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贪婪之下的心灵挣扎:贪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贪官贪婪之下的心灵挣扎:贪殇-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竹仰慕于他对纳兰词的熟悉,油然生出了一丝亲近感:“大哥你是老师,或者是大学里的教授吧?”
  穆平低低地笑了笑,说:“是吧,我就做你一个人的老师?”
  “好啊!”石竹说完,感觉自己有些失态,不好意思地可又还是很想问地犹豫了一下,轻轻道:“那首‘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我比较喜爱。”
  “哦”,穆平若有所思地凝神望着她,这石竹给他带来太多的意外,一般来说,像她这般年龄的女孩子,对纳兰词首推是那首流传最广耳熟能详的《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她却喜欢这首纳兰怀念爱妻卢氏的悼亡之作《浣溪沙》,难道她也在借由此词追忆无法忘怀的故人?

第二部 相遇(14)
石竹并不知道穆平此刻的所思所想,只道他一时生疏,需要回忆,所以平静地等待着,而脸上却是那淡淡的忧伤。
  穆平缓缓地开口道:“纳兰容若的很多经典名句都出自他的悼亡词,这也是他打动人心的一部份,一个出生如此高贵的贵胄公子,重情之此,也确实难得。这首词主要是为悼念他的爱妻卢氏而作。开篇‘西风’便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让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一时的平静。而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是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另外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倘若卢氏泉下有知,有如此一位至情至爱的夫君知己,亦能安息了。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泣血。人是懂得回忆的动物,寂寞是因为失去,只是,很多事,当时只道是寻常。”
  穆平一边评析着,一边以此词想到自己,都说容若伤感,而自己到现在就连想要追忆的知己都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不觉已是满面愁容。
  而此时的石竹正暗暗地抹着泪珠,仿佛也为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感伤着。
  不知过了多久,等到两人双双从词中回过神来,穆平又为石竹从纳兰词讲到宋词,又从宋词讲到唐诗。从纳兰容若讲到秦观秦少游的诗,一直讲到《红楼梦》与纳兰性德的渊源。晚年乾隆看了和噬系囊徊俊逗炻ッ巍罚蛭痪洹罢馐槔镄吹模痪褪敲髦榈募沂旅础!焙笕司鸵恢苯逗炻ッ巍分械募直τ窨醋魇悄衫脊印D缕娇梢恢比衔直τ竦牟徘樵恫患澳衫夹缘拢薹ū饶狻�
  一个痴痴地听,一个细细地讲,不知不觉已是日暮黄昏。
  穆平看到天色已晚,惊道:“呀,没想到,已经这么晚了,我要回去了。”
  石竹看着他,心里莫名地生出一股依恋之情:“大哥,要不……”石竹看了看上次穆平住过的房间。
  “你是不是又想把我锁起来?”穆平打趣道。
  石竹发现小秘密被他捅破,羞得满脸红晕,但心里还是万分不舍,平时石竹非常寂寞,不要说像今天这样谈诗作对,就是说说平常闲谈的人都没有。特别是她外婆去世后,平时只能对着她饲养的蚕宝宝说说心里话。
  “要不,我再烧榨面给你吃?”石竹喃喃道。
  穆平笑着,有丝宠爱地说:“好东西可不能连续吃,要作个念想才能永久喜爱。我今天回去,下次再来。”
  告别了石竹,穆平心想,自己何尝不留恋这样的氛围呢?自己对诗词的喜爱,一直以来,就很难找到知音。刚才为她的评点、解析词义,很多成分自己又何尝不是需要表达、宣泄,需要倾诉。

第二部 相遇(15)
回到家,穆平一头扎进书房,找出在大学时就喜欢的古诗文翻阅查看。第二天星期日,又马不停蹄地到最大的新华书店为石竹选购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看着搬进车内的大堆图书,穆平自己都有些纳闷,怎么会对这个石竹如此用心。但自己还是清楚地感觉到内心的充实,不再如前阶段那般的空虚寂寞,茫然的心有了方向,好像迷途的旅人找到了光明的出口。
  一周很快过去,穆平因要陪同央行领导来南江省指导工作,直到周日送走领导后,才再次来到秀谷镇,来到石竹养蚕室。
  听到汽车声,石竹急不可待地打开大门,步履轻盈地走向小院门口。当看到穆平从车上抱下大包的书籍时,突然犹豫起来,心里怦怦直跳,是啊,女孩子家可要自重,可不能随便接收别人的礼物。虽然一直盼望着大哥能来,可此刻心里却矛盾得不知如何是好。
  穆平等着她能来帮忙搬一下书,刚才明明看到她向他跑来,可等了半天却发现她怔怔地站着,好像在发呆,这是怎么了?“石竹,快来帮我搬一下。”
  听喊,石竹微红着脸来到穆平身边,犹豫着说道:“大哥,这么多书我可不能要。再说,我可能没那么多钱。”
  “傻丫头,这是我送你的呀!”穆平爽朗地笑道。
  “我,我真的不能要。”石竹毫不迟疑地坚持道。
  穆平想了想自己确实有些欠考虑,只是一厢情愿地想着给她挑选些图书,想当然地认为她一定会接受,没考虑人家女孩子家的心思。就说:“噢,你别误会,有好些书是我已经看过了的,放在家也是放,只是借给你看。”
  石竹听他这么一说,刚刚的顾虑已明显化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真的只是借给我看一看?”
  “那当然,我看你这里好像也没电视,所以想,你一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书。”
  “好,那我看完了就还给你。”石竹微低着头轻声地说道。
  “那你是不是可以帮我搬一下书了。”
  “噢,不好意思。”说着,石竹急忙搬过穆平手上的图书,等着他把车门锁好后一起向屋内走去。
  石竹领着穆平来到蚕室附近的房内,让穆平意外的是,室内有一个竹木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不少图书,虽然有些陈旧,但看得出主人经常在使用。这下穆平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了,自己实在是有些想当然了。帮石竹摆放好图书,石竹把书架上已经有的《红楼梦》、《简爱》、《乱世佳人》等书装回到书袋还给穆平,穆平自嘲地笑了笑,指了指书架上原来的图书,问:“这些书,不会又是你妈妈图便宜买来的吧?”
  石竹愕然地看了他一眼,不知为什么突然满腹心事地低着头,紧抿着双唇,不再回话。
  穆平看着她,觉得这女孩儿一定有什么故事,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突然静默,总有挥之不去的愁云挂在眉间,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孩。回头打量着这既像书房,又像杂物间的居室。在右边角上的墙壁上,供奉着一座观音像,上面有三炷清香在萦绕。难怪她的书架上有好几本佛教书籍,难道她……
  石竹看到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她,轻轻地来到佛前,虔诚地说:“我信奉佛教,是我外婆把我引进门的。”
  “哦”
  “不过,我还没有皈依佛门。”此刻石竹又回归到了平静。看了眼书桌上的钟,“时候不早了,大哥你在这看一会书,我去做饭。”
  “噢,不用。我来时看到山下有好几家农家菜馆,今天我请你。”穆平在来时就想好了。 。。

第二部 相遇(16)
石竹又有些犹豫地看着他说:“要不大哥你自己去,我去不好。”
  “为什么?怕有人认识你?”穆平问道。
  “也不完全是。”石竹小声地说道。
  “是不是又怕我出钱,要你还?”穆平故意逗她,看着眼瞳里满是迟疑的石竹,“这样,你坐在车上,我们找一家远一点的农家菜馆,你说可以了我再停下。好不好?”
  石竹想了想,点点头,“好。”
  两人一起来到车前,穆平轻轻按动遥控器,车门咔地一声,石竹熟练地拉开右手的车门,几乎与穆平同时坐进了车厢,接着顺手拉过保险带扣上,这一系列动作,可谓是一气呵成,看得穆平目瞪口呆。这个石竹真的只是乡间女子吗?想问,可又怕她尴尬,就发动车向前开去……
  虽已是初夏,穆平还是放下车窗,让山野清新的空气吹入车内,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缕缕醉人心脾的清香,石竹开心地欢叫道:“你看那一片都是栀子花,好香吧。”
  穆平难得看到不加掩饰的石竹,“嗯,真不错。”
  “大哥,讲个故事吧。”此时的石竹完全沉浸在那小女孩的本真中。
  “想听什么?”穆平边开车边慈爱地问道。
  “大哥讲的,我都喜欢听。”不知为什么,石竹看着大哥的微笑,让她有种久违的温暖在胸中蔓延。
  “好,那我讲一个石竹的故事吧。”穆平缓缓地说道。
  “讲我?”石竹有些不相信地。
  “不是。”穆平笑了笑,“是我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则小故事,叫石竹花的传说。”
  “从前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户普通石姓人家,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竹。家里主要靠石老汉进山挖药为生。不幸的是石竹还刚呀呀学语的时候,石老汉在一次进山挖药时摔死了。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石竹妈每天进山挖山货去换点粮食,掺和着野菜一起熬粥吃。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石竹妈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石竹拉扯长大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
  可石竹打小吃苦受穷,身子骨十分瘦弱,不但不能像别的小伙子一样独当一面地养活这个家,让年迈的妈妈歇息一下,还从小就得了个难以启齿的病——尿炕。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却不敢提娶媳妇的事。唉,又穷又有病,谁肯来作这家的媳妇呢,儿子懂事不说,做娘的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石竹妈从此进山就不挖山货了,她学着石老汉挖起了草药。可年纪大了,哪爬得了崇山峻岭,钻得了深山老林?再说,草药千千万万,哪一味能治好儿子的病呢?可石竹妈不畏山高路险,每天都去挖药,每次发现了新草药,就自己先尝。辛的、苦的、麻的、涩的,做妈的尝尽人间甘苦。有好几次,她被草药毒着了,肿了脸,红了眼,赶紧吃些清热解毒的草药,才化险为夷。就这样寻寻觅觅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可能治好儿子病的草药还是没找到。
  转眼到了第三年的五六月间,这天,石竹拦住又要出门的妈妈,哭着说:‘妈,别去了,我不治病,不娶媳妇了。您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不但没能报答您,反而拖累您,做儿子的实在对不起母亲啊。’石竹妈也含着热泪,摸着石竹的头说:‘儿啊,做娘的知道你孝顺,但是,天下做母亲的哪能眼看儿子被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