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恐怖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第一恐怖军- 第1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给各线部队发布攻击指令的不是横山勇,也不是他的参谋长小圆江帮雄,而是一个名为彭叫驴子的湘西土匪。

    彭叫驴子满脸横肉,穿着皮夹袄,侧坐在一头瘦小的驴背上,“吧唧吧唧”地抽烟锅。他见时辰已到,便对守在一旁的日军参谋说:

    “我指的路。每条道口都有折断的树枝为标记,皇军进攻,开路开路吧!”

    日军参谋报告给横山勇。

    于是,10万大军铺天盖地冲杀过来。

    黄声远先生在《壮志千秋》里记载:“(常德会战)由于敌我双方作战计划所决定,第一阶段的战斗,却呈现了一面倒的姿态。更由于敌人有周逆佛海介绍的著匪彭叫驴子指示进路,我方不能凭籍天险,给予敌人以有效的打击。彭叫驴子曾出入常德一带,他明白哪一处是羊肠小道,哪一段水道可以徒涉。什么地方有一将当关之势,什么地方有湖沼山林障碍。敌人因熟悉地形有了运用森林战术、河川战术、湖沼战术的便利。我军即失去地形上的优势,而被奇袭、切断、包围,不得不蒙受重大的牺牲。”

    为应对日军的进攻,孙司令官一一作出了相应部署和应对。告急战报接踵而至,日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兵力越来越多。

    “孙长官,怎么办?”身边的参谋拿着一叠告急电报问道。

    “咚!”孙连仲一拳击打在桌子上道:“向委员长发报,我请求要指挥第74军参战!”

    语音和拳头一起落下,桌子上的茶杯弹跳了起来,落到地上,跌得粉碎。

    果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中了横山勇的奸计。从最高元首激ang激e石,到第六、第九战区长官孙连仲、薛岳,在会战开始时,全都错误地判断了日军的进攻企图,不仅打乱了原来保持的相对比较正确的作战部署,而且乖乖地被横山勇捏着鼻子走,把大量精锐兵团调往远离常德的西北方向。

    请看作品相关老蒋有关常德会战的亲笔电报

    根据激ang激e石的这些密令,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仍以鄂西会战的态势部署兵力,宜都至南县沿长江南岸防线,为第10集团军和第29集团军守卫,两军结合部约在公安至澧县之间。开战之后,置重兵于鄂西,石门地区的机动部队也向北移动,企图侧击向鄂西进攻之敌。而常德,仅有余程万一师人马,连调动日军最精锐的100军的1个师前往增援,都被激ang激e石否决。

    就连**最出色的将军薛岳,当时也以为日军此次进犯,系声东击西,先向滨湖各县佯攻,尔后以主力向湘北长沙进犯,故尔按兵不动,静观动态。

    失误既已铸成,那么中国守军调往鄂西的重兵,就难逃横山勇第一阶段强大攻势围歼的厄运。

    11月6日,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和佐佐木支队、柄田支队、宫胁支队计23个步兵大队,配以50多门山野炮,猛扑到暖水街,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吃掉在这里被他们捕捉到的**第10集团军。

    暖水街位于湖北清江至湖南澧水之间的山岳边缘,驻守在此的第10集团军王敬久总司令,利用有利地形,将45个步兵营防在以暖水街为中心的南北约90公里的山岳地区,凭借阵地工事,对日军进行还击。

    11月6至7日两天内,战斗集中在暖水街、乾溪滩、马踏溪等地进行,由于守军顽强抵抗,日军虽多次发起攻击,始终未能突破防线。7月下午9时,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给王敬久发来电文强调:“查暖水街、乾溪滩、马踏溪间三角地带,为战区战略要地,得失关系至巨,该集团军所属官兵如能在该地固守3日,着重奖赏,仰即激励各部、务须完成任务为要。”王敬久奉命后,随即调整部署,命令第79军暂编第6师固守暖水街,第66军的185师确保乾溪滩,第79军的第98师死守马踏溪,并抽调第79军的第194师。驻马踏溪附近准备机动。

    从暖水街战斗来看,王敬久沿续了重庆军事委员会的失误。日军并不是想攻暖水街这块地盘,而是要吃掉或者把第10集团军逼到鄂西山区。王敬久应即时选择有利的路线回避日军的锋芒才对,但他却在该地固守打阵地战,正中横山勇的下怀。

    战斗就这样在**的失误中进行,越打越困难,越打情势越危急。至11月8日清晨,重庆军事委员会突然又给孙连仲发出向日军组织反击的命令,也就是激ang激e石11月7日阳电的指导精神:“着第10集团军王敬久,即刻集中主力,击破暖水街方向突进之敌……”

    这无疑是以卵击石之举,如同把第10集团军这块肥肉往日军的嘴里送。可孙连仲奉命后,不得不遵照指令,以第29集团军44军加强1师一部,攻击大堰挡之敌,主力相继进出敖家嘴、西斋、断敌联络;第73军77师击破当面之敌,进出九里岗附近;第15师由新堰口向王家厂、方石坪之敌攻击,进出敖家嘴、笔架山。第10集团军固守暖水街部队,坚守至最后一人;其在闸口、马踏溪部队,应向各敌侧背竭力击破之;另以两团由颜家垭、刘家场沟出击,挺进于阿弥桥,分水桥后截击敌后。另令第26、33两集团军各以约1师兵力,分向宜昌、当阳各附近求敌弱点攻击。

    王敬久是个缺乏主见、急功近利的将领,揣摩到蒋委员长的旨意后,为了表示自己执行命令的坚决,他向所属部队发出了更加不切合实际、近乎高烧病人昏头的指令,他要第79军“攻击当面之敌,并进至张家厂、西斋之线,乘胜进击公安,收复长江右岸失地。”又命令第66军“扫荡当面之敌,进击西斋、洋溪之线,乘胜推进新江口,收复长江右岸失地。”

    第66军军长方靖将军在回忆录中说:“我当时接到命令,懵了。”方靖极有才干,他在进黄埔四期学习之前,已在粤军许崇智部队任机关枪营营长。毕业后仍任少校营长,而其它同学大都是见习排、连长。淞沪抗战时,他任98师294旅少将旅长,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他任79军军长时,他曾因发布“四杀”令而闻名:“一、临阵退缩者,杀!二、无故扰民者,杀!三、官兵同赌者,杀!四、奸淫妇女者,杀!”

    方将军说:“但我没办法,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明知山中有老虎,也要奔赴山中投虎口……”(未完待续。。)
204两军交锋
    204两军交锋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彭士量

    **高层都中了横山勇的奸计,那么中华军队就难逃厄运。

    暖水街阵地,双方激战一夜,皆不敢冒然行进,双方阵地在浓雾笼罩下呈犬牙交错混战状态。

    11月12日晚,日军各师团主力突然放弃暖水街,急转南下,集结于桐子溪一线。

    13日晚上11点起,防守在新安、塘坊、樊家桥一线阵地的**第73军15和77两师阵地,硝烟滚滚。

    14日清晨,两师阵地失陷,日军已渡江至澧水南岸。

    此时,横山勇的战役企图已经极为明显。

    15日晚,四个壮实的庄稼汉子来到了常德城,他们东瞅瞅、西望望,不时还交头接耳一番。虽然他们尽量不想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他们没有农民为生活所迫的憔悴,步伐敏捷,精神抖擞,从而引起了57师虎贲士兵的怀疑。

    大敌当前,城防更需要认真和警惕,守卫城门的虎兵更是谨慎、小心。

    数小时后,四名农夫又先后向城门走来。

    “你们是什么人?怎么晚了,还想出城?”守城的士兵警觉地问。

    四人没料到会有人盘问,看看守城人,又看看四周,便一齐向前扑来,守城的两名士兵还算机灵,一拉枪栓,退后一跳,一下打出两枪。放倒了两人。另外两人乖乖举手受缚。

    原来这是两名日本间谍在两名汉奸的带领下。来刺探常德的城防情况。

    57师指挥所里,余程万详细地向王耀武报告着,握着话筒的手心都渗出了汗液。

    16日黎明,恩施指挥所里孙连仲在苦心策划,王耀武一个呈电使局势更加明朗了:“我军捕获敌之笔记本及地图标志,敌人有进攻常德的企图,我已严令57师固守常德。”

    按当时中国政区的划分,常德毫无疑问属于二类大城市。这样一座重要的城市只由一个师的兵力防守。是史无前例的。三次长沙会战,守城的**均在两个军以上的兵力,衡阳保卫战也有方先觉的一个军。

    等到坐在军委会里看地图指挥打仗的将军们发现常德8000人守卫实在太少时,他们调动援兵向常德开进,并企图重新形成及包围圈,想在

    常德再造一个“天炉战”,但为时已晚矣!

    实际上,常德此时已成为一座孤城,已成为日军第11军的“瓮中之鳖”。

    横山勇骑着他的战马,在滨湖平原肥沃的田野里飞奔。如入无人之境。作战似乎一切都按照他的如意妙计进行着,并且一帆风顺。但这位老谋深算的日本将军就在春风得意马蹄疾时,没想到最终在常德,就在他以为取常德已如探囊取物那么容易时,遇上了“虎贲”,遇上了余程万!

    石门附近,汪之斌率73军阻击日军南下。鄂西会战时,73军已经遭受重创,元气大伤,不曾想到,三个月后又有此遭遇。进攻石门的山本、赤鹿两师团武器精良,且配有毒瓦斯、坦克联队。73军背水一战,形势很不利,双方激战数日,73军伤亡剧增。

    14日,73军城防工事被摧毁,战壕被填平,部队无所依托,南下不得,主力只好向西转移,留下暂编第5师固守石门孤城。

    暂5师是新组建的湘军,武器装备低劣,但是英勇的湖南子弟兵多次把登上城池的日军又赶了回去。

    15日黄昏,暂5师终于弹尽粮绝,城门被日军攻破。师长彭士量少将和全师近七千勇士战斗到最后一刻,全师官兵除十几人成功突围外,其余人等全部阵亡。临终之前,彭将军拼力高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彭将军阵亡后,民国政府追授其陆军中将衔)

    为堵住日军,孙长官无兵可调,只好将本应留做最后决战的王耀武集团推上第一线。据安化县文史资料记载:七十四军在慈利、临澧两地与日军血战六七天,争夺一山一岭,反复十余此。

    又据慈利县文史资料记载:我五十八师主阵地位于慈利以东的畲儿垭、雷雨垭一带。闻报石门失守,七十三军被击溃后,张灵甫当即指派一个加强营,北上迎曦垭,阻敌追击,掩护被打散的友军去后方集结,重返前线。

    迎曦垭,迎曦垭,是哪位诗人给你起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地名?从石门方向溃散下来的七十三军弟兄们,三五成群地争相越过山口,而大队鬼子一追到山下却不知为何驻足不前了。

    “看,山下有人举白旗过来了!”高敬叫了一声。陈公勇端起望远镜一看,果然,只见一名头戴大盖帽、帽徽为五色星的伪军上校骑马而来,手里摇着一块白布,后面还跟着一匹备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