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第40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再怎么说,也是个私企嘛,咱们石油总公司有指导国内石油企业的权力,怎么就要被大华实业一家私企牵着鼻子走,没有这个道理嘛,好处让他占尽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没水平,让国有资产流失……”
  “指导?你想怎么指导?”张长亭对此还是有点兴趣的。
  贺海涛笑两声。道:“我觉得,可以从修改合同开始。”
  “刚订好就修改?”张长亭顿时失望了,觉得贺海涛真不靠谱。
  贺海涛这时候也不在乎脸皮了,大哧哧的问:“大合同签了,补充协议不是还没签?苏城说要人,我说我们宝石机挑了个他,这个总不违反合同吧。”
  “你这个违反合同精神。”林永贵不屑的道:“你不就是想拖着时间吗?”
  “拖着有什么不好?”贺海涛反问。
  林永贵登时语塞。
  贺海涛也不想得罪她。呵呵的笑着把话题转过来,道:“集思广益嘛,大家说说有什么主意。我今天坏人当到底,你们不好意思说的,我来说,这样总行吧。”
  他把话搁在此处。倒是真有几个局长心动的。
  苏城和胜利油田签署的协议都有一本字典那么厚,和石油总公司签署的则少多了,自然不能涵盖到各项细节,那些本该是接下来几个月慢慢议定的。
  贺海涛的想法倒也没错,而且也不止他一个人这样想。许多国家公司乃至独裁者,都是把合同当屁的。石油公司来了。投资了,他们才不管以前说了什么,就是漫天要价,许多石油公司就是这样被逼破产的,也有许多政变和雇佣军,都是这样弄起来的。
  90年代的石油价格还不算高,33美元的价格,放在沙特阿拉伯那种奇葩之地,利润也超不过30美元,各国的地头蛇们要价还不算狠,等到2000年以后,尤其是油价上涨到100美元以后,面对每桶五六十美元的利润,撕毁合约这种事儿就要频繁发生了。
  所以,虽然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美国揍伊拉克,觉得伊拉克很是无辜,但真要是细究的话,没有一个好东西。
  正因为如此,随着石油价格的飙升,强大的石油公司反而不喜欢勘探不熟悉的地区了,因为没有勘探过的地区往往意味着没有接触过的政治机构。而弱小的石油公司也不喜欢勘探大陆石油,转而开始积极的寻找海洋石油。北非沿海的那一串海上油田,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相对于北非人民的热情豪放,西方石油公司显然更喜欢孤悬于海上的石油钻井平台,至少能少点勒索和名目繁多的补偿款。
  另外,海上钻井平台的技术性,往往也能杜绝军阀们的窥探。因此,西方石油公司培训本地员工的事例是越来越少了,他们宁愿花高价格从国内聘请人员,也省得养出一群白眼狼。倒是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以后,还没有悟到这点,总是以为外国人民也是人民,最后被人民揍的鼻青脸肿。
  贺海涛虽然没有学习过非洲人民的勒索技巧,但心思是想通的,技巧是想通的,地位是类似的,他能想到勒索,几乎是自然而然的。
  其他人也意识到了,互相看看,该心动的心动,该不屑的不屑。
  不屑的是事不关己的分公司老总。如大港油田一类的分公司,最多就是争取一点炼化的机会,纯粹是来打酱油的,中哈石油管道每年2000万吨的石油,只有大庆油田的一半,胜利油田产油量的三分之二,怎么分都是不够分的,对这些公司的影响也就有限。
  心动的多是大庆、宝石机这样名下有大量石油机械厂的分公司。石油管道的建设资金比管理里的石油要值钱的多,拿工程向来也是领导们的兴趣所在。
  没多大功夫,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局长先开腔了,道:“我觉得,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到了以后,就地炼化是最好的,大华实业有钱。完全可以和我们合资建设冶炼厂嘛。”
  有了海沧基地,大华实业的炼化能力是业内数一数二的。不光是规模。而且技术也有上升。中石油的炼化能力比中石化的弱多了,要完成克拉玛依的石油炼化犹闲不足,何况哈萨克斯坦的2000万吨石油。
  由于新疆石油管理局新建,级别比其他石油管理局低一级,是正厅级的配置,他们的意见原先也没几个人听。贺海涛现在站出来了,人家也就不客气了。
  贺海涛自己对此不予置评,找了个小本本记上。就喊:“好,这是其中一点,再呢?”
  “压力机我们可以自己做嘛,交给我们怎么样?”这算是半个起哄的了。
  压力机属于石化机械中的部分,在石油管道中很重要。因为1000多公里的石油管道,全要用压力机一级级的压过去的。黏稠的石油可不会像是水那样乖乖的流动。
  这本来应该是贺海涛追求的机械项目,但他这时候也没说什么。照样记录在了本子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似乎要将石油管道项目再次瓜分一遍。
  林永贵觉得没这么简单,但也稍稍有点担心。有时候,这些外围的力量,是会改变结局的。
  亭子里的气氛变的稍微热烈一些,总有一些人陪着贺海涛闹腾。
  其他人或者漠不关心的抽着烟。或者喝着茶养神。当然了,没人敢在此时睡觉,天知道某个瞬间,会达成什么协议。
  晚间。一群人换了一个临近的一个大房间,省去了在寒风下挨冻的时光。
  疗养院内的会议室自然简陋。凌晨了,大家才慢慢的散去小睡了一会。
  直到清晨的鸟叫声。林永贵等人才睁开眼来。
  出于互相监视,也是房屋较少的缘故,20多个人睡的基本是会议室。用好听一点的说法,也是大通铺。
  像是贺海涛这样的中老年干部,哪里能在硬板的椅子上睡着觉,差不多是外面有了声音,就清醒了过来。
  他们住在稍高一些的半坡上,起来就能看到下方的河光山色。
  贺海涛用杯子里的水擦了擦眼睛,看着下方,笑说:“还真是享受啊,比咱们的干休所好多了。”
  “还是临海舒服一些。”张长亭伸了把懒腰,眼神朦胧的看向前方。
  他一只手伸到后面,揉着脖子,然后突然僵在了那里。
  “眼镜。”他向后一张手,习惯性的要求。
  张长亭是五六十年代的石油人,虽然不是转业军人,却有传统式的家长作风,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办公室里,都有人随时伺候着。
  不过,今天的屋子里,大家的身份都差不多,没人会给他递眼镜。
  陈立正慢吞吞的走了过来,朝着窗户看了一眼,惊讶的道:“有人跑步?”
  贺海涛还不是太清醒,怪道:“跑步有什么奇怪的?”
  “你还跑的动吗?”陈立正笑了几声,道:“这可是疗养院。”
  贺海涛愣了愣神,这才仔细去看,讶异的道:“跑步的……像是苏城?”
  “只能是他了。”陈立正对苏城可是印象深刻的很。他的石油总公司的副总,和苏城年龄相当的年轻人太多太多,从来没有一个敢于乍翅膀的,却是数次被苏城逼的说不出话来,记忆太清晰了。
  张长亭揉着发痛的脖颈,气道:“他还有精神跑步。边上的是谁?”
  “像是……周老的……”有人说了一句,就没再吭声了。
  张长亭眨眨眼,看向苏城身边的舒兰,摇头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贺海涛担心影响士气,忙站起来,道:“不管他怎么样,细则总要谈吧。派个人去叫他。”
  就在此时,一辆汽车又从疗养院外,飞快的驶入。

  PS:……
  ……
  又晚了,先更3000字吧。
  ……
  ……




第四百八十八章 踢出局


    “都收拾一下吧。”总经理像是才睡醒了似的,自己迈着步子去卫生间洗漱了。
    大家也都收敛了精神,准备从容应对接下来的局面。不眠之夜对这些厅级部级的干部来说不算稀罕,如何恢复精神,各有各的经验。
    疗养院的工作时间向来很早,一会儿,喝茶的,吃早点的,洗漱沐浴的,做保健运动等等一应要求,全都达成,石油总公司的诸位再次神采奕奕的坐在了谈判桌边上,等着苏城来继续探讨接下来的合同细节。
    这一等就到了中午。
    才睡了几个小时的人,正怏怏的困着呢,苏城摸着肚皮,一副酒足饭饱后的模样,出现在了会议室里。
    贺海涛心里那叫一个气愤,没有立刻叫出声来,那是他养了50年的气度发挥了丁点的作用。
    苏城倒是仔细的打量了一圈这些局长们。经过一个晚上又一个白天的折腾,这些中老年干部们总算有了呆在疗养院的理由。想来,现在就是直接入驻,就身体状况来说也是满足了。
    要是早上那会,这里还能看到几张红扑扑的老脸。熬到了现在,不施粉黛的中老年干部全是一脸惨白的表象,活似门缝里扒出来的脸皮因为抽的太厉害,全白了。
    林永贵也累的够呛,好歹打了声招呼:“苏董来了。”
    “林总早,各位早。”苏城拱拱手,很有拜年的架势。非常适合疗养院的气氛。
    “还以为苏董不来了呢。”贺海涛讥笑着道。
    “这不是来了。”苏城好似没听出来他的笑意,继而问道:“石油总公司有新的结论了吗?”
    “苏董可以看看。”贺海涛指了一下桌面上的文件,那里堆的纸张有两指的高度。对一个晚上来说,真是不薄了。
    苏城不温不火的坐了下来,认真的开始了阅读。
    昨天晚上的愤慨什么的,似乎也消失殆尽了。
    其他人摸不准他的意思,全神贯注的戒备了片刻,渐渐的也泛起了困倦。
    都是老头子了,一晚上就睡了三四个小时。有的连3个小时都没睡够,能坚持到现在就不错了。
    大家一看,耗着吧。
    于是。该吃饭的就吃饭,该休息的继续准备休息,事不关己的想聊天聊天,还有几个老头儿。干脆坐到了会议室外面的躺椅上。一副晒太阳的样子。
    不过,样子是样子,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事,谁也踏实不了。
    贺海涛就一直等着苏城发难呢。
    他眯着眼睛望着苏城,心里暗道:随你故弄玄虚。
    下午3点。
    会议室里的电话“叮铃铃”的响了起来。
    一名工作人员接了电话,“嗯嗯”了两声,抬起头来,道:“苏董。找你的电话,说是准备好了。”
    “好了?那就上来吧。”苏城早有预料的样子。
    对方诧异的回应了一声。放下了电话。
    其他人也都坐了起来。
    没多长时间,就见一队人抱着资料,走进了会议室。
    “我来给你们介绍,这是我们大华实业战略部的副部长张超。关于石油管道的问题,让他来给你们说道说道。”苏城合上了桌面上的文件。
    贺海涛“嗤”的一声,道:“苏董刚才是拖延时间呢?看你看的那么认真,还以为有什么意见。”
    “意见是有的。张超,你来说。”苏城回去以后,也是痛定思痛,觉得自己赤膊上阵,缓冲太少,这才把张超等人给叫了过来。
    这也是因为石油总公司的要求不断升级,逼的苏城必须以更强硬的态度来对待。
    强硬的态度往往意味着矛盾的激化,由张超等人出面,自然比苏城自己出面,更容易善后。
    林永贵对苏城最是熟悉不过,看他的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