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清泉只能将她爹已经打包好的事物和衣物逐一解开,放在地上。
“这种穷酸相也来参加考试,简直丢我们读书人的脸!”
“还说自己是京城的,纵观京城的考生,无不家世显赫,衣着讲究,居然还能有小门小户的,真是开了眼界!”
“你们别把话说这么死啊,根据我事先的情报,好像没有这人的资料,说不定是一匹黑马呢!哎呀!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来考试了,哪怕中文榜个最末,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许交头接耳!依次排队进场,再有话多者,视为考前舞弊处理,取消本次考试资格。”两位正在翻检的考官看到戚清泉成了众人的焦点,马上出来维持秩序。
第十一章 科考(二)
我常常在找,起点写题外话的地方在哪里,结果找了这么久,愣是没找到,只好加在文中了,我看书,有时候也喜欢看看题外话,这样,往往可以看看作者的思路或者感觉到作者跟我们一样是一个平常的人,特别是我开始认为的大神级的人物,匪我思存、十八子墨、辛夷坞,基本上我是从头开始关注这些作者的,可以说见证了她们的成功,虽然现在的我文笔不是很纯熟,特别是我自己看自己的文,特别痛苦,整个高中都没有为写作文苦恼过,但是现在,面对自己的第一步作品,可以说,日思夜想,搜肠刮肚了,估计,以后我找老公都没有这么烦的。
写这些话,不排除我想拉拉票的嫌疑哈!呵呵,最初发文的时候,最高兴的是起点主动找我签约的,但持续打击的时我2个月没更,起点也没什么表示,说明我这书也就一般,让我欣慰的居然有两个人推荐……给我乐的啊!希望不是我的朋友家人投的,那就真是没意思了!投票的朋友,方便的话留个言露个脸,你要是也写书,我马上砸钱给你投推荐票,我还以为自己默默写了5万字,都没有人甩我,特别失落来的。
给大家道个歉哈,先前的两个月,确实有事,主要是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后来又是找工作方面的,马上就要从重庆奔到云南安家落户了,在云南普洱,要是有认识的朋友,对我的书有兴趣的,欢迎到时候见面交流哈!先写到这里,反正现在大家都是免费看,我也就随便说说哈!刚刚看,居然有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了,谢谢你!金萨朵,即便为了你一个人,我也应该坚持更新。
戚清泉倒是像没有听到周遭的声音一般,老神在在地将考官翻检过的东西重新用绳子包裹起来。
文史之乱时,百姓生灵涂炭,民生凋敝,人口锐减,幸而先皇励精图治,常年免收各地赋税,给了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人口也逐渐增加,再加上先皇推崇学术,所以,治学的人倒是越来越多,想要参加科举为国出力的人也越来越多。
登高阁一共修了四层,每层可容纳考生三百到五百人,今年来参加考试的突破了前二十年的记录,有两千人,达到金元城人口的十分之一,可谓盛况空前。
戚清泉带着包裹,随着人流一点点向着考场挪动,她报名晚,就被分配到最下面的一层。
这登高阁其实也有一个等级,京城高官子弟都在最上面的一层,这些都或多或少走了一些后门,都有能力提前预定考试地点,第二层,就基本上是各地一些举人苗子,第三层,是欲考武官的考生文试的场所,第四层,就是所有的平民百姓的聚集地了,实际上,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风水问题,历来所有的文状元都出自这一层,但高官子弟们不想选这一层,主要是因为太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往往也是灾祸发源地,而且整体考上的比例极低,也是四层之最。
戚清泉当然不懂得这里面的道道,她大包小包的姿态让很多人都看不过眼,这些眼高于顶的读书人往往觉得贫民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戚清泉这样大一个目标就更是被挤过来挤过去,可谓步步艰辛。
好在随着时辰的推进,后面进场的人都开始着急,把前一拨人都在往前挤,戚清泉才没有被众人挤的往后倒退。
进门之前,考官会要求你解开衣带,脱下帽子,原地跳跃、甩手、踢腿,看你是否夹带什么东西,这个时候,身上不能出现一张带有字的纸,或带字的任何东西,一经发现,就立刻拉出考场。
戚清泉已经被从里到外都检查过了,考官打过招呼就立刻放她进去,结果,后面的人一推,她东西又多,立刻向前扑倒,几乎是滚进了考场的大门。
“哈哈哈,看,这里有一只会滚地的大乌龟。”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句,大家立刻哄笑起来。
戚清泉没有反应,她早年长期给别人做活,可以说受尽各种人奚落,尝尽人间百态,不会轻易动怒。
她按照文牒找到了自己的位子,是靠近西格窗子的第二排地八行,就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
考官已经开始按照进场顺序发放包裹,另外,还有人开始发放专用的纸、笔、墨,考场外尚有窃窃私语,但是考场里人人正襟危坐,不敢张狂,上楼的楼梯也铺上厚厚的皮毛,整个大殿没有一丝声音。
离正式考试也只有一炷香的时间,饶是戚清泉一贯淡定,在这样肃穆的氛围中,也慢慢感觉到了紧张,但是,她毕竟比其他人经历更多,只是拇指慢慢地摩挲食指,不像其他人,坐立难安的、抖如筛糠的、汗如雨下的、双手拜佛口中念念有词的,五花八门,却因为不能发出一点声音,倒是像在演哑剧一般,颇为滑稽,不过,也没有人笑得出来。
发放试卷的时候,考官开始念诵注意事项,殿外大钟也开始敲,敲完十下,卷子发放完毕,正式答题。
卷子乃是六部出题,每一部出五道之七道,选出综合得分最高和每部单项得分最高的,由六部尚书主判,六部侍郎从判,丞相复审,皇上或者太子定夺,综合得分高就是说六艺皆精,六感皆明,乃状元之资,单项得分高也就是术业专攻,有一技之长,虽然做不成状元,但分数下来后就会由你所选的部给予一定职位,不需要走丞相和皇上的关卡,只需六部呈报上奏便可,而且也会发红榜示人,虽没有三甲那样风光,却也是很多普通考生愿意走的路。
戚清泉只大概浏览了一下,六部之中,她并不是全都精通,户部、礼部、工部出的题都会反应在民间的各种书籍中,她少时就开始阅读经史,而且又常年在外行走,虽没有出京城地界,但是也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可以说博览群书而且经历丰富,所以这三部的题可以说手到擒来,但是相对来说,刑部、兵部因为比较涉及国家私密,所以一般民间的著作是不能过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的,她就不太了解,最后,乐部,戚清泉的娘戚冕叶精通长笛和六弦琴,虽说戚清泉也从小就耳濡目染,但戚冕叶生病以后,戚清泉就没有人教也没有时间专门训练了,所以对这一方面的题也是一知半解,不过,她心态放得很好,虽然理想是中状元,这样最接近既定目标,不过,树挪死人挪活,她到不认为中状元是唯一的方法,只能说是所有方法中最快捷的一种,所以,考试前她就已经决定好果断放弃自己不会的题,一知半解的不能过多浪费时间,专心对答有把握的。
不得不说,戚清泉是一个理智的过分的人,在极大的意欲刺激下也没有迷失方向,能够清楚地分析自己最应该走的路,这样的人,往往轻易不会订下目标,因为一旦订下,就是不死不休了。
经过三日的煎熬,考场上基本上只剩下四分之三的人了,有一些人选择铤而走险或者彻夜答题的,不是被抓住了就是精神崩溃了,这基本上年年科考都会发生,大家无论是考试的还是监考的基本上都习以为常了。
戚清泉第一个神清气爽地走出了考场,她走出宫门时,看到宫门外等候的马车都已经排到了几里外了,就明智地租了一辆马车回了家。
戚清泉的娘戚冕叶从早上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就干脆披衣坐在堂屋正中,等待着考试归来的女儿,她爹更是三天就没有睡好过,总是一会儿就醒过来,醒过来就不停地擦拭碗柜和桌子,静不下心来,这一会,也是不停干着活,洗洗涮涮的,不过,眼神却没有焦点,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阿叶,你说,清泉要是考不上怎么办?”
“碾儿,泉儿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考不上才是常理,我们不要给她太大压力,待会儿她回来,你可千万不要问她考的怎么样。”
“知道,这我还不了解么?你看我,从来也没有问过你教书教的好不好啊!”
“爹!我回来了!”戚清泉知道家中之人必定久等,就一刻不停地回来了。
戚清泉的爹马上扔掉了手里的抹布,过来摸了摸戚清泉的脸。
“好像瘦了,肯定光顾着答题了,没有好好吃饭!”
戚清泉有些好笑,这才几天,瘦的了几两肉啊?
“泉儿回来了,肯定饿了吧,碾儿,开饭吧!”
“对,爹今天特地去买了鱼头,鱼头补脑,给你好好补补!”
戚清泉知道爹娘一只对自己寄望深厚,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出人头地,不过,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况且,从骨子里说,她是比较喜欢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的,所以,考得上考不上实际她并不怎么在乎,但是,看到最亲的人也能将科考看淡,她还是感觉很温馨的。
等待发榜的日子里,金元城里各个地方都有不大不小的骚动,事先猜题的,拜佛烧香的等等,闹得风生水起,戚清泉却照旧卖她的菜和她的画,若非小莫和任大娘提前知道她参加了考试,看她的样子,倒是跟平常没什么两样,没有一点考得上或者考不上的苗头。
因为中间还要进行武举考试,所以发榜定在考后第五日的午时过后,除了文、武榜头三元会用金锣传榜,其余的就只有报子登门送报而已。
戚清泉这一天照样出摊,不过午时刚一过就回家了,在家中做好准备,如果中了,就好好招待一下发榜的人,如果没中,也可以好好安慰一下比她还紧张的爹爹。
她一到家,后脚小莫就急吼吼地闯了进来。
“中了,中了,泉姐”小莫三句话说完,差点喘不上气,跑的太急了。
戚清泉的爹喜的差点跳了起来,连戚冕叶也激动地站了起来。
“文榜榜首啊,泉姐!”
“中了,中了,阿叶,泉儿中了,太好了,太好了!”戚清泉的爹喜极而泣,扑到了戚冕叶的怀里,戚冕叶扶着夫郎的肩膀,也是欣慰地不住拍抚。
戚清泉也有些激动,不过,她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你怎么知道的,小莫!”
“送榜的人直接送到东市了,好像知道你平常所在的地点样的,现在,那边所有的人都知道,今年金元成的状元出自咱东市菜摊了,我是先回来通知你了,那些人随后就到,还有一大帮子给你道喜的人,泉姐,你可要准备好呀!”
戚清泉就让她爹准备好散碎的银两和装盘的瓜果,待会好派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