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赵瑗含糊不清地答道。
他以为是她不清楚军功的等级,又或者是烦恼功劳的大小分配,便劝说道:“不妨些‘臣妹妙策,西军将士奋勇杀敌’便是。”竟将他自己的功劳推得干干净净。
赵瑗摇摇头,握住他的手,慢慢枕在了他的膝盖上:“不是这个。”
种沂一震,脊背有些僵。
他素来老成持重,她也是知道的,很少做出这些亲昵的举动。如今外头熙熙攘攘,西夏王宫里却颇为冷清,她……她又有些逾矩了。
赵瑗却似乎没有察觉到未婚夫的异状,而是将理由一条条揉碎了说给他听。这种事情,种家见得多了,她只稍稍提了两句,种沂便已经了悟。功高震主,这四个字,永远都是武将头顶上悬着的大刀。至于如何去应对,种家也有自己的锦囊妙策。
“瑗瑗。”
“嗯?”
“你信我么?”
赵瑗抬起头,有些疑惑地看着他。种沂神色有些凝重,面上淡淡青色刺字,在烛火下显得有些狰狞。
“我……我自然是信的。”
种沂嗯了一声,执笔蘸墨,在帛上写下一个个方正的小字。他的手修长有力、骨节分明,拿惯了刀枪,握起笔来也毫不含糊。赵瑗静静的看了一会儿,竟看得有些出神。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他搁了笔,低头看着饱食一顿的未婚妻,轻声说道:“你誊抄一遍罢。”
————————
西夏王族俘虏,已经送到汴梁去了。
赵瑗的奏章,也已经发往枢密院。
宋军源源不断地从东面涌进,开始收拢惨败的西夏国。而水草肥美的河套平原,也早已变成了首屈一指的跑马地。据小道消息透露,这是种将军家养的骑兵。
至于这些骑兵用来对付谁……
帝姬曰,不可说,不可说。
不得不说种沂的政。治智慧远胜赵瑗,或者说,在大宋以文统武的风尚下,武将们都培养出来顶尖的政。治智慧。赵瑗的公主封号上有加了两个字,俸禄又加了三分之一,枢密院开始从南边抽调军队,驻扎在燕云、秦岭一带,而素来骁勇善战的西军,则继续骁勇善战地在西夏国剿匪。
赵瑗感觉到很郁闷。
虽然西军每剿一地,该地的盐价就要下降一半;虽然她家将军继续开始屯田养马,虽然西辽开始派遣使者,往枢密院一趟趟地递交国书,虽然据说岳飞已经向官家提议,决意出兵东北……
这意味着什么?
武将们已经渐渐冒了头,开始觉悟了,虽然只是很少的一点点。
据说汴京,又要变天了。
在西夏国灭之后的第三十七天,深入戈壁腹地的西军迎来了一位客人:枢密院的头儿,李纲。李大人老当益壮步履如风,一来就要传召柔福帝姬回宫,不得有误。紧接着又传了第二道旨,说是自己将作为监军,配合几位执掌文墨的东。府相公,新建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四路,以示亲民。
中书门、枢密院,整个大宋最顶尖的掌。权者们,都到了。
赵瑗没什么可说的,自然收拾了包袱,回汴梁见她皇兄去。
而种将军当然也没什么好说的,客客气气地将几位相公奉为座上宾,重建几所新的西北重镇。
只不过,临行之前,种沂难得地对她说了一句话:
“小心。”
在汴京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千万要小心。
文人刀笔吏,是比战场还要可怕的地方。
赵瑗含笑着冲他点点头,跨。上战马,一骑绝尘。
————————
汴梁。繁华盛景。
与数年前的颓败不同,如今的汴京城,已经恢复了先时的繁华旧貌。无论是勾。栏瓦肆间的嬉闹声,还是相公们忧心国事的高谈阔论,都使得这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赵瑗一骑赤红的战马飞奔入城,固然惊吓了不少慵懒的鸽子,却也带起了诸多议论。
“那位便是柔福帝姬么?”
“传说燕国公主久病于燕京,不想今日却是痊愈了。”
“天将神女于斯,天佑我大宋……”
赵瑗在西北呆得惯了,一时间来到这等倚。红偎翠之地,竟有些不大适应。她下了战马,在宫人的引导下换了锦衣,逐一拜见了父兄姐妹,又陪着王贵妃说了会子话,才匆忙掌灯歇了。
不习惯。
一切都不习惯。
她怀念原先恣意妄为的岁月,怀念一望无垠的苍茫戈壁滩。
尤其是在王贵妃——她的生母——哭哭啼啼地说“你竟放了足,日后该如何嫁人,该如何是好”,并被姐妹们共同讥笑了一番之后。
她是注定要翱翔苍穹的鹰,注定做不惯瑟缩在王宫之中,缠着一双纤足的小脚女人。
唔,不是说先前她已经提议放足了么?
——别傻了,有“礼、理”二字在,她撼得动中书门里那么多科举进士,那么多“风。流才子”?
饱暖思**,她不该低估了书生们喜爱小脚的欲。望。
看样子,得下一剂猛药才行。
她翻来覆去地想了许久,又想起回京前在西北瞧见的那一溜儿大官,总觉得有些苦恼。
☆、第105章 垂拱殿事
清晨的皇宫,总显得有些水汽迷蒙。
赵瑗不紧不慢地跟在宫娥后头,沿着九曲回廊,朝着福宁宫走去。宋代宫室不多,也不大,寥寥坐落在汴梁城里,倒显得有些纤小玲珑。她不过走了一盏茶时分,便到了地方。
福宁宫,是官家赵桓的寝宫。
宫娥婷婷袅袅地向她福一福身,说道:“官家尚在垂拱殿听政,恭请帝姬入内奉茶。”
赵瑗摸不准赵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含糊应了,果真“入内奉茶”。可还没等她的茶奉上来,赵桓贴身的内侍便一溜烟儿赶到了福宁宫,请她到垂拱殿去。要悄悄地去,不可声张。
这可真是奇了。
赵瑗垂下眼眸,静静思忖片刻,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来。
“谨遵官家旨意。”
要知道,宋代的垂拱殿,地位大约等同于汉代的未央宫宣室。
赵桓这么大费周章地把她弄过去,其目的,不言而喻。
这位性子极软的皇兄,恐怕是想让她垂帘听政呢。
赵瑗起身对内侍道了声谢,不动声色地从袖里滑出一个小荷包,落入了内侍手中。内侍明显愣了一下,不知是该收还是不该收,随后便听见赵瑗压低了声音问道:“垂拱殿中,都有些什么人?”
内侍松了口气,将荷包贴身收好,低声说道:“有诸位相公,也有西辽的使者。”
赵瑗低低“嗯”了一声,心中有了底。
垂拱殿距离福宁宫不远,赵瑗没走多久便到了地方。不出她所料的是,内侍没有带她走正门,而是悄悄开了一个小门,又悄无声息地引着她来到了暖阁里,最后才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暖阁中安安静静,只剩下官家赵桓在案后奋笔疾书。
她上前向赵桓道了声万福,便规规矩矩地在一旁站着。赵桓不开口,她也只在一旁装作不知道。好不容易等赵桓练完了一篇鸡爪子爬似的草书,净了手,才听见他出声问道:“皇妹可知道,朕为何唤你来此?”
“官家是想听真话呢,还是假话?”
赵桓一愣,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朕要听不真不假的。”
赵瑗莞尔一笑,目光落在那篇草书上,轻声说道:“官家的书法造诣,素来是极高的。”所以决计写不出这鸡爪子爬似的草书,虽然草书一向以“狂”“乱”著称。
赵桓又是一愣,而后苦笑一声:“嬛嬛果然是玲珑剔透之人。”
字由心生。
字乱了,心便乱了。
“朕被人威胁了,自从你的好夫婿决意撕毁澶渊之盟以后。”赵桓将那篇写废的书法团成一团,拢进衣袖里,慢慢地在屋里踱着步,“西辽皇帝是个顶厉害的人,朕觉得与嬛嬛你不相上下。唔,他派了好几个使者过来,说是要与朕先礼后兵。幸亏西军打得漂亮,西辽皇帝也只能‘礼’,不敢轻举妄‘兵’。嬛嬛,在你看来,西辽的威胁,可以算做几分?”
赵瑗思考片刻,答道:“半点威胁也没有。”
“胡言乱语!……”
“臣妹并非胡言。敢问皇兄,您是信不过西北宿将,还是信不过我燕云健儿?”她似笑非笑地看着赵桓,眸中渐渐沉淀出几分温柔安抚之意。
赵桓一愣。
没错,西夏国灭之后,万里戈壁便成了大宋与西辽间的第一道关卡;就算耶律大石破得了戈壁滩、夺得下河套平原,还剩着一个燕云十六州与他死磕,接下来才是繁华盛景的汴梁城。
他认认真真地想了很久,紧锁的眉头渐渐打开,随后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他似乎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一时间似乎扫除了胸。中所有的闷气。等他笑够了,才和蔼可亲地走上前去,扶了扶赵瑗的发簪,说道:“随朕来。”
赵瑗称是。
西辽国使与东西两府的相公们,已经在垂拱殿中等候很久了。
北宋神宗之后,朝中大权在握的衙门,只剩下中书门、枢密院和御史台,再加上一个户部。中书门司文,称东府;枢密院司武,称西府。说得通俗一些,中书门等同于中。央办公。厅加上国。务。院参。事室加公。务员局加农业。部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而枢密院则等同于中。央。军。委加国。防。部,御史台干的是检。察。院的活儿,户部当然就是财。政。部。
所以,赵桓把这些当朝大员们和外国使臣晾在外头小半日,着实有些不近人情。
好不容易等到赵桓接见,这些平素顶天儿的大员们又都齐齐愣住了:官家今日心情格外好,仿佛胸中郁结之气被一扫而空。最最关键的是,官家身边,居然站着一位帝姬。
垂拱殿是什么地方,怎容一位帝姬自由来去?
可那人是柔福帝姬,大宋唯一一位有封。邑的国公主,挽大宋于将倾的天纵奇才。
联系到这位帝姬平素诡谲的行事风格,所有人心中都泛起了嘀咕。
来者不善。
赵瑗倒不在乎这些当朝大员们心中想的是什么。准确地说,她从来就不曾在乎过。只要他们能够扶着大宋安安稳稳向前走,那便罢了;若是不能,她不介意将一切打碎了重新来过。
相公们开始奏事,有一搭没一搭地磨嘴皮子。方才在大朝会上不敢说的、不方便说的,如今都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核心的议题,自然是“谨防西北生变”。
赵瑗恼了。
虽然她不大喜欢护短,但这回,她是真真切切地恼了。
都说文人最害怕的就是拿刀枪的武将,本朝太。祖也干过杯酒释兵。权的事儿,太。宗也签过澶渊之盟,年年向大辽进贡岁币。但国泰民安,是买得到的么!
不长利爪尖牙的小肥羊,不被饿狼吃掉才有鬼。
用军。汉们的粗话说,就是“弟兄们用血换来的平安,不是让你们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赵桓一直关注着赵瑗的神情,连一丝一毫的细微变化也没有放过。他很清楚这位皇妹的本事,也很想看看这位皇妹会如何行事。“谨防西北生变”这个议题,其实从西夏国覆灭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被摆到台面上来了……
“敢问诸位相公。”赵瑗巧笑嫣然,“在西辽使节面前商议这等要事,果真合适么?”
“帝姬尚能进入垂拱殿中,西辽使节如何不能议事?”说话的是个脑子拎不清的郎官。
“此事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