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能好不容易进入了状态,但是回了家之后,一切重新归零。许多学生的日记没有交,这是第一个征兆。因为上周五事情很多,又有毕业典礼,许多学生走的时候日记本没有带回家,居然就不写日记了!上完英语课,周泽军告诉我,他今天很生气,因为学生的表现不好,回家作业也准备得不好。我无语。“星期一现象”是无数寄宿制学校的普遍问题,我们可以改进学校的工作,但是我们无法改变家庭的氛围。或许,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本来还不够优秀,不能让学生完全改变吧。有没有能够完全克服家庭不利因素的学校教育?我在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毕竟家庭在孩子身上的烙印是巨大的。可是,解放以前,也有因为教育的作用而同自己家庭决裂的革命青年的例子啊!一些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最终却出人意料地投身革命洪流,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我虽然很生气,但是还比较冷静。我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不是孩子的错。“富不过三代”,这真是一条真理。这些学生的父辈,的确很优秀,靠自己双手打拼下这个基业,到了他们这一辈,能守住就不错了,而到了他们的子女这一辈,家业必败无疑。这是一个规律,在无数的国家无数的家庭得到印证。
这些孩子,在蜜水里长大,很少体会过生活的艰辛,也许大人会跟他们讲他们小时候的艰辛生活,但是对他们来说,就跟听故事一样,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切身体会。而他们的父母虽然嘴上说要让他们吃苦,但是根本难以落实到行动上,事实上,他们给孩子的还是尽可能好的环境。我们这么辛辛苦苦挣钱,到最后还不是为了你?他们常对孩子这么说。却忘了,给孩子金钱其实是最愚蠢的方法,不知道挣钱的艰辛只知道花钱的快乐的孩子最终很可能一事无成,弄不好还会成为“垃圾”。
我想起了不久前看过的一篇介绍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威尔的文章,鲍威尔也不是生活在有钱人家的孩子。有年夏天,鲍威尔在一家汽水厂当杂工,除了洗瓶子外,老板还要他抹地板、搞清洁等等。他毫无怨言地认真去干。一次,有人在搬运产品中打碎了50瓶汽水,弄得车间一地玻璃碎片和团团泡沫。按常规,这是要弄翻产品的工人清理打扫的。老板为了节省人工,要干活麻利爽快的鲍威尔去打扫。当时他有点气恼,欲发脾气不干,但一想,自己是厂里的清洁杂工,这也是份内的活儿。于是,鲍威尔尽力地把满地狼籍的脏物扫除揩抹得干干净净。过了两天,厂负责人通知他:他晋升为装瓶部主管。自此,他记住了一条真理:凡事悉力以赴,总会有人注意到自己的。
不久,鲍威尔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军校。后来,鲍威尔官至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衔领四星上将;又曾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要职;现时是布什总统组阁的国务卿。
鲍威尔在西点军校演说,曾以“凡事要悉力以赴”为题,对学员们讲述了一个颇富哲理的故事:在建筑工地上,有3个工人在挖沟。一个心高气傲,每挖一阵就挂着铲子说:“我将来一定会做房地产老板!”第二个嫌辛苦,不断地埋怨说干这下等活儿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不声不响挥汗如雨地埋头干活,同时脑子里琢磨如何挖好沟坑令地基牢实……若干年后,第一个仍无奈地拿着铲子干着挖地沟的辛苦活儿;第二个虚报工伤,找个借口提前病退,每月领取仅可糊口的微薄退休金;第三个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鲍威尔的成功说明了“凡事要悉力以赴”的道理。而我的这些学生,正是缺乏这种信念。他们经常浅尝辄止,稍微努力一下碰到困难就退缩,和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用功程度与上进的动力明显缺乏。在这一点上,我必须要帮助他们。
。。
凡事悉力以赴(2)
我想了一会儿,既然他们不愿全力以赴,并且,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我只能动员他们利用更多的时间背书了。但是,如果我强制规定,虽然他们也可能遵从,却不一定从心底里愿意,有可能出功不出力。我得想点办法。
聪明没有用,勤奋才有用(1)
上午最后一节自修课,我进了教室。我带了一些粘贴纸进来,径自走到墙上的背书记录旁,往一些同学的名字前面贴一张小小的黄色的圆形粘贴纸。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说,等会儿就知道了。等所有同学都在位置上坐好,我开始讲话:
我对大家这个周末的表现很失望。日记很多人不交,第一节英语课周老师也告诉我大家的表现不太好。上个星期五许多人走得匆忙,日记本没有带回去。可是,也有一些同学把周末的作业写在纸上,星期一回学校就把它贴在本子上。可是有些人就不一样了,日记干脆就不写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还反过来说因为老师日记本没有发。我倒要问了,假如你每天在家里吃饭都用同一个碗,是不是你哪一天出门了,你没有带那个碗,你就不吃饭了?
一部分同学比较坦诚,在日记里承认自己周末没有背很多书,可是,也有不少同学抵抗住了诱惑,战胜了自己。大家可以来听几个例子。以下是王君竹同学的日记:
星期五到家刚放下书包,就完全失去了背书的勇气,面对游戏、电视,感受到多么巨大的诱惑啊!可是我知道,决定人的成功就在于在诱惑面前是否能够克制。我矛盾过,然而当我拿起日记本看着一篇篇我写过的日记,我离开了电视,离开了电脑,一个人坐在靠窗的书桌前,看着天空。“我做到了!”是的,我做到了,这是我第一次能抵制电脑游戏的诱惑,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得到。我想说,当你动摇时,回首从前那些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下过的决心,同学给过的安慰,老师给过的教育,家长给过的鼓励,相信你一定能闯过这一关!
想到这里,我定下心来背起书来……
我们再来看看林洁同学的周末生活:
背书的过程真的很长,这整个周六日,几乎又在英语的海洋里度过。我要学会快点适应这种英语的环境。
背英文课文,看英文名著,欣赏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独有一番“英文”滋味在心头。
我们再来看看李欣同学是怎么背书的:
这两天在家里,我可谓背书背疯了!昨天下午一回到家就开始背书,主要是复习前几天背的东西。今天一早起来就开始背书,到中午的几个小时竟一下子背了11篇课文。现在想想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下午复习了一下之后已经4点多钟了,便出去运动了一下。
还有习晓惠同学的日记,也写得非常精彩:
本来今天计划要背五篇课文的,可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背诵,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背完,渐渐地我开始口干舌燥,连嘴都差点抽筋了。好不容易背完了3篇,但计划里还有两篇却怎么也背不下去了,我的内心开始了激烈的斗争:算了,反正已经背好3篇了,剩下的两篇就留到明天背吧!不行,说到就要做到,做人怎么能这么不讲信用,马马虎虎呢!我盯着厚厚的《新概念》,头一偏,算了,休息休息也没什么大不了嘛!于是我离开房间,打开了电视,可是心里却一点看电视的心思也没有,拿着遥控器不停换着频道,心仍在问自己:“这样对吗?”突然,叔叔对我说:“咱们去跑步怎么样?坚持跑3000米哦!”我本想一口答应,但一听要跑3000米,心开始动摇了,叔叔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笑笑:“怎么?怕了,跑不了就算了,我不会勉强你的。”他的激将法奏效了,因为我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大声反驳他:“什么?我会怕3000米?走,我现在就和你一起跑!”
“开始跑了!”刚到小区门口,他大声喊道,于是我便跟在他身后跑了起来。唉!我还真不该讲大话啊!我忍不住在心里责怪自己,才跑了没多久,我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脚仿佛灌了铅一样,可我仍咬紧牙关,心想:我总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又跑了没多久,我实在跑不动了,于是我说道:“我不行了,跑不动了,我不跑了。”“不行,”他边跑边鼓励我,“记住,长跑就是考验耐力的,你一旦停下来,就很难再跑起来了。快,加油!相信自己,你一定行。”于是在他的反复鼓励,反复加油下,我又坚持跑下去,我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过的许多坚持不懈的例子,没错,我只要坚持下去,冲过难关,就一定能成功。最后呢!我当然是坚持跑完了3000米,虽然很难受,但心里却是充满喜悦的。
聪明没有用,勤奋才有用(2)
受到跑步的启示,于是回到家里,我二话没说,终于在睡觉前,将剩下的两篇课文背熟了,完成了今天的背书任务!
习晓惠同学把自己怎么遇到困难,怎么想退缩,又最终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描写得非常生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碰到的困难,别人也同样会碰到。我们现在在这里学习,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目标,可是,我们靠什么去实现?将来,我们长大了,我们走上社会,和我们的同龄人竞争,我们靠什么?我们现在努力学习,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帮我们拿到好的文凭。等到我们毕业之后,有同学可能说,分数好有什么用?分数好能力不一定就强!那么,我倒要问了,能力究竟是什么?他说,能力是素质。我同样会问,素质是什么?不肯下苦功,贪图享乐,就会有能力,就会有素质?不但我不信,你们自己也不相信。
给大家讲一个人,曾国藩,有没有人知道?我在黑板上写下“曾国藩”三字,问道。许多人在点头。他是干什么的?我接着问。是清朝的一个将领,有同学说。非常正确,我表扬他,突然话题一转,问,毛泽东怎么样?厉害的,同学说。我说,是啊,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那么强大,又有美国人的支持,可还是被毛泽东指挥的解放军打败了,毛泽东是世界公认的伟人。你们可知道毛泽东最佩服谁?下面安静了一下,曾国藩,有聪明人小声猜道。对了,我大声肯定道,是曾国藩。毛泽东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曾国藩。以前我们对曾国藩宣传不够,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清朝的一个将领,大家知不知道太平天国?知道知道。看来太平天国所有人都知道。我接着说,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后来被清政府打败了,被谁打败的呢?我指了指黑板,就是曾国藩。我说。
以前我们认为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是正义的,而曾国藩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是坏人。现在,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而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曾国藩打太平天国非常辛苦,打了十年,失败了很多次。有一次惨败之后跳湖自杀,结果被部下救上来。回去之后,他重整旗鼓,又招募了很多士兵,严加训练,后来通过若干战役,逐渐打败了太平军。在打进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之后,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势力非常大了,那时候如果他们打到北京去,清政府就灭亡了。当时他的许多部下都劝他这样做,可是,这时候,曾国藩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把湘军解散,然后自己申请退休回家,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