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创作女歌手姜昕作品:长发飞扬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力创作女歌手姜昕作品:长发飞扬的日子-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分配”的结果上,何况,那个专业还居然是——“会计”?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无法把自己和一个戴着老花镜、整天趴在桌子上扒拉算盘珠子的人联系到一块儿——我应该是胸前挂着一架名牌相机,神气活现地出现在各种令人难忘的重大历史场面上的呀!
  在等待开学的那段日子里,我的心情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再考一次是不可能了。因为,我绝对没有耐心再次去面对那些已经“滚瓜烂熟”的东西和“不是人过的日子”,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明白我在说什么!而且,那是1988年,高考的录取、淘汰比例还是挺悬殊的,也没有几家自费大学可念(那种学校的文凭也几乎不被承认),大部分年轻人最理想的人生轨迹就是拿到本科文凭,找个好工作。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能考上本科,这已经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儿了,因为这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个年轻人可以从此走上一条“平坦笔直”的光明大路,那是让很多人羡慕的!
  经过父母无数次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我终于在“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句话的启发下,在9月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学院位于北京东部,因为是市级重点大学,所以本市学生居多,也有小部分外地学生和留学生。因为北京学生居多,所以校园面貌极其活跃。而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带我们班的辅导员老师居然是我哥的高中同学——事实上,更加凑巧的是:那一年×院被派去招生的几个老师当中就有她,我的档案就是被她拿走的。当然,人家其实是一番好意,因为那年头儿学经济是挺时髦的,那个学校也挺热门的。她想帮我哥的忙,偏偏帮了我倒忙。要不是她,我没准儿还能学个喜欢的专业,没准儿也就不退学了——可惜,等我弄清楚这一切的时候为时已晚——那已构成我的命运,并且搭建出通向在那儿之后一系列道路的桥梁。
  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我虽然没学成喜欢的专业,文体特长倒是一点儿都没耽搁地发挥出来。从军训开始,我就被任命为新生三连的文艺委员,成天忙着组织“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各种名目的晚会,编舞蹈、编小品、唱歌、主持。反正,我绝对是彻头彻尾的“骨干”!不过,对我来说,其实排练节目更多的只是一种借口,我当时之所以工作积极主动,主要是因为这可以让我免受在太阳底下曝晒、走正步之苦。
  毫不夸张,军训的那一个多月,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充满诗情画意的日子,那段日子我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因为排练节目的关系,我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小帮派,而这个小帮派里的人,都是系里最能“折腾”的!每天黄昏晚饭后,我们凑在一起,偷偷跑到军营附近的小树林或是芦苇丛里,弹着木吉他,唱刘文正、齐秦、罗大佑或是李宗盛的歌儿。等到月亮升得很高,吹熄灯预备号的时候,就大唱着那些歌儿、踏着月色一路走回来。风吹着我那白天不得不盘在军帽里的长发,让我有一种走在云上的感觉。

第一乐章 112路的蓝鸟,带我们飞往幸福之陆(4)
那时候,我同时喜欢上了两个男生,认识他们是因为各系的节目连排和汇演。我才不会那么多情得像有的女孩儿那样暗恋上被部队派来训练我们的连长、排长、班长什么的呢!后来,因为大家经常会在黄昏的小树林或芦苇丛里碰见,就渐渐熟了。其中一个男生是劳动经济系的,歌儿唱得可以说是我们那届新生里最好的,每次他弹着木吉他唱歌的时候,眼镜片儿后面的目光都会让我觉得“意味深长”,以为那些歌儿是唱给我的;另一个男生是贸易经济系的,个子高高的,他当然也会弹吉他唱歌,只不过比前一个唱得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儿。不过,他又比前一个帅了那么一点点儿,老爱在晚饭时拿发的水果跟我换包子,而且一说话就脸红——这明摆着对我有意思嘛!
  这样的状况让我觉得左右为难。于是,我成天缠着那时候新结识的闺中密友谈心,白天谈不够,晚上还要逼着她和我一起替别人值班,以便进一步“分析”——当然,我们的分析一直没能得出结果,因为,有一首叫《那天晚上》的歌正是我那段时间的心态写照:
  我知道你会这么想/把我想成变了样/我不怪你会怎么想/换了我自己也一样……你知道我会这么想/我会把你想成什么样/你不要怪我这么想/换了是谁都一样……
  军训结束后,我的“走红”趋势有增无减。先是在校秋季运动会上替班里拿了三项冠军,接着又在“一二·九”的纪念活动中,击败高年级对手演了一出校园话剧的女主角。在周末舞会上,最让我得意的事儿就是会有很多男生请我跳舞……当然,我已放弃了对军训中让我“心动”的那两个男生进行“情感分析”,因为,和高年级的男生一比,同年级的男生就显得有点儿“嫩”了!
  那时候的我就是这样,走在路上,左胸前别着校徽,胸脯挺得高高的,头也扬得高高的,目不斜视,自以为是地以为所有目光都在注视着自己!
  我们的“小帮派”向心力日益巩固,回到学校没多久,就决定干脆把饭票交在一起统一管理,像一家人那样过起日子来!
  每天吃饭的时候,我们按照制定好的值日表分工轮流打饭菜、占地方、刷碗……饭菜打齐之后,先要举行一个一本正经的餐前仪式,内容大致是从基督教的餐前祈祷词获得灵感发展出来的类似感谢主赐予我们食物之类的仪式,然后才能开始进餐。风卷残云之后,我们仍赖着不走,无所顾忌地说笑、打闹,引得整个食堂的人都不得不对我们“刮目相看”!我们还相互起了绰号,诸如“一扫光”、“一叉没”等,而我们当中吃得最多的一个,因为姓“吴”,所以得大名“无底洞”;年级上大课的时候,我们总是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要是有谁因故缺课,也总能在点名时相互打掩护以蒙混过关;至于课余时间,那就是完完全全属于我们的世界了,出去聚餐、泡咖啡厅、看电影、郊游、参加各个大学的舞会,等等……反正,刚回校的一段时间,×院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们这帮“活跃分子”的身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们在校门口相互等待准备出发,或是“活动”归来后意犹未尽地在大门口儿“恋恋不舍、依依难别”的情景——我这形容还真没夸张——由于我们的“小帮派”成员恰好是四个男孩儿、四个女孩儿,所以,当时有好多不知情的人都误以为我们其实是四对热恋中的情侣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乐章 112路的蓝鸟,带我们飞往幸福之陆(5)
最为自在的一段时光是“小帮派”里的一个男孩儿偷偷配了一把他哥准备结婚的新房钥匙。于是,那套新房成了我们的天堂,只要一逮着空儿,我们就冲到那儿不管白天黑夜地折腾,直到有一次被他哥当场“擒获”并没收了钥匙,我们从此痛失了“根据地”!
  之后,我们经常在外面疯过了头,错过了学校关大门的时间,只好集体翻墙而入!再后来,女生宿舍忽然添了项新规定:11点锁门。于是,玩得错过了关门时间,几个男孩儿干脆也不回宿舍了,大家一起在学校附近的街心花园待一个晚上,聊天或者唱歌……那些晚上,我们总是毫无困意,天也总是太快就亮了……
  “小帮派”里四个女孩儿分别是“蹦蹦”、“跳跳”(就是我)、“呆呆”和“猫”。除了“猫”之外,我们三个都在同一间宿舍(529)。“猫”要求调换房间未果,就干脆每晚都跑来和我们三个人轮流挤着睡。熄灯后,我们总是叽叽咕咕地说个没完,还上铺下铺来回蹿——现在想来,那时候我们的嘴几乎都没闲着,也不知道哪儿来的那么多话!
  同宿舍另外几个大一的女孩儿倒是正好乐得热闹!可是,有一个已经在念大四的同寝室学姐可被我们折磨惨了:一开始,她在床前加了一道布帘儿,以为眼不见心不烦。可是,眼不见,耳朵不能也塞起来呀!有一天,她终于忍无可忍地大发雷霆,指责我们是一群“上了发条的猴子”!我们先是一愣,接着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她气得面红耳赤,又拿我们毫无办法,只好重重地摔门,“拿门出气”一走了之!而我们,就像取得了什么胜利似的笑得在床上前仰后合——那时候,我们真的搞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欢乐。经过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她大概性格孤僻,要么就是失恋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那一时期的“兴奋过度”其实不足为怪,那是属于历届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常犯的通病——“大一综合征”!
  529的窗户正对着小操场,晚上熄灯后经常会有男生在那儿弹吉他唱歌。其中有一个唱得好极了,每次发现是他在唱歌的时候,我们总会立即把窗户彻底敞开,然后头挨头地挤在窗口听。其实不只我们,那时候女生宿舍的不少窗户都会为他敞开……很快,我们打听到那个男生曾经因为在校园歌手大奖赛上拿了第一却又拒绝接受奖杯而闻名。听说他当时在台上说:“我的歌是唱给我的朋友们和我自己的。因为难以推辞我才参加了这次比赛。不过,我认为音乐是不适合比赛的,因为它没有一定的规则,只有对于懂得的人,它才是最美的……”听了这一典故,我们对他更加佩服了。从那以后,再听到他弹琴唱歌,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忘记喧闹。秋日里清冽的空气伴着琴声、歌声涌进每一个人的心底,总是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悄悄潜入各自心灵深处那比星空还要难以琢磨的幻想空间……那些夜晚,最初纯属偶然,但是到了后来,就慢慢掺进了企盼。大概,潜意识里,我们都需要那样特别的晚上来呼应那一时期的我们刚刚踏入青春领域还“无的放矢”的情感和期许吧。
  在许多方面,我们的“小帮派”都可谓志趣相投,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在军训时那么相见恨晚地迅速“组织”起来,并日益确信这个小集体存在的必要……至今,我们仍然保持着每年春节聚会一次的约定,那大概是我大学生活唯一的收获吧!不过后来,因为在学校里实在太“惹人非议”,导致各班的辅导员老师不得不再三出面加以干涉。我们被迫收敛了最初的“嚣张气焰”,不但“活动”逐渐转为“地下”,也拉长了频率……当然,这其中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有人开始谈恋爱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乐章 112路的蓝鸟,带我们飞往幸福之陆(6)
事隔多年,每当我回忆起大学生活,面前总是会浮现出那么几副面孔,与之相伴的那些场景总是会让我微笑起来——那是存在于我心里的永远的明媚,因为,我们曾经一起度过青春里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当然,我也得交代一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句话对我是否起到了作用。
  大一已经开始初步涉及专业课,那些《微积分》《经济法》《会计学》等枯燥科目实在让我伤透了脑筋。在那些课上,我常常答非所问,无论如何也“培养”不了兴趣!我不是没有努力过,我曾想方设法让自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盯住黑板或课本,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儿,那些内容就像魔咒,总是轻而易举地就让我走了神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