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的边上,黄圣依显得瘦小单薄,但皮肤和状态不错,小美女模样,与参加超女比赛的选手年龄差不多,说话也是轻声细气,文静中略带腼碘。事实上,她也还是个孩子,只不过她出色的表演“功夫”造就了她。
海岩标准(1)(图)
从亚运村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到昆仑饭店就是二十多分钟,司机小董快马加鞭,连续超车,将宝马开得像头文字D,北京路真好,够宽。
几天前,临近中午接到中圣春秋演艺经纪公司周宴西的胁迫电话,让到昆仑来吃饭,和海岩老师共进午餐。本来我与共和联动的高层们在一起开会,准备随便吃点工作餐。我明白,杨黎、马松等哥们儿其实也希望我和董事长离开,他们可早点去搞酒搞脚。
坐在昆仑的大堂,我忽然想起上次参加若甫兄的婚礼就在这里。服务员送来酒水单,我和小波照死不理,到海岩的饭店来还要我们消费吗?我俩笑容可掬地装聋作哑,继续不理。
张小波董事长带了两本他们新推出的小说《山楂树之恋》,那宴西惊喜地双手接过:太好了,我正到处找这本书呢。她已在网上看了一些,感动的不行,“你们这本书肯定能畅销两百万册!”后来吃饭时,海岩老师也是边翻书边评价:纯洁啊,现在这样爱情少见啊!
“哪位是鞠老师?”一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来到我们面前。我急忙打开笑容可掬的眼皮,原来是传说中的海岩老师。这么大的腕,这么客气,让我受惊。能成大腕,确实是有其道理的。
看起来海岩像小伙子,年轻帅气,其实他长我几岁,现任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昆仑饭店董事长,著名作家外加著名的造星机器。
多少年来就有这么一说,海岩两个字,就是电视剧收视率的保证。海岩剧更是风靡天下,他的一些作品,如《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平淡生活》、《深牢大狱》、《阳光像花一样绽放》等可是家喻户晓,下来还将有《金耳环》、《空巷子》、《五星大饭店》、《舞者》也会陆续与观众见面。
海岩还是中国时尚电视剧的幕后推手,这双腕不算粗的手不但推出很高的收视率,还推出一批人们喜欢的演员,陆毅、徐静蕾、佟大为、孙俪、袁立、刘晔、于娜、周一围、牛萌萌,以及将开播的《五星大饭店》中的主演张峻宁、牛萌萌、曹曦文……就连刘欢和孙楠也是唱海岩剧的主题歌而开始走红的。
岩男郎岩女郎们,只要沾上海岩剧的边儿,准火。虽然海岩不喜欢人们这么说。
那么,海岩挑选演员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海岩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没什么标准,就是靠感觉吧。我写的人物我有印象,我首先看这个演员是不是我意识中的那一个。当然,真人和故事里的人物肯定有差别,那么我就选一个我认为最接近的。
比如说孙俪,她各个方面条件都很好,这就是潜力。可是一个演员如果拍完了戏再看,演得特别差劲,潜力也就没有用了。很多选出来的人红不起来,别人就会说“看走眼了”,其实也不叫走眼,实在是因为潜力不等于实力呀。我也不例外。我选出来的人红了,而且有红得厉害的,只能说明我比别的“伯乐”更有经验而已。我可不愿意别人说“海岩看上的人都能红”这样的话,我也不希望那些拍了海岩剧的年轻演员们抱着这样的想法。
周一围是“陆毅第二”这样的说法我确实听说过,但我要澄清,这绝对不是我说出来的,我从来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任何一个人,特别是我挑选出来的演员。就包括周一围本人,我还总告诉他,有人说你“陆毅第二”什么的,你可别以为挺高兴的。他也说他根本就没为这样的说法高兴过,反而觉得挺难过的。演员都不希望把自己拿来跟别人比较,这样压力会很大,老觉得活在别人的影子里。
……
其实,海岩挑选演员还有个机制的保证,实行“三票”制:导演、海岩、海润(公司)各一票。每个剧挑选演员的标准不同。
海岩认为用老演员观众不容易投入,所以每部戏都在捧新人。而对于一般的剧组来说;总要选一两名一线演员;再搭配几个二线演员来保证片子的效益。
冯远征“变态”后遗症(图)
在北京万达影城,一部主旋律影片正在放映,剧中人苦大仇深做倾诉状,我也正被感动着,突然身后有少年观众竟笑出声来,举座愕然。是否可以这样解释:在我进入角色的同时,他跳出了剧情,亦或他是位批评家?
要跳出剧情,分清演员和角色对演员来说比较难,甚至在息影多年后,还有人真拿自己当了林黛玉而不能自拔;但观众应该分得清的,如果出现那种分不清演员和角色的观众,只能说明一、性情中人,二、太投入,三、演员演得太有才了。
上世纪的1958年,主席在上海干部俱乐部看《白蛇传》时,眼中冒火,视法海如老对手蒋介石,拍案而起:雷锋塔里的女人要造反!不造反还怎么活!有点要重上井冈山的气魄。这都是真事。主席看《白毛女》时也是,在剧场里立起身大吼一声:那个黄世仁,给我拉出去毙了!在那个时期,也出现过看戏的战士在台下要举枪射击台上反面角色的事儿。
说起主席看戏的事,还有一桩。老人家看《霓虹灯下的哨兵》时,也是在台下立马就喊:你不能走,你走了就是逃兵!
过去的年代成为过去,但被激情燃烧的岁月书写的一幕幕故事永远装在父辈和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
没事喜欢去的剧院还有离沙滩不远的北京人艺剧场,那里的戏让我百看不厌,众多老艺术家的戏我也有幸欣赏过,《茶馆》、《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哗变》……我看的《哗变》还是朱旭老师演的。一些老人虽然他们不能再登台,但艺术形象总是挥之不去。这里还有不少我的好友,包括韩善续、杨立新、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陈小艺、徐帆等,还有已故的原副院长谭宗尧。
人艺的演员个个优秀,总是将人物演得像真的一样,你没法不信。
但演得太逼真,角色太深入人心也不是件好事,冯远征最近就是烦恼不断的。一部《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让他成了“变态专业户”,走哪哪儿都有人背后指指点点:瞧,他就是演那个变态丈夫的,叫冯远征。
有人与他握手时,还心有余悸,他会不会突然翻脸?
这真成了屏幕下的“变态后遗症”了。
在与冯远征聊天时,我也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专门询问。
“别提了,《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及其它几个片子播出以后,有观众就对我‘下手’了,因为太气恨我演的这个角色,就对我的车子下手,我车停在小区里,开出来后,物管说你的车胎跑气了?去修理厂一查,师傅说谁对你这么狠啊,左胎一刀,右胎一刀,是明显的刀扎痕迹。补都没法子,只能换胎。”
可以想像,刀子插进去的时候,那人肯定解气――谁让你演那么坏呢?
“我也挺奇怪,那是戏,跟我本人有什么关系?但播出之后,我爱人就在她参加的好几个摄制组里受到了这样的关心——问她‘你还好吧?你没事吧?’或者‘来,丹妮,让我们看看你身上有没有伤!’原来大家都以为我生活里就是安嘉和,我们的婚姻也存在家庭暴力,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变态专业户”还是眷恋着舞台话剧,近日复排《哗变》,他扮演了船长魁格,这个角色先前可是老艺术家朱旭演的,在几乎毫无支点的舞台场景中,完全靠台词和表演完成人物塑造,对演员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但依冯远征的实力,一点问题没有。
慈父张学友
人们称他为歌神,我说他不是神,虽然他的歌声令人陶醉。
他是位平常的人,一位深爱着两个女儿的好父亲。
如果他的女儿能在父亲的现场,感受那般穿透心灵、如痴如醉的旋律,一定为父亲而骄傲,而感动。
数百上千上万的观众,他们与学友没有血缘关系,依然落泪――这个男人真的有45岁了吗?这也许是3万多名现场观者共同的疑问。他热辣甚至可以称作性感的劲舞明明是35岁的光景,他幽默甚至可以称作可爱的笑容似乎仍是25岁的模样,只有那些有着很多人共同回忆的经典老歌告诉我们:张学友已经45岁了,当年那个唱着动人情歌的年轻歌手、那个叱咤风云的天王巨星已经与许多光辉岁月一起“修炼”成为歌迷心目中永远的“歌神”。当人们的激情被他一次一次点燃时,他们希望时间永远驻留,让心中的歌神一直唱到七十岁……
歌神一出门,总惦记着他的女儿:“在香港,我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早晨6点就起床,每天送女儿上学,这是我的任务,令我快乐”,而学友的另一句话,更深深感动了我:
“我很珍惜与女儿上学校那段路上的时光,我们在车上聊天,很幸福”。
为人父母者,一定会有同感。
学友在2000年生了第一个女儿,他写了献给女儿的歌———《摇摇》,这首歌是在女儿主动要求下自己创作的,“每次女儿睡不着时听这首歌,就可以安静入睡。” 2005年又增添了新成员———他的第二个女儿,“她暂时还没问我,我就不写了,呵呵。”慈父般的幽默。
4月1日刚过,那是纪念张国荣的日子。学友近日在全国的巡演中,一定会唱出送给故友张国荣的歌,“2003年发生了很多事,我失去了很多朋友,我写下这首歌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思念,这首歌《给朋友》让我怀念张国荣,还有其它朋友们。”
台上,张学友送歌纪念故友。幕后,张国荣的歌迷也赶来为学友捧场。在酒店,在体育场,一直有很多 “荣迷会”的会员抱着鲜花与学友迷们一道在等候,她们是来看望张学友的经纪人陈淑芬的,陈淑芬是香港王牌经纪人,曾做过梅艳芳、罗文的经纪人,也是张国荣生前的经纪人兼最要好的朋友,张国荣生前最后一个电话就是打给她的。几个女孩在鲜花里放进了大大的陈淑芬与张国荣的合影,“我们还准备了礼物给陈太和学友,学友我们也非常欣赏”。
在陈太的特别安排下,我和张学友的奖牌赠给仪式在一年后的日子里举行――
2006年张学友的经典音乐剧《雪狼湖》在全国叫好又叫座,而扬子晚报的全程跟踪报道也格外受关注。去年1月,该剧完成全球巡演后在北京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颁奖宴会,在宴会上剧组给全国媒体3家颁发“最优质传媒奖”,而本报是唯一的华东区媒体。当时因我在京另有紧急采访任务未能现场领奖,这也成了双方共同的遗憾。这次,感谢陈太,还有她的助手蔡静小姐,多方联系及安排,终使双方了却心愿……
见面,聊天,合影,虽然是深夜,但暖意融融。张学友寻常得如邻家兄弟。
夜幕中,面对头顶上繁亮的星星,我身边的南京大唐亚太国际演出交流有限公司老总杨铭先生在我身边自言自语,这个男人为什么没有绯闻?难得!
这年头,难道没有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