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扒子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出扒子街- 第8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卫红很严肃地瞅着付小昂:“你那个很宏伟的发展计划,准备什么时候实施?”
  付小昂低下头,有点不好意思。“……现在还没有条件。”
  “你当时开垦荒河滩的时候有什么条件,不就是凭着你一个脑袋、两只手吗!”
  “这工程可比那大得多。”
  “你说说。”尤卫红亲切地鼓励他。
  他腼腆地笑道:“这现在还干不了的事,就到处瞎叨叨,好吗!”
  尤卫红在他头上轻拍了一下,“你怎么能断定现在干不了?”
  “我力量不够,人手不够,资金不够。”
  “政府帮助你呢?”
  付小昂冲地站起身:“尤县长,如果政府帮助,那还说什么!”
  尤卫红指指椅子:“坐下,把你的想法说一下,可行不可行,有没有科学依据,能不能促进博川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我想是可以的。”付小昂认真地说,“我这个想法从我开垦荒河滩那时起就有了,只不过没有现在这么明确、具体。我家园子西北角三四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坑,这是多年被洪水冲刷出来的,地势低洼,浮土都被冲走,留下的都是石块卵石。发洪水的时候,积水很多,一星期不下雨就干涸见底。但面积很大,我作过测量,蓄满水可达万余亩的水面,水深可达三至五米。建设成功,将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它的西面,是一溜起伏的冈子,形成天然的围堤。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冈子上要全部种上各种果树和经济林。它的南面是卫村,必须修筑一条能行驶汽车的十里长堤,建造一些亭台、曲栏、水阁,让卫村、博川以及外地来的人休闲、游玩。它的东西三四里,开凿一条水渠直通庆河,涨水时泄洪,把水排进庆河。枯水时放进庆河水,保证不旱不涝。一万亩水面,年产一百万斤鲜鱼是非常保守的估算,我们姑且就作这样的保守计算。西北面依冈傍水建一溜猪舍,养猪一万头,年产猪肉一百万斤。东北面建立一个鸭场,放养湖鸭十万只,每只鸭一年至少有九个月的产蛋期,年产鲜蛋二百七十万斤。我们建一座肉类加工厂,加工生产鱼、肉罐头和香肠、火腿,加工生产皮蛋、咸蛋。建一座淡水鱼类研究中心,不断改良鱼种,养优质鱼、特色鱼,养别人没有惟我独有的高营养型的鱼。在上海、南京、郑州、北京等地建立销售中心,专门销售我们的各类产品,创出名牌系列,争取打进国际市场。”
  尤卫红用心地听着,一边在心里估算每年的大约经济收入,年创利税多少。席晓星甚为惊异,想起她那天去找他的时候,她曾不屑于他的养殖经营,认为要发展成富有的大款,不知要苦斗到何年何月。他曾领她跳上后院的鸡窝叫她看过那个大坑,她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他说的什么也在她耳边被风吹走。没想到他还真有具体计划,竟引起了尤卫红的注意,看来他们讨论这个计划也不止一次两次了。一旦这个计划实现,付小昂就不是蹬着三轮车满大街卖他的鱼的养鱼专业户,而是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年产值在一千万元以上的大型联合企业的大老板、总裁了。她禁不住睁大眼睛,迷离地望着他,心里说,小昂,我当初不离开你,不走出那一步,情况会是怎样的呢?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奋斗吧。愿你我都成功。
第十二章亮底(11)
  尤卫红说:“小昂,有气魄,我赞成。你回去写一个详细报告。人手不够,我动员卫乡长协助你,他一个乡的人足够你使用了。资金我跟农行周行长商量,争取给你无息贷款。”
  付小昂兴奋得两眼光芒四射,说:“尤县长,这笔资金可不少。”
  “你估计需要多少钱?”
  “少说也得一二百万元。”
  “我看不成问题,可以解决。”
  席晓星想,平时尤卫红老是叫苦叫穷,说县里财政如何如何紧张,仿佛他们在勒紧腰带过日子。付小昂张口二百万元,他竟没有打一下磕,满口答应“不成问题”。看来博川还是有钱,她更加充满了信心。
  付小昂准备走了。
  尤卫红像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卫乡长的堂妹嫁人了吗?”
  “好像还没有。”
  “那不正好吗!当年她条件好,你不愿沾她的光,要自创自立。如今你有基业,发展不错。那女子对你有意,又没嫁人,是不是还在等着你呢?你可以考虑,要是感情合得来……”
  付小昂笑着打断他的话:“尤县长,你已经叫施萍去了我家,现在又叫我考虑卫乡长的堂妹,你到底叫我跟哪个?”
  尤卫红拍拍脑袋:“对对对。”接着又问,“你跟施萍定下了?”
  “还没有。”
  “你看你!这个也不定下,那个也不定下,我不放心,怕你……”
  “尤县长,这你就放心吧,我不会伤害别人。”
  席晓星听尤卫红提到付小昂定对象的事,心里不免紧张、发酸。但听付小昂说还没定下来又觉得宽慰高兴。一时她的理智又在告诉她付小昂该找对象,一时她的感情又在促使她嫉妒、生气:小昂是我的,你不能……但这话即使在她心里想着也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四年前,付小昂是你的。如今还能算你的?你还有资格把住他不放……
  尤卫红送付小昂到门外还不打住,一直送他到楼梯口,那架势好像不是办公室还有人等着,他说不定会送他出县政府的大门。
  尤卫红回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大约有两三分钟没有说话,似乎仍然沉浸在付小昂带给他的兴奋中,似乎仍然还在想着他的那个宏大的鼓舞人心的计划。
  然后他打电话叫刘康来。不一会儿,刘康抱着那只古色古香的紫檀木匣子来了。席晓星一见,心就怦怦地急跳起来,情绪不由得紧张,心境从希望的顶端降到零点,仿佛一座石山顷刻化成冰山,就将倒塌。
  尤卫红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那只黄铜钥匙递给席晓星:“席总,你打开看看。”
  席晓星犹疑地望着,不知如何行动。
  “你打开,让刘秘书也看看。”尤卫红说。
  席晓星机械地打开匣子,一切依旧,字幅无损无伤。
  尤卫红郑重地双手捧起匣子送到席晓星面前:“席总,谢谢你让我们大开眼界,欣赏了这么贵重的真迹。现在秋毫无损,完璧归赵。”
  席晓星瞪大双眼,高挑双眉,没有接匣子,小声说:“女儿送父亲东西,父亲不敢要?”
  尤卫红说:“这要看是什么样的女儿,什么样的父亲。”
  “如果这是尤总、尤立明,你儿子送你的呢?”必要时,她准备公开她和尤立明的关系,以未来的儿媳妇身份对他了。
  尤卫红简捷干脆地问答:“我不要。”
  “为什么?”
  “很简单,我现在在职,是博川县县长。我退休了,成了老百姓,他送我一座金山,我也收下。”
  “尤县长,你真是界限分明,是非分明。”席晓星知趣地没有在公开场合叫他“干爸’,但语气里又不无嘲讽的意味,“退休了,恐怕也就没人送了。为什么不抓住这大好时候,该得的得一点,该享乐的享乐一点?人生的大好年华能有多久。这一点你应该比我体会深刻!”
  “我觉得我一切都很充足。我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席晓星的两道眼光像锥子似的尖锐:“你是害怕我有所求?”
  “不全是。”尤卫红坦率地回答,“我觉得,我目前还不具备收藏这样珍贵字联的条件。”
  席晓星紧接着问:“你以为不收我送的东西,我就不求你了?”
  尤卫红感到这女子极有心计,思路敏捷,谈锋尖锐,有胆有识。他说:“我不愿要你破费。金钱是有用的,应该用在需要用它的地方。”席晓星又要张口说话,他用手势制止了她,“我知道你要求我的事,让我出面,帮助你完成全部广告征订,帮助你收回全部广告费用。是这样的吗?”
  “尤县长机智过人,什么事都逃不过你的眼睛。”席晓星衷心地赞颂。
  “你帮助博川包装,动了不少脑筋,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作为县长该感激你,需要帮助你的时候也一定会帮助你。”
  席晓星有些感动,觉得尤卫红虽然原则性很强,却也通情达理,说出的话很是中听。
  “但整个广告的布局安排,广告价格我想跟你具体商量,作一些调整。”
  席晓星敏感到他已触及了问题的核心,而且作了充分的准备。
  尤卫红说:“席总,我们不要忽略一个事实:博川不是富裕县。”
  席晓星觉得逮住了把柄,急忙说:“尤县长刚才帮助养鱼专业户,一张口就是两百万元,还是有钱嘛。”
第十二章亮底(12)
  “这就等于一个家庭,先要安排足够的生产、生活资金,然后才能考虑盖房、装修。首先把钱花到装修房屋上,不发展生产,这个家能富裕起来?席总,你可不能把生产资金和消费开支混同起来。刚才那个养鱼专业户,我贷给他两百万元,他在三五年内有可能给博川增加产值两千万元、四千万元。你的广告包装拿走一百万元,博川的整个财政就少了一百万元,永远不能再增加,而且每年还要花钱维修。他那是生产,是发展。你这是消费、消耗。等于我给一只母鸡让他抱回去孵小鸡,将来会孵出很多小鸡。而给你一只母鸡,你拿回去吃了,再也没有鸡回来。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尤卫红说了这一番道理,最后总结似的说:“所以在消费这方面,我向来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不打肿脸充胖子。”
  “这是包装市容,美化公共场所,改变博川面貌,营造商业投资环境,也是一种发展,跟个人消费绝对不一样。”席晓星企图说服尤卫红。
  尤卫红并不反对她的说法。“正是基于你说的这些原因,我们才同意你的方案。最近我和建委、工商局、物价局的几个同志,晚上在解放路、中山路来回走了几趟,连续三个晚上讨论这个问题。具体细节,刘秘书跟你详谈。我告诉你我们的整体决定:一、解放路街道较窄,决定拆除护栏,取消护栏广告。”席晓星像被蛇咬了似的惊叫一声。尤卫红紧接着说:“已做好的护栏广告全部转移到中山路,不让你承受一丝一毫的损失。二、立柱广告之间的距离拉开至十米。解放路八百米长,有八十个立柱广告牌足够,多余的也转移到中山路。跨街大灯箱只留南、北街口的各一个,其余的几个也转移到中山路。三、今后征订广告绝不搞行政命令,不由县政府分配,完全采取自觉自愿,谁要做广告,直接找你席总,跟你们签订合同,县政府概不介入。四、价格问题,原来已做的广告,就按你原定的价格不变,该收费的继续收费。以后再做广告,必须按质论价,物价局有具体测算。五、请你立刻安排广告迁移安装工作,我们希望能在十一月底全部完成。我派市政工程队协助你,妥善安排一下,把解放路多余的广告移到中山路,稍微拉开一些距离,护栏广告与立柱广告交错搭配,这样完全可以把中山路包装起来,亮堂起来。没有原来的稠密,效果还好多了。按解放路原来的搞法,太稠密。席总不信,你自己去体验一下,谁能一步一回头地来看广告,那多累眼睛,也容易出交通事故。走到这灯河中,好像进了个大烤箱,谁受得了!这样移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