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胡适迫于政府压力,辞去中国公学校长,由马君武接任,胡适说:“马先生是孙中山同盟会的秘书长,地位很高。只是脾气不好,一言不合,就用鞋底打宋教仁的巴掌。他不肯信任人,事事要自己抓,连倒痰盂也不放心,要去看过。不肯信任人,人便不敢负责;事事自己去抓,便行不通。”果然,马接任校长才一两个月,学生闹风潮,马就被赶走了。
⊙1926年7月,凌叔华和陈西滢在北京结婚,凌是崭露头角的女作家,陈则已是北大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婚后两人各用各的书房,凌写好了什么小说,都对陈“保密”,陈写好文章后,也不给凌看。
⊙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陶行知的名字也出现在暗杀黑名单上,朋友们提醒他要提防着点,陶坚定地说:“我等着第三枪!”
⊙赵元任和杨步伟结婚时,给亲友的通知书上写着:当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已在1921年6月1日下午三点钟东经百二十度平均太阳标准时结了婚;除了两项例外,贺礼绝对不收;例外一是书信、诗文或音乐曲谱等,例外二是捐款给中国科学社。胡适作为证婚人,送的礼物是一本胡适作有注解的《红楼梦》。
⊙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自任校长,以“半工半读”来管理学生,校训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这位陶校长亲自带头,上课时穿长衫,下课后穿蓝布服,和学生一起下地干农活,人称“挑粪校长”。
⊙1944年,《大公报》主编王芸生到燕京大学演讲,告诫大家:如果因为讲真话而获罪,被“抓到刑场,揪住小辫子,钢刀一举,咔嚓一声的时候,小子,你要一声不吭,咬紧牙关顶得住,才算得是一条好汉,一个好记者”。
⊙陶行知在美国读书时,跟孙中山的大公子孙科住同一宿舍;一年后转投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门下,杜威就是胡适的老师,所以跟胡适又成了同门师兄弟。但陶行知对这两人都看不惯,他说最看不起两个同学:一是胡适,靠外国人吃饭;二是孙科,靠老子吃饭。
⊙一次宴会上,胡适称赞了郭沫若几句,郭在旁边听到了,特地走过来,在胡脸上kiss了一下,以表谢意。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就很有名,是物理系的才子,一天杨和另一位才子黄昆聊天,黄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杨说看了,黄又问觉得怎样,杨把手一摆,很不屑的样子,回答:“毫无originality(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上海有一份小报纸创刊前,主编张丹斧给胡适写信,请这位大名人为创刊号写篇文章,撑撑场面。胡适回信婉拒说:“你的来信,我应该遵命,但是此时忙,倘有工夫,我一定作点小文字送来。《小日报》出版时,请送我一份。”主编就将这封信刊登在创刊号的头版。
⊙胡适提倡写新诗、不写旧诗,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嘲笑。上海《晶报》主笔张丹斧说,胡适写不好旧诗,所以提倡写新诗,以便把写新诗的方法教给那些旧诗比他写得好的人。张恨水说新诗是“嚼在嘴里硬邦邦的干燥燥的干菜”,“不香不艳不清不秀不甜不辣没有看头”。
⊙文人多有雅癖,“补白大王”郑逸梅热衷于收藏名人尺牍、折扇、印章、名刺、古钱等,《晶报》主笔张丹斧爱收藏古镜,袁寒云则收藏古花瓶、古币、古印和古玉。有一回,袁寒云在《晶报》连载小说《辛丙秘苑》,突然半途收笔不写了,原来他看中了张丹斧收藏的一个陶瓶,张不肯转让,袁寒云就以中断连载相要挟,最后没办法,张丹斧只好认栽。
⊙章衣萍年轻时是个穷才子,胡适看他可怜,很照顾他,所以章衣萍的口头禅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他第一次去美专给人上课,开口就说:“陈公博、曾仲鸣、胡适、周作人都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1926年9月,张季鸾开始主笔《大公报》,并提出了著名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1930年4月,胡适写信给杨杏佛,称“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
⊙胡适维新,批判中国传统的“八股文、小脚女人、太监、姨太太、五世同居的大家族、廷杖板子夹棍的法庭”等丑陋现象。辜鸿铭则维旧,一一进行辩驳,他以茶壶比作丈夫,以茶杯比作妻子,一个茶壶可以配多个茶杯,所以造成多妻制和纳妾制;极力美化“小脚女人”,并宣称“随地吐痰是中国人注重精神生活之表现”。
⊙梅兰芳访美时,一位美国老太太十分痴迷,每场必到。一次演出后她找到梅兰芳,拉着梅的手赞叹不已,说:“这是多么好看的一双手啊!为什么演出的时候要用袖子遮起来呢?”
活到老,骂到老:革命青年导师周树人
1931年2月7日,柔石、冯铿、胡也频、殷夫、李伟森五名左翼革命作家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这一震惊全国的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沉痛地感到他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去了很好的青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次惨案中有一对恋人,他们就是柔石和冯铿。
【小档案】
〔鲁迅〕
原名:周树人
出生地:浙江绍兴
生卒年: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身份一:著名杂文家、小说家
身份二:左翼文艺的领袖
毕业学校:南京路矿学堂,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婚恋:和朱安的包办婚姻,和学生许广平的自由恋爱
主要成就:文学成就斐然,思想影响深远
争议:一生论敌无数
名言:一个都不宽恕
〔周作人〕
出生地:浙江绍兴
生卒年: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
身份一:散文大家、文学理论家,中国民俗学开拓者
身份二: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与兄长鲁迅并称现代文学的双峰
主要经历:《新青年》重要作者,与郑振铎等发起“文学研究会”,与鲁迅、林语堂等创办《语丝》
争议:曾在日伪政权中任职,有“汉奸”之名;与鲁迅之间的兄弟反目
婚恋:娶了一位日本太太
〔章士钊〕
绰号:老虎总长(章老虎)
出生地:湖南长沙
生卒年:1881年3月20日~1973年
身份: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学者、作家
职务:曾任上海《苏报》主笔,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等,曾任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
婚恋:先娶名门之女吴弱男,后纳二妾(据说分别由黄金荣、杜月笙介绍)
争议:早年与戴季陶打笔仗,后来在北京女师大风波中,与鲁迅打官司,被骂以“落水狗”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一起创办“朝花社”,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主要作家之一。
冯铿(1907~1931):广东潮州人,现代女作家、1930年加入“左联”。1931年初与柔石、胡也频、李求实、白莽等人同时被捕,死于龙华狱中。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丁玲的男友。“左联五烈士”之一。1928年到上海主编《红与黑》杂志,次年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
李伟森(1903~1931):湖北武昌人,左翼作家,曾任《日日新闻》总编辑、《上海报》主编。
殷夫(1909~1931):浙江象山人,“左联五烈士”之一。遗著有《殷夫诗文集》。
许寿裳(1883~1948):浙江绍兴人,作家、教育家。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
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921年起在《新潮》《小说月报》《诗》《新青年》等杂志发表新诗,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
应修人(1900~1933):浙江慈溪人,现代作家。著有童话《旗子的故事》和《金宝塔银宝塔》等。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
⊙鲁迅把“桐城谬种”、“选学妖孽”、“洋场恶少”和“革命小贩”并称为绰号中的杰作。“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是钱玄同所创,用来批评当时的桐城派文风和骈文学派,“洋场恶少”和“革命小贩”则是鲁迅的发明,前一个骂的是施蛰存,后一个骂的是杨邨人。
⊙1931年2月7日,柔石、冯铿、胡也频、殷夫、李伟森五名左翼革命作家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这一震惊全国的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沉痛地感到他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去了很好的青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次惨案中有一对恋人,他们就是柔石和冯铿。
⊙鲁迅主张的是“一个都不宽恕”,一生骂人甚多,除了“革命小贩”和“洋场恶少”外,鲁迅还骂梁实秋是“资本家的乏走狗”,骂陈西滢是“走狗”,骂杨荫榆是“寡妇主义”,骂创造社是“才子+流氓”。
⊙在东京,鲁迅、周作人、许寿裳、钱家治、朱谋宣等五人合租,名为“伍舍”。
⊙有个日本人到北京大学来讲中日文化合作,周作人说:“谈到中日文化合作,我没有看见日本人的文化,我倒看见他们的武化,你们都是带着枪炮来的,哪里有文化,只有武化。”
⊙鲁迅比较陈独秀、胡适和刘半农: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陈独秀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门却敞着,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胡适则是库门紧闭,门上粘一小字条:“内无武器,请勿疑虑。”刘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
⊙陶成章抛下祖上家业,热心于搞革命,父亲问他:“你搞那些子革命,为的是个啥呢?”陶回答:“为了人人有饭吃。”父亲便不再阻拦他了,跟人说:“我儿子要使得人人有饭吃,这个我怎好去阻挡呢?”
⊙清末,陶成章突然到北京来找陈敬第(字叔通),陈问他来做什么,陶回答:“有两件事,一是要为徐锡麟等捐个官,二是要开一个妓院,作为革命计划的一部分。”陈劝他捐官可以,妓院就不要开了。
⊙清朝末年,王金发组织了一个乌带党,会众人人系一条黑腰带,以为标志。乌带党“劫富济贫”,也鼓动一些小规模抗清活动。后来徐锡麟等成立光复会,王便加入光复会。鲁迅和王金发都是浙江人,彼此都熟,后来王开始生活腐化,鲁迅劝说而无效果,王被浙江都督朱瑞杀害后,鲁迅很为之痛惜。
⊙林语堂和鲁迅在《语丝》时期是并肩作战的朋友,后来却成了对头,鲁迅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淋头。鲁迅去世后,林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倡导幽默小品文,自称“十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唯一之成功,小品文之成功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