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十日谈-一个上海知青在缅泰的奇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泰国十日谈-一个上海知青在缅泰的奇遇- 第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旅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琳琅满目的货物,都要闯进你的眼帘。只要其中有一样东西引起了你的兴趣,你就有可能把自己的钱袋掏光,而在一转手之间,也有可能把钱袋装满。
  因为这个边贸集市是设在原来的金三角地区之内的,尽管毒品贸易早被政府明令禁止,但是毒贩子们知道边民手中大都拥有或留存有少量的鸦片,而缉私、反毒的力量在集市上并不强大,因此挖空心思地运进一些五光十色、价格便宜但却并不坚固耐用的“现代化”产品来,明目张胆地懵老百姓,把他们手中的鸦片骗走,再偷运到外地去卖大价钱。
  集市上最多的是地摊,摊主来自四面八方,有泰国人,有缅甸人,也有中国人。他们在地上摊一块塑料布,把货物或样品陈列在地上。也有推着平板双轮车来的,货物就陈列在车子上。有的摊位上还插着招子或横幅,上面用泰文、缅文或中文写着出售什么商品。
  集市上出售玉石的摊位占相当比例,有卖雕琢过的玉器的,有卖没经过加工的原玉的,也有卖玉璞的。但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据说这种买卖,三五天不开张不算稀奇,但只要做成一笔交易,进项就相当可观。
  吴永刚走过去看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雕琢好的玉器,绝大部分是小件,最多不过半尺高,价格从几百铢到几千铢不等;而没有剖开的玉璞,体积大,份量重,不是行家,谁也不知道里面有玉没玉,是好玉还是次玉,但价格却都比一尊玉佛要高出许多,开价一两万铢的,也平常得很。
  出售进口的“洋货”的,以卖香港生产的假商标电子产品为最多,从电子钟、电子表、计算器到半导体收音机、电脑笔记本都有。难怪昨天在斗鸡场上能够看见招赌者手持电脑笔记本记录赌注了。用最先进的现代化电器设备来从事最落后的赌博活动,其促成力量,原来在这里!当然,也是这些文明人,用这些现代化的产品,把最不文明的毒品悄悄儿地、廉价地收走了。
  有两个摊位前面,插着写有中文的招子。一个上写“中国昆明”四个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出售西药收购当地出产的药材的。他们用中国乡镇小药厂生产的常用西药如消炎片、镇痛片、胃舒平、阿的平、青霉素之类,换取当地出产的鸡血藤、罂粟壳甚至真麝香,很可能也换取鸦片。鸡血藤是一种常绿木质藤本植物,用刀割断,断面流出红色汁液,很像鸡血,所以名为鸡血藤。蔓延性极强,一棵鸡血藤,年代久远的,竟能蔓延十几里长。用处极大,在泰国,人们采细茎用来搓绳索,粗茎和种子可用作杀虫剂,用来杀死蝇蛆、孑孓和农业害虫;在中国,鸡血藤是一味中药,以茎入药,有补血、活血、通经、活络等功效,主治血虚、月经不调、风湿痛、筋骨麻木等症。鸡血藤产于我国广西、云贵和越南、泰国、缅甸的深山中。以出产于泰国原始森林中的为最名贵。
  另一个摊位的招子上,写的是“上海镶牙师”五个字,一个中国小伙子,镶着满口的金牙,给自己的生意做广告,正给几个年轻的泰族姑娘在镶金牙。当地的姑娘,传统观念以镶金牙为美,喜欢在左右两个虎牙上各镶一个金牙套,说话的时候,微微显露。而山区又没有专门的镶牙技师,因此这种打着“上海”招牌的跑江湖镶牙师,买卖居然出奇地好。他带来的是假金牙套,却从姑娘们的手中接过真的金子去。因此,这个镶牙师,名为镶牙,实际上做的是黄金买卖。当然,给老年人拔牙、镶牙,也是他们的主要业务。正规的镶牙师,一次最多只拔两三个牙,拔牙之后要等牙床完全长老了以后,才能咬牙印、做牙模、镶假牙,镶一副牙,往往需要跑五六次;而这一类走江湖的镶牙师,不但一次敢于拔七八个十来个牙,而且拔牙以后第三四天,就可以咬牙印,当天就可以把假牙镶上,因此很受山区人欢迎。至于这副假牙能用多长时间,反正他已经走了,谁也找不到他了。
  吴永刚见这个镶牙师是从上海来的,出于一种同乡人的亲切感,走过去用上海话问候他,却惊奇地发现:这个上海人居然连上海话也不会说。仔细一盘问,原来他是浙江山区来的农民,估计也没正经学过什么镶牙的技术,无非是得些皮毛,以此跑江湖骗钱而已。
  边贸市场的另一特点,是各种货币这里都通用,除了泰币、缅币之外,美金、港币和中国的人民币不但全都通用,而且更受欢迎。兑换的比价,市场上有统一的规定,一般说来,外币的比值比曼谷银行挂牌的比价要略微高一些。当然,所有货币中,只有鸦片才是最受欢迎的“最佳货币”。
  由于时间紧张,吴永刚没心思在这边贸市场上多所停留,何况他又不想在这里买什么东西,因此只是穿街而过,真如昭维所说,是“走马观玉”了。
  第三个故事:边关内外
  泰北通往缅甸的边关,是赶走坤沙集团以后才恢复的。由于泰北边境线长,多数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国界标志,当地居民在两国之间的来往自由而频繁,因此所谓“边关”,实际上只不过是一道国门而已。
  出了边贸市场,三人扬鞭跃马,奔跑了一阵。没过多久,泰缅交界的边境检查站就在眼前了。
  这里是一个比较低矮平坦的山谷,有一条极小的小河沟缓缓地向东流去。别看不起这条在地图上根本不画的小河沟,它却是泰缅两国的界河,河南面的小镇叫大其力,属于泰国,河北面的小镇孟板就是缅甸了。实际上孟板和大其力是一个镇子,只不过分属两个国家而已。这个小镇人口虽然不多,在金三角贩毒史上却十分有名。因为这里是北方缅泰公路在缅甸境内的最后一站,在孟板东北、孟帕亚东南的一条河谷旁边,就是由李弥贩毒集团开辟的著名的孟杯机场,大量的军用物资、美军顾问包括蒋经国本人,都是在这里降落的。而在孟板西北不远的孟萨,就是李弥集团的中央根据地。从孟板过河,进入泰国境内,再往东一点点,就是坤沙集团的老窝儿满星叠了。1982年坤沙投降的时候,从这里交出去的武器,不但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冲锋枪、火箭炮、反坦克导弹,居然还有小型坦克、装甲车和直升飞机,令世界各地赶来采访的记者都不敢相信!
  十六年前吴永刚从这里经过的时候,两国的边防检查站和海关都已经瘫痪,名实两亡,一切都受坤沙集团的控制。金三角地区成了独立王国,这里根本无所谓国境线,更谈不上边防检查了。坤沙集团解体以后,制毒贩毒集团缩小规模并逐渐北移,两国政府重新控制并恢复了公路交通线上的海关和边防检查。目前小河南北两岸的海关和边防站,都是新建的西式建筑,镀锌铁皮闪闪反光的房顶上飘扬着两国的国旗。人们一到了这里,“国家”的观念就会油然而生。
  海关的主要任务是收进出口税,边防站的主要任务是检验进出人员的证件并检查是否有走私或违禁物品。
  泰缅边界,尽管地图上画得很清楚,但是对于边境上的两国居民来说,边界的概念却十分淡薄,来往得也很密切,一天“越境”十次二十次,也没人干涉。真正走私或偷越国境的人,可以走的路口多得很,而且大都是步行或用马帮驮,堂而皇之地开汽车走私或越境的人终究是少数,因此边防并不像中国云南、广西那么严。但是整条泰缅边境,长达一千多公里,一共只有四条公路相通:最南面的一条,是从巴蜀到丹老的公路;中间一条,是从达府到毛淡棉的公路,北边的两条,就是从清迈府和清莱府通到缅甸的掸邦。北面这两个路口,因为都在金三角范围之内,被毒枭们把持了几十年。如今收回了主权,尽管从国防和缉私两方面看作用都不是太大,但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如果连“国门”都没有,也未免太寒碜了。因此,哪怕是装装门面,这里的海关和边境检查站,也必须恢复。
  边关恢复以后,从清莱到关口开辟了每日四班的交通班车,以利于边贸和边民的正常往来。这几天因为道路塌方暂时停驶。因此车站前面有一些马车和乘骑在招揽旅客。车站旁边,还有两家小饭店,供应饭菜和泰国小吃,以备验证过关的人果腹充饥。
  “边关”上的人,当然都认识府丞大人,吴永刚持有护照,有昭维护送,又是临时到掸邦会个朋友很快就要回来的,手续特别简单,除了盖一个戳子和兑换一些缅币之外,几乎一切免验,就可以过关了。
  吴永刚向昭维和马哈殷殷握手道别,感谢他们的一路护送。昭维从口袋里掏出两封信,一封是给孟帕亚县长的,一封是给王塔克县长的。作为友好邻邦,他们这些“地方官”,彼此之间都有些交往。必要的时候,有这两封介绍信,至少可以方便一些。
  吴永刚背起了自己的背包,走到扬起的横杆面前,又回过身来向昭维和马哈挥挥手,这才转身向北,迈上了小桥,往缅甸一方的边关走去。
  两国之间的“真空地带”,不过一百多米。过了小桥,通过迎面的一条横杆,就进入缅甸境内了。缅甸一方,对于合法入境的人,手续简便。更为理想的是:出了边检站,从边关通往孟帕亚的班车居然并没有停驶,每天四班: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午2 点和4 点开车。这时候是上午11点,第一班车已经开出,只好等第二班。吴永刚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能够不背着行包走路,应该说是万幸了。
  车站旁边,既有饭店,也有马车和乘骑。因为过关的人,除了坐班车到孟帕亚去的之外,还有许多人,是到公路线之外的小村寨去的。因此班车虽通,马车和乘骑也仍然有生意。
  第四个故事:重返无名三家村
  吴永刚回到了南览河畔那个没有村名的三家村,找到了罗西的母亲,得知柳芭一家已经搬走,而且得知柳芭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努丹。
  这个努丹,是不是就是他在马车上遇见的那个努丹呢?
  班车到达孟帕亚,才中午一点半钟。车站的行车时刻表上写明下午两点有一班车到王塔克,赶紧买了一张票。真没想到,在泰北行路如此之难,到了同样是山区的缅北,居然有如此方便!
  由于不明缅北的交通情况,害怕过了边关之后要靠两条腿走路,因此吴永刚除了在曼谷给柳芭买的一条金项链儿之外,什么东西也不敢带。既然有车可通王塔克,而距离开车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何不在这里给岜里大叔一家多买些东西呢?
  他在附近的几家商店里买了许多东西,主要是绸缎。他牢牢地记得,大婶儿说过,卖了鸦片以后,要到王塔克头人那里给柳芭买绸缎做嫁妆。十六年过去了,尽管他和柳芭已经在星星和南览河的作证之下偷偷儿结了婚,可没有举办过婚礼,这一回,一定要把柳芭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把头人、和尚以及全村的老少都请来,堂而皇之地举办一次婚礼。让大家都知道,我吴永刚不是言而无信的戚戚小人。
  但是,贡叻先生派人找了多次居然找不到的岜里一家,自己能找到么?他的回答是肯定的。找到了,柳芭是不是已经出嫁了呢?绝不可能。到了缅北以后,他似乎感觉到了柳芭就在身边,能听见她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