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下的困惑:陶冬预言中国经济的危与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拐点下的困惑:陶冬预言中国经济的危与机-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名:拐点下的困惑:陶冬预言中国经济的危与机

    作者:陶冬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陶冬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荣获2011年“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外资)殊荣。其财经博客访问量高达2000万次,拥有多个财经专栏。

    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做出过前瞻性预警和分析。

    曾在美国、日本任职,自1994年起长驻香港地区。1998年加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同时兼顾亚洲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此前曾任香港地区宝源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c米c花c书c库c ;www。7mihua。com

    美国犹他大学博士、经济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迎来大拐点,深化改革箭在弦上。迷局暗潮汹涌,该如何抢占先机?

    本书是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观察中国经济18年的集大成之作,透过剖析世界经济格局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预言处于新一轮改革下的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从冷静客观的视角,精准分析发展的利弊得失,为读者拨开迷雾,展开一幅拐点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大地图:…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措施迎来一片欢呼,这股“东风”带来的下一个投资机会在哪里?…

    怎样乘着中国十年一变的经济大浪潮,寻找最具潜力的商机?…

    金融危机后的欧美各国再次奇招迭出,中国真的准备好新对策了吗?…

    地方债、影子银行乱象丛生,如何认清现实,规避风险?…

    楼市发展一片迷雾,是“无房族”应跟风买房,还是“多房族”该抛售持现?…

    中国消费市场、人口政策展开新格局,钱,要怎么花才不亏?

    书摘正文

    前言拒绝“定格”,把握每个人生拐点

    投资银行,一个时下无数人梦想的地方。

    我常常被年轻人急切地追问─“您是怎样进入投行的?”

    对我来说,进入投行靠努力、有机遇,但更源于自己年轻时对被“定格”的人生的拒绝。

    我在美国博士毕业后,曾想留在美国教书。可时值海湾战争后的经济衰退,教职难觅,我不得已之下到了日本,在一家日本智库从事和经济相关的研究工作。

    上班的第一天,人事部门的主管给了我一张收入表。我定睛一看,入职第一年的收入、花红,入职第二年的收入、花红一直到第20年。“天呐!难道我的这一辈子,就已经如此被决定了吗?难道我就要在这间办公室日复一日地工作,静候着时间表上早已注定的下一次加薪和退休吗?”我很难满足于这个现状,我要寻求一种可能性,寻求一个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回报的职业生涯。我希望去接受挑战,接受一种充满活力和不确定的生活!

    其实这可能性的机缘,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向我走近。

    到了日本后不久,在一场朋友的婚宴上,觥筹交错之后,我借着酒力向身边的日本朋友们发表了一篇对香港地区股市的“宏论”─第二天,新郎的朋友,日本宝源证券的研究部主任打来了电话。他问我:“您是否愿意接受一张去中国香港的免费机票,进行一个面试?”然后我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加入了如今无数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投资银行业,成为了一名分析师。现在想来,真要感谢自己当初用心学过日语。
第2节
    当时适值改革开放,香港地区出现了第一轮中国股热。而彼时的香港地区,甚至还没有一家投资银行有专职的中国分析师。当时所谓的“中国分析”,是香港地区的分析师做完香港地区的分析之后,用他剩余10%的时间多少了解一下内地,一年写一份报告,谈不上深度,前瞻性更不用提。当内地的资本市场在香港萌芽,投资银行开始寻觅了解内地的分析师。我陶冬实在幸运,有幸生逢中国经济崛起的时代,中国资本市场起飞的时代。是时代选择了我,成就了我迈向投资银行的道路。

    投行生涯,苦作乐时苦亦乐

    外人眼中的投行生活,一定是光鲜亮丽的。是的,加入我们这个行当,吃香的,喝辣的;出门就是五星级酒店、头等舱。可是,做投行梦的那些年轻人,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些光彩背后的艰辛,对于许多人来说,甚至是泪水。ノ米ノ花ノ书ノ库ノ ;www。7mihua。com

    以我为例吧:

    每天早上七点半早会,早会前要准备前一天晚上欧美的市场情况;八点多吃早餐时,可以消化几份报纸;九点钟,和客户打一些电话;十点钟,陆陆续续各种会议,内部的、客户的。

    十二点,各种饭局。没有饭局,就把饭盒搬到电脑前继续工作;下午两点半,伦敦市场开始运作,又是一轮“早会”;三点钟,和媒体打交道;四点钟,我终于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静下心来,做一些研究,读一些东西。

    晚上七点半,纽约的一天开始,再一轮“早会”。当别人开始回家、吃饭、休息,我的工作的另一个高潮才刚刚开始。

    比起这种紧张而繁琐的办公室生活,出差的日子更加辛苦。或者到欧美见客户,或者在亚洲各国巡回搜集材料,和企业客户见面。白天开会,晚上飞行,夜晚九点多从机场出来,到酒店已经十点。进入酒店房间的第一件事情,是打开电脑,迎接涌来的数百份甚至是过千份电邮。电邮中大部分可以即时删除,部分可以转交同事处理,但其中5%需要自己处理,那就是几个小时的工作。

    这一天见得到你的客户知道你在出差,见不到你的客户都以为你在公司。所有的客户都认为自己是上帝,所有的客户都认为自己的要求应该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关掉电脑,往往已是凌晨一两点。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继续开始。最多的时候,我在外面一天可以安排九个会议。每小时一个,加上会与会之间的车程。

    有时候,我一天中需要面对一个早餐会、两个午餐会、两个晚餐会。餐会对于客户来说是边吃边听的,而我的嘴巴则只是用来讲的。当别人吃完了,我只能看着一堆剩下的空空的碗碟。此刻,通常已经有人替我打包一份食物,让我带到车上去吃。如果能在下一个活动前吃完这一份食物,我会很开心,因为许多时候,我需要利用在车里的时间开电话会议。

    在投资银行,几乎所有人的生活模式都是不健康的,包括我自己。精神紧张,运动不够,时间颠倒。就像一根蜡烛,两头点着,中间还被烤着。这个大环境可能暂时谁也改变不了,但是尽管如此,我仍试图在辛苦中寻觅生活的快乐。

    旅途中做运动是很难的,因为我没时间等我的运动鞋─哪怕去美国15天,我的行程也紧密到一下飞机,立刻有车来接,下一个会30分钟后开始,根本没有等行李的时间。但我依然努力找出时间打坐,还试过在客房中打太极。美食和文字都是我的最爱。旅途中我一有机会,就钻进大街小巷尝试不同地域和风格的美味,犒赏自己的舌尖。飞行的途中,便可拾起写作的爱好,一支笔伴着一沓A4纸,便可让思想飞驰、笔尖翻腾。周末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会走出酒店,在异域的城市中闲逛,欣赏当地的人文与景观。本书附录中收录了我的几篇游记,那是我的足迹,我的心情,我的感悟。
第3节
    优秀经济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金融业风高浪急,常常在一次次周期性的危机中洗牌再洗牌。大浪淘沙,投资银行经济学家一批又一批地换,同行们要么爬上去了,要么跌下去了,像我这样一路平稳做下去的人确实不多。那一年去纽约出差,在出租车上和司机聊天,我竟然遇到了一位券商同行!他在1987年股灾浪潮中失去了工作,一旦被冲出金融业就很难再回来,只得干起出租车司机的工作。

    我也曾失业过。1998年,宝源证券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关门了,当时我的彷徨可想而知。不过幸运再次光顾,在公司宣布关门后15分钟,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过去聊聊。聊的结果,是我得到了一份新的合约,成为了瑞信的经济学家。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我把经济学家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学术经济学家,他们待在研究所、大学里面。他们从事的研究,往往是从前向后看的,通过历史数据分析经济的规律。我属于另外一类,也就是商业经济学家。商业经济学家也需要关注历史的轨迹,但是其任务在于预测未来。预测未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没人能够全部做对,但是恰恰这个是市场所需要的,恰恰这个是投行经济学家可以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地方。

    做经济学家不难,但做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并不容易,而不断地发表前瞻性的、可以接受市场考验的预测更难。经济学家可以做一个匠人,也可以做一个大家。一个匠人经济学家,关注的、追踪的、研究的是数据。因此他的观点、立场和对市场的影响力都很容易被数据所局限。如果数据不够客观,那么做实证分析的难度更大。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必须要跳出数据,去和市贩走卒、企业家和家庭主妇交谈。这其中能得到的收获,可能非常大。出差的时候,我会去观察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去和当地的市民、各行业的从业者交流,这些经历和思考为我打开了一扇天窗。这种视野和积累,不是从某一本书、某一类数据中可以学到的。特别是和客户交流的过程,带给我最多的收获。客户问的问题,十个里面有九个,我都已经想到。但是有时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那些便是我下一个研究课题的萌芽。

    我认为,中国经济研究最重要的,是洞察政府还没有看到的新趋势、大走势。在一个发达国家中,经济基本定型,数据也非常完备,可分析的容量和张力都很有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规模和影响力,发展和变化的速度,以及经济数据的质量,都使得经济学家的研究对市场更有价值。

    Unique,Relevant,Interesting

    我在做一个大的研究项目之前,都会像体操运动员上场之前一样,在嘴里默念三个单词:unique,relevant,interesting。

    Unique指的是它的独特性。当一个数据在报纸电视上出现的时候,这个已经不再是经济学的事情,而是报纸、记者的事情。如果客户能在报纸上读到,何必要听你经济学家分析?那是浪费他的时间。

    Relevant是说相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