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东西啊,让我写那些虚伪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我写不出来。我在旁边眼看他走入歧途,还不思悔改,只好出马。我先跟他讲了一个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故事,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我后来对他说,我非常赞同你求“真”的思想,但是,你的“真”还缺少一样东西,是什么呢?那个学生自己若有所思地说,美。从此,作文的风格大变。
我常常担心,我们的老师在跟学生强调“真”的同时,是不是常常忽略了“善”与“美”。有些地方让学生评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促进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好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有正常的渠道和老师沟通,也是很好的。但是,让学生评教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那就是管理严格的老师会觉得很吃亏,因为部分学生会借此发泄不满。这种情况的确是普遍存在的。其实根源就在于,我们在举行学生评教活动之前,是否在学生中做了足够多的善的教育?我们有没有教会学生学会与人为善,学会宽容和善待他人的缺点与错误?反之,如果只是一味求真的话,结果反而不美。
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直讲的一句话就是“有理还得有礼”。我强调“理”,这是“真”,更强调“礼”,这是“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善比真还有重要。我一直教育学生不要抱怨,凡事先检讨反省自己的问题,其次再来给别人提建议。我要求他们有礼貌,不要气势凌人,要内敛,要照顾别人尊严。
我一直坚信一点:一名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一切最终都会回报到他自己的身上来。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请君入瓮”的由来。所以,如果我让学生凡事都去跟人理论,学生最终便会跟我理论;如果我让学生在与人发生矛盾时总是指责别人,那么学生最终便会指责我;反过来,如果我一直教育学生在别人犯错的时候要学会体谅别人,宽容别人,那么在我犯错误的时候,学生最终也会体谅我,宽容我。这正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孟启的问题来得不是时候,在全班学生与自己的意志力作斗争时,他突然间怠工,我不禁有些恼怒起来。有个性的学生我也喜欢,但是首先得学会自制、自控。在这件事情上,我决定采取强硬措施,而不作丝毫的退让。
作出这个决定有些冒险。背书这么些天来,学生累,我也累,虽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对于说服孟启心中并没有底,但疲倦的后果是脑子一动就痛,我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优秀是一种习惯(1)
下午有一节课上课的老师稍微迟到了两分钟,教室里没有安静下来。费伶俐拿出书本跑出教室,正好被路过的祁诚老师看见。祁诚老师进教室为费伶俐打抱不平,把全班学生批评了一顿。费伶俐是一名我十分喜欢的学生,我做了她初中四年的数学老师,对她算是相当了解了,平时学习非常刻苦,头脑也很聪明,就是有点骄气,考虑自己比较多。
这件事发生后,我马上决定利用下午自修课时间及时跟他们澄清一些观念。在教室里,我说:
昨天一天的自修课,老师全部让大家背书,这节自修课,本来是想让大家背书的,可是,有一些问题,老师觉得必须要讲一讲。也许会耽误一部分人背书,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会有帮助。
有同学在日记里说,老师,你能不能少说一些道理,因为道理我们都是懂的。真的吗?那些道理你们真的懂吗?如果确实懂了为什么却做不到呢?如果做不到就说明那些道理你们没有真正懂!你们只是似懂非懂而已。意志力要坚定的道理大家懂不懂?很多人觉得自己是懂的,可是做不到。我要告诉你,因为你做不到,所以我说这个道理你还没有真正懂。如果你真正懂了,你就不会犹豫,不会放弃,不会迷茫,不会一次又一次地下决心,又一次又一次地后悔。正因为你对许多道理还只是似懂非懂,所以老师必须再把这些道理讲给你们听。
我一上来说这些话是因为我担心有学生嫌我话说得太多,总是空讲大道理。当然,我也力争使我的语言更生动一些。我接着说:
今天我要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不同意同学离开教室到安静的地方去背书?有一些人抱怨班级里太吵,还有同学不守纪律,影响他背书了。我想问的是你总是抱怨别人,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问题?背书本来就是应该大声的,如果你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背书,那么,可能将来适应你的环境是有限的。一旦外界条件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你可能就永远发挥不出水平了。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小的时候为了训练自己的注意力特意每天到城门口去看书,城门口是多么嘈杂的地方!可是到后来毛泽东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看书,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保证了毛泽东长大之后在艰苦的行军途中仍能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要知道,战争中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要是换作我们同学,可能思想一点都集中不了,非得找个安静的地方才能想问题了。请大家记住一点,我们必须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我们。
还有人抱怨部分同学在那里吵闹,他们不思进取,不想读书,老师一直批评他们都不听。是的,我们确实有部分B班的学生不太自觉,但是连老师都没有看不起他们,为什么你们A班的同学会看不起他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那些B班的同学,可能他们的学习习惯暂时不好,成绩暂时没有你们高,背出来的课文暂时没有你们多,但是,你能保证以后永远是这样吗?我们孔圣许同学,他原来的学习基础确实很差的,可是这几天主动提出来让老师给他换座位,希望能换到好同学旁边学习他们的背书方法,平时抓紧休息时间坚持背书, 我们能说他表现不好吗?丁毅敏同学,以前不太自觉,这两天也是认真主动地背书,再也不浪费时间了。还有,吴圣,昨天一下子背了4篇课文,辛无畏,昨天一口气背5篇半,也许他们以前表现不够好,但是看到他们现在的表现,你们能说他们没有希望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同学一些机会,给他们一些宽容呢?也许他们现在还没有明白一些道理,所以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了,但是以后呢?等到他们一旦明白了这些道理他们马上就会有改变的。上次我专门给我们B班同学开了一个会,我说我会把你们当作A班学生看待的。我说,没有人能够看低你们,只有你们自己。所以, B班的同学,也希望你们自立自强,不要自己放弃,你现在差,可不代表将来也差!我们要做有志气的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优秀是一种习惯(2)
我为什么不喜欢同学到我这里来抱怨?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自身做得很好,这些困难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克服。比如背书,我们不是有同学能做到目中无人的境界吗?他可以不受身边同学的干扰。有些人总是要抱怨,抱怨同学,抱怨老师,抱怨教材,抱怨学校,可是,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古人说的。一天到晚告别人状的人,本身就是问题最大的人!抱怨最多的人,常常就是麻烦的制造者。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个问题我是针对费伶俐说的,我说话的时候,眼睛看过费伶俐,却见她把头低了下去,我想,坏了,说重了,说不定在哭呢。却也管不了许多了,只好接着说下去:
第二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自己吗?读书是为了自己吗?有同学在日记里写,读书是为了自己,活着是为了自己。我肯定了她背书的表现,但是对于这句话,我要批评。如果你所做的一件都只是为了你自己,你又如何对得起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关心你、爱护你、帮助过你的人?如果你把别人对你的付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那我只能说你还很浅薄,还很无知。
一个12岁的女孩问妈妈,为什么在屋里走动时,总像怕踩地雷似的。妈妈笑了,说楼下不是也住着一户人家吗。
女孩虽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但她还是觉得在自己的家里该轻松地生活。妈妈挺认真,她接着说,咱们家的地板是楼下张爷爷家的天棚,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女孩噘着小嘴,那为什么咱家楼上那家不这样想,他们总是把声音弄得很响?
妈妈说,楼上有一个3岁的小弟弟,他要长大,蹦呀跳呀的需要运动。
女孩的小嘴噘得更高了,那委屈的该就是咱家了?
妈妈更认真了,她说,能为别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能为别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这是一句分量极重的话,我也把住句话送给这位同学,希望她能够仔细体会这句话中蕴含的深意。
我这番话是针对市三女中来的新生林洁说的,她自己也感受到我们学校与市三女中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文化氛围。孔圣许曾有一篇日记写到过这一点:
今天在后面背书时,不由和新生林洁聊上了几句,我问她在市三女中有没有好朋友,她回答我没有,因为在市三女中她也算是班级的尖子生,而且学习压力很大,都以读书为主,把每个人都视为敌人,因为竞争压力大,就算有几个朋友,也只是假惺惺地和你做朋友。我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