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封闭而主观的方式。性爱同时背负着冷漠、背叛、谎言、伤害。
音乐和《色,戒》有相同之处,细密层叠递进。李安是过分敏感的男子。
有人说,创作需要两个因素,聪明人,笨功夫。对天性的灵敏和源泉不自知,埋头下苦功。动手做,做下去,做完。通常自认为聪明的人多,用笨功夫的少。人只说不做,或以说代替做,最终都是虚妄。
人由自我限制而生发的对他人的狭窄念头,毫发无损于对方,只使自己捉襟见肘。
若能置身事外,才不会画地为牢。
38
经常意识到自己行走在悬崖边缘的人,是否会因此更加用力及警醒。
晚上这个住在高山里的人给我回了一封邮件。最后一句话是,我用不上捐助,谢谢。
39
若有情执,必陷入软弱。
把对方的谎言和冷漠视为重击。如果强大,就可以把一切变动当作灰尘拂去。亲密无间,如胶似漆,逐渐替换成冷淡疏离,争执不休。他曾经一天给你十颗糖,突然十天也不给你一颗糖。那你能如何。愤怒于对方的变化,试图控制对方,硬要对方给出更多糖果。还是再次去别处寻找。
为何不让自己的口袋里装满更多的糖。这样不必期待他人给。可以自己吃,兴之所至,也可以给对方吃。
当下享受是最好的态度。接受无常,接纳完整的存在,而不试图重新塑造,也不扭曲自己和他人。关系第一原则,应是允许他人以独立和自愿的方式存在。期望是自以为是的权力。
不要对别人失望。别人即便有再多问题,那也是他允许自己并自认公正的。在把对自己的失望转换成对他人的憎恶时,人拿起匕首互刺彼此的心,痛快杀戮。伤与被伤同属一体,伤人便是自伤。即便在欢愉中,人也无法彼此理解。在伤害中更加不能。
给人自由,不侵犯压榨他人。也不允许他人这样做。
40
感情是一把双刃剑。得到它的欢愉和亲密的同时,要接受伤害。关系互相依赖,同时隐含对立与斗争。这种分裂是它一体性的展现。
吸引是拥有多个层面的闪耀而冷酷的独立体。绝非一厢情愿或曲意承欢。
41
有公开邮箱,读者来信一直极多。大多来信无法回复,有些信件若有必要,会尝试给予回复。
通常这些信件不会有“请给我回复”之类的要求,但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沉重。多出自年轻女子,有些用极为冷静的笔调写出多次自杀和情路跌宕的经历,种种与自我和他人的恶性所发生的内在斗争。最后仍会坚持认为自己在“爱”着对方。认为这些遭遇属于“爱”的范畴。
你可知,彼此都太用力,以至到了末尾内心萧瑟。此时已脱离爱的本意,被激发的不过是隐藏其后的贪欲和匮乏。
情感是一种残酷而理性的训练。通过检验,克服天性中的虚弱、沉溺和执着。欲望使我们得到机会打开对方内心的黑暗,区别只在于谁先识破这困守之境。
对男人来说,情爱和快乐有时是一种逃避和放松。是他们的游戏,玩耍的城堡,逗留的旷野。他们的心如同猎人,征服和占有是血液中的本能。对女人来说,若爱他,会把他当作孩子、父亲,恨不能把骨血溶解于他的身上,把心拧成一股绳索。两人属性和所求如此不同却要相守,多么困难。
他若不爱,会以各种方式玩转你的肉体和灵魂,把它们视为脚下草芥。不会有顾惜和尊重。错爱最后淬炼出铜墙铁壁般刚硬冰冷的心。一厢情愿的幻想燃烧着虚妄的火焰,现实本身却铺满跌碎的真相。
要记得。他若真爱,只会用一种方式呈现:用他的全部生命供养你。
42
那种除了性,而无法给予情感和精神支持的关系,只会在原地滞留,不会提供上升空间。这是由对方的身心模式决定,固执地用同一张罗网把你拖拉在原地。但你终究需要前行,继续寻找,才能得到让生命均衡和饱满的关系。
若受不到珍重的对待,爱是何物。性的关系只会止于性。应与人发展一种正面能量的关系,而不是被欲望所刺激的由贪婪支配的关系。即便要走一段漫长的路,不能忘记自己所要去的方向。
人在某一个路口,被迫要认清立场和处境,看到自身和他人的软弱。你曾经幻想过完美的东西,后来知道它没有。没有可能把归宿放在一个同等自私和软弱的个体之上,也许对方也在需索和期待你的帮助及给予。
“无所贪爱,每一刻却贯注深情。”爱的涵义谁可真正领会。
43
我并不时常抽烟。大概是在写作的时候,疲倦或有压力的时候,跟亲近的会抽烟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
粉壳烟在机场顺便购买。并不是平时常抽的烟,只在旅途中做伴十几天。有时在路过的地方,购买当地的烟。有时遇见他人,随手分享他们习惯的烟。抽对方给予的烟,好像触摸到他们内心一处私密的小空间。搭讪他人,索要一支烟,或借用一下打火机,也极为自然。
烟本身并无禁忌,但由人评断。它是空性的。
对有孤独感的人来说,它很难被彻底戒除,但也无需上瘾。
在咖啡店工作。回复待定邮件,补写日记,修改文件。休息时观察他人。有些人的长相,一开始不让人觉得喜欢,但交谈或长时间相处之后逐渐体知到他的美。内在依然决定长久的可行性。
一个戴假睫毛涂红色指甲油化烟熏妆的女子,独自前来。点了咖啡,抽完一根烟。右手臂有文身。拿出一串黑色檀木和玛瑙的大佛珠,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诵经。完毕后立即再次点燃一根烟。
44
一次,这个在远处城市的男子,深夜告诉我,他躺在床上无法入睡觉得极度难过。我想他也许需要抚慰。聊天到凌晨。几次他说到哭泣,无法自制。说到一个亲近朋友的自杀身亡,说到他的困惑和内疚。三点多结束。躺下时觉得疲倦,放松。眼前仿佛有小小火花闪现。
一次,她说,她不想活得太久。我说,那你要活到什么时候。她说,三十七岁。我说,那就很快了。她也没有什么解释。其间说起“他待我很好,也足够善良。但我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快乐”。
倾听这些陌生人的故事。他们有时很远,有时很近。
45
现今,一个不看电视不听电台不看报纸不看杂志对时事新闻八卦无兴趣的人,也许正在跟这个时代脱节。但我并无觉得不适。也相信其实有许多人跟我相同。
我并不知道该与时代保持怎样的关系。只愿意自己的生命保持真实。在这条熙攘的道路上,谁能于迷妄中知分晓。没有余力投入在围观、辩论、哄闹、驳斥之中。不如保持原地不动,让潮流和喧嚣兀自远去。
一贯的荒诞是,世人都爱与外界、外人争斗,标榜勇猛斗士的姿态和观点,这般也许能够使自己感觉强大及重要。以此可以遮盖真实的自我,回避自身问题,避免反观内在虚弱的灵魂。
这个时代,若有人想诚实谈谈自己,不免会被认为自恋或狭隘,反而奇怪得很。谈论浮夸的与己无关的事物,做出与外界万物斗其乐无穷状,安全而热闹。
人们其实很少爱自己,也不认可自己的真实。
穿过夜色中的花园,草坡和树林在雨水浇灌中沙沙有声。石榴花一簇簇暗红的花影隐藏在枝叶背后。雨水湿透脸上,脱掉凉鞋,光脚踩入草坡。久久站在夜雨之中。
46
这些天,被一本书支撑着。它在缓慢成为骨骼的一部分。饱满,强壮,因故安静得不需要任何言语。看到一本好的书,有时会希望别人不认识它。也许这不是吝啬,只是为了保有它的清静。
用生命实践所带来的敏感去体察一本书的内心,而不是用阶级论或政治意识或自我限制去粗暴地评断一本书。这是对它的损伤。事实上,一些真正的书的本质,只是孤轮独照。
文字与制造它的人一体,又各有界限。写作者不能以文字中的方式生活,也不能以生活的方式写作。写作因此是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它不是纯然对照自我的表达,是有所抽离和凝聚的表达。在一本书里,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方式、观念、特质,觉得与之契合,有共鸣,遂在心里把他当作一个知己。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时会比生活中实际相处的人抵达更为深邃的心灵限度。
一些书默默而有力地改变阅读者的内心,改变他的价值观、思考方式、人生模式。这是一本书对人所发生的作用,是阅读带来的馈赠。
有才华的人,不该以世俗的方式去占有和评估他。存在于书中的作者,呈现出其精湛的内在,把灵魂中一簇明亮和集中的能量,毫无隐藏没有丝毫保留地挖掘重塑。奉之于世,做出牺牲。现实中的他,有时不免显得自私、乏味、没有活力。现实对他而言,也许是身心蜕下来的旧躯壳。他领先它而去,失去兴味。
书带着他既往的躯体血肉开始独自旅行世间。(而他的现在又远行到了哪里。)
47
他驱车在台风的天气来看望我。半路匆促买的廉价的换洗衬衣和布裤穿在身上仍是好看。背影挺拔,像二十七岁的年轻男子。眼角还是起了皱纹。这个男子,容色安静,站在我的身边,说话常常会吞咽下半句,心里又如同明镜。
我们走过廊桥去河的对岸吃晚饭。刚点完菜,闪电和雨点就把外面的人赶进了室内。通明的灯火,墙角的电风扇和在翻看菜单的情侣。为他盛一碗汤。他说,很多事都忘记了。如此,一句怨言也无。只是平淡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无争,种植花草,生儿育女,与人相伴。
48
“我以前不知道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却不知道该如何对你解释。于是想想还是不说了罢。”
49
一个白色陶土大盆,描着菊花,线条洒落的枝叶,清雅拙朴。边上一枚小小标价签,价格昂贵。这样的大盆若搬回家里,是该供起来,还是用起来。按照一贯作风,会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日夜相对,时时碰触交会,才不辜负美意。也许用它来盛米或盛水。
石竹锯齿状花瓣有一圈意图不明的圆环。纤细对称的叶子,长长花茎。它是容易被人忽略的平凡花朵,很少有人歌吟或着意欣赏。适合稀朗地插入清水玻璃花瓶里。一枝纤细的石竹,白中带紫,着实清雅。今年在花园里重新种了很多。
石竹和夹竹桃适合佩戴在耳际,略带放荡和优美。在博尔赫斯的短篇里,有耳边插石竹的男子出现。从这一点来看,博尔赫斯亦具备极佳的男色鉴赏力。他那与世隔绝般的幽闭而奇幻的小说,如同夜色中的森林。阅读时仿佛可以借以逃避人世。
夏夜阅读井原西鹤也是一桩妙事。日本古典文学所传递出来的对性与爱,生与死的豁达,是他们的人生哲学和审美观中重要的基础。津津有味而又波澜不惊的语调,讲述男女欲情,世事变迁,如同一场花开花落。最后皆付诸大海,滚滚而去,一物不存,昭昭独显。井原西鹤深得禅意真味。让人读得心里澄明如镜。
如何对待性,如何对待死。这些被禁忌的问题,是需要面对的重要而实际的问题。它跟是否吃饱,是否能活,是一致属性。日本人的处理方式是我所喜欢的。他们面对,接纳,享受,安然。给予审美的超越感,又视之为平常。
只有明白了这份态度,才能明白他们对待山水庭院,一场花事,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