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第27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徒雷登校长心直口快, 若是事关机密, 不说也无妨。” 范源濂担心司徒雷登有什么冲撞的地方, 连忙开口说道, 对于这个能一心致力于民国教育事业, 没有坏心思的洋人, 在场的几位校长印象都不错。



  “也不算什么秘密,说起来还真是佩服大帅的手腕和对时机的把握, 广场上的这些东西是一台机器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已经运走了, 拆开了可是拉了一火车皮才把东西拉光, 从德国买过来的, 光是这一台一万二千吨级的水压机便花费了五百多万美元, 即使放在西欧, 这台水压极也属于战略级的机器, 一些二流,三流的列强都没有这样的重型设备,连日本也没有, 得到东北购买这台机器, 日本人可是明里暗里施展了不少手段想要阻止这笔交易。 不过最终还是大帅力排万难, 硬是把这台机器给弄到奉天来了。 对于起步不久的奉天工业而言, 引进这台机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静玄颇为自豪地说道, 东北与日本爆发战争, 使得东北在日本的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一度出现问题, 为了此事刘静玄还专程跑了一趟日本,去过一趟东京, 除了解决留学生问题外, 刘静玄对于日本的现状也十分关心,为此还专门打听了许多有关日本的事, 而肉眼可见的,东京街道上的汽车, 卡车数量也没有东北多, 除了城市规模, 就面貌来讲, 奉天城已经不输东京多少, 再经几年发展, 以此时引进关内移民的力度, 刘静玄相信总有超过东京的一天。



  “五百万美元!就这么一台机器, 真值这个价? 我的个天, 怕也只有这么大一堆黄金才比这机器更贵了。 ” 在场的所有人听得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向来节俭的周诒春咋舌说道。



  “不是价钱的问题, 要是放在欧战之前, 这种战略级的机器就是有钱都买不到, 能用五百万买过来, 算是拣了漏, 以其正常价位, 至少得翻上一番。 你们可别小看这些铁疙瘩, 英美列强之所以能成为工业强国, 就是能造出一些民国造不出来的东西, 有了这台水压机, 哪怕是大型军舰, 重型军武设备, 还有许多民用设备, 东北都有了自造的能力。 万吨轮船, 甚至更大吨位的船只, 有了这种水压机造起来可方便多了。” 谢荫昌解释着说道。



  “工业兴国, 立足于自造, 想不到东北竟然走到了这一步,以前只是道听途说, 只有真正来了奉天, 才知道奉天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做出了怎样的成绩。”在场的几位校长神色动容,抛开东北眼下已经取得的成就不谈, 单是这股进取的精神, 便足以让人目恻。



  “好好好, 府院之争愈演愈烈, 中央列位诸公擅长的也只是权力之斗, 东北有如此实力, 财力, 却并未用在内斗上, 一心向北, 不惧日俄之压力,收复中东路。 看来雨帅之目光并不局限于关内一隅, 中央诸公比之相差远矣。” 周诒春几个校长过惯了苦日子, 看到东北如此兴盛的气象,再联想到东北这几年做下的事迹, 未免有些心潮澎湃,没想到这次北上给学校讨些经费还能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哪怕是没讨到钱, 也不虚此行了。



  坐上几辆已经在站外备好的小汽车, 一路穿行过奉天几条繁华的街道, 再进入到奉天工大校园, 看到三三两两的德籍教师,精心打造的校园, 对于关内学校来说那些奢耻的体育设施,庞大无比的图书澹В』褂辛绽怕康母髦质笛槠鞑模≌庑┍鄙系男3げ鸥羁痰闹牢琶蝗缂娴牡览怼!≡诠啬诟魉笱Я淌π劫憾家丫辛撕眉父鲈拢械囊丫ご镆荒甑那榭鱿隆!》钐煺獗卟唤龈ㄔ炝俗钚率降慕淌液屯际楣荩≌獗哐乃奚岜绕鸸啬诶鲜Φ幕拐啵髁痢!∩踔粱狗丫⌒幕拇拥鹿肜春眉甘龅录淌冢∑渲胁环ρа绲娜ㄍ宋铩�



  在听闻奉天今年已经同时新设立了数座高等师范大学后, 这些校长已经听到这些震惊的消息都已经快麻木了。(未完待续。)
324章 东北的威胁
  大谷寿夫看着越来越近的京都,里中一片寒凉, 同大多数高层一样,大谷寿夫同样抱着吞并俄国远东的目的, 踌躇满志的抵达海参威。



  历朝右代,但凡开疆扩土者, 不仅可名垂千古, 也能给家族势力扩张带来极大的好处, 日军十多个常设师团, 能北上的毕竟有限, 大谷寿夫也是打压了几个竞争者才拿到机会, 只是没想到才在北边打了个转, 他便以败兵之名被召回国内。



  凭事实而论, 伯力城外的交战, 换一个人也不会比大谷寿夫做得更好,在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下, 先是在东北军的优势炮火下苦苦煎熬, 而后更是派出迂回部队奇袭东北军后勤, 一击得手。 若不是此时意外出现的航空兵, 哪怕那些先进的步兵武器,即使给日军带来一些伤亡, 也无法达到扭转整个战局的效果。



  哪怕换个将领, 在东北战机的轰炸下, 也同样束手无策, 作为战场支柱的炮兵同样要被摧毁。 大谷寿夫心中想到,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此次战败, 需要一个承担后果的人, 山下玉合, 浜面又助两名旅团长已死, 难道指望一个大队长去承担些次兵败的责任?



  船在港口登陆, 原来想象中迎接的胜利凯旋的队伍已经变作幻想, 站在码头上的只有一人而已。



  “我原本以为得独自去参谋本部, 没想到参谋本部还会派出一个份量不浅的人过来。” 大谷寿夫忍不住冷嘲道, 哪怕认识到他要作为这次战败的责任承担者, 大谷寿夫心里也不是一点怨气都没有, 这次兵败,非战之罪。



  “大谷阁下,海潮有起有落, 今日藏剑入鞘,他日未尝没有锋芒再出的时候。 参谋总长已经备好了清酒, 替大谷阁下接风洗尘。”田中义一微微一笑 。 丝毫没有因为大谷寿夫打了败仗回来而有任何轻视。



  看到田中义一的礼遇, 大谷寿夫脸上表情好看了一些,点头跟着田中义一上了辆黑色小汽车, 闭目养神。 一直到了日军参谋本部。



  “总长阁下!”大谷寿夫礼貌性的向上原勇作行了一礼。



  “坐吧。”一身黑色和服, 穿着白袜的上原勇作如同一我普通老者坐立在榻榻米上,打了个手势。



  “不知总长阁下召我前来所为何事?” 大谷寿夫不客气地坐下问道, 刚回国便能受到上原勇作的邀请让他十分意外。



  “想跟你谈一下支那东北的问题,我想。我们都轻视了支那东北的力量。 才会导致这场惨败, 可惜现在能认识到支那东北威胁的人并不多, 一味畏于英美列强的压力,不肯全力出手, 制约支那东北的发展。” 上原勇作叹了口气道,“ 往往在受到深刻的教训之后, 某些人才能番然觉醒, 只是现在已经错过掐灭支那东北的最佳时机了, 你是第一个与支那东北军交手的指挥官,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你最有发言权, 我想听听你对支那东北的看法。”



  “支那东北?” 想起战败时东北军那排山倒海的攻势, 大谷寿夫眼中露出一丝茫然, 良久之后才说道,“将来帝国雄霸东亚之策略,支那东北必然是最大的绊脚石。”



  “支那东北军与传统的支那军队完全不同, 并不是我替自己的战败找借口, 这次次伯力的战争中, 支那东北军装备了大量连帝国军队也不曾有的装备, 德式的手榴弹。 子弹连发,速度超快的冲锋枪, 也是德国原厂货, 支那军师一级单位装备的火炮数量比起帝国师团还要高。 另外还有数门105MM榴弹炮, 若不是支那东北军底子太薄, 扩军的速度太快, 使得支那东北军的单兵素质整体上要比帝国军人低上一头, 也许在伯力战场上不用等他们的航空兵出现, 我已经败下阵来了。”



  “不过就算帝国单兵素质占优势。 东北军也通过武器上的优势来弥补, 并且东北军的士气高昂,韧性极强 并不是受了挫则以后便会溃退的军队。 在伯力城外的一片阵地上, 与帝国反复争夺五六次也不曾放弃。”



  “这么说现在的东北军战力除了其本身的士气之外, 大多是建立在德式装备上的?”上原勇作松了口气说道。



  “总长阁下,根据特高课的情报, 支那东北这次从德国购买了大批军械, 在营口码头运了一个月都没运完, 这批军械足以满足其将现在的东北军全部都装备起来, 另外东北的那位统治者能在短短数年内统一东三省, 并且在完成军队扩张的同时,将经济治理得井井有条, 东北我已经去过数次了, 其经济用腾飞两个字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得到中东路以后, 加上东北这几年大力修建的铁路, 与数量庞大的公路, 事实上帝国控制的南满路而掌管支那东北交通命脉的影响力已经被淡化了许多。”



  东北迅猛发展的势 头是田中义一亲眼所见, 哪怕上原勇作现在颇为重视东北的问题, 那也是在伯力一战失败后才意识到的, 不过田中义一认为现在上原勇作对东北威胁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既然秦宇此人如此重视建设, 谁能保证他没有建造大型兵工厂的计划, 哪怕是支那中央方面,巩县兵工厂也动工修建了一小半, 里面已经可以逐步生产出各种军械, 以秦宇的远见, 我断定他必然早已经着手创建兵工厂, 只是时间上不能肯定, 否则几十万东北军, 单是弹药上的消耗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难道他只依靠向外采买支撑起军队的训练, 还有中东路, 伯力这样的大战?”



  “田中君所言有理,不过东北就算创办兵工厂, 规模应该也十分有限, 通过帝国在西欧那边收集到的信息。 东北这次在德国采买到的枪械便达到数十万杆, 火炮上千门, 各种各样的军械都有, 如果东北能自产军械。 哪里用得着如此大规模的采买, 这从道理上说不通。”



  上原勇作摇头说道, 他作为参谋本部总长,知道的消息自然要比其他人多一些, 哪怕西欧那边的军火再便宜。 日本也不会太过动心, 历次采买只是买回样品加以研究, 因为日本的军工企业已经自成体系, 用不着去拣洋落了。以己度人, 上原勇作当然认为东北的军工还不成气侯, 就算买再多的武器,没有自己的军工, 那也是镜花水月, 国防永远受制于人。



  上原勇作在这一点上确实是猜中了, 东北的兵工厂规模确实还不大。 这几年大规模的扩军, 除了子弹炮弹,以及部分火炮已经能立足于自造,大量的军械都来自于采买。这两年扩军力度最大, 一下子将兵工厂的规模提升到理想的高度不现实, 纷乱的时局也不会给秦宇太多的时间。 东北借助一战经济腾飞, 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秦宇也需要一定的实力去震慑不轨的势力。



  “不管如何, 帝国在俄国远东的计划已经遭遇挫则, 如果不能彻底解决东北在伯力的威胁。 或者是修复与东北的关系, 帝国在俄国远东将寸步难行, 脚步最多也只能局限在伯力以东的一隅之地。” 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