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迟到的情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封迟到的情书-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为你执著追求和向往的美好爱情将会永存于人间 ……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四章  一片迷茫
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浓厚学风和艺术氛围激励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作为华人学子的徐川,他在学习上更是非常的刻苦用功,他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倾其全部精力进行学习。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以告慰离去的爸爸和哥哥,不辜负亲爱的妈妈对自己的一片希望。 

  现在他最惦记的是远在北京的妈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会经常给妈妈打一个电话问候她,跟她聊聊天,提醒她保重身体。他知道母亲一个人在国内的那种孤独和寂寞,失去亲子给她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和伤心,这些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挥去的。作为母亲,她一定想念和牵挂自己唯一的亲人。徐川了解自己的妈妈,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妈妈都不会因为她自己的原因而对处于学习中的孩子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希望听到儿子的声音,听到儿子的一声问候,这是每一个当母亲所共有的一种心理。因此,即便母亲不会在这方面有任何的表示,他也会时常打电话回家问候她一下她,有的时候还会写几句问候的话语给母亲寄来。 

  爸爸和哥哥过早的离世为自己特别是为妈妈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他来说,也更为他的学习增添了一股动力,促使他在学习上愈加刻苦用功。 

  现在他还会想到哥哥给贵阳姑娘所写的那封情意绵绵的长信,还想到哥哥所钟情的那个叫文若扬的贵阳姑娘。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他的心情总有一种拂不去的沉重。最使他感到沉重的是贵阳姑娘至今还不知道她所钟情的徐岳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永远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有一天贵阳的她知道了这些情况以后将会怎样?” 徐川时常这样想。现在该如何来处理哥哥的这封信呢?该如何处理哥哥用他的心、用他的情、用他的爱书写下的这封充满了痴情、向姑娘表白自己的爱意,同时也凝聚了哥哥和贵阳姑娘之间深深之爱的、准备发出去却没能发出去的情书呢?把它收藏起来?就像妈妈所说的那样,把它作为纪念,永远的收藏起来,把他长久的锁在箱子里?如果这样的话,对我们生着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那么把它寄达到天国里去吧?他这样想着,把它烧掉?寄送到遥远的天国那边,由哥哥自己去处理它? 

  想到了这里,他眼前突然的一亮,又一个想法随之而来。好的,是不是可以这样做呢?他在这样想着 …… 嗯,不切实际!这一想法刚一探头,他就用理智去驱赶它,。他觉得这样做有些离谱,有些不可思议。然而,想要把这想法轻易的赶走又不那么容易,反而是这想法一出即占据了上峰。好的,好的,不能这样去想,因为问题并不会那么简单!

  现在她还好吗?有他常常会这样想。 

  他打开哥哥的这封信,又把它做了几番浏览。既然哥哥已经把信写好了,为什么不把它寄出去,寄给他的心上人呢?退一步说,如果原来的情况并非这样,如果是在哥哥寄出这封信之后才发生了后来的事情,那又将是怎样的结果呢?好啦不要做那些不切实际的推想吧,想想现在该怎样做吧。假如我现在把信发出去将会如何呢?是不是起码实现了哥哥最初想实现而未能实现的愿望?虽然这想法一开始就遭到了自己理智的反对,可是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这想法又重新回来,而且一直在头脑里转悠,挥之而不去。那么把这封信发出去,是不是哥哥发给我的一种信息?不然为什么会一直想着要这样做呢?或许是的。好,且把它当成哥哥发出的信息也好,当成哥哥的某种使命也好,把它完成了吧,完成它或许也是对哥哥的在天之灵的一种安慰吧? 

  决定了的事情在行将要做的时候往往又会产生一些犹豫。

  请原谅我们的主人公,因为生活中常常免不了会有这样的情况,更何况他现在遇到的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他在想:这样做了之后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样做并不麻烦,把信发出去了事。正像他开始所担心的,问题并非那么简单。随之而来可能将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最后的结果将会是什么?这不会不让他去想,也不会不让他产生犹豫。 

  他还在想:比方说将这封信发出去,贵阳姑娘收到这封信以后,她也许会非常的高兴?因为终于收到了徐岳的来信,这也是她长时间以来一直都在盼望的事情 …… 接下来呢?接下来她就应该是写回信,写完之后就去邮局发信。等到把信发出去以后她就满怀期盼的等待徐岳的回音。时间过去了,然而却一等不来,二等不来,一次次的等,一次次的失望。然后她又到单位传达室去看了几次,也同样不会有!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心中的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她永远也不可能再等到他的回信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将会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结果啊!但愿不要出现这样的结果。不要把事情搞得这样残酷! 

  他想:也许还会是另外的一种情况。比如说她收到徐岳的这封信以后,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不屑一顾的态度?也许还十分的生气:已经这么久了才来信!她简单翻了一下就把信放置到了一边。因为她已经淡忘了这件事情。果真是那样的话,徐川觉得那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一种结果。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由此可能带来的许多麻烦。不过即使那样的话,也是为哥哥完成了他的一桩心愿,已经让贵阳的她了解到了他对她的那颗心。这应该就足够了,九泉之下的哥哥也应该得到稍许的安慰了吧。 

  除了这两种情况以外,还可能会出现其他一些情况。

  当然,这些仅仅是他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最终怎样,都还是些未知符号。 

  “啊,我那匆匆离去的哥哥!” 

  当他把哥哥为一位贵阳姑娘写下的这封不寻常的长信投到信筒里去以后,头脑里所呈现的是一片迷茫……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五章   远方来信
贵阳的早晨和许多大城市一样,马路上完全成为了上班族的天下:自行车流浩浩荡荡、公交汽车络绎不绝,行人也是快节奏的在赶路,让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沉浸在一片繁忙热闹的气氛中。 

  文若扬从家里出来,顺着美丽的南明河的岸边步行约二十多分钟,穿过一条马路就到了她的单位 —— 贵阳市中医学院。

  她在经过学院传达室门口的时候,收发员老张叫住她,递给了她一封信,这是邮递员昨天下午送达的。 

  文若扬接过信一看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 X 胡同 26号,不用说,她已经知道了这是谁的来信了。她忍着激动和兴奋,把信放进提包里朝办公室走去,边走边在心里说:“是徐岳来的信!一年多了,他终于来信啦!” 

  她快步来到办公室门前,办公室的门还没有开,她来得最早。她打开门,进入办公室掏出信来又看了一遍信封“……咦?”兴奋中的她惊异的发现 —— 这封信有些不同寻常!因为信封上贴的邮票,还有邮戳上的字全部都是英文字母!“AMERICA 美国?这封信是从美国寄来的!” 现在看来,自己的英语还没有白学。不过这也太奇怪了!她转兴奋为疑惑。

  她坐在那儿愣了一会儿神,拿出小剪刀想把信封剪开,可是犹豫了一下却没有下剪子。这个时候办公室里其他同志也陆续到来。不要着急,下班以后再看也不迟。她赶快把信放进抽屉里锁好,像是在收藏一件宝贝那样。 

  晚饭以后,她坐在桌前把信打开,见到信纸上面写得密密麻麻的,字迹却很工整流畅。看到他亲笔写的这封信,就像是见到了徐岳本人,这封信捧在手上也显得非常的灼热,更显得非常的亲切。猛然间一股激动的热流迅速的流经了她的全身!她稳了稳自己的情绪,开始默默的读起徐岳为她写的这封信来。 

  一股热情的、缠绵的,带些伤感的话语立即把她带入了那段难忘的时光隧道……她一字一句细心地品读,她的心也随一幕幕倒回着的美好图像不断的起伏,随其流动在字里行间的热情而波动。眼前呈现出熟悉的图画 —— 火车上,那个折射出浪漫和童话色彩的难忘傍晚;甲秀楼,那座非常熟悉的映照夕晖的斑驳古楼;又回到了神秘的古村落,那座美丽的、洒满了俩人欢声笑语的少数民族村寨!回到了华灯初上的那条被绿荫掩映着充满诗情画意的彩石小路;回到了韵味深长的古桥边;还有那条倒映了时光身影的歌唱着的小河 …… 

  她被徐岳在信中表现得那样的情真意切,表现得那样的伤怀所感染,被徐岳情感热烈的文字所打动,打动得她两眼充满了热泪 …… 

  她激动,激动得难以控制!这是一封满怀着爱恋,充满了热情,情深深意长长的情书。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充满了真诚的爱心,同时也满含着那么多那么多的感伤色彩!

  为什么要那样感伤?

  泪水浸湿了她的手帕。是激动?兴奋?还是为他所传染的感伤情绪?一年多的期盼,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等待,交织在一起的情思和感受太多太多,没有办法可以说得清楚。这封信落尾的日期是:1983年3月25日。她知道这正是他同自己分别两天后写的。分别时的那一刻,自己不正是处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之下吗? 

  眼前好像就是那个难忘的傍晚,他匆匆忙忙的走了,一走就是一年多没有了任何的音信,以为不会再有他的任何消息,而今天他却突然来信了 …… 

  她情绪慢慢稳定和清醒下来,可是情思仍没有少去惆怅,她自言自语地问着自己:这不是一年前写好的信吗?为什么现在才寄来?而为什么又是从国外寄来的呢? 

  兴奋中带些不解,欣慰中带些疑惑,还有几多的惆怅。

  她翻来覆去的想,翻来覆去的摆弄着这个牛皮纸信封,反反复复地看着信封上的通信地址和英文邮票、邮戳 …… 不解,真的让人不解! 

  一年前写的信,今天才收到,难道是在邮寄过程中被意外耽搁了?可是从邮戳或者信里丝毫看不出有任何问题来,邮戳上的日期也是最新的,是不久前从纽约寄来的。不可能是邮局传递途中辗转或其他原因所至。再说信里面所写内容完全是一年前的事情,没有现在的任何迹象,看不出他目前到底是什么状况,就是说这封信正是他一年前写的,正是他信上所说的:“我是在长江上给你写信”,很明显,这封信是徐岳一年前在轮船上写的。

  “一年前的信为什么现在才寄来,为什么是从美国纽约寄来的?为什么没有他现在的任何一点消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她陷入无法解释的矛盾之中。

  为什么那时写的信现在才寄来呢?为什么又是从国外发来的?她反复这样想,反复这样问。这只能是问她自己而已,没有人能够回答她。 

  许多许多的疑惑,许多许多的问号,许多许多的不解…… 她为收到这封信而激动,同时又因为这封信出现的许多疑问而使她陷入了迷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