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俞敏洪传奇-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噢,这样是不是就说明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禅师让这个年轻人伸出他的左手,指着手掌对年轻人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作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作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然后禅师让他自己做一个动作,把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
  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
  “命运呢?”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如何给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当然,再看看自己的拳头,你还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还留在外面没有被抓住,命运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的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他们“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换取在“上天”手里的那一部分“命运”。
  俞敏洪听得心潮澎湃。他或许并不那么清晰地感觉到,确定前行的方向,掌握自己的命运,对他的一生意味着什么,但自从听了这番话之后,“北大”这两个字就已经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由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这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因为只有这样方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人生就像一艘船,航行的方向握在自己手里,你可以将它驶向你喜欢的方向。
  俞敏洪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只剩下每天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的作息,劳逸结合,开始向着不远处的目标乘风破浪,勇敢进发。
  技巧恩师授:英语so easy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之受用终生。
  授课是一门艺术。古人云“教学相长”,师生在教学中彼此启发,彼此促进。曹老师的备课非常认真,深入研究讲授内容,仔细考虑讲授的各个环节,讲稿翻来覆去地看,看得滚瓜烂熟。上课的时候,曹老师很自然地面对学生,滔滔不绝,循循善诱,他尤其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注意与之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整个课堂的气氛便显得十分活泼放松,与一般的为高考而开的补习班沉重压抑的气氛迥然不同。俞敏洪后来主张新东方课堂幽默活跃的气氛,大概也就是效仿于此。
  让俞敏洪至今难以忘怀的是,一次曹老师带来300句高考精华句子,并且许诺说:如果能够把这些背诵得滚瓜烂熟,高考成绩一定会提高。大部分学生以为又是老师哄学生的话,但身为班长的俞敏洪有着迫切提高成绩的压力,对老师的话铭记在心。
  回去后,俞敏洪把这300句话当作至宝,先翻译成中文,又翻译成英文,发现几乎每个句子都程度不同地存在错误,或时态、或单词、或结构出现错误。他把这些知识整理在一个本子上,重点记忆。随后的一个月,俞敏洪仿佛吃了兴奋剂,拼命地背诵和默写这300句话,在付出一个个的清晨和夜晚的时光后,俞敏洪终于取得丰硕的成果,他能够一字不差地默写出这300句话。从此,这300句英文成为俞敏洪的绝技,使他的英文成绩很快得到了提高。
  曹老师还有一些独门法宝。他喜欢编顺口溜,例如,“动词加上ING,构成现在分词不用提,现在分词前再加BE,才是现在进行时,表示动作正发生,二者缺一都不行”;还有,“客观存在某处有,THERE BE结构非人有;其后名词为主语,BE的形式握其手,多个名词列在后,BE的形式随着‘第一’走”。
  顺口溜的好处就是方便好记,好玩有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就被提起来了。看着题目的时候,口中有法,心中有数,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俞敏洪后来在新东方背单词,也很提倡顺口溜和谐音背诵,不能不说是得益于曹老师的启发。
  英语课本的编写,一般在单词之后附有音标。但音标是口耳相传,口口相授,没有老师的领读,很多学生都不敢开口读出声来,惟恐读错音标。曹老师大胆抛弃了音标,直接拼读单词。
  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渐渐摆脱了对那些奇形怪状的音标字母的恐惧,而曹老师也不需要每次上课都要领读多遍单词,这正是教给学生读单词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的发音。后来的新东方课堂上,老师都会大声领读单词,这个情景何其相似!
  曹老师授的“鱼”,让俞敏洪在高考中梦想成真;而曹老师所授的“渔”,被他的得意弟子俞敏洪深入地领悟,并且加以发扬光大。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很可能伴随一个人的终生,俞敏洪把心里牢记的英语学习方法加以改造、提炼,用在以后新东方的英语教学上,让天下的学子精英趋之若鹜,奉为“圣经宝典”,可谓大放异彩。这招“渔”,引领无数学子游入了理想的殿堂海洋。
  

第一节 莘莘学子意:学生时代(1)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因为稀少,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可谓是“三千宠爱系一身”。俞敏洪从一个小村代课教师变成北大的正牌军,之间的落差太大,母亲和乡亲的嘱咐还牢记在心,入学后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黄金时代:北大的那些人与事第三章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俞敏洪传奇还没有从成功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俞敏洪入学后就挨了“当头一棒”,随后的一系列遭遇让他不但无法得意,甚至自卑起来。比起城里的学生,俞敏洪输于视野,输于综合素质。
  大学的生活还没有等俞敏洪反应过来,就已经拉开了帷幕。其实大学生活概括起来,不过就是三个词:知识、友谊和爱情。原本志在必得的俞敏洪,却发现大学五年下来的结果竟令人沮丧。
  向俞敏洪“开炮”
  毅力在效果上有时能同天才相比。俗话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凭借鹰击长空的决心和蜗牛般的毅力,1980年,俞敏洪如愿以偿地考取了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为此,俞敏洪全家人欢喜了一整个夏天,尤其是俞敏洪的母亲,为了庆祝儿子的高中红榜,大宴乡亲。
  俞敏洪第一次踏上异乡的土地,来到北京大学。他满心欢喜,边走边看,博雅塔、未名湖……北大的每一处风景都浸染着他的满腔热情和贯云之志。那一刻,俞敏洪感到他的未来正如同星光大道一样,从脚下一直铺向了辉煌无比的未来。
  第一天入校,除了优美的校园风景,北大留给俞敏洪的一些印象是如此奇特,让他至今难忘。当他第一次踏入宿舍报到的时候,身上背着脸盆、棉被,密密麻麻一大堆,让室友很吃惊:没开学就有人来搞推销了!这是俞敏洪在北大的第一个笑话。
  第一次去食堂吃饭,看到同学在喝玉米粥,俞敏洪既奇怪又有些郁闷,玉米粥是家乡的猪食啊,北大食堂怎么吃这个?俞敏洪意识到他与北大有些距离和隔阂。
  俞敏洪的预感没有错,他在北大的新生活不只是欣喜,还有很多事在等待这个乡村的青年。
  有一天俞敏洪高兴地走进宿舍门时,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正在看书。俞敏洪自恃阅书虽不能说无数,也不算少,随口问道:“看什么书呢?”
  “《第三帝国的灭亡》。”
  “上英语系,看这种书干嘛?”俞敏洪满脸的不解。他的自信还停留在战无不胜的英语考卷上、名震乡里的高考成绩上,或许,还有被乡里誉为“博闻强识”的得意吧!
  同学朝俞敏洪丢了个白眼,自顾地继续看书。
  这一个白眼和“白痴”、“乡巴佬”的区别只在于是否发出声音而已。俞敏洪被甩了这么一眼,自然很郁闷。年轻气盛的他有些咽不下这口气,当即跑到书店也买了一套《第三帝国的灭亡》。看完之后,俞敏洪只觉得也不过如此,但还是又看了一遍,如是再三。很多年以后,俞敏洪的许多书不是卖了就是扔了,但只有这本书一直摆在书架上,仿佛是一种纪念抑或是一种激励。
  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应是一个勇于面对挫折的人。俞敏洪未必天资聪颖,未必有过人之处,但他拥有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勇敢。他从来不惧于面对挫折乃至失败,即使再沮丧、再绝望,他也能冷静下来,思考出路。只要他想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过程多么漫长、多么辛苦,他总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他想到达的地方。单是这份毅力、这份坚持,就已经比那些徒有高智商却洋洋自得,每天出门希望成功忽然从天上掉下来砸到自己头上的人要强上千百倍。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坚持不懈。聪明不能,因为世界上失败的聪明人太多了;天赋也不能,因为没有毅力的天赋只不过是空想;教育也不能,因为世界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半途而废。如今,只有决心和坚持不懈才是万能的。”美国作家卡文·库利吉的一句话道出了坚持的重要性。人如何看待挫折,直接影响着他的行动力,导致他的成功或失败。挫折摆在眼前,就是一个残酷的事实,除了接受它之外,该做的是把它转化成为一种助力,让它撑着自己,攀上更高的山峰。

第一节 莘莘学子意:学生时代(2)
“刚进北大,没看过《三国演义》、《水浒》这些名著,更不知道黑格尔、康德是谁。”俞敏洪回忆他的大学生活。后来,为了和好友赌十元钱,他每天背10个小时,花了5天时间,终于把《离骚》倒背如流。
  俞敏洪说,现在的大学生就是太把自己当人看了,所以就承受不住侮辱打击。“天天对你批评、挑刺,哪怕是在后面说你坏话、侮辱你的这些人才是你的朋友、你的导师。”这句话也就成了后来新东方里的精英人物常常拿俞敏洪开刀的绝妙注脚。
  其实,在当时,《第三帝国的灭亡》是俞敏洪进入北大的第一个打击,他在乡里的“博学”的帽子在北大看来不过就是一块破布,不过他没想到自己最引以为豪的英语也成了他的绊脚石。
  照理来说,俞敏洪是曹老师的得意门生,高考成绩斐然,英语更是不在话下,怎么会在阴沟里翻船?
  实际上,生于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不说生活条件,单看教育水平,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俞敏洪受的是应试教育,书面成绩虽然优秀,但毕竟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教育,更何况在应试教育中,英语的教学也是重视卷面成绩多过语音和听力,这恰恰与英语学习的目的背道而驰。
  英语系的学习自然是比较枯燥,每天咿咿呀呀地背单词、学语法、练听力、说口语,这其中最让俞敏洪头疼的就是听力和口语。
  英语系很多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俞敏洪在讲台底下听老师讲课如同听外星人说话一样,看着老师的嘴巴一张一合,发出来的却是自己听不懂的声音,明明似曾相识,却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感觉就好像上了大街,一眼看见个长得挺眼熟的,兴高采烈地跑过去,拦住人家了,却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