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里校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校里校外-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慢慢发掘,层层揭秘。等把全篇读通搞懂,早已头昏脑胀眼发花了。因此,一到早自习上的语文课,便有多数学生不来,愿意事后受罚。这其中唯一不怕的就要数董晓波,这得益于他从小基础打得牢,关键时候派上用场。董晓波就是凭着自己的扎实基础荣登班上班长的宝座,也同时赢得班里许多女生的好感,有甚者遐想非非,有事没事地找董晓波讨论问题,借故亲近。董晓波一副就事论事的样子,全然不明其中用意,只是乐呵地觉得自己的人缘赛母亲。

  经苏云贵这么一折腾,尽管少数学生仍在原地踏步,但班上整体语文水平提高不少。语文课这边苏云贵算是放下心来,可头疼的依然是文学社那边。大量的人员流失,再这样下去文学社会将有垮掉的危险,苏云贵心下焦急却没有想出解决的更好办法。

  苏云贵终日被文学社的事搅得心神不宁,苦不堪言。一天,在校园里转悠,看到专栏里的一则剪报,报上讲怎样辅导学生写好作文。其中就有一项讲到多让学生走出去接触自然体验生活是激发灵感,写好文章的关键一步。苏云贵看得起气,心说,狗屁!难道好文章都靠接触自然才能写出来吗?照这么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作家必须先成为野人,过它个十年八年的野外生活不成。再往下一看,苏云贵吓一跳,讲这话的人光“家”字头衔就挂了两个,又是知名作家。苏云贵一向对名人很尊重,这也是他平日里抄书抄多了的缘故,觉得名人的话确实有见地,蕴含无尽的哲理不说,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苏云贵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就适当地放慢了阅读速度。

  苏云贵看到最后,还是悟出点文学社人员减少的原因,不过心里很纳闷:为什么读书人就没有写书人分析看待问题透彻、深刻呢?出游真的如此重要?苏云贵心里一遍遍打着问号。既然是大师之言,苏云贵觉得不妨一试,挽救文学社要紧。回到办公室,苏云贵看见门缝边上插着三封信。苏云贵不看则罢,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百教不变整个顽石一块。不过他还是想知道信里说些什么,强忍着怒气拿起一封打开来看:

  苏老师:

  你好,承蒙你的教诲本人感激不尽,也曾一度虚心向学,欲将来致力于文学,怎奈鄙人思想愚钝,恐难成大器,且开始进社只为你能像从前社长一样带我们出游,愉悦心情,现在我心已老,对此以不抱幻想,我是一个思想活跃之人,在这种沉闷的环境中不适宜于我的成长,因此我通过慎重考虑决定退出文学社,望老师理解、宽恕。

  ⅹ××成

  苏云贵信才看了一半就悟出此信为谁,觉得这等沉不住气的人早该除名,走得越远越好,于是“唰唰唰”地将信撕掉,拿起另一封来看。相比之下,第二封信写得要简洁明了许多,信上说:

  苏老师,我最近因身体不适,得了阑尾炎,可能要常去医院治病,文学社恐怕我是没时间再去了,看病要紧,因此我决定暂时退出文学社,请老师谅解。祝你的文学社越办越红火。

  ××刚

  苏云贵还在气头上,觉得这学生好似要得一辈子的阑尾炎,有故意推脱之嫌,加之最后一句话像是在讥讽,觉得更可气,信再次被撕掉。

  苏云贵拿起第三封信,展开来看时,见写信人语言恳切,无半点虚华之词,不觉认真看起来,信是这样写的:

  苏老师:

  您好,我是您文学社的一名普通社员,近来因学习紧张,又面临升学的压力,家人都一直希望我能考个好的重点中学,将来前途广大,其实我也热爱文学,也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又碰到你这么好的一位老师,我心里真是难以割舍,可我也知道熊和鹅掌不能兼得的道理。整整一个多月,这种矛盾都一直折磨着我,思前想后还是父命不可违啊!我只有听从他们的意愿,向老师郑重提出退社的请求,希望老师能体察学生的一片苦心。最后祝苏老师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

  马玉才

  这学生的马屁拍得苏云贵怨气全消,而且落款处直书大名毫不隐匿,让苏云贵看得心里乐滋滋的,回过头去将信重看一遍,心说,还是马玉才说话中听,理解人,即使将来再想回社里老师的大门还是为他开,于是将这封信保留下来。

  周五下午的文学课,苏云贵没讲文学理论,而是讲了英国诗人雪莱的一首名为《西风颂》的诗。苏云贵将这首诗抄在黑板上。抄完后为大家朗读了一遍,并将诗的第五节重点划出,强调说,这一节大家一定要熟记,他是该诗中的精华所在。说完,又忘我地将精华部分复诵一遍:

  ……

  像你以森林演奏,请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冽。但愿你勇猛的精神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向全宇宙播送,

  就像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单调有如咒语的韵文,

  就像从未灭的余烬扬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教室里本就人少,再加上苏云贵入情地朗诵,许多人受优美诗句的感染,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仿佛教室的空气都弥漫着诗的味道。坐在墙角的董晓波不巧又与罗奔坐到了一起。罗奔凑过来问董晓波:“兄弟,你瞧台上那摇头晃脑的神气样,一首诗至于陶醉成到那样?”停一下,罗奔又说:“你觉得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我怎么就没觉出来呢?”董晓波抬眼看一眼台上陶醉的苏云贵,甩过一句话:“那是你文学素养低,不懂得欣赏,什么叫欣赏?这就叫欣赏!”罗奔讨个没趣,回头将怨气撒到“刷刷”的翻书上,满教室都是苏云贵陶醉的声音。

  朗诵总算结束,苏云贵从意境中回到现实,向大家讲述了作者生平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然后逐字逐句讲解分析。临近下课时,苏云贵讲了一件让大家觉着既高兴又振奋的消息,他说:“为了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写出好的作品来,迎接一次全国性的征文比赛,在学校的大力配合下,文学社正式决定组织大家春游。”苏云贵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有人觉得不够热烈,一边拍手一边敲击桌子。苏云贵站在讲台上挥舞着手臂示意大家安静,他接着说:“时间就定在这个周日,地点有两处可供大家选择:一是本市辖区内的通江县的诺水河;二是仪陇县城的朱德纪念园。董晓波想起上次考文学社时关于诺水河岩洞一事,当然想知道具体数目,于是举手要去诺水河。有人却说诺水河不好玩去朱德纪念园,众人争论纷纷,苏云贵根据票数的多少最后敲定去朱德纪念园。临末,苏云贵强调说:“因为时间紧迫,大家回去抓紧准备,星期天一早在学校集合。”

  董晓波一脸兴奋地回到家,将班里组织外出春游一事告诉父母。董父惜钱,一听要搞什么外出活动就来气,他说:“都快毕业班了,不好好组织学生抓紧学习,成天都是春游秋游的事,出去有什么好,浪费精力不说还要搭进去那么些钱财。”董晓波一旁不作声。董父继续唠叨说:“我是把什么出游看透了,就拿长城来说吧,十多年前就炒得纷纷扬扬,说什么‘不到长城非好汉’,冲这句话,我跟你妈结婚那年就去了,可是有啥呢?残垣断壁,周围山上连树都不长,光秃秃一片,回来就后悔,发誓以后再不去那地方了。”董父用自己的陈年经历将现代旅游业彻底抹杀。董母从厨房端菜出来,帮腔说:“也是,你说现在这学校,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不好好教学生读书,就知道成天出去疯,难怪没有升学率,教师流失严重。”董母说着,又想起什么,严肃道:“儿子,出游事小,你可得好好学习才是,下年考个重点啥的,咱一家可就指望你出人头地了,你可得给父母争气啊!”董晓波听着父母的唠叨声,心却想,你平日只关心你的麻将,这个时候道想起我了,关键事上也不帮着说声好,还火上浇油,有你这么当妈的。不过唠叨归唠叨,吃完饭,父母还是给董晓波拿了五十元钱,董晓波欢天喜地的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05
05

  去仪陇县城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走小路,15公里路程步行,脚力快者用不了3小时便可到达。不过得翻山越岭,踏溪渡河,非一般惯走山路者不敢尝试;二是走公路,路程要多出10公里,1小时车程就可到达,交通便捷路好走。苏云贵出于现在学生体质上的考虑,决定还是带大家坐车去。

  星期日一早,吃完早饭,董晓波匆匆赶到学校时,车已经在校门口等候了。大家行囊鼓鼓,一副出门远行的样子,惟有董晓波干净利索,书包里装一块面包一瓶水。车上的人除董晓波外都在享用美食,各式面包糕点火腿肠的香味满车厢地弥漫。董晓波找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下来,看见一身崭新的运动装运动鞋,头发向后梳得笔挺油亮的罗奔正在一旁看报纸。董晓波伸手向罗奔要报看,罗奔看是董晓波,随手递过几张来。董晓波感激之余,觉得罗奔这人不计前嫌蛮仗义,夸奖说:“罗奔,今天你看起来好酷耶,还特深沉!”

  罗奔毫不谦虚地说:“酷,那是当然,深沉算不上。”

  董晓波问:“你去过仪陇吗?”

  罗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去过又怎样,没去又怎样?”

  董晓波说:“随便问问呗。听说在巴仪交界的天平山有个太子岩,岩间有个太子洞,是当年被贬的唐太子李贤隐居读书的地方。”

  罗奔诡谲道:“怎么,你也想效仿去?” 

  董晓波认真道:“说正经的。” 

  停一会,罗奔看一眼董晓波,反问道:“你去过吗?”

  董晓波矢口否认说:“不过很想去的。” 

  见董晓波提及太子洞,罗奔问:“那你知道李贤被贬,又因何在此丢掉了性命?”

  董晓波说:“具体原因不知道,好像是得罪了他的母后,威胁到了其地位吧。”

  罗奔看一眼董晓波,说:“事实你只说对了一半,你读过一首名为《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的诗吗?”

  董晓波“噢”一声。

  罗奔说:“原因就出在这首诗上。”

  董晓波夸赞罗奔的历史知识蛮丰富。

  罗奔笑笑,挪身到董晓波旁边坐下。董晓波感叹道:“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就数唐朝最盛,就连小日本今天的文化还多是从那时中国传入的,没想到一个强盛的国度宫廷斗争到如此地步,将自己的亲儿子流放不说,为一首诗还要给处死,真是可悲可叹。”

  讲到日本,罗奔插话说:“日本,一个弹丸小国,当年还想称霸亚洲,建立什么东亚共荣圈,在南京城杀那么多中国人,至今一点忏悔的诚意也没有,真不是人是另类。”罗奔喝一口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