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侧福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八侧福晋- 第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荆柴封路;有毒虫结阵,猛兽成群,也就是说,这里的畜牧业发达。

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辽阔的原野上到处都是“一脚踩得出油”的黑土,有机质十分丰富,被誉为“土中之王”。因为这里的夏季温暖,降水丰沛;冬季长而且寒冷,蒸发量小,所以空气湿度较大。土壤中的水分比较充足,这就使草类生长得十分茂盛。大量的草本植物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冬季里土地封冻,土壤中的有机质慢慢腐烂分解,形成大量的腐殖质。日积月累,丰富的腐殖质就把厚达一米的土层染成黑油油的颜色,形成了肥沃的黑土。但是,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排水不畅,加上气温低,水分蒸发缓慢,地下又有不透水的黏上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所以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地。

不得不说,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古代人民可是非常能吃苦的,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两年的时间,就种植了大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豆油和白糖的价格下调。

这里还有有珍贵的矿产资源,煤、铁、铜、金、石油一应俱全;还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泽区有丹顶鹤、天鹅,河湖中的鳇鱼、鲟鱼、大马哈鱼、白鱼,俱是水产珍品,人参、猴头、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贵山珍。

满人的先祖女真人崛起于阿什河流域,建立起强盛的金朝,一举灭掉辽与北宋,在这里出现了数百座发达的城镇;成吉思汗骁勇的骑兵,踏破了千里金界壕堑,横扫黑水,使大多数城镇毁于战火之中;元、明时期,这里曾搞过屯田,但只是昙花一现;

清朝时,满族人口大量“从龙入关”,边境空虚,使沙俄势力乘虚而入,哥萨克匪徒到处杀人放火,掠夺财物,千里边境,荒无人迹;康熙7年,大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宗“龙兴之地”,竟下令废止招垦,实行长期“封禁”政策,严禁汉族人民进入东北地区。其结果一方面使这里人口极为有限的少数民族与外界长期隔绝,以致贫困落后,另一方面又造成边境防务孱弱。

胤禩在关外的举动,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康熙的重视,但是当他听说了,胤禩在关外开展的屯田活动,在今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之后,就立刻改变的主意,东北种植的水稻,黄豆、甜菜、高粱等作物,在东北的当地解决了粮食问题,又运送到了关内,而且在那里还发现了铁矿,铜矿还金矿,各种山珍也运送到京城,现在不用胤禩花大价钱去招人了,听说有了金矿和粮食丰收,到东北去的人挡都挡不住,朝廷的诏令都不管用了。

康熙又一次没有人性的让人把胤禩的产业收过来了,给胤禩补了二十万两银子,还亏了八万两,又赏赐了一些东西,在胤禩过来发疯之前,乌那希就进宫看女儿去了,她可不想受到牵连。

胤禩回来的时候,乌那希已经进宫了,找不到人的胤禩就出去找自己的兄弟了,等乌那希回来的时候,果然听说他出去了,等回来的时候,乌那希再让郭先生去,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让胤禩想开一点。

乌那希的想法还是奏效的,胤禩在经过大家的安抚之后,果然想开了不少,康熙也真是的,这不仅仅是银子的问题好不好,如果康熙继续这样下去,弄不好要把老八弄疯了。更可气的是,这次还是让太子的人去了东北,还把一个老四的门人送到了东北去,这可把胤禩气坏了。

就在巴克什的亲事定了之后,完颜氏又给老二博敦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户部侍郎王原祁,康熙九年进士,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祖父王时敏,明末清初画家。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可以想象,博敦娶了他的孙女,那是怎样的幸运啊!这可是世家啊!当然也是因为博敦自己的书画得到了岳家的认可,虽然博敦喜欢俗物,但是对于书画方面,却是姐弟几个当中最好的。而且还综合的西药画风,别具一格,乌那希一直怀疑,可能是人家的姑娘见过博敦,看上他了,不然,他们家的旗人,可是最让那些汉族老学究们看不起的,这是很奇怪啊!

等的完颜氏来看乌那希,就看出他们家有多为难了,乌那希看着完颜氏的表情,就知道事情不怎么好,

“额娘,出什么事情了?”

“还不是博敦吗?”

“怎么了?”乌那希让侍候的人都出去,坐到额娘身边,

完颜氏看着大女儿,发愁的说道,“这王家的人很奇怪,明明是他们找人说亲,可是又好像看不上我们家似的。”

“那博敦怎么说的?”乌那希皱着眉头问道,

“他知道什么啊!也一脸不高兴呢!”完颜氏只能跟大女儿发发牢骚了。

第七十八章 内情

王家是刚刚守孝回来的,不和朝廷的任何党派有联系,这是很符合齐佳氏选媳妇的条件的,但是,王家和他们家真的没有任何交集,媒人是王家请的,完颜氏也打听过,王家的嫡女是个很温柔的才女,虽然是次女,但是在王家很得宠爱,父亲是进士,在南方做知县,政绩不错。

乌那希觉得这件事情一定有内情,这样忽视不是办法,想了想,对完颜氏说道,“既然是他们请的媒人,事先也一定是和咱们通过气儿了吧?你找那家人去啊!把他们的态度说说,咱们家又没求着他们,不乐意就算了,结仇的亲家,不要也罢!”

“可是,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好啊!”完颜氏想到王家清贵,有些犹豫,

“有什么好担心的,既然人家不情愿,这件婚事还是算了。即使不能退了,也不能吃这个哑巴亏啊!”乌那希对于瞧不起自己家的人,绝对不会有好感。

完颜氏想想也对,既然大女儿都这样说了,她就更加坚定信念了,“你说的对,咱们家差什么啊?不想结亲就算了,这叫什么事啊?哎呀!你说他们家的闺女是不是有问题啊?”

乌那希捂着额头,她额娘还真是能想,“不会的,他们家什么家教啊?非常严厉的,恐怕这辈子见过的男人都是一只手数的过来的,再说如果真的有问题,他们也不敢送人到我们家来。”

完颜氏这才放心的松了一口气,“那就我,我这就回去,这件事情,怎么都觉得不舒服,这叫什么事啊!博敦也觉得不对劲,唉!”

乌那希拉住额娘,“额娘,你着什么急啊?”乌那希把完颜氏拉回去,让她坐下。“好容易来一次,不见见你的外孙啊?”

“竟是说傻话,我怎么不想见了,刚才不是见了星星和弘晟了吗?”刚才见到两个小外孙了,外孙是他们家的第三代,阿林夫妇两个最喜欢的就是几个孩子了,可惜他们见到的次数太少了,好在塔娜出宫了,相信很快就能看到了。

塔娜现在过的不错,几个孩子都很健康。十三阿哥有圣宠。对塔娜也很看重。虽然嫡福晋马上就要进门了,但是相信,塔娜的好日子还能持续一段时间。完颜氏的三个儿子也都有出息,她一直都觉得自己这辈子真是太幸运了。谁家的儿女会这么出色啊!

没过多久,完颜氏又来拜访了,距离上次拜访的时间也就相隔一个月,乌那希觉得一定是有消息了,而且还很重大,不然不会间隔这么短的时间又来,

“额娘,你……你的脸色怎么这样?”乌那希看到完颜氏,一脸的惨白。

完颜氏进来也不顾行礼了,“你先让她们下去,我有事情和你说。”

“好,你们都下去吧!”云嬷嬷带着小雪、小云她们几个丫头都出去了,估计完颜氏的脸色也吓到他们了。

等人都出去了。乌那希赶紧走到额娘身边,“怎么了?”

“我去找人问了,可是人家不说,后来,你弟弟……博敦……”完颜氏说起这个话题,气的有些发抖,

“额娘,从头说。”乌那希也着急了。

完颜氏说的没有条理,但是乌那希也明白了,上次回去之后,完颜氏去找中间人,对方也和王家通了消息,可是没有什么进展,婚事还是照常进行,可是后来博敦发现有人跟踪他,而且是王家的女眷,就留了心,他本来以为是王家的小姐好奇他才跟着他的,后来发现,是那个未来的岳家姑姑跟着他,那位姑小姐今年三十岁了,跟着王家回家的,守寡十三年,投奔娘家回来的。因为这个女人太过疯狂,给博敦写了很多的信,为了掩盖这个最像,所以王家才出了这个下策。

乌那希真是气坏了,告诉母亲,让他们看着办吧!一个大弟弟十来岁的人,怎么也不般配啊!王家那样的人家出了这样的女人,怪不得这样掩盖呢!不出凶杀案都算不好的了。完颜氏也觉得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这结亲不好,不结亲也不好。哪怕博敦都不记得有这么个人,也不能脱身。王家太狡诈了。

刚一开春,因山东、河间饥民在京众多,五城施粥不能遍及,康熙帝命八旗大臣各按旗分在城外三处煮粥赈济,派佟国维、明珠等监赈。汉大臣、内务府也各分三处赈济。康熙还遣各部司将在京山东饥民分送回籍,河间等处饥民由李光地设法领回。本年初,康熙帝就曾指出:畿南四府、河南、山东百姓生计艰难,大不如前,都是因地方大小官员不能为民除弊,又设立名目,多方征取,以致民力不支,日就贫困。

山东布政使揭报原任布政使刘皑亏空库银,原任巡抚王国昌盘库时竟保题并无亏空。实际上,仓粮亏空竟达五十余万石。因河间水灾,饥民流入京城,给事中黄鼎楫、汤右曾、许志进、宋骏业、王原等合疏劾直隶巡抚李光地漫无经理,去年竟不报灾,目击流亡,却不进行任何筹画,碌碌素餐,徒以虚文巧饰。康熙帝谕示免山东九十四州县卫所年度水灾额赋,并缓征本年丁粮、漕粮。秋天,直隶顺天、河间两府因去年山东灾民流入,米价至今未减,康熙帝命免其明年应征地丁钱粮。同时,又命免山东省明年应征地丁钱粮。许多迹象表明,山东、河间饥民流入京城,虽系灾害直接所致,实际上却与当地官员为政不良有关。尽管朝廷采取一些减免措施,但是百姓生计艰难的局面并未改变。

康熙深深的忧虑,这件事情一出,就看出朝廷有钱的好处,和地方亏空了,康熙心里很清楚这一点,现在朝廷不但从银行和保险业中得到不少红利,同时也开始出口矿产。本来因为农民土地减少,赋税增加而造成的民变增多,已经让康熙有些恼火,但是巨大的利益面前,康熙还是决定放宽矿产业的发展,只要农民的生活困境,需要找其他途径解决。

胤禩、胤禟、胤誐这三个成了施舍灾民的大东家,没办法,康熙说了,能者多劳,三个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股份,还是很乐意效劳的,在和大家一起给流民施粥以后,三个人都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只是让这些人吃饱肚子,他们还是无用的人,将来也没有生活下去的希望。搜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好可以以工代赈,只是他们对于做什么项目,却一直确定不下来,最后还是胤禩想到了,他们去关外的路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