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小李与长孙兄妹的相识、相爱的过程两部小说的设定都不同——,我也不打算勉强调整为一致);另一方面它们彼此之间也有关联性,在逻辑与情节上互相有一定的影响,但各自仍然会保持很强的独立性。
《相敬以德》大致会描写以下四个场景:河东之役、洛阳之战、玄武门、小李登基后的庆功宴。在我目前的设想中,《君心三集》的第二集第二个场景就是在洛阳之战结束时,需要有《相敬以德》中关于洛阳之战的场景作铺垫,才比较好理解。所以读者的阅读顺序,其实最好是先看《相敬以德》,再看《君心三集》。因此我想暂停更新《君心三集》,让读者们先“补课”看《相敬以德》。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我是一定不会弃任何一个坑的,对于挖坑不填我自己向来就是深恶痛绝,因为我自己也是读者,也很讨厌作者们这种做法(诺诺向偶眼放飞剑……咩?知道偶是在暗指你啦咩?偶的Hit文啊~~~~猴年马月才会给偶平坑啊啊啊~~~~)
除此之外,我还已经对刘弘基、李孝恭这两个功臣的故事有了一定的想法,情节已经想了不少,但还不完整,未到完全想通的地步,所以不像《相敬以德》那样随时可以开写。
目前来说,刘弘基篇想写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初识,这是写《君心三集》第二集第二个场景时无意中想到的。第二个场景是雁门之围后小李与长孙妹妹成婚的场景。想到写这个场景,其实本来是因为小普等读者看了《大唐女儿红》后,很不满我没有直接地描写二人成婚的场景,但我认为在那小说里,这样的节奏最好了,再加写就会拖沓。但看到小普这些长孙粉如此怨念,我就想到可以在《凌烟阁24攻臣》系列里通过写某个功臣的故事来直接写这一场景。当时存着这个想法,后来翻看了一下24功臣的资料,发现早在太原时期已经与小李结识、而又有可能作为迎亲的队伍在雁门之围时跟在小李身边的,就只有段志玄和刘弘基二人了,而小段的故事已经写过了,于是只能让刘弘基提供视角,就这样决定了把有关的场景写在刘弘基的故事中。(小段:偶冤啊~~~为什么那么早写偶,害偶都给排除在外鸟~~~~——答:呃,其实小段的故事随时可以通过加场景来加长滴~~~~走着看吧,如果有需要的话,偶不排除会把《志洁节玄》再补加场景滴~~~)第三个场景是太原时期筹谋起兵,其实也是想通过他的故事来写小李与长孙妹妹新婚之后太原时期的生活场景。这是在写《大唐女儿红》时想到的。(PS:写这篇东东的时候,刘弘基的故事还没有完全想通,但后来与诺诺在MSN上交谈了几次后,已经把所有情节都敲定下来鸟~~~也是可以随时开写滴鸟~~~)
李孝恭篇目前想到的有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通过他的视角写小李小时候与李元吉的故事。这一故事我早在写完《志洁节玄》的时候就已经想写,但想不到谁可以提供视角。当时有想过透过段志玄来写,但最终《志洁节玄》没有写,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剧情单薄了一些,可写的东西不多。后来我想到以前读书时曾经写过一部专门是关于小李与长孙妹妹的爱情故事,设定二人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但最后这小说没有写完,因为二人成婚后的剧情就想不出来了。但里面有些情节很不错,现在想起都觉得可惜了,于是决定把其中一个关于小李小时候的情节加到李孝恭这一篇里去。第二个场景就一下子跳到平定刘黑闼时期,那个场景还不是想得很清楚,不好现在就说出来。估计还要再写一个第三场景作为结束,但目前完全没有想法写什么。
另外,诺诺对魏征篇提出了一些设定方面的建议,我觉得很好,打算按她的建议来写,但情节方面还完全没有想法,连要写几个场景,是什么场景都还没有个影。
最后,鉴于有不少凌烟阁功臣的事迹很单薄,其人物也不为大部分读者所熟知,我打算这些人物就采用《志洁节玄》的方式,即只写一个场景的短篇,见缝插针地为《大唐女儿红》或《凌烟阁24攻臣》系列中其它较长篇的作品做补充,主要起番外的作用。在这样的设想下,相信这个系列能全部完成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了。
以上就是到目前为止我对《凌烟阁24攻臣》系列的设想的一些归纳。从目前比较成形的设想来看,一方面是我自己正在写的小说会不断地给予启发,另一方面正是读者的建议与反应(虽然初衷未必是为了为这系列提出建议)也激发了很多灵感。所以,还是那句话,希望读者们多多发表评论,有时你们一些不经意的说话,就能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我的灵感了啊~~~
最后想谈签约、出书的情况,因为小普有问过偶要不要把《大唐女儿红》出书。我的小说在网上发布以来,一直有很多网站编辑跟我联系,想与我签约,绝大部分是冲着《大唐女儿红》那部小说来的(也有三家是冲着《千重苦夏》来要求签约的)。但我不想轻易地卖掉这本小说,因为对于这部小说能出书我是颇有自信的,再加上我在出版界也是有点门路的,不愁这书出不了。所以网站编辑来问,我都向他们推销《凌烟阁24攻臣》这个系列,他们看后也都愿意签这本。因为我希望我这些小说最终都能出版实体书,而BL向的小说在国内大概不好出,所以我会以能帮忙我在港台地区出版为原则来挑选合适的签约网络的。
至于《大唐女儿红》,最近也有一家超级大网站的编辑说要跟我签约。因为是超级大网站,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合约条款,反而比一些小网站的合约还没那么苛刻,容许在他们之外的其它网站有限度地转载,所以就打算把这部小说签给他们鸟~~~~
作者有话要说:PS:为免还是有读者没看清正文中的内容而起误会,这里再强调一次:偶不是说马上停止对《君心三集》的更新,而是会先发布《君心》的第二集的第一个场景(关于世民与君集重逢的,有四章),然后才暂停更新《君心》,同时开始发布《相敬以德》,等《相敬以德》的进度发布到《君心三集》的第二集的第二个场景合适发布之时,再重新恢复其更新~~~~~
明白了吗?
14 重逢
14 重逢
(按:本章的前情需先阅读《大唐女儿红》第65章及与第66章。)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初八,夜。长安城内的皇宫里。
自称义军的李渊军于此日攻破长安,皇宫已经完全落在其掌握之中。此时奉命守卫皇宫的,是李渊次子、封作右领军都督的……李世民。
庭园的小径上,两个义军士兵一前一后的押着一人,正往前面一间亮着灯的房间走去。夹在中间的那人双手捆在身前,月色打落在他那年轻的脸上,显示出来的却是与他的年纪完全不相称的冷淡与漠然。
走在前面的士兵在房门上轻轻敲了两下,朗声道:“禀右领军都督,贼人已经带到。”
门内响起一个声音:“带他进来。”
士兵在门上一推,发现门只是虚掩着,“吱嘎”一声就开了,三人于是一起进了房间。
房间之内只一床一桌一椅,一个少年——正是李世民——正埋首案前奋笔疾书着什么。听见三人进来的声音,也没转过头来,只是说了一句:“留下他,你们可以走了。”
两名士兵恭恭敬敬地躬身齐声应道:“是!”留下那年轻人,就退了出去,把门带上。
年轻人冷冷地看着李世民把余下的几个字写完,放下笔,慢慢地转过头来,与他对视。
白天的时候二人已经在大兴殿上这样对视过了,此时在这灯光昏暗的斗室之内,虽然双方的距离比起在那空荡荡的大兴殿上近了很多,但也许是因为不像白天二人对视时的情势那样剑拔弩张,此时反倒觉得二人相距更显遥远。
世民只是看了年轻人一眼,并未与他对视很久,转身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柄长剑,抽出,猛的竟是向着他当头劈下。
年轻人认出那柄长剑正是白天世民交到他手上、让他了结自己“阿爸”的性命的兵器,脸色一白,但并无显出惊恐或怒意,连眼睛都没眨一下,迎着挥落而下的剑光,坦然候死。
然而,那剑光却是一掠而下,没有斩落他头上,而是在他身前捆着的双手上一闪。“哧”的一声轻响,他手上的绳索应声被斩断,散落在地。长剑也随即“叮”的一声,已然还于鞘内。
年轻人急速地喘了一口气,脸上闪过一丝惊骇之色。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惊骇与其说是讶然于对方一上来就为自己松绑,还不如说是震惊于对方剑术之精妙入微。但这神色也只是一闪而过,他的面容马上又恢复为冷淡漠然,双手互握在腕部搓…揉了几下,活络了一下因长时间被捆绑而闭塞的血脉。
世民随手把长剑往书案上一放,自己移身坐到床沿上,伸手往空出来的椅子一指,简短的道:“坐。”
年轻人迟疑了一下,慢慢地坐了下来。椅上还带着微温——那自然是世民刚才坐在这里留下的体热了。他心底微微地掀起涟漪,脑中不期然地浮现童年时那个他永世不能忘怀的夜里,他睡在那小友的房间里,鼻端闻到那人体的气味……
往事涌上脑海,年轻人的眼神忽然变得迷离起来,不再像一直以来都挂着的那副冷淡漠然的神态,似乎那只是他长久地戴着的面具,现在忽然被往事掀起了一角……
世民观得他眼神的变化,眼中也闪过一丝若有所思之色。慢慢地,他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个甚是寻常的问话,却竟是让年轻人身子一个激灵,眼神更显迷离。良久良久之后,他才双唇一动,道:“我……没有名字。”
“你没有名字?”世民微微颔首,却没有对这个明显是莫名其妙的回答感到奇怪,“怎么会?每个人都有名字的。”
年轻人双唇又是一动,但这次没有说出话来,眼神却忽然回复了刚才的冷淡漠然,似乎……他又戴起了那个面具。
世民忽然微微笑了起来:“你信不信?我能猜到你心里现在想的是什么。”
年轻人仍然不吭声,瞳孔却微妙地收缩了一下。
“你一定在想……”世民见他没回应,就继续说了下去,“……‘每个人都有名字么?不一定的。’大概是这样,对不对?”
年轻人还是没有说话。
世民却不以为忤,自顾自的说着:“我自己,四岁之前,就是一直都没有名字的,直到……”他忽然身子向着年轻人的方向倾去,“……直到有一位小友,把他姓名的一半送了给我。于是,他的姓名就只剩下了两个字——侯集。你……知道吗?”
其实世民离年轻人还很远,但他似乎已能感受到对方给予他的无形的压力,不由自主的身子后仰,脸庞更是别了过去,不再与世民对视。
“然后,我还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猴子!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