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威尔逊的话语,清英心中不由得冷笑了一声。美国人还真是敢提要求,张口就要世界第一的主力舰比例;虽然历史上他们的确是在战后取得了和英国人并列第一的地位,但那却是在英国被四年世界大战给拖得精疲力竭、根本无力再迎来一轮新的造舰竞赛的时代背景下的结果。当前的美国实力既没有得到后续三年大战的爆发式增长,其海军规模也没有扩充到1918年末停战时那不逊于德国公海舰队的阵容;正因如此。清英才准备借助此次谈判对这个开挂国度进行限制。
“关于贵国所提出的主力舰分配比例。德意志帝国无法赞同。德意志今天所拥有的海军地位。不是靠着任何一个国家的施舍赐予,而是凭借我们手中的利剑,通过一场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海战所最终缔造的!除此之外,我们当前还积累了超过70万吨的无畏舰;这一远超当今任何一个国度的数额,也是6700万德意志民众在此前十年间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德国外交国务秘书基德伦率先反击,言语中尽显一个战胜了皇家海军的新兴势力所应有的骄傲和强硬,“贵国所提到的两洋分兵,在未来的局势中将几无实际的限制意义可言:因为连接两洋的巴拿马运河即将竣工。贵国只需两个月就能完成全部舰队的集结。如果当前只有不满25万吨无畏舰、且没有经历过任何一场战斗的贵国海军,也要求拥有与德意志相同的世界地位的话,那么此次会谈也就没有再持续下去的必要了。”
“我大日本帝国身为亚洲国家的唯一代表,兼负维持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任;区区20万吨的主力舰根本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同时这也是对整个亚洲的区分与歧视。”日本驻美大使币原喜重郎随后跟进,对美国人的方案提出了尖锐的异议。且不说他们不日即将完成的“四四舰队”,其总吨位便超过了这一限额,光是美国人所提出的这5比2的份额比率,就是在对俄战争胜利之后野心急剧膨胀的日本所绝对无法接受的。如果这一方案得到施行,那么只有对方4成实力的日本就失去了任何敢于在日后扩张的底气;即便是最不待见海军的日本陆相。也是不可能和美国人签这种条约的!
与此同时,意大利和奥匈两方也是心怀愤懑。当前。刚刚从法国人那里抄了家的意大利舰队阵容已经膨胀到了7艘无畏舰;如果接受美国人的比例,那么不仅2艘即将竣工的达芬奇级超无畏舰将宣告拆解,4艘开工不久的卡拉乔洛级更是会全部废弃。此外,奥匈在主力舰上和意大利的等量齐观,也让始终自我感觉优越的意大利人难以接受。而奥匈方面虽然对和意大利人拥有相同吨位的这一条无甚异议,但吨位总量却也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之前他们之所以放弃对法国赔偿舰的要求,就是准备能在今后建造新船;而15万吨的份额却十分有限,很难获得能让他们尽情发挥的舞台。
就连因《阿姆斯特丹和约》所限、而难在海军领域有更多要求的英国人,这一次也在争斗中偏向了德国这一边。原因很简单,如果美国获得与德国相同的吨位,那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两个在海军上大大超过英国的势力;到那个时候,见人就得叫大哥的英国还怎么在道上混?此外,现在的英国也还对自己的那个撒克逊表兄弟怀有几分不屑和蔑视:这帮农夫暴发户除了钱多之外一无是处,在海军领域根本无法与传承了数百年的自己相比。诚然他们在历场海战中多次惨败于德国之手,但蒙受了切肤之痛的英国人已经从中汲取教训并做出改进:最近一场大西洋海战中,原快速舰队的3艘战巡就经受住了再次实战的检验,没有一艘再出现北海决战中那烟花叠爆的悲剧性场景。
对于切实战胜了自己的德国,自知难敌的英国人还能忍痛接受海权的旁落;而面对未出茅庐、全军实力还不如自己打剩下的残兵来得强劲的美国海军,英国人则显然不能接受其舰队阵容大幅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局面了。如果不是他们还存了几分挑动战后德美对立、以便能改善自己处境的心思,他们甚至会直接要求美国人将海军主力舰控制在比自己还少的境地。
“无论是海军的现有规模,还是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德意志帝国都该毫无悬念的获得它所理应得到的权益。德意志需要保留55万吨的主力战舰,这是一个新的三叉戟执掌者所应当得到的尊重,同时也是我们维护世界权益的最低力量需求。美利坚合众国横跨两洋,维系着上亿平方公里海域的安宁与稳定,一支40万吨的主力舰队足可肩负起这一使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根据此前与我国达成的协定,主力舰队规模不应超过33万吨;日本帝国在十五年前就是西太平洋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理应拥有28万吨的主力份额。至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双方可各自保留18万吨的主力战舰。”借助这一群情激奋的氛围,基德伦趁势提出了德国政府的主张。
听得这一分配,除美国之外的各国代表脸色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缓和。英国能拥有的吨位随着德国的增加而水涨船高,3万吨的增量可以多出一艘一流的主力舰了。日本代表心中虽然仍旧心有不甘,但能达到美国的70%却也正好满足了对其作战的基本需求。意大利只需要在战利舰和本国船中选1艘报废,奥匈所能得到的新造舰空间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奥匈舰队司令豪斯上将眼前倏然一亮,已经开始和身边的外交大臣窃窃私语:如果这一方案得到通过,那么他们在2艘圣伊斯特万级战列舰竣工之后,还将有7万吨的丰厚中空!
蜂鸣响动,低语嗡嗡。宽大舒适的座椅上,清英正密切关注着不远处美国代表团们的激烈讨论:一些人或表情激动、口沫飞溅,一些人则神色沉凝,语速缓和。刚才基德伦提出的这份分配方案,正是由自己所一手制定的:其中对于德国海军的战舰保留、奥匈的新造舰规划,以及打压美国提携日本,都有着相当全面的考量。虽然今后战列舰的主力作用将被航母所逐渐代替,但其在未来三十年间都仍旧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清英同样是需要在这一领域予以足够的倾注。
“美利坚原则上同意德意志海军主力舰吨位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不过,美利坚也理应拥有比40万吨更多的份额。巴拿马运河虽然在数月之后就能开通,但我们分兵两洋的基本国情却并没有改变,美利坚对海军的要求不是奢望,而是源自国家战略的切实需要。如果贵国坚持保留55万吨的主力舰队,那么我们也该得到不少于48万吨的主力军舰。除此之外,我们正在建造中的一些新舰也应当被顺利建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终于再度在会场上开口说道。实际上,他也没有想过能够就此便蝴蝶和德国人在海军领域并驾齐驱的地位,现在才是真正开始坐地还钱的时候。
“总统阁下,我们所提出的吨位份额已经是极度为贵国考虑了。德意志将因此报废大量的无畏舰,而贵国所需要报废的仅仅是一些在现代海战中几乎毫无作用的前无畏舰。”清英平淡的声音终于响起,登时成为了会场中绝大多数人的焦点,“至于未完工战舰的命运,或许我们现在就该对其做出适当的决定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神奇杰克、如果你aw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赏~~~
第609章 战列舰角逐(2)
“当前,贵国有4艘战列舰处于建造状态:其中2艘1912年开工的内华达级趋近完工,2艘1913年建造的宾夕法尼亚级也将完成舰体建造的工作。本着缔结和约的诚意,德意志政府能够接受贵国将这些战舰建成服役。至于贵国在今年规划的主力舰,由于完工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理应被废弃。作为交换,德意志帝国将保留在1912年开工的4艘国王级战列舰,并将4艘建造中的h…40级战列舰予以拆解。”
清英平和的声音回荡在谈判会场内,目光中也带上了一丝诚挚之情,“总统阁下,这已经是德意志帝国政府为和平所做出的最大让步。论建造时间,贵国所能保有的战舰年限比我们整整新锐了一年;而论报废战舰的完工程度,已经建造了一年有余的h…40级,无疑比贵国刚铺设完龙骨的1914年度战舰们高太多了。”
听得对方的话语,威尔逊的心中却是骤然一沉:德国人的条件看似公正透明、甚至还让自己占了相当程度的便宜,然而这实际上却是一个已经完成了军备积累的先发国家,对正在发展军力的后继国度的典型制压。德国人之所以敢废弃他们在1913、1914年度开工的新锐战舰,是因为他们的舰队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鼎盛的程度,扔几艘战舰无足轻重;而美国海军却正处在一个关键的上升时期,任何斩断其枝桠的行为,对这颗未发育长成的树苗而言都将是不可承受的重击!
当前。美国海军只有10艘无畏舰。即便是保留了完工度较高的4艘新战列舰。其总吨位也远没有达到40万吨的份额。为了填补这一吨位空白,美国海军只能大量保留前无畏舰来凑数,而这些船在现代海战中除了送人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用处。留下前无畏舰,这本身就是对美国海军严重的变相削弱。
而即便是美国人不想要这些老家伙了,准备造新船来予以替代,这些前无畏们的“年富力强”,也将使他们的这一计划宣告流产。因为无论是维吉尼亚、还是康涅狄格,这些前无畏都是1906年才服役的新货。而以主力舰常规的25年服役期限为标准的话,这些渣渣们都还将在美国海军的一线序列中至少呆上17年。如此局面,又哪里是美国人所能接受的结果?
“感谢贵国为实现裁军所做出的努力。不过,我们今年的购舰预算已经划拨到了各大船厂,如果骤然取消订单,对美利坚的财政和工业都将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失去了工作的船厂工人会在首都进行愤怒的示威游行,与战舰建造相关的各项产业都将牵涉其中,这将是合众国政府所绝难承受的后果。”对着清英明锐的目光,威尔逊的话语中竟也带上了一丝心虚之意,“我们愿意取消今后的主力舰建造预算。但今年已经签订的合同却是都需要得到执行。”
清英脸色渐转沉肃,断然说道:“贵国在今年开工了7艘主力舰。如果不予以废弃,那么限制海军军备的主旨也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不仅是德意志,所有的与会国家都无法接受贵国这一毫无诚意可言的要求。
威尔逊目光四顾,果见各国代表看向自己的眼神都充满了不善和愠怒。英国人冷眼以对,日本人更是怒火欲喷:如果不是考虑到在场的美国人占了绝大多数,只怕已经冲上来一顿拳脚相向了。他喉结微动,似是艰难吞了一口口水,然而说出的话语仍是执拗而强硬: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美国必须要将今年开工的7艘主力舰全部完成。作为补偿,与会各国也能保留更多的建造中的主力舰。
清英倏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双闪亮的星瞳直刺威尔逊的眼眸;会场中人都被德国皇储的这一异常举动吃了一惊,不由得纷纷投以紧张的注目。过了半晌,清英终于用生硬的语气开口道:“贵国的要求实在是超出了合理的范畴。此次各国代表齐聚华盛顿,是想谋