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题外话:1978年,改革开放之际,我到了入学的年龄,因“家庭的裂痕伴着儿时的泪水”,开始了我既快乐又苦痛的童年时光,刚刚初中毕业离开学校我就受不了来自父亲对我的伤害而离家出走,半个月后徒步而返,再后就去郑州求学,在那里认识了刘文娟,开始了我们之间的“爱情”,学业半途而废的我回到家中,和她开始了两年的鸿雁传书,最后和幼师肖洁相识相知相爱到结婚,这部小说整整贯穿了我经历的三十年的的改革开放,作品详实记下了我期间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二
王霏的母亲刘月娥靠自学完成了被某成人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整个家属院的人像炸了锅,纷纷来道贺。
王树槐和刘月娥商量一下最后定了,准备在颍河酒楼请大家撮一顿。
“妈,你考上大学走了,我们怎么办?”最小的孩子王震问。
“听爸爸的话,做一个乖孩子,好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考上大学才能去大城市。”
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王震,虽然贪玩,但学习成绩还是让他母亲放心的。
比着王震,做姐姐的王霏就显得外露。她喜欢唱歌,嗓音很好听,是我喜欢的那种。
和妹妹一个学校一个年级,都在县城第二初级中学,离家很远,有时候中午就不回家吃饭了。
每天早上六七点钟,王霏就和妹妹各自骑着自行车一块上学,晚上七八点一块放学回来。
有时候王霏就在我们家做作业,一块玩。
王霏到家中找妹妹一块学习、玩,对我来说能如此近距离地看着她出出进进,听着她的声音简直是莫大的享受。
自然,这个王霏是不知道的,妹妹同样也是不知道的。
有一次听她们聊天,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
“你哥怎么穿一条劳动布裤子,热不热?”
“那是俺妈单位里发给每个职工的截的布料,这不,两人各做了一条裤子,现在没有人穿了。”
“你哥学习怎么样?”
“还行。”
“姐,吃饭了。”王震跑来了。
“哎,我看看你手里拿的糖纸?”妹妹剥开王震的小手,“小时候,我收藏了不少的烟标和糖纸,还经常用糖纸包上土坷垃跟身边的小伙伴说是糖块拿去吃吧。”
“我们班也有收集烟盒、火柴盒【火花】和糖纸的。”王震说。
“弟弟在你班里提哦皮不调皮?”妹妹问。
“调皮,还贪玩,学习也不好。”
“学习不好可不行,你和他在一块多帮帮他。”
“嗯。”
有一天,我无意间翻看弟弟的作文,发现每篇作文都写得干巴巴的,任务没有任何心理活动,看得我直发愁跟他直接指出来?看样子不行,终于在随后的一次看电影中我似乎找到了解决的途径。
我们那次看的是《末代皇后》。
“电影看懂了吗?”
“看懂了。”
“跟我说说,皇后是谁啊?”
“婉容。”
“婉容最后怎么了?”
“疯了。”
“为设么会疯呢?”
“是因为……因为皇上……”
“那是因为末代皇后婉容独守后宫,得不到皇上的爱,是身边的一个侍从李月亭给予她的温存和体贴唤醒了她的爱,最后他们剩余的孩子被活活烧死,是被逼疯的。”
“嗯,我懂了。”
“你看,我们都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外界的一切始终都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写作文怎么能少了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呢,当然,这也包括作者也就是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啊。”
刚上初中,我就试着写诗,我写了很多自以为是诗的诗,比如“学习之路在眼前”什么的,大都忘却了。
有一次,我突然心血来潮地把诗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上课了,教我们语文的戴着一副近视镜的王老师走到了讲台上身子使劲往前探,惹得全班同学都往后看。
随后做家访的时候,,他特意跟母亲说我会写诗,写的可好了,母亲说那不是诗,而是顺口溜。
初一,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我用文言文的格式、写法,在我的课本上写满了学习心得之类的话,同桌刘建设看后惊叹不已,说我刚接触文言文就能用文言文写东西了。
从我上高小一直到初一这段时间,我的一个本家表哥就和我住在一起,他是从老家过来要在县城读完高中最后两年学业准备参加高考的。
他自从到我们家,我就经常见他每天晚自习后学习到很晚,平常他经常买《辽宁青年》、《作文通讯》等刊物,只要一买回来,我必定争着看。
自从表哥参加完高考走后,我也坚持买那些杂志,除了那些,还有《作文》、《初中生学习指导》、《读者文摘》【后来的《读者》】、《女友》等。
我在买的1987年第二期《作文》的扉页上看到这样一则带有插图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农村女孩因借给一个男孩一块橡皮被说成相爱,她母亲告诉她农村女孩最要紧的就是名声,名声不好就无法做人,她发奋苦读,成为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但因名声不好结果未能拿到三好奖状,回到家中成绩单被她父亲撕得粉碎,我看后哽咽了,它带给我强烈的震撼,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多年之后每每想起还不好受呢。
初三时的一天;我在新华书店见到了一本香港医师曾建中编著的《性的浅释和探秘》;便毫不犹豫地买了;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有关性知识的堆满柜台;那个时候能够见到这样的书;非常难得。
和以往一样;拿着新书来到学校;坐下后;顺手递给后排一个女同学手上传阅;她看着封面上赫然出现*人体;就羞涩地低下了头;见状;我只好拿回;递给前排冯彩云手中;她看了起来。
1989年,喜爱文学喜爱收听广播的我;固定收听中央台的《长篇连播》;一天;预报说从明天开始推出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听题目;感觉可能不错;到学校后;我就给我的朋友李长文说了;叫他收听。
小说播出几天后;他没有任何表示;我感觉不对;这么一部好的小说;他竟然……不该;他肯定没听;我问了他;他居然说忘了;我知道了;他不会收听。
我被李野默厚重的声音完全陶醉了。
小说播出第一部时;我还没有感觉怎么样;等到小说播到第二部;我在也受不了啦;从来不写读书笔记的我写了上千字的听后感;并和后来播出的部分作家读者座谈达成一些共识。
在小说播出期间;赶上我参加中招考试;即使这样;我还是在中午抽出半个小时收听。
小说播完了;因我当时还是一个在校学生;没有及时邮购书籍;才发生了后面的故事。
离校了;我却比任何时候更加渴望得到这本书;却苦于找不到;甚至去了周边地区还托人在省城留意一下;但几年过去了;还是始终见不到。
一天;我偶然在翻阅《女友》杂志时;见到西安有;可邮购;我抑制不住心头的狂喜;丝毫没有犹豫;立刻汇去25块钱。
没有人知道,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毕业,我哭了,哭得特别伤心,想到自己就要回家了,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在此之前,我甚至还以为自己永远能够和同学们在一起呢。
毕业考试结束后,全班只有十四个同学。我被安排在前排中间位置,进入总复习,迎接半个月后的中招考试。
有一天已经转入其他学校的严效笑来看我们这些曾经的同学。
“黄记东还在呢,坐在这儿了怕也不行吧?”严效笑一看见我笑着说。
“他要是走了,班里就剩下三个同学了。”罗彩霞说。我知道,罗彩霞的意思是说我在之前不久的毕业考试成绩是班里第四。
中招考试那天,我早早地来到考点。
考点盘查的非常严格,需一一核对准考证。
“我不进去了,不好意思,反正也考不上。”已经走到考场哦跟前的许文智最终放弃了考试。
许文智是我们班的班长,也是我看好的同学之一。
上午考试结束,我马上回到家中,边吃午饭边听《平凡的世界》,一结束,我就来到公园,等时间差不多了,就来到考场。
在考场,从一个农村来的考生,他问我哪里能买到口琴,我告诉他在百货大楼,说完后,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口琴了,恐怕整个县城都已经没有卖的了吧,现在都是用各种乐器,谁还吹口琴呢
离校了。
一天;我买了一部单行本的《红楼梦》;走在回来的路上;禁不住来自书的诱惑;靠在树边;看了起来;我很快沉醉在书中;天眼看就要黑了;我合上书;猛然想到;何不借给罗彩霞看看;于是;匆匆地来到几里外的冯楼。
这是我第二次去罗彩霞家。
她给我开了门;来到院内;猛然见到墙角下安然地卧着两个猪娃;我顿时愣住了;就如同有人见到毛泽东的便盆方才醒悟原来也是一个凡人般。
我把书递给她:“刚买的;你先看看。”
“我还要上学;没有时间。”她说。
“在哪上学?”我问。
“二高。一落榜;我就打算再学一年;现在学习挺紧张的。”她说。
我只好拿着书在夜色中回家了。
在我离家出走的前后;由于无法承受的苦痛;曾先后三次去罗彩霞家;那些日子;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几次下决心至少给冯彩云写封求爱信;但我还是强忍住了;我想;那不是爱;顶多是我在寻找心理上的慰藉吧。
蓝天;白云,小鸟。。。。。。我试着用细腻的笔尖勾勒出心目中的色彩画面。
那该是怎样的一片蓝天呀;那片蓝天下发生的一切都牵动着我每一根颤动的心弦。
偶然间留下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便欣喜便感动;谁说那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呢。倏然间觉察到脉搏的震动;便忙掩住刚打开的无聊。
悄悄地推开你虚掩的心扉;默默对视着;避开;珍惜着各自难以抹去的瞬间。。。。。。
上面是我早年【初中时期】写的一首散文诗。
在我不同成长时期,总有女孩子走进我的生活、走进我的视野,她们,只要她们就那么远远地冲我嫣然一笑,哦不,哪怕只是在我的身边,我的心就是不宁的。
多呆一会儿
只是多呆一会儿
一份快乐
一份激动
不管是否意识到那份赐予
那确实是一份拥有
只一会儿
一份感觉
这就够了
不要问
那有什么
不要问,那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只是在走近,只是想再靠近一下,试探也好。
女孩子的声音女孩子的脚步女孩子的投足女孩子的一切都是朦胧的,总之,在男孩子的心中开始了那么的一点点萌芽,女孩子,这个时侯不妨慷慨一些,尽撒月光,亮,然不耀眼,伸开胳膊露出微笑,和着男孩的心跳,乐起。。。。。。
三,出走
中学毕业;离校了;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先前承受的痛苦和苦痛的程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