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公民最起码的权利意识。”
“那当然了。我最信赖自己家里的人,要让我们家老爷子代表我们全家掌权,最合适了。你们家的人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呵呵。”黄粤豫觉得可笑。
安贻恒确实不错,忍住了没上黄粤豫抬扛的当:“同学们,两年多来,我们同吃同睡同学习,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在整个校园里,我们之间是最了解的,是最可信赖的。我想,我是最知道大家的心的,最能将大家的诉求带上去的。如果你们能推选我作为你们的代表,我将不负重托,尽最大的努力去伸张和实现你们的诉求。”
“信你,我还不如信我自己。”看来,黄粤豫是要对头到底了。
安贻恒说到实质性的关键上来了:“我恳切地请求大家,请求各位同学朋友兄弟,联名推举我安贻恒同志为本届区人大代表候选人。谢谢各位。”
“讲了半天,就是想让我们抬你上台?”黄粤豫明白了安贻恒是来真的了。
“黄粤豫不要这么说,安贻恒也是做正事嘛。”邵班长说了句有分寸的话。
“那也不成啊,我们,包括大刘,一共七个人,除了你安贻恒自己,只有六个人了。联名推举至少要十个人啊,还差四个。”成仲开计算正确。
“这个你放心,我会在全班范围内争取更多的人支持的。”安贻恒早有打算了。
“那,好啊,我支持。”成仲开最好说话。
“算我一个。”诸洪强也表态了。
“我也没意见。”祁交平随了大流。
噫,这小子还真就这样出风头了?不行,不能让他太顺了,要玩就陪他玩精彩点。黄粤豫想着,就提出不同意见了:“要从信赖讲,安贻恒同志,我这里还轮不到你。我信赖邵班长,信赖大刘,还不会去信赖你小哥。”
“哎呀,我说你啊,什么都不懂,这个候选人推举,是双方的事。你信赖他们,我也是一样,信赖邵班长,信赖大刘,可他们没这个意愿啊。”安贻恒说得没错,这两位老兄确实没这个念头。
“邵班长,是这样吗?”黄粤豫还要落实,不能只听安贻恒的。
“我是党员,这种事得听组织的安排。”邵成福如实地说。
“那大刘不是党员,我问问他再说。”黄粤豫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说大刘,大刘到。刘晓楠这会儿正好回寝室来了,看大伙儿正热闹着,奇怪了,“噫,今天大家精神都这么好,还没睡?”
“在等你嘞。大刘,我们想推举你出来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表个态吧,联名提名的人我们帮你去找。”黄粤豫这家伙*民意,把自己一个人的鬼主意说成是大伙儿的了。
“不是说安贻恒要上吗?”安贻恒的想法,全寝室人都是知道的,刘晓楠当然也知道。
安贻恒听大刘这一说,乐了,“你看,你看,黄粤豫,大刘也支持我。”
“*民意。大刘哪说支持你了。”黄粤豫顶了安贻恒一句,又和大刘说起来:“大刘,我们不管他安贻恒了,全力支持你。”
“我啊?没想过这事。再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本事,还没到管理国家政务的火候。还是抓紧学习吧,学习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空搞这些事?。”
“大刘,也不能这么说。”安贻恒不想失掉大刘这一票,“我们积极参加这类活动,不也是个锻炼吗?锻炼锻炼,不就增长本事了?你要抽不出时间来,就支持我吧。”
“可以啊,没问题。安贻恒同志是个好同志,值得信赖。当然,是当你认真干事的时候,油里油气的时候除外。呵呵。”
“哎呀,大刘,你不搞,也不要支持他呀。你支持我啊。”黄粤豫急了。
“你还嫩了点,对不起。”大刘实话直说。
“哈哈,哈哈。”寝室里笑翻了。
“嘘,别太大声了,吵着别人了。”邵班长提醒大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五章 记得少先队的呼号吗(4)
沸腾的大学校园,多彩的校园生活。刘晓楠却一直坚持默默无闻地刻苦学习,似乎对身旁的精彩熟视无睹。
在刘文英看来,晓楠要集中时间精力发奋学习,无心校园丰富的文化、体育、文艺等娱乐性活动,也不在意省城的物质生活享受,这些都无话可说,也完全符合他的志向和秉性。但是,现在大学生们都纷纷动起来了,要么在谋求专业发展起步,要么在政治活动中展示个人责任和能力,而晓楠却坚持按兵不动,一如既往地埋头读书。这无论从他的专业志向,还是以他的社会责任心来看,都是不相符的啊。
文英想着要提醒提醒晓楠,要促促他。她一直认为,这个弟弟是朋友们中间最有才能的,最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应该督促他趁着现在的大好时机,迈出事业起步的步子。
傍晚,文英邀集朋友们到江堤了散步。走累了,六个人在江堤边上一字儿坐下。文英挨着老邵坐着,她的右手边是晓楠和育萍,育萍的右手边是佩华和民余。
朋友们话已经讲过不少了,晓楠也想趁这个时候表明自己的心迹,换来一个支持自己潜心学习的友谊环境。
“育萍,佩华。”晓楠用肩膀碰了碰育萍,又探出头看了看佩华。
“嗯”,“嗯”,两个小妹妹轻声应着。
“你们当少先队员时唱的队歌和我们的不一样。我们是唱郭沫若写的老队歌,你们唱的队歌是那个《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对吗?”
“是的。”育萍回答着,还轻轻地哼起了她们的队歌的旋律。
“后来,还有个少先队的呼号,每逢搞队活动时,都会要呼喊的。你们还记得吗?”大伙儿都不明白,晓楠今儿怎么搞起少年回忆来了。
“辅导员带领大家面向队旗站好,举起右拳。辅导员呼喊‘准备好了吗?’全体同学大声回应‘时刻准备着’。”育萍说得非常清楚。
“说实在的,自从我知道少先队有了这个呼号后,就特别欣赏。‘时刻准备着’,应该是每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青少年的心理常态。而那句‘准备好了吗’则是对青少年的督促,要求我们不断自知、自省、自励。”
这些年来,晓楠一直用这句“准备好了吗”来检查、要求和衡量自己。如果说,前些年,我们这些人以十年的不懈自学,为迎接恢复高考时的冲刺作好了准备,那么,当现在站在新的高度上,以新的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衡量自己,我们已经为把自己打造成为服务于国家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作好充分的准备了吗?
“我想,我们现在作为大三的学生,目前学的这点东西,这点本事,如果拿到社会上去混,去勾名钓誉地做点小事,风光一时,也许是可以的。但是,可以肯定,这点本事距离国家未来发展的要求远远不够,绝不足以干大事,绝成不了未来中国的优秀人才。更不用说去做管理国家的大事了。”晓楠是这样认识自己目前的状态的,所以,他不想去参与政治,他觉得自己目前还不具备负责任地参与政治的能力条件。
“但是,你可以和黎哥合作搞专业啊?一边搞研究,还可以一边促进学习嘛。再怎么你也不能把这样的好事让给周名鹏啊。他算什么东西,流氓。”佩华现在想起来还忿忿不平。
“不是让不让的意思,是因为我和民余努力的方向不同。这个我和民余谈过的,是吗,民余?”晓楠要解释自己了。
“是啊,你是要搞宏观综合的,要向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我只是搞单项突破,低层次的。”看来民余也和他小妹妹一样有意见了。
“呵呵,”晓楠知道,民余也就是说一句而已,不会怎么样的,所以,不去多说,只一笑了之,“是啊,搞宏观综合,讲究个理论功底和知识的海量积累,就是那个厚积薄发。”
虽然说,积累是个长期的事,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上,也还需要随时随地积累。但晓楠清楚一点,就是一旦离开了学校,就难得再有这么好的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条件了。学校的名家教师、图书资料、学术信息、时间精力,等等,对于人生来说,都只能阶段性地享有。自己绝不能浪费这里的一分一秒钟时间。
还有,晓楠似乎已经预计到了,他们这一批大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马上就会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就会有大量的繁重工作压上来,那时,就难得有宽松的时间再来系统学习提高了。所以,现在必须尽量多学点东西,把基础尽量打牢点。他牢记杨贤纯老师的话,要沉得下去,学得扎实,才能成就大学问。
“大刘的想法也对,我们就支持他按自己的思路搞下去吧。”老邵还摇了摇身边的文英。她是今天提出问题的人啊,得让她思想通。
“你们都这样说,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啊。”文英最后表了个无可奈何的态。她本也是为了晓楠好,也是衷心希望这个弟弟能有好的发展。
第二十五章 记得少先队的呼号吗(5)
到底是大学生了,认准了要做的事,还真能做得像模像样。以班为单位的候选人初次预选,在各班还像那么回事。地理系七八级只一个班,班上有三个人表示了参选的意愿,安贻恒,与他抬扛的黄粤豫,还有一个覃辅文。
看起来,这次上面真是放开了。在班级这一层次的活动上,并没有如有的人担心的那样,上面把什么意志强加给大伙儿。一切都是大学生们自己按公布的选举程序进行。
安贻恒、黄粤豫、覃辅文都各自获得了十人以上的联名推举,符合参加第一轮预选的条件。名单报到邵成福那里,邵成福也按规定向全班作了公布。
现在是他们三个人着急了。全班四十个同学,从联名推举看,三个人的支持率相当,都是大约各占百分之三十。如果没人能打破这个平衡,那么谁都达不到超过半数的有效票,不能出线参与下一轮的预选了。
于是,三个人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向同学们展现自己的参选思想和为同学们服务的精神。安贻恒反映最快,名堂也最多。他竟然还在班上专用的教室里办了一个新中国人民代表选举制度的专栏,从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展现自己的政治水平。这一下,让同学们觉得,安贻恒还真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才。逢课间休息,那个专栏前还有点人头攒动的景象中。同学在学习选举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发出对安贻恒的赞许之声。
更有意思的是,安贻恒这家伙为了鼓励埋在书堆里的同学,抽出一点时间来参加活动,来支持他,还在专栏上刊出了一首小诗《这也是学习》:
“难道我们不想学习,
不!
我们想啊,
我们也想学习。
十年荒度使我们头脑空虚,
知识饥饿使我们眼光迷离。
我们想啊,
我们也想学习。
为了跨进知识神圣的殿堂,
曾经和时间赛跑而不停息;
甚至念着串串数字,
和连连的单词,
在梦呓。
其实这也是学习,
是!
我们需要,
需要这样的学习。
十年的辍学是因为社会的浩劫,
受教育的权利在那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