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仙人掌不会还手,所以你才可以全心全意,否则,在你还在瞄准之时,可以早已横尸荒野了!”
这一番话,对少年是当头棒喝。从此,他不但重新苦练枪法,而且深入去了解仇人们的生活世界,最后,终于一偿复仇之愿。
商业战场的现实与冷酷绝对不在实际战场之下,每一个行销者都希望赚钱,甚至赚大钱,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
一 钱不会自己跑到你的口袋里来。
二 在赚钱的过程中,会随时出现形形色色的竞争者(或者根本是敌人),这些竞争者会或明或暗,甚至不择手段地把你排除在钱道之外。
三 钱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中性之物,但有本事的人让钱追,没本事的人追着钱跑。
钱道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旅程,愈能消除障碍的人,他的道路就愈宽广。 。。
反思学(二)
2??????? 需求是创造出来的
现代社会里,供与求有相当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地调整,无形中,就会形成很多潜在的需求只待人们去发掘而已。
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台湾的邮寄费用不断地提高,服务品质却反向地快速下降。限时专送变成了平邮,挂号信得自己到邮局领,邮差过门不候;更离谱的是,“洪乔”愈来愈多——因为少数邮差把邮件“吃掉”了。这方说早就寄了,那方却老收不到!这种情势显示,邮政独占的时代已经面临挑战,潜在的市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有人看出了市场的微妙变化,推出民营邮局;标榜低价格、高品质的服务,迅速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业者无不大发利市。潜在的市场果然创造(发掘)出来了。
商场如战场,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先声者”或许可能“先阵亡”,但更可能“先夺人”,历史经验可以证明这点。
需求有时候是创造出来的,我自己就有过亲身的体会。
例:在我初入行销业时,常常想要发掘一些无人竞争的case。由于当年景气恰好由红转黑,无论报纸、街头上,都有无数二手房招租的广告。当时我就想过,如果能说服屋主将出租改为出售,不但可省掉不少开发的力气,更能提高不少业绩;于是我逐一拜访拥有整层办公室的出租屋主,说服并帮他们处理出售事宜。
大部分想将房子出租的人,并非不愿意卖,而是陷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中。于是我便展开一连串攻势,先详细了解房子贷款成数、利息负担、租金收入以及业主的家庭经济情况;如果对方是生意人,还特别注意其事业经营状况……
其中,最后一项的了解浓度尤其重要,如果屋主本身的事业经营不顺,资金周转压力就大,售屋的可能性将大增。
我就碰过这样的例子:
屋主事业面临危机,本来还寄望出租的房子能多少收点租金,好补贴银行贷款。没想到,租客也经营不善,积欠了不少房租;好不容易才将他“请走”。这时候,若重新招租,眼看已缓不济急,不但贷款利息增加,家庭、事业的资金周转也日益拮据,一下子,陷入愁城……
利用这个机会,我为他详析利害:
现在最需要的大笔现金周转,此时若向针毡贷款,不但租金收入不及应付针毡复,还得再从有限的营收里拨款支援,徙增经营困难,目前最快获取大笔现金的方式就是将房子出售……
如果能立刻将房子卖掉,许多资金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国尤其近年来景气不振,房地产利空连连,价格持续下跌,利率将上扬,七月鬼月将届,到时候更不易脱手……
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屋主终于同意将出租改为出售。
当年,像这样的独门生意,每个月至少有一两件,而这种机会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需求就像,会随着现实环境的改变而上下调整,当你赚到一百万的时候,心里已经在想着如何赚一千万了。反过来说,当你亏掉几千万,面临倾家荡产的时候,心里会期望,手上如能留下一百万,只要一百万!那该有多好!
从这个观点来看,需求是发掘、提升,甚至“创造”出来的;而创造需求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切勿让人有遥不可及的梦想;否则唇舌费尽,还是前功尽弃。
例:我有个销售汽车的业务员朋友,他的业绩永远领先同仁;原因也是他很会创造需求。
他销售的主力是25万元左右的中价位进中车,他把冷客户锁定在使用价位在20万左右的车主。
他详细地对准车主解说两款车的必能与安全度的差异、气派程度、维修保养的方便性等,最重要的,他还用了一招:
“旧车换新画,不会增加您的负担;我可以尽量以高价处理您的旧车,差额部分,本公司有最优惠的银行低利贷款,每月负担总额一定比在的月缴款低,而平均分担的贷款期限,也不过比您的现车多了六期而已,这个方法可以让您在不增加开销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地拥有更高等级的豪华新轿车,更衬托出您事业上的成就……”
这种先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先帮对方解决难题,而引导出对方需求的努力,经常会有正面的回应,而他的业绩就是这样来的。
从这一个例子来看,行销不过是一种“满足双方需求”的过程,邮递过是在双方的需求中找一个平衡点,而开发不过是“创造”对方的需求而已。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反思学(三)
3??????? 谈判未可轻年少
在我的演讲经验中,常被问到一人问题:
“如何与年长的商场老将谈买卖?”
这几乎是所有从事行销的年轻朋友们最常碰到的一大困扰!
初入行的行销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一见到客户,自己就先矮一截,才一开口,就被对方一阵抢白:
“少来了!我生意做那么久,年纪比你大那么多,你耍什么把戏,我会看不出来吗?”
说话太谦和,姿态太低,又怕被别人当做“菜鸟”!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回答很简单:
“年轻是我们的本钱,大多数人都不大能接受一个所轻的商战老手,所以,最好能以谦虚、诚恳的态度面对他,说不定对方反而能接受你,给你机会。只要你能虚心地聆听长者的教诲,生意就是你的了。”
俗话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中国人的特性,喜欢“听话”的人,就怕你不但听不进“长者”的“教诲”,还反过头教训长者:
“时代变了,你这套早就落伍了!”
那铁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东西还是打包打包回去放着吧!
以我自己而言,每次面对准客户时,总是尽量把持两个原则:
一 向对方表明:我是来讨教,而不是来指教的。
二 让对方感觉我是个朋友,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
只要能解除对方的以防,事情就很容易处理了!
例:1990年,我刚退伍不久,就进了房屋中介这一行。刚开始的第一个月,除了勤于拜访客户之外,对房地产的基本常识简直一窍不通,更别提专业知识了;但也就是因为诚恳,我完成了生平的每一笔房地产买卖,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回,我去拜访一位女性业主,试图说服她把一栋房子委托我作中介。
一走进业主的“店里”,就把我吓了一跳,这是家舶来品服饰店,装潢富丽常皇,气派非凡;好不容易见到业主,表明了身份和目的之后,她开口就问我:
“好!你给我估估看,这房子值多少钱?”
这下可把我考倒了,除了会将平方米乘以,换算成面积外,其余一概不懂。看我一副面有难色的模样,业主就笑着问我说:
“你是不是新进的菜鸟?”
没想到一下子就被人家看穿,当时真是好窘,只有红着脸,退了出来。
一回到公司,情绪稍微稳定了以后,心里就后悔了,还没有出手,怎么就输给了自己,想想实在很不甘心。
第二天,我硬着头皮再去拜访她。这回绝口不提房子,反而很虚心地请教她怎么经营,生意如何做得这么大、这么好?
这一请教,引出她的兴头来了。她这么一开头,居然从小的时候说起:
她从小命就不好,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帮忙磨黄豆,6点开始卖豆浆……
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了,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不久,父亲还打算将她卖到*户,她被迫离家出走。一个小女孩,身上只有20元,孤零零地来到台北,开始一个人独立奋斗……
她边说边掉眼泪,我只能在旁边耐心地听。这一坐就坐了8个钟头,在店里吃过了午餐;直到店里打烊后,她坚持请我到她家坐。一进门,又把我吓了一跳,这哪里只是“家”,简直像个“皇宫”,占地近千平方米,有花园,有游泳池……闲聊一阵之后,她对我说:
“年轻人!你很诚恳,在未来的事业上要多努力,这里有14栋房子,统统让你卖,我要移民了!”
整个行销过程都“很菜”;而买卖之所以成功,只有一点——抱着谦和之心,虚心求教。
反思学(四)
4??????? 行销近视病
行销是一种综合性的待业,卖的不只是好产品,还有售后服务与真诚,三者缺一不可。只要能够达成这三样条件,保证业绩长红。
可偏偏就有人不信邪,喜欢走捷径,为了做业绩而不择手段;结果 兴旺 买卖不成,仁义也不在了。这种短视、近利的现象,我把它称为“行销近视病”。
行销近视病有各种不同的糊弄 但最恶劣、最要不得的,就是“骗”。
例:我有位朋友李先生,是个小有知名度的股票分析师。他告诉我一个他亲身经历的行销骗术。
1989年,股市正处于大多头市场。李先生投入股市10年,自觉在股票操作上略有心得,于是成产了一家证券投顾公司。一方面出版股票操作书籍,一方面开班授课,并招收会员。
有一天,有一家电视台打电话过来,指明要找李先生。
“李先生,您好,我是某某地区的电视台,我们公司辟有专为股票族服务的节目,内容以操作技巧为主。我们知道李先生是股票专家,我们很希望能和李先生合作。”
李先生听了很高兴,电视台请他上电视谈股票操作,不但可以打知名度,也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决定先弄清楚再说:
“你是说,贵公司要请我上电视讲习、谈股票操作,是吗?”
“没错,我们很希望有机会和李先生合作,如果李先生有兴趣的话,请指定一个时间,我们专程过来,和李先生详细谈一谈。”
“是这样子吗?那好,这个礼拜我比较心,下礼拜三下午两点钟,这时间你方便吗?”
“好,那我们下礼拜三下午两点见。”
放下电话后,李先生觉得挺高兴的。倒不是因为可以上电视出风头,而是一种被肯定的感觉。心里还盘算着,要怎么讲才会精彩,录影时要准备什么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