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的意思。不过西清宫廷里谁都知道,这对母子的关系非常冷淡。载复从小就不招叶兰儿喜欢,早些年甚至还有传闻说西清太后想要废掉载复引立朱济世的皇子为王!
寒暄问候的废话说的差不多了,金载复轻声的对太后道:“母后,儿臣近日看折子,知道大皇帝的几位大王皇子都领兵上了战场,儿臣就想向他们学习。这一次不如就由儿臣带兵去阿富汗和印度吧。”
西清太后端坐在炕上,冷冷打量了载复一眼,“你能和几位大王比?他们可都是打小读军校学习军事的。”
西清的宫廷教育还是原来的老一套,儒家经典、弓马骑射加上一些帝王心术。都是些只需要粗通就行,根本不必耗费太多精神去刻苦钻研的东西——弓马骑射早就过了时,纯属体育运动。帝王心术更多的是天赋而非学问,有天赋的人一学就会,没有天赋的学一辈子也没用。至于儒家经典,那是哲学思想,懂一点就可以了,要精通了可就是哲学家了。
载复微微一笑,答道:“儿臣不会用兵,可以让傅方跟着。不过儿臣和阿富汗的阿布杜尔·拉赫曼关系不错,相信对用兵阿富汗是有益的。”
西清太后幽幽地看了载复一眼,“我也知道你和阿布杜尔·拉赫曼要好,我就不拦着你帮兄弟夺回王位了。不过,你可别忘了这次出兵的真正目的地还是印度!要是误了大明皇帝的大事可就不好了。”
说起这个阿布杜尔·拉赫曼的事情可就复杂了。原来西清和阿富汗的关系并不好——因为西清太后叶兰儿一开始是装成信真神教的,可是后来脚跟站稳权力巩固,就开始露出真面目,又把佛教和儒家给捧起来了。现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城内已经多出不少佛寺,都是西清王家供奉的,而且还恢复了科举考试,建立了不少儒家书院。
这样一来,西清和真神教教派的关系就开始紧张,过去十多年间还发生过七八次冲突,西清境内的真神教领袖也有不少遭到清洗,一些真神教激进分子也采取了极端的对抗措施,还有许多人流亡去了阿富汗依附阿富汗的希尔·阿里汗。
而西清为了报复阿富汗收留西清的流亡者,也在1869年收留了来自阿富汗的希尔·阿里汗的兄弟阿弗扎尔汗和阿弗扎尔汗的儿子阿布杜尔·拉赫曼。这个阿弗扎尔汗也一度问鼎过阿富汗埃米尔的宝座。不过时间不长,仅仅一年多就被人推翻,逃亡到了布哈拉,到现在已经有7年。阿弗扎尔汗已经在一年前去世,只剩下阿布杜尔·拉赫曼。而这个拉赫曼虽然信奉真神教,但却只是浅信,思想非常开明。对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西清非常羡慕,也经常找比他小几岁的载复一起骑马射猎,两人的关系的确很好。
至于这一次西清的出兵,则是在朱济世不断催促下遂行的。目的是扰乱印度西北。可是由于西清一直以来和阿富汗的对立,根本无法向希尔·阿里汗借道——自西清的撒马尔罕到印度西北的白沙瓦有1000公里以上的山路,任谁也不放心把这条生命线交给敌对势力控制。所以西清就想要一石二鸟,准备顺道把依附西清的阿布杜尔·拉赫曼扶上阿富汗王位,一劳永逸的解决阿富汗问题。
第1392章 在雨中
暴雨如织,天际的乌云当中翻滚的是惊雷闪电,在视线几乎不及的远方,还有几条龙挂,好像瀑布一样从空中直垂下来。
现在是1876年4月,南亚的雨季终于到来了!
大队大队的华军,就在泥泞的道路中滚滚而前,官兵们都披上了蓑衣,头戴竹笠,脚蹬草鞋,仍然保持着严整的队形。身为三军统帅的朱国卫依然在步行前进,走在队伍的中间,也如兵士们一样的蓑衣、竹笠、草鞋。
道路两旁,丢弃的全是东西,大车、武器、米面、军装……还有在泥水当中哭喊哀嚎的伤员,当然是英属印度军的伤员!
锡尔赫特战役已经在四天前结束,在查理·戈登的督促下,屡战屡败的英帕尔集团军竟然坚守了四天三夜,然后趁着夜色逃离前线,这一跑却立即成了溃逃的局面。除了少数忠于职守的锡克雇佣军,大部分印度士兵早就失去了斗志,一遇到华军追击,就在黑夜当中四散奔逃,白人军官根本无力弹压——实际上选择夜间撤退是个很大的失误。如果印度军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军队,夜间撤退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早就处在崩溃边缘的英帕尔集团军而言,实战是再糟糕不过的部署。这个时代的查理·戈登官运虽然亨通,但是实战经验却不足,如果换成威尔·海明亲自来带兵,绝对不至于如此。
不过随之而来的豪雨,也给华军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孟加拉平原的地形有点像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河流纵横,而且又倚着喜马拉雅山,一到春天又是融雪又是暴雨,洪水泛滥简直是家常便饭。至于道路,更是变得泥泞不堪——这都是罗伯特·丘吉尔的错,这位印度总督在任上没干别的事情,就是在捞钱,替他自己和替大英帝国捞。什么造桥,修路,办学校,在他看来统统都是浪费金钱。
这样的政策,固然不利于印度的长期发展,甚至不利于英印军队在英帕尔要塞的长期防御——这也是威尔·海明选择决战于孟加拉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英帕尔开战,华军固然有漫长的后勤线,印度军这边同样有六百多公里的后勤线,没有铁路甚至连好一点的土路都没有,一到雨季就得在泥水当中运输辎重了。就像现在突入印度的华军一样!
又是一道闪电划过,雨势似乎更大了一些。朱国卫行走在路上,身上披着的蓑衣脚下蹬着的草鞋都湿透了,他的大理军中的年轻参谋都拱护在他身边。再次大获全胜的朱国卫已经成了他们心中的偶像。但是看着眼前印度军的惨状,朱国卫的眉头却一直紧拧着,他无声地擦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疲惫的问道:“还有多久才能到梅克那河?”
梅克那河是达卡城外最后一道险要,威尔·海明不可能不重兵设法。否则就要弃守贾木纳河以东了,一旦达卡和吉大港这样的大城市被华军占领,英属印度的土邦王公一定会纷纷造反,威尔·海明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一边镇压土邦一边抵挡华军的入侵。所以朱国卫分析,同印度军的决战,就将在梅克那河一带展开。
吴长庆也在他的身边,不过是骑在马上的,他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比不了21岁的朱国卫,实在走不动了。听到朱国卫问话,他大声回道:“还有不到80公里就可以到派罗布巴扎尔了,那里原本有一座木桥架在梅克那河上,是通往达卡的要道。现在估计已经被拆了,咱们可以在派罗布巴扎尔以东的萨赖尔、沙赫巴兹布尔和婆罗门巴里亚休整几天,顺便搜集船只和粮草。这一带都是产粮区,而且水运非常发达,应该可以弄到船和粮食。”
现在华军已经进入了孟加拉平原,道路两边就是一望无际的水田,村落城镇更是随处可见,就好像到了江南水乡一样!如果不是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这里大概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所以十二万大军的粮食倒是不用担心,让人发愁的是武器弹药的补给。锡尔赫特战役打了四天,各部队平均都消耗了2个基数的弹药,而缴获却非常有限。印度军的英帕尔集团军也是苦战多日,随身携带的弹药几乎耗尽。现在被他们丢弃在道路两旁的杂七杂八的物资中,就很少有子弹炮弹。
如果弹药不足,同威尔·海明的决战就要审慎一些。否则大军就没有在孟加拉平原和印度军周旋的本钱。朱国卫知道,自己的军队只要在孟加拉平原上存在,就是对希望推翻英国统治的印度土邦王公的鼓舞。如果自己被赶出孟加拉,那些印度王公多半又要夹起尾巴老老实实当顺民了。
“……走吧,先去婆罗门巴里亚,情报上说那是个几十万人口的大县,一定可以让咱们的人好好休整一下。决战的事情,等查明敌情再说!”
……
“司令官阁下,加尔各答的急电。”
达卡的巴拉·卡特拉宫也淹没的一片豪雨当中,威尔·海明的作战室内,气氛已经低沉凝重到了极点。孟加拉会战的关键时刻已经到了!最少12万华军孤军深入,正在一步步踏入威尔·海明精心准备的圈套。
但是随着华军的步步深入,英属印度原本就不大安稳的局面,现在变得更加动荡了。
首先开始上窜下跳的是一部分失去领地的土邦王公,朱济世已经发了话了,打跑了英国之后,英国女皇直属的超过印度领土一半的土地都是要用来奖励印度的“有功之臣”的!那些还有地盘,日子过得非常舒坦的王公自然不急于起来闹事。但是已经失去土地的王公,却已经在跃跃欲试了!在不少地方,连日都爆发了土邦王公煽动的暴乱,加尔各答的总督托马斯·巴林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命令海明立即调兵去镇压叛乱的电报如同雪片一样送到达卡的印度军前敌司令部。
不过威尔·海明却根本不予理睬,在他看来印度人的叛乱根本不是问题,反正几个重要的大城市都有足够的兵力防御。只要印度军中的印兵不参与其中,地方上的叛乱问题就不是很大。
而印度军的情况,在威尔·海明看来还算安稳——这都是罗伯特·丘吉尔的功劳。因为丘胖子从来就没有把印度阿三当成自己人,所以在他的任上,印度军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首先是普加了工资,丘胖子治下的印度既没有建设也不搞教育,所以财政状况比较宽裕发给印兵的工资也比历史上高。其次是大量雇佣锡克人和廓尔喀人当兵。现在在每一个印度军步兵团中都有一个锡克步兵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锡克人镇压印度人。另外还有120个廓尔喀营直属于印度军司令部,可以当成救火队员随时扑灭印军的叛乱。最后,丘吉尔还下令印度士兵退出炮兵部队,所有的大炮都掌握在白人手中。
既然印度军的忠诚暂时无虞,海明也就不大担心加尔各答的急电,只是神色淡淡的将电报纸接到手中,才看了一眼,脸上顿时就浮出嘲讽的笑容。
“上将,出了什么事?”印度军参谋长伊夫林·伍德刚刚在自己和海明专用的地图上表注了朱国卫所部的最新位置,抬起头来就看见海明古怪的表情。
“阿富汗!西清出兵了,正在向阿富汗进军!”
第1393章 堡垒中的尼泊尔人
“上将阁下,真的不调兵去增援白沙瓦?”
“不,不用担心西北,我们的敌人就在孟加拉!”威尔·海明斩钉截铁地道,“白沙瓦的劳伦斯有15000守军,查谟·克什米尔也是我们的坚定支持者,有他们就足够抵挡住来自阿富汗的任何进攻。而且希尔·阿里汗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阿富汗人很难对付,非常难对付!这一点我们都知道!”
三十多年前的1839年,几乎就在鸦片战争的同时,英国人也入侵了阿富汗酋长国,还一度占领了喀布尔并且扶植起了傀儡政权,在阿富汗全国建立了殖民统治。但是阿富汗人民随即揭竿而起,展开抗英游击战争。各地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击英军哨所,切断敌交通补给线,收复重要城镇。英军在阿游击队沉重打击下,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
到了1841年11月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更是爆发大起义,被宗教狂热煽动起来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