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西方哲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牛津西方哲学史-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源蟆U庥虢羰游窳榈拇乘捣ɑゲ幌嗳荨T诹鞣爬既馑蛊诩洌⒛强巳昀匀死嘧龀龅淖詈笊菩惺牵捍戳⒘搜<倨谥贫取5崩既馑故械本盅拾⒛强巳昀救烁萌绾卫裼鏊保笛5亩谒皇赖哪且辉吕镉Φ狈偶佟K讶挥美砜蒲母屑ぃ蛭谧约旱闹骼锫氏仁褂昧送冀猓╠iagrams)。





    正文 原子论者(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6:42 本章字数:1233


    原子论者
    在前苏格拉底时代,最令人震惊的是,留荃伯(LeucippusofMiletus)和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ofAbdera)最早预见到现代科学的发展基础。这两人是原子论的联合创立者,他们的名字也总是连在一起,就像特威德尔德姆和特威德尔迪这对形影不离的兄弟一样,但是,人们对留荃伯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德谟克利特的老师。我们主要依靠德谟克利特的残存著作来了解原子论学说。德谟克利特是一位晦涩难懂的多产作家,撰有近80部论作,议题包括诗歌、和声学、军事方略和巴比伦神学等等。所有这些论作虽已逸失,但现有引自德谟克利特著作的残篇汇集,则多于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哲学家的遗文。
    德谟克利特生于色雷斯沿海城市阿布德拉(Abdera),是在希腊大陆诞生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出生日期尚未确定,大约在公元前470年到公元前460年之间。根据记载,他比阿那克萨戈拉年轻40岁,从后者那里学到一些思想。他游历广泛,访问过埃及和波斯,但对所访国家印象平平。他曾声称,自己宁愿去探寻一种独一无二的科学解释,也不想去出任波斯国王(D。L9。41;DK68B118)。
    德谟克利特的根本论点是: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不知他得出这一结论的具体论证过程,但亚里士多德猜测这一论证过程如下所述:如果我们拿起任何一块东西并将其划分到我们不能再划分的地步,我们就会在不能划分的微小体积面前住手。我们无法使物质无限可分;因为,我们假定在划分活动业已实施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划分活动已经完成,那么随后将会发生什么呢?如果划分部分的无穷数中每一个都有量值的话,那还得进一步划分,这与我们的假设相互矛盾。在另一方面,如果剩余部分没有任何量值的话,那它们永远不会合计出总量,因为零乘以无穷数依然等于零(0×∞=0)。所以,我们会得出可分性已经到头的结论;而最可能小的碎片,肯定还是有大小有形状的物体。德谟克利特将那些不可分的微粒称为“原子”(“atoms”这个词的希腊原义是指“indivisible”,即“不可划分的”)(亚里士多德,GC1。2316a13…b16)。
    德谟克利特坚信,原子十分微小,感官难以觉察。原子的数量无限,变化无限,但却永远存在。他反对埃利亚学派的理论,坚持承认真空并无矛盾的立场:虚空确有,在无限虚空里,原子不断运动,就像日光光束里的微粒一样。它们显现为不同的形态:抑或形状有别(如字母A与字母N有别),抑或顺序不同(如字母AN与字母NA不同),抑或姿势相异(如字028母N与字母Z相异)。有的是凹形的,有的是凸形的,有的像钩子,有的像眼睛。在无休无止的运动中,它们彼此撞击,相互结合(KRS583)。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大不小的物体,是原子的复合物;这些原子随意撞击结为一体,在其构成原子彼此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类别(亚里士多德,MetaphA4985b4…20;KRS556)。





    正文 原子论者(2)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6:47 本章字数:626


    就像阿那克萨戈拉一样,德谟克利特相信有多个世界存在。
    世界的数目无限,大小不同。在某些世界中,没有太阳和月亮;在另外一些世界中,太阳和月亮比我们这个世界的要大;还有一些世界的太阳和月亮,在数量上多于我们这个世界。世界间的距离是不等的。某些空间部分有较多的世界,某些空间部分有较少的世界;某些世界正在增大,某些世界正在缩小;某些世界正在兴盛,某些世界正在衰落。它们由于互相撞击而遭毁灭。还有某些世界没有动物、植物或任何潮湿的事物。(KRS565)
    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原子与虚空只是两种实在:我们视为水或火、植物或人类的这些东西,都是原子在虚空中集聚结合而成的。我们所看到的感性特质是不真实的:它们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德谟克利特详细地解释了感性特质是如何源自原子的不同种类及其集聚结合活动的。譬如,辣味源自微小的、精细的、有尖角的和锯齿状的原子,而甜味源自较大、较圆和较为光滑的原子。感觉提供给我们的知识相比于原子论提供给我们的知识,就如同黑暗之于光明。为了证实这些说法,德谟克利特建立了一种系统的认识论。
    德谟克利特还写过专论伦理学和物理学的著作。许多警句留存至今,其中一些业已成为老生常谈。不过,如果认为他是一位喜好利用警句来散播传统智慧的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恰恰相反,诚如本书第八章所示,认真研究他的言论就会证明,德谟克利特是率先系统研究道德问题的思想家之一。





    正文 智者(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6:52 本章字数:1235


    智者
    德谟克利特在世时,一位同样来自阿布德拉的年轻同胞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已经成为新一类哲学家——智者(thesophists)——的领军人物。智者是一批巡回授课的教师,他们游学于各个城邦,讲述各种话题,提供专门教导。他们传授技能要收学费,在此意义上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职业哲学家,获此称号不是因为他们讲授与服务范围远远超过最广义的哲学。他们中间最多才多艺的是来自埃里斯的希庇亚(HippiasofElis),他不仅精通数学、天文、音乐、历史、文学与神话学,而且还擅长裁缝与制鞋等实用技能。其他有些智者都能传授数学、历史、地理,所有智者都是技艺高超的修辞学家。他们主要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雅典揽活,那里的年轻人有的需要在法庭上答辩,有的期望在政治上出头,因此乐意支付高昂的学费接受训练和指导。
    智者系统研究法庭辩论和演说规劝活动。在这方面,他们撰写过许多专题著作。他们先从基本语法入手:普罗泰戈拉率先区别了名词的阴阳词性和动词的时态及情态(亚里士多德,Rh3。41407b6…8)。他们继而列出论证的技巧和辩护的花招。他们是模糊文本的解释者,演说竞赛的评审员和最早时期的文学评论家。他们也给公众讲演,组织论辩活动,一半是为了传授,一半是为了娱乐(D。L953)。总体而言,他们所起的作用犹如现代社会里的导师、咨询顾问、出庭律师、公关专家与传媒人士等等。
    普罗泰戈拉首次访问雅典的身份是阿布德拉使节。他受到雅典人的尊重并应邀回访数次。公元前444年,他应伯利克里的委托,为南意大利图里这一泛希腊新殖民地制定了一部基本法。他在雅典举行首次讲演的地点,是在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Euripides)的家中。他宣读的论文题目为《论诸神》(OntheGods),此文开篇令人久难忘怀:“谈到诸神,我不能肯定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模样;在认识诸神的道路上横亘着许多阻碍,其中包括专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暂”(D。L951)。他的名言是:“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这里面包含一种相对性的认识论,本书后文将对此详加考察。普罗泰戈拉似乎随时准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说同一问题,他自诩自己总能使最差的论证胜出一筹。这就是说,通过辅导,他能使原来口才不行的客户把自己的案例讲得出神入化。但在不同的批评者眼里,譬如在阿里斯托芬和亚里士多德眼里,普罗泰戈拉是一位可以颠倒黑白的智者(阿里斯托芬,Clouds112ff。;656…657;亚里士多德,Rh2。241402a25)。普罗泰戈拉的论敌喜欢讲述他起诉自己学生欧阿苏斯(Eualthus)的故事,其原因是对方没有支付学费。欧阿苏斯拒绝缴纳学费,他说自己没有打赢一场官司。普罗泰戈拉于是说,“那好吧,假如我打赢这场官司,你必须补缴学费,因为判决结果是以我的名义得出的;假如你打赢这场官司,你依然要补缴学费,因为这时你已经打赢了一场官司”(D。L9。56)。





    正文 智者(2)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6:54 本章字数:1137


    另一位智者是来自爱琴海塞奥岛的普洛狄科(Prodicus),像普罗泰戈拉一样,他以处理自己城邦公务的身份来到雅典。他是一位语言学家,对语义学和语法尤感兴趣。他可以说是第一位词典编纂者。阿里斯托芬和柏拉图讥讽他是一位喜好卖弄学问的人,他能在同义词之间做出一些吹毛求疵的区别。不过,他所做的有些区别(譬如对两个表示“想要”的希腊同义词boulesthai和epithumein所做的区别;柏拉图,Protagoras340b2),事实上在后来具有严肃的哲学意义。
    有一充满浪漫色彩的道德寓言归在普洛狄科的名下,讲的是年轻的赫拉克勒斯(Heracles)在两位代表德性和罪恶的女性之间择妻之事。普洛狄科也提出一种宗教起源学说。“老人之所以视日月为神灵,视河流为神灵,视一切有助于生命之物为神灵,是因为我们受到它们的帮助,这就像埃及人膜拜尼罗河一样”(DK84B5)。故此,膜拜火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就是膜拜火,膜拜农事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就是膜拜面包。
    高尔吉亚(Gorgias)是另外一名智者,他来自西西里的列昂提尼城,曾是恩培多克勒的弟子,为了寻求同叙拉古作战的支持,他作为使者来到雅典。他不仅是一位能言善辩的演说家,而且是一位修辞专家,他划分出不同的修辞格,譬如对偶与修辞性疑问式等。他的文风在他那个时代备受人们称赞,但后来人们认为其言辞过于华丽。他的著作仅存两篇具有哲学意味的短文。
    第一篇是修辞练习,旨在为特洛伊的海伦(HelenofTroy)辩护,反驳那些诽谤海伦的人。他认为与帕里斯(Paris)私奔从而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海伦不应受到谴责。“她的所作所为,抑或是因为财富引发的冲动,抑或是因为诸神的决定,抑或是因为命运的召唤,抑或是因为受到强力的胁迫,抑或是因为被言辞所打动,抑或是因为被爱情所征服”(DK82B11;21…24)。高尔吉亚对这些不同说法逐一进行了论证,认为无论处在其中任何一种情况之下,海伦都不应当受到谴责。没有人能够阻止命运,理应受到谴责的是胁迫者而非被胁迫者。论辩至此,高尔吉亚的任务就容易了:但为了表明海伦若是听任别人劝说而依然不应受到谴责,他不得不借助言辞的力量,采用了一套虽不令人信服但却令人欣快的赞词:“赞词如同强大的最高君主,虽然空洞无物且难以领会,却能够取得神奇的效果”。在此情况下,理应受到谴责的是劝说者而非被劝说者。最后,假如海伦堕入情网,那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