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作者:忘却的影子(起点2012-12-15完结,穿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作者:忘却的影子(起点2012-12-15完结,穿越)- 第1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盏玻璃灯来,也难呢。”

    贾瑾笑道:“既然妹妹喜欢,回头,我让人送妹妹们一人一盏,这东西也不过胜在轻巧而已,日常请安的时候,自己拿在手里,看路也清楚些。”

    史家姐妹赶紧谢过贾瑾。史湘云隔着窗纱,看着外面飞扬的雪花,道:“瑞雪兆丰年,今年想必能有个好收成吧。”

    贾瑾道:“瑞雪兆丰年,那说的是冬雪。如今这已经是三月了,却下起雪来,只怕会冻坏了秧苗。”

    史家四姑娘道:“这雪不好吗?”

    贾瑾道:“若是这雪小一点。那么倒还好,秧苗有地气护着,焉上几天,也就好了。而且蝗虫之类的害虫,反而会因为冰冻而死去。可是如今这么大的雪,若是再下久一点,我怕连秧苗都会冻死了。”

    史家四姑娘道:“不是可以补种吗?”

    贾瑾道:“妹妹这句话,都快赶上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了。补种也需要种子呀。百姓人家,种子那是前一年预留好的,就是再困难的日子,都不会拿出来吃的。若是这秧苗被老天给冻死了,哪里再去找种子粮呢?”

    史家二姑娘道:“买不到吗?”

    贾瑾道:“这样的时候,有钱也没地方找去。种子粮跟普通的米粮可不一样。一般来说,在秋收的时候,百姓们会亲自挑选出最丰满最好的稻谷作为种子粮,然后用竹篮装了,挂在房梁上,等着来年播种之用。而其余的粮食,留下品相不怎么好的,其余的都会拿去卖了,好换些油盐布帛,让自己过个好年。”

    史家三姑娘道:“那粮商那里不是还有吗?”

    贾瑾道:“这几年,各地连年灾荒,那些粮商们,只要将粮食存些时日,就可以翻出几倍的银钱,那里还会稀罕那几斤种子粮呀。而且种子粮在保存上极有讲究,相对而言,麻烦又繁琐,还挣不到几个钱。那些粮商们可不愿意在这上面花大工夫。而且,妹妹们可知道什么叫青黄不接吗?每年,秧苗在地里,果子什么的都没有熟,老百姓只能挖野菜度日,这个时候,连壮劳力都要饿肚子。这就叫青黄不接。你想,一边是没有种子粮,或者是种子粮贵的很,一边是老百姓身边没有钱,都饿着肚子,又哪里买得起种子粮呢?”

    史家四姑娘道:“那该怎么办?若是地里没有收成,岂不是……”

    贾瑾道:“还有什么办法?也只能东挪西凑地,找些陈粮做种子粮。如此一来,今年粮食减产,那是肯定的。种子粮好与不好,一亩地,一年收成相差几十斤的粮食呢在有些年份,十斤谷子,能换一个大活人。十斤谷子,舂成米,还没有五斤呢。”

    史家姐妹面面相觑,她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节

    第一百六十一节

    史家姐妹面面相觑,她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史家四姑娘道:“二表姐,这话我们是不是不该问?”

    贾瑾笑道:“不,即便是你们不问,我也会说的。今天春雪,而且看样子还不小,京畿一带,今年的粮食收成肯定会出乱子。目前最要紧的事,就是要准备好种子粮。”

    史家二姑娘想了想,道:“官府在各地不是有常平仓吗?难道还不够?”

    贾瑾道:“常平仓是为了应对各地是灾荒和边疆的军需所设立的,各地的府库还要应付官府的开支。加上动用常平仓和府库,需要圣上的手谕,等下面层层报上去,再等上面批复下来,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我想请妹妹们帮个忙。”

    史家姐妹齐声道:“请我们帮忙?我们做得了吗?”

    贾瑾道:“其实很简单的。若说这天底下,哪里还有种子粮,除了朝廷和粮商们之外,就只有我们这些百年勋爵之家了。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御赐的皇庄是少不了的,那么每年的粮食打的,也不会少。所以,我想请妹妹们帮忙,跟自己家的长辈们说一说,是不是请他们出面,向百姓们赊借种子粮。”

    史家姐妹一下子呆住了。贾瑾又道:“我之所以向妹妹们求助,除了为朝廷分忧之外,还因为,我很担心民间的青苗钱。”

    青苗钱,又是一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史家姐妹赶紧追问。

    贾瑾就解释道:“青苗钱,本来是唐代的一种赋税的名字,后来宋代熙宁变法里,王大人也弄了一个青苗钱出来。”

    史湘云道:“这个我知道。宋代实行青苗法时,官府贷给农民的钱也叫青苗钱。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不过,王相公倒台以后,这青苗钱也被废除了。“

    贾瑾道:“不错,宋代的青苗钱是走常平仓的。常平仓本来就是为了赈济灾荒而设立。青苗钱贷空了常平仓,到了灾荒之年,自然拿不出钱粮来赈济百姓。野有饿莩,王相公自然要背负责任的。不过,官府虽然废除了青苗法,也取缔了青苗钱,可是民间依旧盛行,到了本朝也不例外。原因,也不过是利息高昂而已。”

    史家姐妹道:“青苗钱的利息很高吗?”

    贾瑾道:“刚才史大妹妹念的,不就是了,半年,就翻一番呢所以,哪怕年成再好,只要借了青苗钱,那结局也只有家破人亡一条路了。可是,不借,交不起赋税,那也是大罪一条。就是朝廷减免赋税,可是那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呀。”

    史家二姑娘道:“那姐姐的意思是……”

    贾瑾道:“其实,这件事情,若是我一人也做得来,不过多费些时日罢了。只是,这春耕可不能误,这关系到百姓们的生死呢。若是有妹妹们帮忙,我想,妹妹们家里都是有庄子的,只要几句话,庄子上的佃户们就受了恩惠,若是做得好了,附近的百姓们也会受益,这是其一。若是京里权贵之家,有一成人家帮忙,那救下的百姓,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了。”

    史家二姑娘道:“那会不会有人说我们朋党呢?毕竟我们几家之前就因为朋党的事儿,受过一次罪了。”

    贾瑾道:“若是是长辈们牵头,那么会被别人说,那是肯定的,可是如果是我们几个女孩子来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而且,我打算先写折子进宫,再写信给几位交好人家的姑娘,到时候,若是有人找茬,回头发现,他们家的姑娘也是其中之一。你们以为如何?”

    诸人都大笑起来。史湘云道:“二姐姐,我没有多少钱,就是月例也就那么些,可能不够吧。”

    贾瑾道:“多多少少都是个心意,我不看你出多少,我只看你的心意到了没有。别的不说,就拿我手上的这只镯子来说吧。大概很多人都看不上。不过是一只纯金打的、圆圆的箍子,又没有花纹,又没有嵌珠玉五宝,也不是什么古董。也只不过是一只份量十足的镯子而已。可是如今的金价,却是二十六两(不是笔误,金银比价会变),这样的一只镯子,可以换上一百三四十两银子。而普通百姓人家,一年到头的花费,拢共才二十两银子,这还是能请得起小丫头的富农之家呢”

    史家姐妹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贾瑾道:“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说我们,我也不会管人家的嘴巴。我只知道,救人如救火,拖不得。”

    史家姐妹还在迟疑,边上的金嬷嬷却道:“郡君,您就只打算写折子给圣上吗?”

    贾瑾愣了愣,道:“圣上同意以后,我也会写信给公主们的。无论是八公主还是九公主,抑或其他的几位公主,我都会一一写信给他们。这场春雪,来得太不是时候。今年的秋收,绝对不能出事情。”

    金嬷嬷道:“郡君,您为何现在不写呢?可以立即就叫人送进宫去,也省得又延误一天。”

    贾瑾一愣,赶紧跟史家姐妹告了罪,趴在小几上写了起来。金嬷嬷还在边上指点她,中间应该加上什么。

    史家姐妹也呆住了,还好百枝机灵,捧出了几样玩具,给他们解闷。不过,此时的史家姐妹也没有心情玩耍,反而个个问百枝要了纸笔,计算自己的私房。贾瑾还在边上告诉她们,最好不要拿嵌珠宝的首饰和玉首饰,很容易被人压价钱,不合算。

    晚间,因为大雪路滑,不能上山,史家诸人便留在了贾瑾的庄子上过夜,当然,也知道了女儿们的小小计划。

    史家两位夫人反复盘问了几句,也觉得不费什么事情,不过跟下面打个招呼而已。不过,出于稳妥之心,她们还是派人连夜赶回家去,跟两位侯爷说了。史家两位侯爷如今也是空有爵位、没有实权的主儿,正愁着往上爬的事情呢,自己的夫人带来了一条路子,自然是高兴万分。

    其实旧社会,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虽然说史家有权有势、不怕那些泥腿子闹事。可是若是流民多了,抢了他们的庄子。他们也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法不责众哪。贾瑾的这个点子又不费什么事情,只是劳烦他们自己辛苦两天,到庄子上守一守,将存粮拿一点点出来,帮附近的百姓过个难关而已。付出的,可能还比不上每次舍米施粥的花费,可是能保证当地的秋收呀。附近的百姓们有了种子粮,就会好好种地,也就不会闹事儿了,自己的庄子也就保住了。

    恩,就当花钱买个放心好了。何况,那位青和郡君讨好皇家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厉害史家兄弟亲自出马,到庄子上去巡视了。

    京里很多接了贾瑾的信件的人家,也得了消息。虽然有人照样在金銮殿上耍嘴皮子,可是也有很多人或者自己亲自到庄子上去,或者派了子侄去,或者派了可靠的心腹去。

    总之,因为贾瑾的信件,京师各家人等都行动起来。贾家当然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不过荣国府里,贾赦父子那是有公职在身,而邢夫人不在家,王熙凤安胎,整个大房都找不出人来。二房,王夫人就不说了,贾政却是个迂腐又无能的,就是要他去做,他也做不好。这场春雪,唯一高兴的人,就是贾宝玉,因为贾政顾不上他了。

    不过,这件事情,获益最多的人,还是贾瑾。不但在清流中再次博得了加分,还利用这件事情,打开了人脉。因为贾瑾可是给京里所有的自己见过的姑娘们都写了信。虽然有人看不上贾瑾,可是看在贾瑾书信上的恭敬的言辞上,也有姑娘们愿意卖个好。父母娇宠的,愿意花几个钱,显摆自己的得宠;不得宠的,也愿意花几个钱,给自己充充门面;家境富裕的,也乐意在贾瑾跟前显摆自己的家世。当然,这里面也有告诉了父母的,也有没有告诉父母的。

    宫里的公主们就不用说了。为了讨好皇帝,她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还感激贾瑾在信件中的提点,没有用打了内造印记的首饰金镙子金元宝,反而用了金瓜子之类的没有标记的东西,没有闹出笑话来。公主们还特别感激贾瑾,让她们露了脸,让她们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还有京里那些出过力的姑娘小姐们,贾瑾也没有忘记她们。她用水泥浇筑了一大块碑,将出过力的每位姑娘,按照身份的高低,将她们的姓氏家族排位都刻了上去,比方说,史湘云的名字就记的是保龄侯府先保龄侯嫡长女,而林黛玉则是巡盐御史林海字如海嫡长女,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