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婚后:相爱不相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婚前婚后:相爱不相亲- 第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天天给你做饭洗衣服,还是达不到你的标准,这是你一天到晚在生气的原因。就像是你买了台电冰箱,非得要把它当电饭煲用,电冰箱不能煮饭你就拿电冰箱撒气。并不是说电冰箱比电饭煲值钱,它就应该具有电饭煲的功能,不可能的!你错了,错得厉害!”

  “本来就是,你看看你哪一点有个女人样子?”

  文欣不以为然地看了他一眼,说:“又回到问题的起点来了,你眼里的女人是什么样子?会做饭会洗衣,家务活干得好,再能陪你上床就叫女人。跟你说话真没劲。”

  “那你走了我怎么办?”刘国祥有点耍赖地问。

  “我来之前你怎么办,现在继续怎么办。我不打扰你工作了,屋子给你一个人,床给你一个人,不打扰你休息了。我也不成天在你面前像只老鼠一样不停吃东西了,省得惹你心烦讨厌。多好!对了,友情提示,你的存折放在抽屉里,我从来都没取过,也就是说,这两个月我根本就没花过你的钱,这下你彻底心安了吧?”

  “你这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呢,我说点什么你都记着。”

  东西清好了,文欣盖上行李箱,抬头说:“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谁要在女人生孩子的时候得罪她,会让她记恨一辈子。”

  刘国祥也恼了,气哄哄地说:“伺候不起你大小姐,想走就走吧,了不起么?你以为你走了我就活不下去了?我告诉你,你别指望我会去送你。”

  “谢谢你了,我认识路,自己会走。”

  “你要是把孩子给弄掉了,看我找你没完!”

  “呵呵,您这会知道您有个孩子了啊?放心吧,这孩子跟我命一样贱,掉不了。我估计只要把他喂饱了,什么事都没有。”说完,拖着行李箱就走。

  刚出门,又听见刘国祥一声吼:“有种走了就别再给我回来!”

  “你别太幼稚了,”文欣停了他这话不由得又停住,冷冷地抛下一句话,“这句台词好熟啊!”

第七十六章 温暖的家
多舒服的床啊!知道文欣要回来,母亲在席梦思上又垫了两床棉被,睡上去几乎能把人埋掉。床单被套基本是三天一换,永远一股阳光的味道。两米宽的双人床,想滚到哪,就滚到哪!

  以前对房子没任何感觉,现在觉得一百三十多平米简直是个巨大的面积。不用挤澡堂子,用着最喜欢的牌子、最喜欢的香味的洗发水和沐浴露,甚至是牙膏,幸福是那么简单!她简直爱上了家里的马桶,份外享受坐在上面读几页报纸的感觉。

  还有阳台,亲爱的大阳台!她曾经有无数个夜晚在这里数着桥上路过的汽车入睡,又有多少个清晨在阳光照射下醒来。曾几何时,有人在这里对她说,要给她一个像这样带阳台的屋子,要给她幸福和快乐,要给她一个最温暖的家?

  生活有多讽刺!

  因为怀孕,文欣忽然成了家里的宝贝,父母成天以一种几乎亲昵得腻人的眼光看着她,嘴里“吃好了没有?”“想吃点什么?”“睡好了没有?”“冷不冷?”“要不要出去散散步?”几句话翻来覆去地重复。连文慧都不跟她怄气拌嘴了,只要一回家就跑过来问这问那,不时还要用手摸摸,以确定她肚子里真有一个宝宝在成长。

  睡在床上,听他们在客厅里压低声音说话,轻手轻脚地走路,心里一酸,眼泪又要掉下来。从前觉得她是无所畏惧的,坚强无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让她哭泣,大有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架势,现在却变得越来越爱哭了,才明白不爱哭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坚强,而是那个时候的她生活得太快乐,没有事情能够伤她的心。

  不用愁生活的时候,父母的偏爱,文慧的刁蛮被无限放大,成了她烦恼的所有内容。从小起,文欣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走出这个家,等到长大了,表面上她已经能够原谅父母和文慧无形中对她造成的伤害,要离开家的念头却变得更加清晰和真切:结婚生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

  而今小家庭才维持了几个月就摇摇欲坠,文欣不禁感叹自己的幼稚。多好的家呀!多好的父母呀!多好的姐姐呀!起码都比刘国祥要好得多,他们虽然不算宠着她,至少不为难和折磨她呀?多少年活得无忧无虑而不自知,削尖了脑袋地钻进一个看不到将来的死胡同里,真是可笑。今天这个局面,也算得上自作孽,不可活了吧!

  刘国祥来过好多次电话,文欣怎么也不肯接。听她反映了一些刘同学的劣迹,母亲在接电话的时候口气也变得很不好。“我懒得听你讲什么。我只知道我娇惯了二十多年的女儿送到你家农村去吃苦也就算了,去了你单位条件不好我也算了,现在她怀着你们刘家的后,还说什么你们家是几代单传,你不好好待她,不说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还要她做东做西,每天饿得哭。你还是人吗你?当初你是怎么求着我来的?我要早知道你是这么个没良心的,我怎么也不会劝着文欣嫁给你!不是她自己愿意跟了你,我们能答应这样的亲事吗?她不嫌你穷,不嫌你没出息,不嫌你脾气臭,绕了一个大圈还是和你结了婚,你倒是该珍惜啊?怎么反倒一点都不识好歹了,欺侮上她了?她是知识分子,要面子,不跟你吵,我可没那么客气。现在就变脸,你还太早了点……”

  哈哈,真是知女莫若母也!文欣就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眼下听着母亲以“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地姿态把鬼子训得哑口无言,真是解气,乐得要在一边笑出声来。可每次训完了,母亲又会劝她,凡事往好处想,要不然能怎么样呢?婚也结了,孩子也有了,当真就再也不见,老死不相往来吗?

  跟刘国祥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这地步,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恋爱的时候本来就不怎么像谈恋爱,至少在文欣的心里,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完全与爱情无关。可他总是能给她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即使是两个人还没有什么实质接触以前。人其实和动物一样,有的人喜欢群居,有的人喜欢独处,文欣无疑属于后者。喜欢独处的人一般很难接受他人靠近的事实,即使是同类,都有可能为了触犯领地而翻脸,显然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刘国祥却成了到目前为止唯一能够走近她的人。时至今日,他沉默、温和和宽厚的形象早已消失,代之是唠叨、暴躁和狭隘的另一面,可即便如此,只要他变得好一点,她还是愿意去亲近他,依赖他。有时候她想:是劫数吧?要不怎么叫在劫难逃呢。每回分开,总会有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把她拽到他身边,实在不能单单以心太软来解释。

  先分开一段时间再说吧,也许就像母亲说的,太年轻,不懂得夫妻的相处之道,需要磨合、适应。也许等孩子生出来,一切都好了呢?

  在家呆了一个星期,文欣去单位销假,顺便办手续去医院体检。科研中心的人事安排终于尘埃落定,姜还是老的辣,原本准备要安排退休的一批老干部和高工都被工厂以返聘的形式留在了工作和领导岗位上,倒是原来一批准二线领导接班人枉做小人得罪了人。气归气,未来终将还是会把握在他们手里,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文欣庆幸自己躲过了这乱糟糟的一切。 。 想看书来

第七十七章 婚姻的技巧
市妇幼保健院里挤满了人,千禧年将至,与结婚热潮相伴而来的就是生育高潮,有计划没计划要孩子的夫妇都争抢着在世纪之交生个宝宝,讨个吉利。中国人就信吉利,凡事只要跟吉利沾边的,一定趋之若鹜。

  建档要化验的项目还不少,别的孕妇都是家人拥着来,拥着去,端的端水,拿的拿包,还有不知道是婆婆还是妈妈的专门用小塑料盒装着切好的水果块,喂孩子似地跟在后面不时地给“大肚的将军”补充粮食。文欣挤在人堆里排着一个又一个的队伍,跟人闲聊对比着检测出来的数据。别的“将军们”都说她孩子指标好,纷纷问有什么秘诀,想想前几天还半夜抓冷饭吃的窘境,文欣笑着说:“多吃饭,逮什么吃什么,孩子就长好了。”孩子健康,比什么都值得高兴。

  折腾了一天,回到单位的时候都快要下班了。刚一推门,就看见孙师傅坐在自己位置上。

  “师傅,你怎么来了?”文欣诧异地问。

  “我不能来啊?结婚你没办酒我没赶上,现在有孩子了我做师傅的还能不来出把力吗?”

  “没事,我这还没几个月呢。刚从保健院检查回来,特好,一点毛病都没。”

  “你回来了住哪啊?”

  “宿舍啊。”

  “真是的,都怀孩子了还住什么宿舍,又吵又不卫生,想吃点什么还没地方去弄!听我的,去我家,正式休产假回家以前你就住我家。什么都现成的,牙刷我都给你买好了,一会下班我陪你回宿舍去拿几套换洗衣服就行了。”

  “没什么事啊,跑您那去多麻烦,您那还住六楼呢。”

  “爬爬楼是锻炼身体,吃好住好睡好才是正经,怀孩子可是大事,你别不当一回事。师傅说话你还敢不听是吧?”

  文欣只落得呵呵笑的份。“不是不听您的话,太麻烦了!”

  “不麻烦,冯艳读职高去了,家里就剩我和你冯师傅两个人,房间都空着现成的……”拉拉扯扯的,文欣就搬到了孙师傅家里。

  孙师傅和冯师傅是很有意思的一对,一个白,一个黑,一个*,一个干瘦,一个活泼,一个萎靡,孙师傅是典型的小家碧玉型美女,而冯师傅看上去像电影里面的伪军,长得特像营养不良的葛优。乍看两个人站在一起,怎么也不像是夫妻。参加工作以来,逢年过节的文欣没少在师傅家里过,基本没听冯师傅说过话。虽然他话不多,人却挺好,偶尔会很突然地冲你咧嘴一笑,露出有点龅的烟牙,笑得干净、灿烂、孩子气,活泼得能把你吓一跳,很有喜剧效应。

  孙师傅在单位是头号能人,在家里更是超人,做饭洗衣打扫这些家务活不说,换灯泡、修水管、扛煤气罐这些传统意义上男人干的活她也一手包揽了。冯师傅除了上班、吃饭和睡觉,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以最多10秒钟一次的频率换台。大部分时候他更像是一件活动家俱,偶尔会在孙师傅过来拖地的时候抬抬脚。可即便是这样,孙师傅每天都高高兴兴的,一脸幸福洋溢的神情。每次看着两个人像影子般相安无事地在家里绕来绕去,文欣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孙师傅家是厂里最先实行商品化的小高层,两房一厅,七十多平米,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温馨,文欣住冯艳的小房间。她和孙师傅说是师徒,并没有多少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只是一直以来关系好,像朋友般相处着。冯师傅上晚班的时候,孙师傅就过来陪她睡,两人说不完的话,而话题的中心往往是孙师傅和郭师傅的关系。

  因为900厂的军工性质,建国几十年一直在深山老林里藏着,形成了一套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厂里人虽然终日不见天日,却以城里人自居,有一个独立的圈子,与周围本土居民格格不入,更谈不上与本地人联姻。孙师傅自小在厂里长大,到十*岁时出落得鲜花一般光彩照人,来家里做媒的络绎不绝。父母精挑细选地认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