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爸,你留着给弟弟、妹妹用吧,或者你们两老也享享清福,别这么节俭了。”袁本初知道老一辈的作风都是勤俭节约,一向不太花销,都是存着留给子女。
袁建国笑道:“够我们吃就行了,算了,这些钱我和你妈都存着,以后你们娶媳妇我们全包了。”
“爸,随你吧,注意健康,吃好、用好,别亏待自己,缺钱了找你儿子,我的钱不是你的钱吗?”。袁本初也明白父亲的个性比较强势,再多说什么都没什么用,只是嘱咐道。
老一辈不知道花钱是知道存钱,而新生代的年轻人则是只知道花钱不知道存钱和赚钱。袁本初则是会赚钱也会花钱,钱是一个好东西,却不是最重要的,可以用钱解决的所有事情,袁本初都不会吝啬。
帮助老弟处理软件盗窃的事情亦或者是父亲煤矿出事故的赔偿款,和如今祖屋的修缮等,袁本初都是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辛辛苦苦赚得钱来解决,这就是亲情,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袁本初的金钱观念不是比较中庸,并不拜金,也不恶金,以平常心理来看待。
187、圣女果
187、圣女果
父子俩通着电话,突然袁建国把话题一转,语气变得有些异样说道:“本初啊,你有时间好好和慧兰说说,听他们的老师,她最近又点对劲啊!”
不对劲?难道说还是原来的那件事情?袁本初想到了半年前回家的时候,袁慧兰的表情有点异常,而后袁本初一番教导后,言明了早恋的困扰,难道说她还没走出这个圈子?
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不是断送自己的前途吗?听袁建国的语气,由班主任打电话过来的肯定事态已经比较麻烦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爸,你不用担心,过几天我亲自到学校去了解下情况,就要到高考了,她还让你们操心,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跳吗?”。袁本初毕竟是长兄,自家妹妹到了关键时期了,不去管谁管,父母年纪都大了,跑来跑去实在不应该,而且袁慧兰一直和袁本初关系比较亲密,对父母则是遮遮掩掩,就算袁建国跑去湘城的高中找袁慧兰,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搞不好会起到反作用力。
叛逆期的女孩子是最难搞的,袁本初至少年纪上和袁慧兰没多少代沟,会采取比较柔和的办法,最主要的是电话里根本不无法从袁建国口里得出更多有关这件事情的详细情况,只有自己亲自去参考了。
挂了电话袁本初在农场了走了几圈,发现许久没去瞧的古麻核桃树好像有了什么改变。
玩核桃的历史起源与汉朝,流行于唐朝,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核桃不离手,而且还自己雕刻核桃。并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在民间。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只要说到“玩”清朝肯定是鼎盛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清朝入关后,旗人有了铁杆庄稼,整天就是吃喝玩乐,把“玩”都咂摸透了,所以鼎盛时期肯定非清朝莫数。清乾隆皇帝不仅是个核桃爱好者还是个鉴赏核桃的大家,据传还写诗以赞美玩核桃:“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
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清末更始盛行一时,有当时的一首民谣为证:“核桃不离手,能活八十九。超过乾隆爷,阎王叫不走”!宫内玩核桃之风更甚。谁手里要是有一对好核桃竟然成为了当时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每逢皇帝大寿,大臣们会将极品核桃作为寿礼供奉给皇上,现如今京城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十几对文玩核桃,都放在紫檀木小盒中。
里面还有黄绫子条上写:“某某贝勒恭进”、“某某亲王恭进”的字样。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也提到了文玩核桃,他在书中说:“在养心殿后面的库房里,我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百宝匣,据说这是乾隆的玩物。”他还写道:“百宝匣用紫檀木制成,其中一个格子里装有几对棕红色核桃和一个雕着古代人物故事的核桃。”老京城有句顺口溜说的好:“贝勒手里三样宝,扳指核桃笼中鸟!”
可见当时旗人玩核桃的风气很是流行。后来普通百姓都争相效仿,后来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又复兴了起来。前两年老年人玩核桃的居多,目的很明确是为了舒筋活血。近两年突然变了,喜欢核桃的变成了年轻人,而且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目的就不太一样了,不是舒筋活血了,而是有的为了盘出来升值赚钱,有的为了收藏。这样一来把以前几十元或者几百元就能买来的核桃一下炒到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再一次验证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新一代的“八旗子弟”又诞生了。其实我们大家一般所说的文玩核桃就大致分为三种:铁核桃、楸子和麻核桃。
麻核桃在用来当做把玩之物的同时,还通过民间艺人的雕刻成为备受玩家青睐的艺术珍品,艺人们就是在小小的核桃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图案,寄托美好的寓意,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这等神力,根植于古人认定桃树为百鬼所惧的神秘观念。由此“核桃”也被赋予了这样的神秘魔力,人们手中时常把握具有神秘力量的核桃,就能吉祥、免灾。
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核桃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小小核桃雕作为一种时尚品,走进达官显贵的生活中,一方面可以玩赏,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富贵的象征。
现在的核桃多为人们把玩之物,或者收藏.因其特殊材质和工艺,升值空间不可低估.
可能很多人对核桃都不太了解麻核桃质地坚硬,表面花纹变化无常,中间空心,而且它的横截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空眼,麻核桃雕刻在世界范围内都属冷门。
它不同于其它雕刻、绘画,木雕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创作核桃雕刻是一种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进行具象雕塑的艺术,讲究的毫厘之间,集大千世界之妙。在麻核桃的雕刻艺人中杨洪武还善于镂空核桃雕刻,他的透雕珍品中以《海螺仙子》比较突出。此外核桃雕刻选材很重要有时为了找到一颗和自己构思形状差不多的桃核要找上几个麻袋的核桃才能挑选出来。所以这小小核桃雕刻确实显示出了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民间工艺技法,每件核桃工艺品都是雕刻家的心血凝结
优质四大名核桃,狮子头、虎头、官帽、公子帽,如白狮子头、磨盘狮子头、麦穗虎头、官帽、百花山公子帽、四座楼、南疆石等优良麻核桃品种。
袁本初的这棵古麻核桃树是从四江侗寨迁移过来的,历史也比较悠久,经过神土的催化,不仅生命力旺盛了许多,还为袁本初提供几对品相优良的文玩核桃,也正是因为他,袁本初有了启动资金,才会演变为拥有不菲身家的资产,光光牧场的水牛奶,每年净赚上千万是没有问题的,还不包括产下的小牛收入。
这棵古麻核桃树袁本初还是比较有感情的,这个时节不应该长果子啊!袁本初暗自惊奇不已,爬上树顶,拆下了一颗通体雪白的核桃,与所有的品种都不一样,这一刻核桃的形态发人深省,袁本初不由得喃喃自语道:“这白核桃有什么用啊?又只是一颗,不成对的根本卖不了好价格,算了收着看有什么用吧。”
毕竟爬了这么高的树,得了一颗名不经转的白核桃,不管如何,总算有点收获。其后袁本初胡乱逛了逛,发现附近有野生的圣女果。
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珍珠小番茄,樱桃小番茄,既可蔬又可果。也可以做成蜜饯,果实直径约1~3厘米,鲜红碧透(另有中黄、橙黄、翡翠绿等颜色的新品种),味清甜,无核,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食用与观赏两全其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该品种植株生长迅速,种苗种下70天后果实可成熟,可连续采摘3个月,亩产4000多公斤,效益好。
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腐女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蕃茄属,植株最高时能长到2米。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只不过在北方,每年只生长一季,其余时间大棚种植,与露地栽培比起来,在口味上有很大差别。到了华南地区,由于气候适宜樱桃番茄的生长,从每年的七、八月份开始,一走到来年的2月份,都可以吃到口味纯正的露地栽培樱桃番茄。
樱桃番茄俗称很多,又叫袖珍番茄、迷你番茄,是番茄大家族中的一员。果形有球形、洋梨形、醋粟形,果色有红色、粉色、黄色及橙色,其中以红色栽培居多,由于它远远看上去像一颗颗樱桃,故此得名樱桃番茄。樱桃番茄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营养食品,尤其适合现在人们追求天然和健康的潮流。樱桃番茄外观玲珑可爱,含糖度很高,约7~8度,口味香甜鲜美,风味独特。
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侧根发生多,大部份分布于土表30厘米的土层内。植株生长强健,有茎蔓自封顶的,品种较少;有无限生长的,株高2米以上。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多而细,由于种子较小,初生的一对子叶和几片真叶要略小于普通番茄。果实鲜艳,有红、黄、绿等果色,单果重一般为10~30克,果实以圆球型为主。种子比普通番茄小,心形。密被茸毛,千粒重12~15克。
圣女果,在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之果”之称。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不仅色泽艳丽、形态优美,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除了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
圣女果中含有谷胱甘肽和番茄红素等特殊物质。这些物质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并且可增加人体抵抗力,延缓人的衰老。另外,番茄红素可保护人体不受香烟和汽车废气中致癌毒素的侵害,并可提高人体的防晒功能。近些年来美国、德国科学家发现,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不但可防癌、抗癌,特别是可防前列腺癌,而且还可治疗前列腺癌。圣女果中维生素pp的含量居果蔬之首,维生素pp的作用是保护皮肤,维护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对肝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还可以美容、防晒效果也很好。圣女果所含的苹果酸或柠檬酸,有助于胃液对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
圣女果是番茄大家族中成员之一,番茄的别名有西红柿、番柿、洋柿子等。番茄的起源中心是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还有大量的野生种分布。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番茄属分普通番茄和秘鲁番茄两个复合体种群。普通番茄为栽培种;秘鲁番茄为野生种。故樱桃番茄是现在栽培番茄的祖先。
早在15世纪末,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番茄,18世纪初传入欧洲,18世纪末开始食用番茄。据考证,大约在2000年以前国内就有番茄,国内种植的番茄是从欧洲以及东南亚传入的,清朝的《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就有“番柿”记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于番茄有特殊味道,在当时多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