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一听,以为遇到了“同行”,连忙向他请教:“你以前也种过果树吗?后来呢?”
克雷洛夫笑着说:“我啊!我收获的第一个果实,是《用咖啡渣占卜的女人》。不过,当时没有一个剧院愿意演出这个剧本。”
Z
不必担心未来的结果,只要仔细检查眼前的步伐有没有错误失算,走一步便修正一步,那么当我们站在终点时,自然能站立得踏实又稳健。
别害怕开始时的跌倒与挫折,就像克雷洛夫自我调侃的例子,当我们跨出第一步的时候,通常都会遇到让自己难堪的窘境。
只要不放弃、能坚持,我们就一定能品尝到努力付出所结成的甜美果实。
人生没有太多时间让我们犹豫,凡事先行动了再说。唯有从行动的步伐中,我们才能不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并累积成果,如此,我们才能正确无误地抵达梦想的终点。
第6节 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
我们可以不坚持己见,也可以只做自己,只是这一切必须以“尊重”为前提,更要以不侵犯他人为准则。
毕竟,当别人固执己见,要求我们配合与尊重时,我们不是也会提出相同的要求吗?
Z
据说,在美国印第安保护区有个原始部落,在集会时有一个规定,就是得赤身裸体地一起活动。这个特别的风俗,让他们饱受外人的白眼与嘲笑,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不愿意改变这个传统。
有一年,这个原始部落不幸发生瘟疫,全部的族人几乎都被感染。
于是,他们决定到邻近的城镇里,邀请一位当地有名的医生前来帮助他们治病。然而,这位医生一想到他们的传统,便感到相当为难,但是,看着跪在地上的求助者,医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地被激起,最终他还是勉为其难答应了。
为了迎接医生的到来,原始部落的族人们紧急开会决议,为了尊重这位名医,他们决定破例穿上衣服。
所以,这天所有人都特别穿上了衣服,有的人甚至打上了领带,聚集在教堂里,等待医生的到来。
悠扬的钟声响起,医生缓缓地走了进来,然而眼前的情景,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愣住了,这也包括医生本人。
因为,老医生背着沉重的医疗器材走进来时,身上居然一丝不挂!
Z
多么温暖的一则小故事,生命里还有什么比为了帮助对方而迁就对方立场更让人感动的呢?
我们都在追求幸福与快乐的生活,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呢?
只要用心,我们就能享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着绝对的互动关系,那就像弹力球一样,你用多大的力道打到墙面,球体便会以相同的力道,从墙面上弹射回来。
故事里的原住民与老医师,心中都默默地牢记着尊重,也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而我们也可以相信,从此,老医师与这个部族将会相互影响,而且不管什么样的变化,都会是最好的转变。
第7节 竭尽所能突破眼前的困境
在自然界里,人是最善于运用脑力解决问题的生物。
不断地进行脑力激荡的结果,是人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横阻于眼前的关卡,终于来到科技时代。
人对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不放弃,自然能找出解决的方法;只要心存希望,期待许久的机会一定会出现。
先来看看下面这则急中生智的故事吧!
Z
史蒂芬·诺瑟在内华达州的一家绝缘材料厂工作,这天,气候干燥的内华达地区突然变天,雨下得很大。到了傍晚,天色虽然已经黑了,但是工厂内仍然灯火通明。
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将新到的货品尽快搬入仓库中,因为一旦货品被雨水浸泡,就要变成废物了。
史蒂芬是仓库的管理员,不仅要搬运货品,还要清点货物的数量。每项工作都要相当仔细,不能有任何差错。
然而,就在货物过完磅、准备记数时,钢笔居然没有墨水了,不管他多么用力地甩笔、涂划,始终只有一道道刮痕而已。
这个状况把史蒂芬吓出一身冷汗,他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疏忽。连枝备用笔都没有准备的他,在倾盆大雨中紧张地呆住了。
这时,站在不远处指挥搬运的老板,催促着问:“你记下来了没有?”
史蒂芬听见老板的叫喊,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办法,只见他将笔用力地戳进了手指中,一滴红色的血液渗了出来,接着他回答老板说:“记下来了!”
第二天早上,史蒂芬将红色的进货单上的数字键入电脑,并打印了一份,连同进货单一起转交给老板。
不久,史蒂芬从一个仓管部的小职员晋升为主管。每当他想起这一段,总是拿出那张红色的单子,向儿女们说:“你们看,我还留着它,这样我就不会忘记过去的艰苦,认认真真地工作、生活。”
Z
如果你也遇到相同的情况,你会怎么解决呢?
也许有人会想到更好的方法,不过,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像史蒂芬那样,毫不迟疑地想到“血墨”吧!
求助无门时,你习惯抱怨还是哭泣?而当抱怨结束、泪水宣泄完后,事情又有多少转变呢?
终究无济于事吧!别再埋怨那些折磨你的人、事、物了,抹干泪水,竭尽所能去面对眼前的境况吧!
只要你愿意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即使在非常的情况下,你也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不过,当我们忆起这些让自己身心备受折磨的过往经历时,也别忘了重要的人生体悟“不忘记过去,并学会珍惜,人生自然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
第8节 贪婪是难以闪躲的明枪
多少人因为贪婪而堕落,甚至有人为了满足贪欲,铤而走险,最终做出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事。
当心中满是好逸恶劳的念头时,人们的脚步也会开始走偏,直到错误造成,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Z
有一则印度寓言故事,颇值得我们深思。
一只死去的大象静静躺在幽僻的恒河边,正巧被一只出来寻觅食物的狼看见了。狼高兴地想:“哇,我今天运气真好!”
它快步来到大象身边,并用力朝着象鼻咬了一口,但是象鼻硬得就像根木头,狼生气地破口大骂:“这是什么鬼玩意儿,居然咬不动!”
于是,它回头去咬象耳,没想到还是咬不动,转到象的腹部仍然咬不动,它东咬一口,西咬一口,大象的全身几乎都咬遍了,仍然没有一个可以被咬下一口的部位。
它哀怨地说:“我的天,我快饿死了,怎么没有一个地方咬得动呢?”
最后,它找到了大象的屁股,再次用力一咬,这回居然咬动了,而且咀嚼起来就像刚刚活捉的小羊的肉,既松软又可口。
这会儿狼开心地自言自语说:“这才像样,看来大象身上最柔软可口的地方,只有这里了!”
只见贪吃的豺狼,从大象的屁股开始,不断地往里头钻食。
它从屁股吃到了象肚,当它吃完象的内脏,喝了几口象血之后,便舒服地躺在象肚里睡觉。
它醒来时,想了想:“窝在这个象肚里有得吃,又有得住,何必再去别的地方找食物呢?”
就这样,狼在象肚里舒舒服服地住了下来。
只是它没料到,在烈日的照射下,大象的尸体开始紧缩,特别是送入空气的肛门处,已经越缩越小。
终于有一天,狼醒来时,象肚里居然一片漆黑。其实在这之前,象肚里的肉质早就变硬,象血也早已枯竭了,但是已经安逸于象肚里的狼,一点也不介意,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时,它才警觉到大事不妙了。
狼发现出口不见了,感到万分惊恐,不住地在象肚里东突西窜,又撞又踢,只是不管它怎么撞,就是撞不出一个逃生的出口。
直到有一天,天空下了一场大雨,象尸因为浸泡在雨水中,全身开始发胀,不久肛门口也松开了,透进了一点微光。
狼看见这点微光,开心地来到肛门口:“得救了!”
只见它用力地冲向出口,终于拼了命地钻了出来。只不过,因为用力过猛,它身上的毛,居然全被象皮给磨光了。
它逃出象肚,立即奔到河边喝水解渴,这才从河的倒影中,发现自己居然全身光秃秃的。狼叹了口气:“唉,都怪我太贪心了,现在弄成这副德行,怎能见人呢?”
Z
许多人就像故事里的狼,一旦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之中,不仅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断,丧失应变能力,也会让自己不自觉地朝着陷阱走去。
贪婪往往与怠惰懒散伴随,贪心也经常与享乐同行。
不要让错误的价值观扭曲了我们的生活方向。
我们可以享受生活,但是绝对不可以沉溺于对物质的无休止追求。唯有知足,我们才能开心地享受人生。
第9节 不要为了小事斤斤计较
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曾说:“我从来没遇见过不喜欢的人。”
那你呢?也和罗吉士一样,每天都开心地与人交往吗?还是一早起来,看见任何人、事、物都感到不快?
Z
1898年冬天,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
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论理。
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
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五个瘦得像猴子的孩子。
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
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论理,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
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
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
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
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
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
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
Z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表现在言行上便是为了小事斤斤计较,然而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的心是否真的充实了?
人与物之间是无从比较的,真正的无价必定表现于无形,就像大师的雕刻作品,它的价值不在价格与实体上,而是创作者对作品付出的情感与附在作品身上的生命感悟。
故事中的罗吉士,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更让他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