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霸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晋霸天下- 第2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次次的设想,一次次的失望,不论华安如何设想,结果都是赵军大胜,北伐军将士无力阻挡赵军精锐的铁骑,阵型被赵军冲散,大军立即崩溃。



    华安甚至觉得,师傅韩潜,国舅庾亮,以及许多北伐志士都是错的,如今,赵军兵力雄壮,江南之兵根本不足以收复中原,实力不济而要强行收复,结果很可能是连江南的一块国土也要沦丧。



    但华安反过来一想,中原毕竟是大晋的国土,总不能一直拖着留给后世吧!是我们的领土,自然是要收回的。



    “大哥,你愁眉苦脸的,在想什么呢?”王三见华安蹙眉,小声问道。



    华安回头看了看王三,道:“我是在想,赵国实力雄厚,我大晋北伐中原的时机还未到来,也许还要等上十年啊!”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问道:“大哥所说不错,赵国实力确实强于我大晋,但十年之后又如何,只怕赵国会更强,我大晋就更难收复中原了。”



    华安摇了摇头,微声道:“十年之后,中原必然大乱,赵国分崩离析,雄霸一时的大赵帝国将不复存在。”说完自信满满的看向王三。



    “大哥,这十年之后的事情,你也能未卜先知。”王三摇了摇头,一脸的不信。



    华安淡然一笑,也不想解释,毕竟,他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现代人,对历史的走向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偏移,十年之后,石虎过世,赵国诸位皇子为夺帝位,必将掀起一轮残烈的厮杀。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风水宝地
    中原大乱之时,身为石虎养孙的汉人冉闵,将率领中原汉人绝地反击,与北方各胡族展开血战,而这正是大晋收复中原的良机。



    此时,大晋军力有限,根本无力收复中原,只有等待十年后,中原大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而在这十年之中,晋军应该采取守势,并秣兵厉马,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从而一步步增强自身的实力,当十年后机会来临的时候才可以抓住。



    华安仔细的对大晋的国情进行了一番设想,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下大晋必须固守江淮,发展生产,稳定内部,以待天下之变。



    有了这个结论,华安觉得班师之后,有必要向朝廷禀明利害,让朝廷不要再有北伐的念头,对于朝廷能否接受,华安是丝毫都不担心,毕竟,朝廷之中热衷北伐的志士寥寥无几,而反对北伐的士族却多如牛毛,如今,国舅庾亮病重,韩潜阵亡,大晋已经无人能撑起北伐的大任了。



    两个时辰之后,战场完全打扫完毕,华安率领北伐军主力向历阳城进发,同时派遣雷暴、赵武、铁牛三人,各领所部兵马,向北缓行,监视石虎主力兵马的动向。



    进入历阳城后,看着满目疮痍的城池和满大街的森森白骨,华安倒吸了一口凉气,命令麾下士兵打扫{无+错}小说m。quledu。com城池,将城中的尸体全部运到城外好生掩埋,并立碑纪念。



    在得知韩潜的遗体被运回江南之后,华安连忙将大军交给王三,带领一百亲兵渡过大江,寻找韩潜的遗体。



    刚到大江南岸,华安抬眼便看到沿江的一座小山峰上插满了白色的旗帜,并且隐隐约约的有哭泣之声。



    华安一怔,随即带领亲兵向山顶奔去。



    山顶之上足有数百人,个个披麻戴孝,华安随意扫了一眼,大部分是京北大营的水军将士,只有最前方的一老一少是平民百姓。



    一座简易的墓碑上刻上了韩潜的生辰,虽然略显寒酸,但这里的风景却是不错,向北一望便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江对岸的树木和城池都清晰可见。



    华安走向墓碑前双膝下跪,抚着墓碑,伤心的哭拜了起来,良久才抬起头来。



    操办丧礼的水军营主安慰华安几句,并发自内心的赞扬韩潜的英勇,自责自己没能劝说韩潜上船。



    他自作主张将韩潜下葬于此,是觉得此处地势优越,符合韩潜的身份,而且,当时韩潜身旁的北伐军大将都阵亡了,而华安还远在江北,为了让韩潜早日入土为安,他便狠下心自作主张了。



    华安对水军营主的做法很是满意,此处面朝大江,用风水宝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这座山峰的旁边还有几处略矮的山头,陈雄等北伐军大将的遗体都被安放在此,他们围绕在韩潜的周围,陪伴着自己的将军。



    华安祭奠完韩潜,便向四周走去,将陈雄等北伐军大将都祭奠了一遍,而后再次返回韩潜的墓碑前,扶着韩潜的墓碑诉说着心里话。



    此时,祭拜的人群都回去了,韩潜的墓碑前只有华安、水军营主、以及各自的几名亲兵,华安诉说心里话的时候,也就没了多少顾忌,他在韩潜墓碑前,一吐心声,将自己对当前天下的形势都畅谈了一遍。



    就在华安畅谈天下形势的时候,身后传来了轻盈的脚步声,华安闭上嘴巴,下意识的向后看去,却见刚才祭拜韩潜的少女走了回来,手里捧着满满的一束梅花。



    这位姑娘面色略为发黄,似乎身体不是很好,但五官清秀,是个地地道道的美人胚子,对于姑娘的行为,华安充满了好奇。



    姑娘走到韩潜的墓碑旁,将手中的梅花放到韩潜的墓碑前,真诚的说道:“将军,我和爷爷就住在山下,以后我每天都会来看你的。”说完向华安抿了抿嘴,转身离开。



    华安心头大为诧异,他不明白这个年轻的少女,为何对自己的师傅这么好。



    身旁的水军营主看出了华安的疑问,于是,一五一十的将韩潜救下这对祖孙的英勇事迹诉说了一遍,华安这才恍然大悟。



    看着年轻少女离去的背影,华安心下感叹其知恩图报。



    ######



    当涂城方向,韩晃和马雄的兵马挡住了淮河北岸赵军的进犯,让豫州的赵国大军无法增援石虎,有力的支援了华安主力人马的作战。



    此时,石虎主力人马在遭受华安的重创后,重新集结向当涂城方向进犯,早一步得到消息的韩晃和马雄,决定听从华安的建议,放弃当涂城,率领大军返回二龙山躲避。



    二龙山的兵马在韩晃和马雄的率领下,仓促撤走,石虎率领大军不费吹飞之力便占据了当涂城。



    占据了当涂城,后续的粮草便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至,石虎仍可以再次动员麾下兵马向南进攻,但经历了数月的鏖战,尤其是被华安击溃后,赵军将士普遍厌战情绪严重,而且石虎本人也受了不轻的伤,诸将皆劝石虎返回邺城,日后有机会再南下不迟。



    既然部下都极力劝说返回邺城,石虎在当涂城歇息****后,第二日一早,便率领主力人马渡过淮水,向邺城方向进发。



    石虎离开后,当涂城再次回到晋军的手中,负责监视石虎的雷暴、赵武、王三率领麾下人马返回江南。



    #######



    荆州方向,入侵的赵军在荆州军大将庾翼、李阳等人的合力绞杀下渐渐不敌,其主将夔安收拢人马在襄阳城附近,准备与荆州军决战。



    庾翼、李阳等大将率领荆州军主力,分三路合围襄阳城,并在城下与赵军主力展开了一场血战。



    一场大战杀的昏头地暗,荆州军和夔安的人马损失都不小,但双方主力尚存,仍可再战。



    夔安的赵军远离后方,属于孤军深入,在形势上处于弱势,所部将士也是思乡心切,厌战情绪严重。



    而大晋的荆州军经过了数月的厮杀,也是元气大伤,各军将领也不想和赵军死磕到底。



    恰好在这时,石虎下令北撤的消息送到了夔安的手中,数万赵军在夔安的率领下,放弃襄阳城,急速向北撤退。
第二百八十二章 喂奶
    赵军全线撤出荆州,荆州军得以从容占据失地,对于逃跑的赵国军队则并不追赶,两国鏖战前后历时三个多月,最终以赵军狼狈退兵结束。



    前线各军将领班师回朝,朝廷根据立功大小,分别给予不同的赏赐,华安和麾下的北伐军立功最多,得到的赏赐自然也最多。



    对于毛宝、樊峻、韩潜、陈雄等朝廷栋梁的战死,皇帝司马衍深表痛心,并表示要派遣使者前往墓碑前一一祭拜。



    韩潜身为北伐军主将,既然已经战败身死,北伐军自然需要一位新的领导,这位新的领导自然非华安莫属。



    司马衍当庭正式册封华安为平北将军、冀州刺史,接任韩潜的职位,统领整个北伐军。



    封赏完毕,华安跪拜谢恩,并当庭向司马衍进言,痛陈厉害,要求朝廷停止一切北伐活动,休养生息,以待天下之变。



    华安的这一建议完全否定了师傅韩潜的理想,而韩潜尸骨未寒,这使他背上了欺师的罪名。



    不过,这一建议却受到了朝廷中,几乎所有大臣的赞赏,各位大臣随声附和,更有人私下里对华安赞不绝口,称华安识时务,比其师韩潜强多了。



    如今,一心北伐的庾亮还在病榻上,朝廷之中大臣全都反;无;错;小说 m。quledu。com对北伐,皇帝司马衍自然是接受建议,决定韬光养晦,以待天下之变。



    华安正式接掌北伐军之后,思虑再三,决定给皇帝司马衍上书,提出建设北伐军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为练兵十万,囤于淮河两岸,可以防御赵国的进犯。



    中策为练兵五万,囤于江淮之间,练兵屯田,已备不时之需。



    下策为练兵三万,囤于京城附近,既可拱卫京师,也可支援紧急之处。



    皇帝司马衍接到华安的奏请,与朝中的大臣商议,众大臣一致认为,既然已经决定休养生息,就没有必要扩充北伐军。



    于是,司马衍下诏,让华安采取下策,训练三万精锐之师,守卫京师,保卫整个大晋。



    华安接诏之后,开始改组北伐军,将北伐军原有人马,按照战力的强弱进行重新的组合,对于不称职的将领一律替换,不惜得罪一批人。



    与赵国一战,北伐军伤亡颇多,大营现有兵力已不足三万,为了凑足这三万人马,华安让王三前往附近村镇招募人马。



    对于招收新兵,华安有着严格的标准,首先,油滑之人是肯定不要的,其次,身材弱小,体弱多病的也绝对不收,老实巴交,身材强壮之人,才是新兵的最佳人选。



    数千新兵很快就招收完毕了,华安将他们分别编入新兵营,让各新兵营营主负责训练他们。



    新兵的训练如火如荼,同时,老兵的训练也没有落下,老兵的训练由王三全权负责,不过,华安每过几日,便会亲自前往校场,视察各军各营的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