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而来的曙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而来的曙光- 第2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神奇。”杨铭焕突然没头没脑地说出了这么一句。他眼前的手机里正在看着这个藕益智旭的生平。

    就连藕益智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今后的成就:三十五岁,造西湖寺。述《占察行法》。三十七岁,住武水。术《戒消灾略释》、《持戒揵度略释》、《盂兰盆新疏》。三十八岁,住九华。次年,述《梵网合注》。四十一岁,住温陵。述《大佛顶玄义文句》。四十二岁,住漳州。述《金刚破空论》《蕅益三颂》《斋经科注》。四十四岁,住湖州。述《大乘止观释要》。四十六岁,住灵峰。述《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八大人觉解》。四十七岁,住石城。述《周易禅解》。是秋住祖堂,越二年,述《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弥陀要解》《四书蕅益解》。五十一岁冬,返灵峰。述《法华会义》。次年,述《占察疏》,重治律要。

    “这人了不得!”杨铭焕自己心头一跳,杜彦德也凑到他耳边悄悄说道,“他可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和尚,要是能把他留在这里,对咱们今后的宣传工作大有帮助。”

    杨铭焕点了点头,眼前这个僧人不过三十岁出头,按照旧时空的历史,现在他应该留住龙居,开始翻译《毗尼事义集要》及《梵室偶谈》才对,看来穿越众的到来已经严重地改变了这个时空的行进路线,不知会不会带来因果上的巨大影响?

    “不知大师又如何得知南方会有大事发生?”杜彦德挺好奇这个的,他们登陆时间也就是在四个月左右,南方发生大事,莫非说的就是元老院的到来?

    “小僧略懂一些星相……”藕益智旭双手合十唱了个佛号道:“阿弥陀佛,南方之事虽是未明,大可开天辟地,小亦可撼动朝纲。不过小僧观之似是无序之所为,特前来南方一观。”

    “我去,这是什么意思?”杨铭焕现在对文言文简直是恨之入骨了,听了半天愣是没法听懂。

    杜彦德好歹在读书时把《红楼梦》之外的三大名著都看完了,眼下虽然囫囵吞枣地听着,倒也听了个大概。“他大概是说南方这件大事还没有定论,闹腾得大的话建立起个新国家都有可能,就算是往小了闹,也至少能折腾得武国上下震动。他看星相说这事情大概是会造成浩劫啥的,特地赶来这边瞧瞧。”

    杨铭焕点了点头冲藕益智旭问道:“还请问大师这建寺需要多大的地方?”

    后者愣了愣神,“莫非大头领是同意了?”

    杨铭焕站了起来冲他双手合十微鞠一躬道:“元老院不会干涉个人信仰,只要不影响个人工作生活,信仰是自由的。另外如果建寺的话,在烈士陵园附近是不是可以?”

    藕益智旭连忙双手举过头顶冲杨铭焕深施一礼,“谢大头领成全!”

    杨铭焕连忙把他搀扶起来,“请不要叫我们大头领,我叫杨铭焕,他叫杜彦德,我们只是元老院的执委而已,只是为元老院服务的元老而已。”

    两人其实在刚才的悄声讨论中就已经做了决定,宗教和宣传一样,如果你不去占领阵地,自然就会有人来占领阵地,既然这里送来了个明末著名的法师,当然不能放过。并且佛教教育信众无欲无求,起码大多数元老都是知道佛教的,用一个自己熟悉的宗教总比不熟悉的外来宗教要好,并且……元老院肯定是要往宗教部门里掺沙子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 更多的疑惑
    岑敏今天起了个大早,昨天他在窗前看到一队又一队的民夫或者扛工具或者推大车往西边去了,到了晚上天快黑了,整个东方港都点亮了路灯才看到他们回来,虽然看得出那些民夫一个个都很疲劳,但是却都神采奕奕的,不知道他们去干什么了。整天时不时听到外面的服务员跟门外的卫兵讨论是不是明天会出殡什么的。

    出殡?岑敏不由一激灵,早上看见那好几百民夫排着队往西边去难道就是去给出殡的死人修墓了么?难道是髨人里的大官死了?要有这么大的阵仗?

    到了歇下的时候又听到隔壁几间房里都在哭哭啼啼的,好像是说家里有人明天会下葬,在那里一边哭一边说东家好,打仗死了管埋还不说竟然还给了那么多抚恤,还安排家里人来东方港做工,一直到了一更左右才停歇。

    这让他夜里有些睡不着,自己虽然算得上是个阶下囚,但是却又没有被完全限制自由,范例甚至对他说如果他需要离开东方港随时可以成行,只要跟卫兵说一声就行,他带来的那些力士和校尉此时都被安排在招待所一楼的房间里住宿,他们的房间门口甚至连卫兵都没有,完全没有监视。他不觉有些奇怪,这些髨人对自己就这么放心?锦衣卫和东厂就算是在王爷府鸿胪寺之类的重要机构也是安排有暗桩偷偷监视的,可是眼下这些髨人对自己居然一点监视都没有?

    况且昨天自己跟着范文瑞到了几个地方去参观了一下,无论是观看港口修复工作,搁浅在港口西面的船只修复工作,还是去观看那条钢铁巨舶,都没有什么暗桩之类的人在后面跟踪监视。自己要是动手的话,范文瑞虽然也身高八尺,但是自己有信心一招之间将其制服,这些髨人难道就不担心吗?

    奇怪归奇怪,他也乐得不受人监视,此时正在洗漱。髨人提供的东西虽然很奇怪,但是却非常实用,例如眼下手中抓着的牙刷,上面沾上牙粉,在牙齿中间刷动一阵,就会出现许多的黄白色泡沫,用清水再漱漱口,口中就充满了香气,在镜中也能看到牙齿变得雪白。

    发给他的牙刷是元老院的新试制品,上面的刷毛直接就是用的战场上回收的马尸体上的马鬃,打孔和束毛可都是人工完成的,眼下归化民中没有工作的妇女很多,本时空女性大多心灵手巧,做衣服都是小意思,就别说机械式地做牙刷了,就是产量有点低,但是在制作者数量庞大的情况下这又变得微不足道了。

    这些牙刷的材料由工业部直接提交到各个归化民家庭,制成的成品被送回到验收部门验收,合格的根据数量去换钱。当然,不合格的就要扣除材料费作为惩罚,不过眼下每天一千多把牙刷中间不合格率相当低,最多只有一二十把而已。用工业部负责人的话来说,这就是培养归化民的质量体系意识,另外也可以培养公制单位在他们心中的意识,毕竟发给他们的图纸可都是用公制单位进行标注的。

    这样的牙刷虽然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刷毛还是挺硬的,岑敏第一次刷就把牙龈给刷破了,还刷下来一块小石头。范例给他解释说这是牙结石,牙结石是长时间没有清洁口腔而累积起来的,如果不进行清理,就会造成牙龈退化,牙齿松动,早早地就开始掉牙齿。

    岑敏对这些理论半信半疑,而且眼前看到过的那些髨人大多牙齿都有淡黄色的痕迹,自然不以为然。不过在家里每天早上婢女也都要奉上精盐水给自己漱口的,眼下这些髨人既然提供了,也不妨刷上一刷。元老们的黄牙倒是怪不得牙刷,一部分人倒是因为抽烟嚼槟榔导致的,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得益”于四环素,这种四环素类催化脱卤生物合成的抗生素由于毒性低曾经在五十年代开始作为广谱抗生素被大量运用于临床,但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却被发现四环素会沉积于牙、骨骼甚至指甲里,等到引起广泛注意时许多人的牙齿已经变成了黄色。而且由于四环素的价格和获得渠道问题,农村家庭出身的元老就没有这个现象,以城市和厂矿家庭出身的元老为多。

    不过说起精盐水,他突然想起昨天在范文瑞的陪同下在盐村参观时看到盐池里的盐。本时空的盐基本上都是通过煮盐法进行制取,其标准操作就是直接用锅子烧海水,随着水被蒸发,剩下的就是盐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消耗柴草,煮出一石盐大约要消耗木材400斤左右,正是由于生产效率低,成本又高,盐价往往居高不下,而且煮出来的盐颜色基本上都是黄褐色,甚至还有些发黑,味道大多苦涩。就算是王宫贵胄用得精盐也略带一些苦味。

    但是他昨天前往盐村的时候看到的和普通盐场截然不同,这里的盐田被分为八十一块,每九块为一排。他能够看到工人们正在把海水依次引入上一排的盐田,听范文瑞说这些海水都是在太阳下晒过了两天,如果是在天气比较热的情况下,晒一天就可以向上一排的盐田里送了。九级盐田中的海水颜色各不相同,越向上颜色就越深,显得越浓。

    第九级盐田上面就是结晶池,虽然还有不少的卤水,但是已经能看到盐块在池中沉积。一旁的盐场工人把这些卤水导出到旁边的蓄水池中后,就有其他工人上前把这些盐块取出来用车运走了。岑敏看到了那些盐块,一块一块都是雪白的,不时还会掉落出白灰状的盐来。他不由得激动起来,这髨人的盐直接造出来就是精盐,而且其中根本就不需要耗费柴草来煮卤就得到了,这简直就是生财利器啊。

    不过他并不知道的是,这样得到的盐块在化工部门依旧只能算是粗盐,虽然现在的化工厂甚至还不如旧时空一个小厂,但是已经可以通过结晶池导出的卤水进行一些化工原料的生产了,要知道那些卤水中富含大量的镁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等。粗盐再加水,然后在加入氢氧化钠、氯化钡、硫酸钠之后经过沉淀与过滤,再加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再蒸发结晶得到的氯化钠才能作为合格的盐出厂。而这一切操作都是在岑敏看不到的粗盐提纯车间里进行的,这可是元老院带来的黑科技,自然不能让土著们学了去,就算此时在提纯车间里工作的,不是元老们自己带的徒弟就直接是元老,归化民不能随便进出。

    岑敏看了范例给他拿过来的精盐,这些盐是真的如同雪一样洁白的“雪盐”,而且用舌头尝了尝咸中竟然带有一丝甜味,这让他更为怪异,为何髨人制出的盐会如此纯净?

    此时的岑敏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看什么都新奇万分,而且随着他对东方港产品了解得更多,反而越来越糊涂。这些人明明不是海贼吗?有着射程与威力都远超武国的火器,还有那条巨大得如同一座城市般的钢铁巨舶,另外还能够看到无帆无桨在水中形式自如的铁快船……他们为什么不考虑去劫掠?反而每天就在这东方港的城里搭建工坊,开垦新田,从其他城市吸引人口……就他所知,这世上还从没听说过有这种举动的海贼。

    最让他觉得奇怪的是,明明他的探子几天前跟他汇报过这些海贼在大量收购粮食,价格别说比安允城高,就算是比北海城里的粮行售粮价都还要开得高。虽然他不是粮商,但是作为收集情报的锦衣卫,粮价的变化也是他们需要收集的情报之一。但是昨天他经过城里的“高德粮行”时瞥了一眼粮行前的水牌,上面的粮价却比安允的还要低,就算是每个人只能购买多少粮食,这东方港的人有这么多,吃也要吃穷他们啊。

    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很怪异,这些海贼到底在干什么?明明是高价收粮,却又贱价售卖,这是什么节奏?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