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红尘 外传 之 梦·蝴蝶 + 番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醉卧红尘 外传 之 梦·蝴蝶 + 番外-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雁儿,雁儿……”无桢睁大眼睛,似乎已经看不清眼前的东西了,雁儿有没有事呢?连茶里都有毒了,雁儿会不会……
“皇兄,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看看我啊。”筱雁用力握住无桢的手,把那修长的手指贴到自己脸上。
无桢感觉到他的温度,听到他的声音,终于安心下来。他勉强露出一个微笑:“幸好,那茶是让我喝了,幸好幸好……”
“不要说话了,皇兄,御医就快过来了。”筱雁看见鲜血开始从他唇角涌了出来,而且血还是黑色的,当下泪就淌了下来。
“雁儿,雁儿……”无桢嚅动着唇,竭力想要说着什么:“那个誓约……看来不能实现了,抱歉……是,是皇兄亏欠了你……我……”一口气接不上来,他挣扎了一下,然后头软软地垂落在筱雁臂弯里。
“不,皇兄,不要死,你还要看着我登上皇位,你还要和我一起看着这个如画江山,你怎么可以丢下我一个人……”筱雁不禁嚎啕大哭,末了,他忽然站起身,抱着无桢的尸体冲了出去。
“这一切不是真的,是了,这一定是梦,我一定还在做梦。皇兄刚刚还好好和我说着笑,怎么可能现在就……”他喃喃说着,在偌大的宫里漫无目的地跑着。
谁,谁来告诉我那只是一场梦啊,谁来打醒我?
太可怕了,我怎么会又梦到皇兄死了呢?
谁来打醒我,怎么一个人都没有了么?宫里的人呢,都到哪里去了?

筱雁跑累了,才发现怀里的无桢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踪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一片浓雾中行走。
他茫然地走着走着,眼前,隐隐出现几点红色的火光。他奔上前去,才发现浓雾中有一座桥。而红色的灯火,便是桥上悬挂的大红灯笼。
“年轻人,喝下这碗茶就可以过去了。”脸上布满皱纹的婆婆忽然拦住他,对他说。
“我要去找我皇兄。”筱雁喃喃道。
“对了,喝了它就可以见到你皇兄了,他就在桥对面的人世里。你来迟一步,他已经过去了。”婆婆和颜悦色道。
“不要,你茶里有毒!”筱雁忽然想到了什么,登登登退了几步。
“傻孩子,怎么会有毒呢,这不过是让你忘却前尘的迷魂茶而已。”婆婆笑了,“不过,如果你不喝了它,可就不能过桥找你皇兄了。”
“我要去找皇兄,就必须喝了它。”筱雁接过茶碗,怔怔看着,“可是喝了它,我就不记得皇兄了。我要记得皇兄,就不能去找他……”
“怎么样?快点决定,不然你去到那边他已经老了哦。”
筱雁握紧了碗,心潮起伏,但渐渐地眼神由迷茫化为坚定:“我会找到他的,就算我已经不记得他了。这一世,我希望能立于众人之上,睥睨天下。我要手掌权势,那样才有力量保护他……”
仰头,筱雁把茶喝得一干二净,摔碎了茶碗,他毅然奔赴对岸的人世……

醒来时,他睡在一个军帐里,外面风雪交加。
他是三军将领,也是实际上的一国之君。
他自小就比别人更有野心,从懂事起就矢志得天下,掌大权。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何对权欲如此热衷,不过,生于那个乱世,要成为人上之人,就必须有过人才能。
所以,他冷酷,多智,老谋深算也多疑。这一生他只相信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他,是一代枭雄;而那个人,却是能辅佐他的臣子。
那个人生于名望之家,年及弱冠,便声明遐迩,有人甚至断言他为“王佐之才”。当时,天下大乱,谋士们纷纷去投奔权贵之士,而那个人,却舍弃了权贵的重用,来投靠名不见经传的他。
见面时,那个高贵、儒雅的人只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你可以收拾旧河山。”
从此,他耄下的谋士群中多了一位谦谦君子,他身边多了个畏友。

那个人没有跟随他征战四方,在他挥军逐鹿的时候,那个人在他身后帮他建立起一座稳固的城池,绝了他的后患。
行军之中,他有给那个人写信的习惯。每当战事进入僵持阶段,计谋未定的时候,他总会修书一封,派人用快马送到他手里。不久,那人便会从千里之外捎来书信,阐明自己的看法并为目前的形势提出中肯的意见,每次他的建议都能令他化险为夷。
久而久之,他也习惯了这种鸿雁传书般的交流方式。
可以说,那个人在他一步步统一中原的路上铺就了稳固的基石,他可以有今天的权势,可以像现在这样拥兵十万,睥睨天下,其中大半功劳来自于他,
然而,为何在他最后要踏上称帝这一步时,那个人会如此反对,甚至不惜在朝廷上公然与他对抗。
那双冷静睿智的眼眸中到底看到了什么?
他难以抑制地感到愤懑:我把他当成知心之交,他却在重要时刻背叛我。难道他认为,那个傀儡皇帝比我更有治国之才?还是,他根本就是存有私心?
二十年来,他第一次对那个人产生了怀疑。而猜疑这种东西,一旦滋生便再难消灭,在心中开始如星火一般燃着,到后来,便成了燎原大火。

我不能让他破坏我的计划,我戎马半生,就是为了今天能称霸天下,成就千秋基业,万世功名。我可以死,却不许败。他若挡住我的去路,那,就只有除去……
他心中一直有股莫名的渴望,像是他这一生,就是为了立于众人之上的,这种强烈到恐怖的野心和宏愿,日日折磨着他的心,他记得自己要达成这样的心愿,却不记得达成之后为了什么?
然而,那个人还是不能留下的,他追求的东西已经近在眼前,不能因为那个人而毁了。
军帐内,他慎重地下了一个决定,此时,外面雪正下得紧。

那个人在次日的清晨接到了他送来的东西,一个空的食盒。他打开之后,望着空空如也的食盒怔了一会,然后,明了了他的意思。
微微一笑,他对传令的人说:“请转告将军,文若知晓了。”
就这样,毋需下旨,聪明的他和同样聪明的他已经心照不宣。

侍者离去后,他终于长长叹了口气,有些步屐不稳地走回帐内。
桌上,堆积如山的是昨夜未看完的卷宗,一旁,还有他以前写给自己的书信和自己覆给他的书信。
随手拿起一卷,就投进了取暖的火盆中。
看着一卷卷的书简在火中发黄,变黑,然后发出烧焦了的劈啪声,他有些疲倦的合上了眼睛。
都不需要了,那个人已经不再需要自己为他出谋划策了。现在挡在他鸿图霸业上的人是自己……
可是,难道要自己赞成那种做法吗?看着别人因为他称帝而有更好的藉口来讨伐他,或者,看着这个江山在他的姓氏中沦灭,然后让那个名字成为天下人耻笑的把柄。
不,自己做不到。所以,得了这样的结局也没有什么值得怨天尤人的。
不平的,只是他在最后一刻终是不能相信自己罢了。
他安静地笑了笑,然后加了一把火,默默看着那些一字一句细心写给他的书简在火中灰飞烟灭……

侍者回来时,带来了那个人的话,还有他已经急病亡故的消息。
他震了一下,正在看的文书还是掉下了地。
发出那样的暗示,然后得到意想中的结果,只能说那个人真的很了解他。而今,那样的人也不在了。
“留在他那里的书信还在么?”他忽然问。
“报告将军,尚书令大人好像把写给将军的书简都烧了,剩下的只有将军写给大人的。”
是吗?你走得干干净净,连一点点的东西都不留下吗?
他望着外头雪地上白花花的阳光笑了。

而后,渐渐在刀光剑影中忘记了很多东西,人老了,也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天下依然三分,他所能称霸的,也只有那三分之一的江山。
但是,偶尔他还会想起那个人的音容笑貌,每当战事失利时,他总想提笔给人写信,却找不到那个收信的人了。
一日,他望着城下一阵又一阵的秋风把落叶卷的漫天飞舞,忽然想起有一次,在一封八百里加急书信上,那个人告诉他制胜的时机,末了,还在书简的最后用清秀的笔迹写了这么一句:“秋风起,请将军多加衣。”
直到死前,他还没能想起自己称霸了天下之后,想要做什么。

筱雁徘徊在奈何桥上,这一次,他有些惘然。为何得到天下之后,还是保护不了他呢,红尘中,明明他就在自己身边,最后却还是错过了,甚至,是自己的手亲自把他送进了黄泉。为什么?为什么呢……
“年轻人,又要去找你皇兄么?”老婆婆依旧在那个地方为过往的游魂消除前生的记忆。“来来来,喝了这碗茶,就可以过去找他了。”
筱雁望着碧绿的茶汤,心中泛起一阵痛楚:皇兄,我还是要忘了你才能去找你么?
“年轻人啊,快做决定啦,你的皇兄很早以前就过去了,再不快点就真的追不上他了。”
猛地端起那碗迷魂茶,筱雁大口大口咽着,眼泪落在碗里,转眼就化了。
——这一世,请让我和他生在平凡的百姓家吧,只要能够平平淡淡过一生就够了。
筱雁过桥前,在心中如此呐喊。

他又醒了过来,这次,他一睁开眼就看见了那个人。
那双清冽的眼睛正温和地凝视着他,他想唤他,却发现喊出的只是一声响亮的哭声。
命运弄人,他出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二十出头了,妻子和末出生的孩子刚刚成了一场战事的陪葬品,他一个人流落到这里,拣到了被逃亡的父母遗弃的他。
“太好了,那孩子还活着,太好了……”那个人见他哭了,欣喜地对身边的人说。
“哎呀,这年头,自己都顾不得了,你还拣个累赘回来做什么啊?”
“可……这么小的孩子,我不忍心啊……”他轻轻叹着气,然后带着他走上逃亡的路。

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民不聊生,每个人要养活自己已经很困难,不要说那个人还要拉扯个半大的孩子。
白天,那个人在别人家里当教书先生,晚上回来还要种田、种菜。他经常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看到那个人在午后借着月光翻地里的土。

孩子长得快,吃的、穿的、用的都要白花花的银子。他日夜拼命地干活,还是只能勒紧腰带过窘迫的日子。
可是人穷志不短,那个人时时不忘教诲他,做人要有出息,要胸怀大志。
“男儿应志在四方,你往后长大了,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知道吗?”空闲时,那个人总这么说。
可他不以为然,有志气能当饭吃吗?能让爹过上好日子吗?
那个人微微笑了,说:“等你有一天学业有成,爹就算砸锅卖铁都会让你上京赴考的。”
“如果雁儿考上了呢?爹能过上好日子吗?”他天真地问。
“能吧。”那个人望着窗外穿梭的燕子,若有所思。自己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放弃了儿时的梦想。而今,希望雁儿能一偿自己当年的心愿吧。
那个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此后,更是耗尽心力养育他。

当他终于长大成人,背着行囊准备上京赴考时,那个人已经过早地染上了一头白发。
“爹,你等我回来,等我中了状元,一定用八人大轿,从村口一直敲锣打鼓来接你。”少年自信满满地说。
那个人不由失笑:“又不是来接你媳妇,哪用得着大轿抬啊,再说我也不习惯热闹,只要你记得爹在这里等你消息就好了。”

他走的时候,隔了很远,回头还看到那个人在村口望着他,苍苍的白发在风里像散乱的苇草。
他忽然一阵心酸,用力抹了一把眼泪之后,再也不敢回头。
他自此发下誓愿,不能获取功名,荣归故里,决不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