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罗根”本尊使用的也是格拉苏蒂,同样的做工精致、走时精准,所不同的是,军用版的刻有德军的鹰徽和特殊编号,尽管发行量很大,战后仍然是较有收藏价值的。
和前两次作战行动一样,罗根每隔一阵子就要看看他的手表,尤其是在某个节点的时候,更会特别留意时间。当海峡对岸开来的英国舰艇停止炮击之时,他又一次抬手看表:从第一架德军战机飞抵怀特岛已经过去了8个小时,而第一名伞兵降落到英国土地上也是将近7个小时之前的事情。也就是说,英国人从确定德军的进攻目标是怀特岛,到做出部署、调动军队和船只,在到登船、集结和发起进攻,前前后后也就是小半天功夫——很难说这样的效率是高还是低,但早一个小时和晚一个小时,结果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当三十多艘英国舰船浩浩荡荡驶向近岸时,罗根并没有紧急调遣向纽波特集结中的元首警卫旗队先头装甲连前来支援,而是要求加兰德派出几架战斗机全面侦察英军在索伦特海峡的活动。因为从这支英国船队的规模来看,英军完全有能力迅速组织起两支甚至更多这样的船队,考虑到英军成功从敦刻尔克撤走了15万拥有战斗经验的远征军官兵,他们眼下不会太缺乏步兵,反倒是装甲部队的数量不会太多!
等着英军炮击停止了约有5分钟时间,罗根这才不慌不忙地让手下的伞兵们重新返回港区。英国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港口在英国战舰的炮击下大半化作废墟,这样的场景看着不免有些讽刺的意味,大量的残墙断壁和碎瓦砾堆却为德军机枪手们、炮击炮组以及“棒槌神兵”们提供了良好的战斗掩体。
罗根靠近码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望远镜观察英国登陆船队的组成。作为整个“堡垒”行动的指挥官,他亲临战场第一线的举动英勇固然有些冒失,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还是想亲眼观察战局发展——以弥补自己作战经验尤其是正面作战经验不足的缺憾。
视线中,两艘看起来像是巡洋舰的大型战舰停在距岸还有三四公里的海面上远远观望,掩护登陆舰船向港口驶来的,是一艘外观精悍的驱逐舰和两艘扫雷舰,舰上的炮口分别指向东西两岸的码头,至于浩浩荡荡驶过湾口的登陆船只,让罗根仿佛又看到了敦刻尔克港的情景。相比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佬在历史二战后期投入海量登陆艇的行为,国力渐衰的英国人又一次征用了本国的各种民船,渡轮、驳船还有游艇夹杂其中,衬托出为数不多的英军小型运输舰那一板一眼的线条。
若是自己拥有一个榴弹炮群,哪怕是十几门步兵炮,这时候也能叫自以为英雄无敌的英国佬哭爹喊娘,只可惜地面火炮在“堡垒行动”中属于优先级别较低的——仅仅排在步兵之前,而让位于高射炮、空军燃料弹药和装甲部队。就算登陆船队当天能够安全进行一个来回,它们至少也要在第二天才能运送上岛!
于是乎,第一批英国船未遭任何抵抗就靠上了经历了轰炸、近战以及本方舰艇炮击而颇显残破的码头,在圣乔治旗的指引下,大群身穿土黄色夏季军服的英军士兵头戴托尼盔、步枪上插着刺刀,短裤与长袜之间露着毛茸茸的大腿,一窝蜂从船上涌了下来。望远镜中的这番情景,让罗根不由得想起了电影中的八国联军进城,转念之间,又像是看到了星际舰队中登陆兵们登上虫族星球般亢奋不已,殊不知恐怖的事情还在后头。
示意身旁的“棒槌神兵”稍安勿躁,罗根蛋定地从枪套里拔出鲁格08,这种手枪外形优雅、做工精细,更多地被人们作为收藏品而非自卫武器,尽管有着成本高昂、战场适应性较差等缺憾,历史上这种半自动手枪的产量还是达到了200万支,并且成为一战和二战时期德国军官的标志性武器(至于鲁格手枪的亚洲远亲南部式,那简直是垃圾中的VIP)。
啪!啪!
清脆的枪声瞬间唤醒了潜藏在废墟中的“撕裂者”,不计其数的暗红色光点犹如嗅到了血腥味道的食人鱼一般扑向码头,800米的距离之内,罗根部署了12挺MG34,一些伞兵也拿着从英军手中缴获的布朗式轻机枪开火。即便按照较慢的战斗射速,每秒钟也有上千发子弹横扫过去,望远镜中,那些刚刚登上码头的英军士兵就如同农民伯伯镰刀下的成熟麦子般,成片成片地倒下……
机枪发言,隐蔽在两栋损毁仓库后面的迫击炮组也迫不及待地登场了。这一次,它们抛射出的不再是无毒无公害的烟雾弹,1。8公斤的高爆弹在最大射程上的散布直径高达35米!于是,码头上的每一次爆炸都会在一定面积的圆形区域内掀起血雨腥风,不断有英军士兵被掀入空中,以更加完美的角度展露他们毛茸茸的性感大腿!
机枪、迫击炮还有大量的步枪,各式各样的武器以极高的射速倾斜着金属风暴,只十来秒的时间,罗根的耳朵就被吵得嗡嗡作响,以往也只有七姑八大婶群体出现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此盛况。随着码头上站立着的英国大麦被收割殆尽,那些还没有越过登岸踏板的英军步兵们也遭了秧。当德军的机枪子弹扫过甲板时,那里的血腥场面完全不逊码头,架在船舷的英军机枪根本无法压制占有地形之利的德军机枪手,而随着德军迫击炮组完成调整,迫击炮弹一枚接着一枚落到水面甚至是船上,卸下步兵的船只仓惶启动。为了给后续船只留下通道,它们继续向纽波特方向行驶而不是就此撤往湾口之外——罗根对此早有预料,特意将那辆四号坦克和缴获来的两挺维克斯。马克重机枪部署在港口南面的河岸高处,这些火力对付英国的战斗舰艇不行,蹂躏一下缺乏防御的民船和仅装备机枪的英军运输舰(这时候应该还没有专门的坦克登陆舰)还是绰绰有余的!
见第一批英军船只纷纷离港,德军机枪手和迫击炮组都默契地减弱了火力输出,更换弹药的更换弹药,转移阵地的转移阵地,大部分都是按照罗根预先的部署进行。差不多时间,对岸的激烈枪声也从高潮渐渐滑落——舒尔茨手中的部队数量更多,装备水平跟罗根这边完全一样,凭借防守上的优势,对付几百名登陆的英军士兵同样是小事一桩,而且他们发射的迫击炮弹似乎还幸运地点燃了一艘英国运输船。
视线中,那东西成了燃烧的漂浮物!
不出罗根所料,前一批船只离开码头、后一批船只还未靠上来,在近处徘徊的英国驱逐舰和扫雷舰果断开火,炮弹快速而精准地落到港区之内,几栋原本还没有完全坍塌的建筑轰然倒下,炮火还重新引燃了一座储存有大量麦类半成品的仓库,异样的香味在街道上飘荡,而那些曾经迸发出密集火力的瓦砾堆毫无疑问成了英军炮火重点关照的对象,驱逐舰发射的120毫米炮弹有时候一发就能将整堆的碎石块掀开,来不及后撤的德军伞兵不免遭受一些伤亡,而那些稍有偏差的炮弹则落在了码头旁边,扬起的肢体碎块让人心中无限悲凉……
为了躲避英军炮击,罗根将自己的观察位置后撤百米,并在瓦砾堆后面架起了炮队镜。估计是第一波登陆部队遭受了惨重损失的缘故,英军的这次炮击持续的时间比之前的火力准备还要长,只是没有了巡洋舰炮火的参与,它们对整个港区的破坏程度远没有之前强大。就在炮声渐近尾声、后一批登陆船只快要靠上码头的时候,北面突然升起而来两颗红色的信号弹。
英国人终究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看着那缓缓下落的信号弹,罗根忽然想:英军此次海陆联合作战的指挥官是谁?某位声名在外的老将,还是跟自己一样的军界新人?他究竟是个资质平庸的指挥官,还是狡猾老练的厉害角色?
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罗根按照预先的计划,派出一个排的预备部队朝北而去,他们虽然只有4挺MG34和几支“铁拳”,对付攀崖而上的小股英军应该不成问题!
调整部署之后,罗根又将精力放回到码头区。在那里,数以百计头戴托尼盔、手持步枪刺刀以及将性感腿毛露在外面的英军步兵们前赴后继而来,码头区满地的血腥场面似乎只是稍稍迟滞了他们的脚步!
英军舰艇狠下成本的炮击虽然没给德军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但在战术方面的成效还是相当显著的——由于德军机枪和迫击炮阵位的后撤,这批英军步兵至少不必想他们的同伴那样一下船就遭到疯狂的扫射,他们很快占领了整个码头,并利用弹坑、瓦砾堆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掩体配置机枪火力,接下来,端着刺刀的步兵们以更为松散的队列向码头内侧的港区推进。
看到视线中的几个机枪组已经重新就位,罗根又一次拔出鲁格08,斜举着“啪啪”两枪,耳边也随之喧闹起来。隐约间,他眼前再次浮现出农民伯伯勤劳收割麦子的情景……
********
飞跃,神来之笔震寰宇第27章从菜鸟到大虾
持续近半个小时的激烈巷战,最终以英军登陆部队招致大量伤亡、先头部队后撤固守码头区而告终,当近岸处的英军驱逐舰和扫雷舰以火力覆盖德军阵地时,罗根又果断将麾下的伞兵们后撤到了外围。
地面上的战斗进入了短暂的中场休息,空中不可避免地成了英德两国军人争夺荣誉的角斗场。第三批英军轰炸机轰鸣着越过海峡,罗根没有细数,但看着应该比前面两批只多不少。德军一方率先升空拦截的战斗机仍然有三、四十架,阿道夫。加兰德和他勇敢的飞行员们连续作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增加个人战绩的效率。隔着几百上千米的距离,战斗机快速机动时的低吼、机枪机炮开火时的嘶叫还有飞机坠落前的哀鸣编织成一曲抑扬顿挫的交响乐。每当有双发的英国轰炸机坠毁爆炸,罗根身边的伞兵们都会小小地雀跃一下,那声音,听着可远比英国战舰万恶的炮击悦耳得多!
“十六……十六……十六……啊哈哈,第十七架!”
坐在罗根身旁的布伦。哈特曼就像是天真的孩童般掰着手指计算有多少架英国飞机被击落,而当有德国飞机不幸被击中的时候,他又会急切地关注德国飞行员是否及时跳伞。若是有白色的伞花在空中绽放,这家伙便会很积极地提醒罗根派出骑军用摩托车的侦察兵前去营救!
罗根习惯性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不知不觉中抽上了今天的第11根。最近一段时间,这个幸运儿的军衔和职务如火箭般攀升,烟瘾也不甘其后,熬夜布置作战方案的时候,他甚至一晚上抽掉两包烟外带一根雪茄,以至于洗过澡之后还是满身的烟味。在后方还能肆无忌惮地抽烟,而这前线的条件毕竟要差一些,尤其是空降作战,伞兵们只能在作战服的口袋还有随身携带的包囊里塞两包烟,罗根稍微好一点,因为哈特曼这个不抽烟的年轻副官还能帮着揣几包——可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用不了几天也准保“断粮”。
看着蹲在旁边摆弄无线电设备的凯伦。莫尔特和另一名年轻通讯兵有意无意的目光,罗根将还剩小半包的香烟抛了过去。说起德军的无线电设备,人们所知最多的莫过于恩尼格玛,也就是“哑迷”,其实这种发报机主要用于远距离联络和公文传送,而德军在战场上的实时通讯依靠的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语音通讯器,除了体形偏大(不是一点点)之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