,是商业社会里人的一种精神价值的体现。而泡吧的人都有这方面的潜质。
比如一些为了听音乐而去泡吧的人,那些只会放流行歌曲的酒吧他们是不去的,他们去的酒吧,要么是有乐队演出,而且是有一定水准的地下乐队,经常能带来一些原创音乐;要么是冲着DJ去酒吧,DJ是对音乐的一种再创作,在他们的引领下可以使人对很多乐曲重新理解。
还有不少酒吧里播放的是老板从国外带回来的最前沿或非常风格化的乐曲,乐迷们也很愿意去这种地方,时常来一个另类音乐的洗礼。
还有一种人在酒吧里变成了品酒大师,这里指的是品酒而非酗酒,他们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城市里最好的红酒,或哪里才能找到最醇香的啤酒。他们了解每一种鸡尾酒的炮制方法,有的人甚至能体味出酒与雪茄、酒与音乐、酒与友情的最佳搭配组合。
在一些主题式酒吧里,有些人在完善着自己作为球迷、影迷、牌迷的人生,还有一些人在泡吧中成了室内装饰的专家,一些人成了自由撰稿人,一些人成了语言学家……
那些无谓地泡在酒吧里的人,也在做着一些梦。酒吧里的灯光总是较暗,一切显得不真切。酒吧生活就是城市的梦境,梦虽然是虚幻的,但它给予城市人真切的生活动力。
男人泡吧,女人也不甘落后。酒吧里,音乐、酒、烟和演唱者合成风景,泡吧的女人是组成风景不可或缺的画面。
独自泡吧的女人会给人孤寂和神秘感,会有人揣测她是不是感情出了问题,如果凑巧她穿黑衣,又抽烟,落寞寡欢,那简直就是爱情片的经典剧情。她的职业、年龄、服饰都令人产生疑惑:她也许正经历情感波折,或许腰缠万贯却孤独无依,也可能是一文不名到这里来寻找机会的,或者是美女作家在体验生活——这些可能性因为都被编成影视剧情节,为人熟知,所以独自泡吧的女人,无论怎么做都让人有做戏的嫌疑。
两个女人或一群女人泡吧,神秘感要降低很多:大约是过生日的女友,或是想找些新鲜乐趣的姐妹。一群女人在一起,胆子就要大得多,原来再乖的乖乖女和温柔淑女都会判若两人,反正你怎么做都不会被人引以为怪。相反,如果你过于拘束,正襟危坐,坚持不喝酒,只点菊花茶或者冰水,而且是一小口一小口地抿,也不跟着音乐大声唱和,倒会让人觉得你实在有些做作和拘谨。如果只是这样,何必来酒吧?
爱泡吧的人觉得,泡吧是体现另一种生活状态,打碎平常的自己,看到自我的另一面。也许茶馆里轻柔的音乐、香气四溢的花茶能让女人暂时觉得自己十分优雅高贵,因而飘飘然,但那里似乎更适合相亲、谈初级的恋爱,因为环境给人不由自主地戴上了一个假面具。如果真的要缓解压力、释放自我、获得快感,多数女人还是会选择泡吧。有时候会醉,会轻轻地哼着歌从酒吧里出来,路灯把身影拉得斜斜的;有时候有风,夹着初冬的凉意迎面袭来。你把手放进衣袋,看着寂寞冷静的街角,突然会有种浮生若梦的感觉。
A 紫禁城的黄昏
北京的酒吧在国内外消费群体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很快。对于旅游者来说,除了白天逛故宫、长城和颐和园外,晚上去北京的酒吧转转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三里屯地区最早的酒吧出现在三里屯南街,而形成气候名声最响的是三里屯北街。三里屯北街毗邻北京最大的使馆区,充足的老外客源是北街酒吧发展的基石。在北街逡巡的人们大多分不清拥在一起的酒吧哪家是哪家,因为太密集了,门口紧挨着门口,从风格、客人层次到价格,北街的酒吧都是相似的。南街的酒吧虽不如北街的酒吧稠密,但也数量可观,并且风格各异。音乐圈的人在南街有很大的势力,南街酒吧弥漫出一种神秘的艺术气息。南北两条街的客人群体截然不同,在北街是高收入的白领们或闻风而来的游客。在南街是各种身份的外国男女和艺术圈子里的朋友们。南街酒吧代表着经典或风华绝代,北街酒吧代表着时尚或年轻气盛。这两条街的酒吧向你敞开着大门,随时可以满足你随心所欲的心情。
夜幕降临后的三里屯酒吧,大家三五成群聚在一处,大声地谈笑,狂饮着各式各样的啤酒,跟随着乐队高声唱和着自己钟爱的歌曲。虽然大多数人的脸上已经看不出少年的痕迹,但是在这里,大家的心情比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年轻和快乐。酒吧里面充满了音乐声和喧闹声。长形的酒吧除了吧台,其余的空间全部摆满了小方桌子,坐满了喝酒、打牌的男男女女。桌子上摇曳的烛光映在客人的脸上,人们的眼睛里都跳动着兴奋的小星星。酒吧尽头的舞台是人们注意的焦点,这里每天都有乐队表演时下流行的中外歌曲。台上的乐手和唱歌的女孩娴熟地演绎着大家喜闻乐见的歌曲,一次又一次地调动着大家的情绪。放眼望去,酒吧里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老外们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身边也自然少不了几个妙龄女郎。围桌而坐的人们,有的一门心思地品着杯中酒,有的则和同桌的人谈笑风生。
泡吧究竟有什么意思呢?很多人觉得“泡吧族”的举动近似疯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一说起泡吧的乐趣,泡吧族们一脸的“心向往之”。他们说:“白天拼命工作是为了生存,而晚上的时光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没有晚上的夜生活,肯定会崩溃的。文武之道讲究一张一弛,人也一样。”
女孩子去酒吧是可以炫衣服,男孩子去酒吧是可以看美眉,都是放松之道。白天里端庄秀美的职场丽人到了晚上喜欢换种模样。甩掉了那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职业套装,换上粉色吊带衫和牛仔裤,让身体好好“透透气”,加上浓妆的点缀,整个人一下就“靓”了,显得很出挑,跟白天坐在办公室里的那个端庄的白领佳人判若两人。
酒吧里女人饮酒也是一种风景,就和女人抽烟一般,因为有那么一点不同寻常,就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试想想,纤纤素手中持着一只高脚杯,浅斟慢饮,金黄的灯光透过酒液射出来,慢慢地晃动,就像那丽人眸子里的一泓醉意,这方叫做“酒不醉人人自醉”。当然,主人公必须是优雅美丽大方的,才能符合看客们的心意。
北京的酒吧,酒只是一种背景,文化才是主题。北京有很多主题性的酒吧,可以听怀旧音乐,感受另类曲风,可以看“地下电影”,去泡吧完全视心情而定,不同的心情去不同的酒吧。比如想与朋友聊聊天,就去一个安静一点的酒吧,有淡淡的音乐和酒,可以随便说些散淡的话题;如果想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