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汉朝- 第3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牢颐强矗跆帐遣幌肟吹教绞⑹溃室饨衣吨圃旌诎怠H绻嬗信崖也话驳氖拢髦菘ふ缇蜕媳ǎ衷谖颐侨疵皇盏秸夥矫娴那楸ǎ跆盏那楸ㄊ谴幽睦锢吹哪兀�

这样推理下去,如果猜得不错的话,刘陶的情报肯定是从盗匪那里搞到的。这就说明,他跟那些所谓的乱世分子,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世上很多罪,最狠的就是这条:叛变。刘宏一听,大脑还没过滤信息真假,马上就跳起来了,派人去逮捕刘陶。

张让和赵忠认为,在这个时候,刘陶一个人出来单挑宦官,相信不是吃饱了撑着,其背后肯定隐藏着一伙神秘推手。既然这样,那就有必要从刘陶嘴里,把这帮人通通撬出来。

于是,刘陶被关到监狱后,天天被拷打,逼供同伙。刘陶说,事是我一个人挑起来的,哪有同伙呀。宦官们当然不信,接着打。刘陶实在吃不消了,绝食而死。

刘陶死后,宦官们的耳根总算清静了。

这时,车骑将军张温率各郡部队,总共十余万人,也出发了,他把部队开进美阳(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北),准备剿匪。凉州乱民首领,主要是两个人。一个叫边章,一个叫韩遂。这俩家伙,前者不可怕,可怕的是后者。

韩遂,字文约,金城(今甘肃省永靖西北)人。这家伙的造反生涯,很富有戏剧性。先是北地郡等羌胡少数民族造反,不幸的他被劫持了,人家告诉他说不管你愿不愿意,必须当他们的首领。于是,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他走到历史前台来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人家一天首领,就得卖一天命,这应该是韩遂目前的人生理念。基于以上想法,张温的部队一开到美阳,他就准备收拾行李,出去卖命了。

韩遂首先向张温发起进攻,两军狠狠地打了一架,谁也没占到便宜。直到有一个人跑来参战,一下子打破了战场平衡。

前来参战的,是张温的属将董卓。

董卓的人生经历,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尽管之前他跟黄巾军玩过命,被打败了,但用他来对付羌胡叛军,那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这家伙早年混迹于羌胡之地,少数民族兄弟相当敬重他。如果两军对弈,董卓就仿佛鱼见到了水,狼见到了羊。

总之,他遇到的不是敌人,而是待宰的鸡。

十一月,董卓联合右扶风郡长,共同对韩遂等发起了进攻,大破叛军,韩遂败退榆中(今甘肃省兰州市东)。韩遂一跑,张温就叫上荡寇将军周慎,率兵追击。

韩遂真是有苦说不出。人家打累的退下,歇着的上去,几拨人这样轮流打,他纵有一身肌肉,也要被打成肉饼。当然,韩遂是不愿被打成肉饼的。

陷于死地,唯一的出路,就是死战,见招拆招。

而面对着狼狈不堪的叛军,周慎很不在意,又很得意。他把部队开到榆中城下,包围全城。他认为,就算叛军插翅,也逃不出这块死地了。

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亦不知彼,那就输定了。周慎以上布局,貌似很强大,事实上问题很多,犯了一个不知己,亦不知彼的大错。

有人眼尖一下子发现了问题。这个人,只要报上名号,肯定就是如雷贯耳的了。他,就是未来三国江东基业的奠定者——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富阳)人。据说,这家伙是孙武后裔。

孙坚出道极早,不到二十岁,就已经闻名于当地。后来,张角兵起,全国云集响应。孙坚趁机而起,招兵买马,得精勇千余人。这千余人,不是参加造反的,而是专门砍杀造反兵的。

孙坚带着这千余人,投奔到朱俊旗下,与之并战。都说男儿怕入错行,孙坚投入战争这行业,实在是走对了路。他天生是打仗的料,每有冲锋,像一头公牛一样,冲进敌阵,敌人见状,无不被吓破胆的。

孙坚因为屡屡建功,被朱俊拜为别部司马。当张温出征韩遂时,突然向刘宏要求,借用孙坚随军出征,替他出谋划策。

找一个孙武后裔当战争参谋顾问,张温这头脑还真够用的。

当然,孙坚被借调到张温这里,也是不甘心当一个军师。

他告诉所谓的荡寇将军周慎,韩遂活不了多久了。他躲在城里,城里缺吃少粮,撑不了多久。所以我料定,他肯定得从外面运粮,不如你借我一万兵,把他的粮道斩断,他撑不下去,自然跑回羌中之地。那时候,我们各路兵马,再集体推进,凉州自然平定。

周慎听之,扫了孙坚一眼,摇摇头,不同意。

为什么不同意,他没有说。但是,孙坚已经猜出几成,周将军是怕孙坚跟他平分韩遂那块肥肉。平分能捞多少呢,不如独吞。

想独吞的周慎想得真是太美了。

这时,韩遂和边章,分兵两处据守葵园峡(榆中东北)。等周慎大军一包围榆中市,韩遂等人的部队,就在外围把政府军的粮道给断了。

攻城是要靠力气的,力气是要吃饭才有的。现在叛军都把粮道断了,周慎还攻个啥城?周慎回头一看,暗自后悔,大为慌张,趁韩遂的反包围还没有形成之时,抛下辎重冲出去了。

不听孙坚话,吃亏在眼前。周慎吃不了,就这样狼狈地兜着走了。

战争败绩,就像流行感冒病毒,在极短时间内,是可以迅速传染的。此时,董卓的处境也很尴尬。张温命他率三万人去攻击羌人先零部落,结果行军到半路,就被对方团团围住。他费了一番心思,才终于逃了出来,撤退到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

看着两个大将军都吃了败仗,张温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张温以皇帝名义,征召董卓,前来议事。

张温的诏书,很不好使,过了好久,董卓才很不情愿地前来拜见张温。

董卓为什么如此骄傲?估计有三,一是董卓天生桀骜不驯,是个不喜欢听话的孩子;二是董卓瞧不上张温这半路出家打仗的文官;三则是居功自傲。

别以为董卓撤退了,就没有功劳。相对别的军队来说,他的功劳是很大的。因为别的军队,都是被叛军打得四脚无力,唯有董卓全军而退。正因为如此,还被刘宏封为千户侯。

怪事年年有,碰到董卓就特别多。张温见到董卓,骂他没有时间观念,都喊你大半天了,怎么现在姗姗来迟?

张温骂完,以为董卓会面有愧色,低头认错。可是抬头一看,发现这厮态度特傲,像只骄傲的公鸡,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张温被气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军事参谋顾问孙坚走到张温身边,悄悄地说了一席话,这些话把本来正在生闷气的张温吓住了。

孙坚这样告诉张温:董卓太嚣张了,我强烈建议你,现在就把他做了。他要告状,让他到阎罗那里告个够。

张温看着孙坚,愣住了。

孙坚接着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杀人是要找理由的。我这里已经给他罗列了三大罪状,任何一条,都足以捏死他。比如其中一条,就是蔑视领导,目中无人。”

张温还是一愣一愣地,不说话。

孙坚再接着说:“千古以来,身为大将,从来都是靠决断的诛杀而得名的。你身为三军统帅,如果今天不杀董卓,你的威严就会一扫而光,贻害无穷。到时,不要说董卓,就是别的将领,都可以随便欺负你了。”

孙坚终于说完了。

张温也仿佛回过神来了,他摇摇头,说:“你先出去,别停留太久,要不然董卓会起疑心。”

孙坚的一颗心仿佛被一盆冷水浇遍了,冰凉冰凉的。他再看看张温,不禁悲哀地抬起头,走出去了。

只能说,旱鸭子永远都是旱鸭子,张温根本就不是治军的料,只一念之间,千古名将就与他擦肩而过了。

第二年,公元一八六年,二月。

刘宏派人到长安城,拜车骑大将军张温为太尉。太尉,位于三公之首,张温出来跑了一趟真值了,汉朝于首都以外任命三公,他可是第一个。

十二月,张温顶着太尉的帽子,回到京城。

然而,张温这只军事旱鸭子怎么也没想到,他前腿才迈进洛阳,凉州就发生了一场让人意想不到的剧变。

第十二章 狂飙

一 一曲挽歌

那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凉州造反兵们发生了内讧,两拨人操刀上阵,血流成河。在这场血战中,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只有厉害的人和不厉害的人,最后是厉害的人打败了不厉害的人,壮大声势。

这个决胜定局的人,是韩遂。

我们知道,韩遂之前是被凉州兄弟劫持,硬推他为首领的。这次群殴,他把硬推他上台的人,全部砍杀,甚至消灭了他身边的潜在对手,成了凉州造反兵的唯一老大。

这是公元一八七年的春天,三月。

韩遂意气风发,率领十万兄弟,包围陇西郡。不久,对方传话来,说陇西郡郡长李相如,愿意背叛中央,跟凉州兄弟一起闯江湖。

这样一看,张温就太幸运了。他没有机会舔到韩遂的刀刃,而是把机会留给了别人。

这个人,就是凉州刺史耿鄙。耿鄙集中六郡兵力,准备攻击韩遂。然而战争还没有开打,有人就断定,这个耿鄙,肯定要坏大事了。事实证明,这个人的看法,的确有先见之明,看出了事物的本质。

这个具有卓越洞察目光的人,是汉阳郡郡长傅燮。

这个傅燮,就是之前跟司徒崔烈对着干的那个人。上次那次朝会,傅燮那用力的一顶,让刘宏如梦醒来,没有采纳姓崔的意见放弃凉州,从此傅燮也在士大夫圈子里,顶出了一个大名声。

按理说,这么一个敢说敢做的人,应该留在中央做官,他怎么跑到地方来任郡长了呢?

事实上,把傅燮留在中央,除了崔司徒之外,几乎是公卿们的一致意见。中央每次开大会,一说公卿位要补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傅燮。然而时运不济,傅燮还是被赶到凉州来当郡长了。

如果回过头来看,也不能说傅燮时运不济,他之所以被逐出长安城,不是别人不给他面子,而是他不肯和别人合作,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前面说过,车骑将军张温,是汉朝第一个在首都之外被拜为三公之一的。按汉朝礼仪,皇帝拜你为三公,就必须到朝廷举行就职仪式。这个必须,就是无条件的,无论你以什么借口都不行,除非你死了,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人家就是抬,也要抬你到殿上去。

但是张温,却拥有如此殊荣,不举行就职仪式,太尉就能到手,实在罕见哪。

为什么刘宏不等张温回城,就如此猴急地拜官呢?

我认为,这有两个因素。第一,这个太尉官是张温花钱预订的;第二,就是刘宏他娘赵忠不想等了。

赵忠猴急,主要是也想当车骑将军。于是,张温从车骑将军摇身一变成了太尉时,中常侍也摇身一变,成了车骑将军。

张温那个车骑将军,是带兵出去打仗的。赵忠这个车骑将军,却是闲得很,他负责处理的事务,就是调查审理讨伐黄巾民变的功劳。真可谓同人不同命哪。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赵忠坏事做尽,好事不沾,让他来烧三把火,那是很有难度的。当然,赵忠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料,并不准备去烧什么火,可是有人却告诉他,你三把火烧不了,至少可以烧一把嘛。

赵忠想想,人家说得也对。坏事做多了,偶尔做点好事,也是很好玩的嘛。于是他就问人家,你说的烧一把火,指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