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之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起之时-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村里人常说,张风起是个野狍子,现在这只野狍子静静的守在了县委书记家的别墅洋房前,等待猎物的出现。

    虽然县里征地没给安置费,但是李德财手里原来是有那么几千块钱的,那是去年大湖涨水,国家拨发的救灾款剩下的,本来他想买几千斤稻子分给征地后的特困户。

    可上个月乡长母亲“六十六大寿”,这些钱当了份子。所以李德财,这个与其他许多村支部书记比起来,还有那么点良心的小同庄村支书,对这几十户心里多少有愧。

    现在张风起捅了这么大的娄子,如果可能,他希望把这小子的小命保住。

    他早知道这小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哪里想到他会把他一句气话当真。

    县里来了话,县委书记被人打了,打得还“不轻”,小道消息,“脸都被打肿了”。

    各级党委都下了死命令,严密封锁消息,同时进行大搜捕,要把全县八十万人一个一个过筛子,查找“凶手”,据说“凶手很可能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李德财一听就知道是张风起这个“小王八犊子”,除了他,又还能有谁呢?

    村里有个常出外做建筑工的刘二,在建筑工地混久了,也能当个小头头什么的。

    连夜,张风起跟着刘二离开了哭得肝肠寸断的父母,到大城市当了“盲流”。

    嘱咐好了,人家问就说十八了,是刘二的外甥。

    大城市和县里不一样,楼很多,人更多。

    
张风起不会盖房子,所以干的是搬砖头,和泥浆,抬钢筋,扛水泥柱的活,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除非下大雨,否则没有休息日,工资一天十五元,要到房子盖起来才能给钱,每天供两顿饭,中午烧黄豆芽,晚上煮大白菜。

    他们现在是给一个中学盖教学楼,预计年底完工。

    张风起还找到了一个“外块”,替周围学校的学生打架,一次十元到二十元不等。

    今天趁着他中间休息的空隙,又有人找他“谈生意”。

    说对方是个难对付的,所以开的价比较高,一出口就是二十。

    张风起摸摸自己的口袋,分文没有,于是他说,“翻一倍。”

    “太宰人了吧。”一个男孩说。

    “那我走了。”张风起转身。

    “三十,三十,就这么多。”另一个急忙道。

    十六岁的向北高中二年级,爸爸在地税厅工作,妈妈在电信局,都是好单位,所以他们家早早的进入了小康。

    他妈妈想让他中学毕业就去留学,而他爸爸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再去喝洋墨水,在这个城市里几乎所有家庭都把送孩子出国作为目标的时代,这种事情并不稀奇。

    向北有个姑姑在美国,嫁的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某“华人教授”,她极为赞成侄子去美国,在电话里一个劲说美国的教育水平多高多高,出来后多么多么有出息云云。

    夕阳西下,天边仿佛涂了胭脂,殷红一片。

    微风拂过面颊,柠檬黄的银杏叶撒落脚下。

    这是一个绚烂,美好的秋日。

    向北放了学,他家离学校不远,每天步行来去。

    所以走的多是安静的胡同小巷,比大路近。

    当他察觉到危险的同时,被人在背部踢了一脚。

    回头的刹那,见到一双藏在半长额发里的黑眸,然后,脸上重重挨了一下。

    他不认识他。

    吃惊的向北没有来得及防卫,就倒在地上。

    他抱住头,挨了几拳,一脚扫在对方的腿上,翻身压住他,“你是谁?”

    对方在他胸口推了一把,没有推动。

    几乎在同时,向北额角吃痛,用手一摸,满手是血,对方把他踹开,脚踏在他的胸口,扔了手里的石头,“喂,我是王和平雇来教训你的,离他的女朋友远点,知道吧!”

    说完,他转身就走了。

    向北捂着流血的额角,拾起书包,是他?向北想起来了。

    打他的这个人是给他们学校盖楼的一个民工。

    之所以他能认出来,是因为有一次,他们的班主任曾经拿这个小民工做过反面教材。

    她当时指着窗外的建筑工地说,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就会跟那个小孩一样,作苦力,当要饭的。你们看看,他跟你们不也差不多大吗。

    坐在窗边的向北就随意瞟了一眼,他们破烂土气的衣着多少给他留了点印象,在这样繁华的大都市,这种人确实显得比较刺眼。

    当然,并不是因为这一眼,向北记住了他,只是后来他从同学的口里也听到过他,说他是个为学生打架的“付费打手”。

    他们学校是升学率很高的重点高中,也是名校,很少有人“雇他”,但是附近的几所职高技校以及普通中学都有人“雇过他”。

    据传当地一些“不良少年集团”好像还三番五次的招揽过他。

    这些话对于向北而言是比较新鲜的,所以不能不让他有印象。

    伤口缝了两针,两周后才好。向北的父母很生气,想去学校质询,被向北拦住了。

    又过了几周,午饭的时候,有同学来叫他,说有人找他,就在附近的某个小树林里。

    向北虽然纳闷,还是去了。

    一看见王和平,知道坏了。

    五个男生堵住了退路。

    王和平道,“向北,我不是叫你离媛媛远点吗,你是没受够教训怎么着!”

    向北道,“不是跟你说我和她只是同班同学吗?”

    王和平恨恨的道,“她说她喜欢的是你!”

    向北道,“她要喜欢我,我有什么办法,你去找她,找我有什么用。”

    “哼!”王和平道,“反正都是你不好,打!”

    “等等!”向北往后退退,“你老大不小的,讲讲道理嘛!”

    “谁跟你讲道理!”几个人围住了他。

    正在这时候,有人从树林外进来,见到他们似乎愣了一下,王和平他们也吃了一惊。

    原来是张风起。

    工棚里经常有人打牌,他中午基本上是到这边睡觉。

    看了看他们,张风起径自从他们身边走过,显然不打算插手。

    几个人见是他,也就无所顾忌的动起手来。

    向北回头喊道,“喂,你怎么见死不救啊!”

    张风起理也不理,眼看就要出树林。

    向北叫道,“好好好,他们上次给你多少钱,我加倍给你!你听见了吗?”

    张风起住了脚,打量一下向北,看来他没说假话。

    王和平见张风起加进来了,叫道,“张风起,你怎么当叛徒啊?”

    张风起有点奇怪,叛徒?他又不是*员,怎么当叛徒?

    所以他没回答,还在那打。

    不管怎样,五个人打两个人是绰绰有余的,向北和张风起身上都被踢了好几脚。

    瞅了个空,向北拉着张风起往外跑,一直跑到大路上,回头看不见“追兵”,两人坐到银杏树下喘气。

    “钱呢?”张风起问。

    向北道,“你是什么人啊,还没缓过气,就要钱。”

    他到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二十块钱,“他们上次给你多少?”

    “三十。”张风起回答。

    向北笑道,“你还挺贵的。不过我今天身上钱不够,明天给你。”

    张风起那双被头发遮住的眼睛严肃的看着他。

    向北感觉正在被审问,张风起笔直的眼神让他觉得自己是欺骗纯洁小孩子的大坏蛋。

    “不骗你,我明天一定给你,六十块钱一分也不会少的。”向北保证道。

    张风起还是盯着他看。

    向北没辙了,他把手一举,“不信,你来搜,我只有这二十块。”

    张风起真的在他身上搜起来。

    向北低头看他在自己衣服上摸口袋的手,这双手有无数细小的伤口和疤痕,粗糙不堪,但意外的,手指却很细。

    不知怎地,向北忽然感到口干舌燥,心里有莫名的冲动。

    血液发烫,好像充满了某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似乎就要做出什么事情来。

    他一把抓住他在自己身上放肆的手,“喂,”一开口,声音有些哑,“真的没有,我没说假话。”

    两人四目相对,最后,张风起站了起来,要走。

    向北拉他道,“明天我保证给你,那边有个饺子店,很好吃,我请你,好不好?”

    张风起吃过饭了,一碗掺着砂子儿石子儿的米饭和一筷头缺盐少油的黄豆芽,每天都是如此,半饥半饱。

    因为工资要到完工才能发,所以张风起只有拿到替人打架的“外块”,才能买在尘土飞扬的路边卖的那种管量不管质的便宜盒饭填饱肚子。

    最近工头对他看得紧,找不出空当来,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好几天都没吃饱过。

    有饭吃,他绝不会反对。

    这家连锁饺子店把当天供应的各种饺子写成一个个小牌子,挂在收银台旁的白板上。采用的是先付钱后吃饭的快餐经营模式,也供应卤菜和各种各样的汤。

    午饭高峰期已经过了,排队买票的人不多。

    向北问,“你想吃哪种的?”

    张风起没来过这种不错的店,所以不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

    向北指着白板说,“今天供应的种类比平时多啊,你喜欢哪个?”

    张风起看了好一会,说,“不知道。”

    向北笑道,“哪有人不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的,还是你喜欢的不止一种,那我们多点几种好了。”

    张风起怒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收银小姐被他吓了一跳。

    店里的人都向他们看,本来两人进门,就很惹人注意,虽然两个少年差不多大,但向北是附近一中的学生,而张风起却是个“盲流”,在一起颇为蹊跷。

    张风起好像真生气了,往门口走。

    向北连忙去拉他,低声道,“是我不好,你别走。”

    又回头对收银小姐说,“一斤荠菜鸡肉饺,两碗牛肉粉丝汤。”

    拿了开好的票,两个孩子坐到窗边,等服务员端饺子。

    向北帮他倒醋,“要不要辣酱?”他问张风起。

    张风起说,“不要。”

    向北道,“我也不要,这里的辣酱特别辣。”

    汤先送上来了,饺子要现煮,所以得等一会儿。

    里面的牛肉不多,粉丝占了大半,向北先用筷子把自己碗里的牛肉捡到张风起的碗里,“我不喜欢吃牛肉。”他说。

    张风起看了他一眼,拿起筷子低头吃起来。

    两人约好第二天中午在那棵银杏树下见面,向北付钱给张风起。

    晚上一回到家,向北就翻箱倒柜。

    “你找什么呢?”他妈过来问。

    向北直起身来,“我的小学课本呢?”

    他妈笑道,“找那个干什么?咱们家搬过多少次了?早就扔了。”

    这些年,向北家由于父母单位比较好,一直有福利分房,从两室一厅到三室两厅,在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前的末班车,他家分了现在这套四室两厅两浴的大套。

    “扔了?”向北道,“你怎么给扔了?”

    “你今天怎么了?”他妈奇怪道,“你平时不是老说旧东西没用就该扔,不然家里会变成垃圾场吗?”

    向北躺到沙发里,“算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