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女创世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巫女创世纪- 第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团子总是要长大的,在十几年后,等他长到跟句龙差不多高的时候,远方传来了一个大消息。
——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是好消息。
具体地讲,就是那个远远地逃出镐京之外去的周天子姬胡,他终于“崩”了。
举国欢庆。
“后稷大人,街上喧嚣吵嚷,似在庆贺国丧?”绿团子不明白。
他现在正处于“惨绿少年”的状态,算是长得挺不错的,不过眉眼毕竟还没长开,并不具备中年人的压迫感,往那儿一站,只让人觉得是个知书达礼的好小伙子。若非他从小长在社稷祠里,那是一定会有稀罕他的长辈上门来订下婚事的。
见后殿里面没人搭腔,他将帘子掀得开了些,朝里面张望。
昏暗的火光下,后稷正在慢慢卸去那身繁复的巫觋装束,他回眸望了少年一眼,颇有深意地抹着笑。
“……人家怎样吵闹,你都莫要管,”他一面回答,一面悠然梳理着自己的长发,“夜深了,休歇罢。”
“是,大人。”
少年答应着,转身往巫奴的屋子钻,却又被后稷叫住了。
“别再与奴隶呆在一处,你过来,”他指指殿内一角,“睡在那里吧。”
“喔……”
后稷的笑颜在火光中显得有些森然。
虽说他在国人面前一直是温文和煦的模样,但少年从未觉着后稷是心性平常之人,躺在屋角的蒲子上,少年全身绷得紧紧地,半晌都无法入睡。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稷祠内突然响起杂乱脚步声,似是被人闯入。
别说这个时代,就算是几百年之后,社稷坛之类的地方,还是不会上锁的。歹人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山神庙什么的,也是武侠言情志怪等最爱用的场景。
听见脚步声,少年一蹴而起。
外面巫奴也从宿房冲了出去,尚未喊上两声,就悄无声息了。
少年惊恐地缩在墙角,只见后稷刚坐起身,歹徒便闯进了后殿里,个个蒙着脸,手里拿着的是明晃晃的刀器。
“——这是做什么?”
后稷面露不悦,只轻声质问一句,便被飞扑而来的蒙面人按倒,一刀斩下了头。
少年惊得跳起,没命地朝殿门处冲,想要逃出去,却被捉小鸡一般地拎了起来。
有人在他头顶上压着嗓子问:“是这个吗?”
“看左边膀子就知道了!”
剥了半边上衣检查,蒙面人欢呼起来:“有!有!在这里!”
说着,数人将吓得不敢动弹的少年装进口袋里,扛上肩,趁了夜色匆匆离去。
翌日晨,朝堂上众卿议论纷纷。彼时周公与召公这两位大贵族已经“共和行政”了十四年——之前可以说是天子失道,他们代为管理朝政,但是,天子这一崩,周室应该推选谁为继呢?
今天召公来得晚了些,他并非独自上殿,而是破天荒地带了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同行。
“此为太子静。”他说,“当日国人大乱,围困寒舍,不得已,只得以自身幼子替代,保全太子性命与王室血脉……”
………
来打个广告~~嘻嘻
纵横微评达人大比拼,20个字=RMB130元!
从3月15日开始,在为期7天的时间里,只要你在书评区发布一条不超过20字的书评,就有机会获得我们为你准备的3000点纵横币奖励,更有机会进一步获得价值100元人民币的纵横币大礼包。同一个ID不限制参赛数目,也就是说发得书评越多,你获奖的机率越大。不过如果发的都是重复内容的话,就只记一条哦。
哇,区区20个字就能够换来130元的双重丰厚奖励,还不赶快行动!
详情点击://news。zongheng。/zhuanti/xydz/index。shtml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八十七章 太子静
句龙爬过围墙,从寄住的贵族家逃出来,飞奔至镐京城内的社稷祠。
府上人说天子崩了,士卿恐怕要乱上一阵子,所以不准他随意出门,他心中更急。天下大乱无所谓,周室无继无所谓,但一日不知后稷的后继安排,他就寝食难安,忐忑得很。
甫进稷祠,句龙就嗅到一股浓重的血腥味。
他匆匆往内殿去,路上看到几滩已经干涸的血迹。沿着血迹拖曳的方向去,进了殿内,句龙一眼便望见几具尸首仰躺着、被并排放置在屋中央。
后稷跪在殿内,背对着句龙,正小心地擦拭尸体上的血痕。
“弃,出了什么事?”
句龙大步进去,却被后稷抬手止住。
“九风,见到外面的血了么?”后者道。
“嗯!”
“请你帮忙先弄干净,别让人看出痕迹。”后稷说着,清洗双手,从尸身旁离开了。这样麻烦又会弄脏手的活计,若有第二人在,他是绝不会自己亲力亲为的。
句龙撮了沙土,将血迹全盖上,这才又进殿去。
彼时后稷已经离尸首远远地,在窗边慢吞吞地梳理长发了。
“该不会这些死人也要我来……”句龙说着,抬头看看后稷的脸色,便道,“好吧好吧,但要再过数十年,我真正是小孩的时候,看你要怎么办?谁还能供你使唤?”
埋怨着,他手上没有停歇,将尸体拖到泥地上,作法藏入地底去了。还好这里是他主场,社祠也就在旁边不远处,走路用不了一分钟。
忙完了再看,后稷靠在房柱上颇有些昏昏沉沉的模样,句龙便上前关切:“弃,到底怎么了?”
“伤心了。”后稷似笑非笑地回着,道,“想起你方才说的话,顿时生无可恋死不足惜啊。”
“我不过说笑,弃,祠里怎会有血光之祸的?”句龙追问着,再回忆片刻,又问,“那小娃呢?”
“被心碎的老父亲夺回去了。”后稷捧着心口道。
句龙懒得跟他演心酸,闷闷地坐了一会儿,说:“那要赶紧领几个人回来做事才好,不然你又没人服侍了。”
“不急,九风,随我去一趟王宫。”
很久以前,其实说起来也不久,大约就那么百年前吧,宗官是要上殿的。根据任人唯亲的原则,宗官算是与天子十分亲的类型,完全有资格对社稷指手画脚,呃我是说为国家出谋划策。
不过在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上朝议事逐渐转型为大贵族领头、小贵族们扎堆的会议,像召公或者周公这样的权族,也就开始了派嫡子去封地镇守,自己留在镐京辅佐天子的生活。宗官渐渐离开了这个舞台,安静待在祀庙里——按照周礼上规定的,巫官的工作忙得很,没空每天开会商议国内国际大事。
所以,王宫的人手在突然看见后稷领着自家巫徒到来时,都狠狠地惊上了一跳,以为上天降下什么要紧的旨意,延缓一刻都不行的。
后稷与句龙出现在殿外,只粗略看了一眼排放在外的鞋子,便知道与会者众,里面一定正热闹着呢。
一个高昂的声音传出来:“若说真是太子静,那敢情好!但是召公,你可有办法证实其身份?”
后稷与句龙对视一眼。走得紧了几步,出现在众人面前。
“本官可以证言。”后稷道,“当年暴乱之后,召公便将太子秘密送来社稷祠,由本官抚养教导至今。”
他本是召公虎的大救星,但后者乍然看见他的身影,竟吓得三魂出窍,连连退了几步。
“召公?”原本站在他身边的“太子静”,并未出手扶住这位大功臣,反倒是让开一步,侧目以视。
“——召公,你无恙否?”
现在的口吻,与凌晨时候那小羊羔般的样子完全不搭调,好似换了个人一般。
召公勉强撑住双腿站定。他突然觉得,这殿堂实在是又大又空旷,内中的各人,都渺小得可怕。
这就是太子静的传奇故事。
共和十四年周天子姬胡驾崩,谥号周厉王,太子静继位,周公召公等人继续辅佐年轻的新天子。
※※※
姬静隔着竹帘往外看。
他登上天子之位的时候,年纪还小,而且以前没有按照天子那样去培养,所以少不了被填鸭式教育,朝堂上也得多听多想,跟着几位重臣的意思走,少做判断。所以他的日子过得枯燥无趣,责任倒是扛着一大堆。
他并不太明白自己是谁,但后稷与召公都说他就是太子静,那就是吧,所以这些事务都是他应该承担下来的,不出意外的话,整个周朝的马缰,也要在他手上握几十年。
姬静坐在席上等待臣子进殿。
周王路寝(正殿)宽大得很,梁也十分高,殿中空荡荡地,好像各方向来的风都会刮进来。他坐了没一会儿,就觉着冷,想到外面去晒晒太阳。
叮叮咚咚的玉石声响起,据侍人(又称寺人)传报说,今日求见的是后稷。
“让他进来。”
后稷进殿内,神情恭敬,身后依然跟着句龙,神情依然倨傲。
姬静对昔日的师长必须表现出格外的尊敬,于是先受后稷的君臣之礼,再回以师徒之礼,随后问:“不知先生前来何事?”
“王,立春将至。”后稷低首看着自己的足尖,道,“自明日开始的十二日内,阳气上升,春木萌动,正是农事之时。王应及时斋戒净浴,监督春耕,预备籍田礼了。”说完,他含着微笑,点点头。
所谓“籍田礼”,是那个名叫姬旦的周公订下的《周礼》之一部分(现在辅佐姬静的周公是其后人)。
这里的“籍”,是借的意思,就是借用庶民来耕种公田,籍田就是这样运作的公田。这种公田名义上是天子亲自耕作,收获的粮食用来祭祀先祖,也养活“不素餐兮”的贵族包括巫官等,田地面积广阔,可不是城外某处耕一耕就算了的,那都是上千亩的大片儿地。
这个籍田礼就是要借用民众的力量来帮上层人氏耕田了,所以天子和卿士都要出来做个表率,走在其他阶层的劳动者前面,先动手挖土。“王挖土一下,其后每降一级挖土次数加三倍,即公三下,卿九下,大夫二十七下,到庶民就把千亩的公田耕完。耕田完毕,宰夫陈列酒食,膳宰在旁监察。膳夫引导王先享用牛、羊、猪三种牲口肉做成的‘大牢’,然后公、卿、大夫依次品尝,最后庶民把‘大牢’吃完。”
这礼仪挺有意思的,跟三军打仗一样,现代人看着特热闹也特逗,搞不好还会生出心向往之的戚戚然之感来。
后稷来提醒姬静要准备籍田礼了,这也是《周礼》上规定的程序。籍田礼之后,底层的巫官便要行走在乡野田间,提醒农人开始耕田垦地,不可耽误农时了。
说《周礼》管得宽也好,说当初周公考虑得周到也好……总之把人放进条条框框里,那是为了方便管理,绝对不是为了发挥你的潜能。然则世人总是争先恐后挤入条框之中,并且以此为傲,对跳出条框之外的人嘲讽鄙夷,这也是无奈之举,以华人的传统美德观之,实应谅解并逆来顺受。
“此为王即位以来首次籍田之礼,请务必谨之慎之,事前须询问周公详细。”后稷说着,看这架势便要告退了。
姬静端坐着,口中却道:“朕以为不妥。”
后稷怔了怔,并无回话或是追问。
句龙抬首,本想质问姬静这叫什么口气,但发觉后稷没有吭声,便也按着性子,等这两人分解。
姬静说:“先生,朕预备从此废止籍田之礼,你看如何?”
“……”后稷想了想,道,“周以农立本,分封天下,万民立足为社,立身为稷,籍田礼为——”
姬静打断后稷的陈述,挑衅般询问道:“——先生何不直截表态?”
后稷闭口,沉默片刻之后,道:“臣以为,不可。”
“召公与周公共和执政十四年,都无举行籍田礼,封田不见荒芜,民众照样有食有衣,而公田或废弃,或转赁于士族……”姬静道,“朕以为,是以更为妥善的方法处置公田的时候了。”
“……”后稷不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