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林黛玉一角,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92年她跳进商海开始创业,十几年后成为身价上亿元的“富婆”;2007年2月23日,大年初六,陈晓旭却散尽家财,在长春市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3月8日这天,那个叫林黛玉的魂魄散了,那个叫陈晓旭的躯壳远了,只剩佛前缁衣布履、洗尽铅华的“妙真”。
同为女性企业家,处于同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她们却因为自己不同的个性和行事方式,酿成了各自悲喜不同的人生。
首先是性格。让人吃惊的是,张茵与吴英性格中有着十分相似的一面:同样十分外向、乐观,同样亲切近人,同样有点儿急性子。但这种急性子,搁在张茵身上只能说是果断,放在吴英身上却是冒失。这不是“诸葛亮”事后的胡说八道,在文章的后面将有充足的事实例证。另外,张茵眼光的前瞻性,是吴英远远无法比拟的,而张茵做事时的低调、扎实与执著,又与吴英的张扬、冲动与患得患失形成鲜明对比。当然,吴英的豪爽,尤其是对慈善事业*般的捐赠,却是张茵的“吝啬”所难以比肩的。而对于陈晓旭来说,多愁善感成了她性格的标签,在安静中冥想、用苛刻追求完美,即使浑浊的商海也抹不去她清高飘远的气质。
其次是事业选择。从1985年怀揣3万元只身到香港创业,选择当时并不为人所重视的废纸回收行业,到1990年去美国开拓更广阔的战场,创立了中南造纸原料公司,再到1995年回内地成立玖龙纸业,张茵可以说是选准了行业,并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吴英与张茵一样,也是横空出世,突然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但与张茵的稳实基础(张茵拥有6000亩土地、100万平方米厂房、10条造纸生产线、330万吨产能、561兆瓦电厂、5万吨级码头及庞大的车队和仓库等多达亿元之巨的固定资产)相比,吴英的一切无疑是建立在虚晃之上的“空中楼阁”。在2005年之前,吴英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商小贩,但她当年年底通过高利贷借得几千万元资金投入期货和股票市场,结果大赚特赚。但从天而降的巨额砸昏了头脑,吴英开始了她的实业之途——商贸、房产、酒店、连锁店、网吧等等,甚至用借来的高利贷,投向了那些短期内很难见效的各种项目之中。她的投资行为,事后看来已经近似于6岁小女孩玩家家时的任性与胡闹。吴英的钱是赚得一塌糊涂,花得一塌糊涂,结果也败得一塌糊涂,真是可气可叹又可笑。陈晓旭的创业显得有点儿无奈——《红楼梦》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但同时又向她关上了一扇门,因为入戏太深,林黛玉成了她的代名词,没有导演再敢用她,她只得放弃演艺事业。但在广告行业中,林黛玉所带来的感性印象,却成为陈晓旭最好的名片。
第三章 首富们的私生活(26)
还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张茵把她成功的秘诀归结为“专一”这两个字:“企业最关键的是要定好位,要专一。你做错一单生意没问题,但定错位就很麻烦了。上世纪80年代,做窗体顶端房地产都很赚钱,但她却一直心无旁骛地去做她的纸业,结果在传统行业中做出了一个首富。张茵还是一个特别讲究诚信的人。她带头改变了香港过去往纸浆里面掺水的做法,结果触犯了同行的利益,一度接到黑社会的恐吓电话,但她没有退缩,最后因为她的公道和诚实经营,张茵迅速在香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张茵同时坚持透明的管理方式,包括董事长本人在内的办公室,全部用透明玻璃隔断,可以说毫无秘密可言。每到年底,张茵还会亲自和几百名员工进行一次一对一的透明对话。吴英对待员工更加“人性”——别的地方保安工资只能拿到800元左右,而在本色集团却高达2000元;部门经理的年薪则高达50万~100万元,并给每人配备一辆高档轿车。但吴英大大咧咧的性格在公司经营和管理上也体现得一览无遗:据公司律师透露,吴英对金融一窍不通,连承兑汇票可以贴息都不知道,而一般企业都有的财务制度、人事考勤制度、物流仓管制度,在本色集团全部空缺,问她多少资产、仓库里多少货,吴英一问三不知。陈晓旭在做公司时也一样坚持诚信的原则,不和其他公司恶意竞争,而是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公司过去十年的业绩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并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优秀广告公司之一,被中国生产力协会评为“中国十大诚信策划机构”。陈晓旭喜欢冥思的个性,也在创意至上的广告界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很多好的想法都是在她独处的时候产生的。而追求完美的陈晓旭,原来对人对事比较苛刻,有时会把员工训哭,但在学佛以后,她开始变得平静温和。
再者是对待财富的态度。张茵觉得自己的心态很好,不会说做了个首富,就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而是继续保持她朴实的本质——张茵的家在东莞玖龙纸业公司宿舍楼上,大约3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找不到一丝奢华的气息;而张茵的专车是一辆丰田商务车;而张茵手上的那颗3克拉的钻戒,是她少有的奢侈品,这还是她丈夫多年前送她的生日礼物。相比而言,吴英出手不凡:她一下子买了20几辆本田商务车,还有奔驰、宝马等高档车,她自己开的是一辆价值380万元的蓝色法拉利612;她耗资3800万元买下“望宁公寓”楼盘40多套房产和30多间街面房,谈判过程只有15分钟,并且采取现金交易;她为东阳市的“光彩事业促进会”砸去500万元,吓得对方一度不敢接收。而在没有学习佛法前,陈晓旭曾是一个喜爱精致生活的人,但后来她渐渐地降低对昂贵物品的依赖。她说:“我的财富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一个家庭对物质的欲望,而是用于更广大、更有益于社会的事业。这就是佛的愿望。”她出家后,上亿家产一分为三:一部分交给家人,一部分用于佛教,还有一部分将用于慈善事业。
最后是三个人截然不同的结局:一位留在美丽的凡间继续为事业打拼;一位沦陷于自己人生的“炼狱”之中难以自拔;一位已经踏上了通往佛教中悲智净土的光明之途。
电子书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